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記錄兒童趣事,傳遞愛的能量,

關注我,讓孩子每天溫暖向陽!


關鍵詞:拒絕、分享、耐心、溝通、責任

孩子3到4歲就要離開媽媽上幼兒園了,在開心之餘,你是不是又有點擔心呢?擔心孩子入園後不能儘快適應集體生活,擔心孩子的溫飽冷暖,擔心孩子不被老師喜歡,擔心不能與同學們融洽的相處!

那麼,為了讓孩子入園後儘快的進入角色,我們在孩子入園前,除了要訓練孩子最基本的吃飯、穿衣和如廁之外,還要教會他掌握哪些技能呢?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一、讓孩子學會拒絕

拒絕是讓孩子對自我身心的一種保護。媽媽們一般都能做到,讓孩子不要接受陌生人給的食物或飲料,但往往忽略掉“熟人”給孩子帶來危險的概率要高的多。

據北京市檢察院做過的相關的統計,幼兒園遭到猥褻的案件中,96%為熟人作案。

讓孩子學會拒絕來自直系親屬以外的所有人的親密的身體接觸,如對身體的撫摸、嘴對嘴式的親吻,特別是私密部位的觸碰。

拒絕永遠比接受來的困難,孩子學會拒絕不僅可以很好的保護自己,而且還有益於心智的成長。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二、讓孩子學會分享

分享即快樂。孩子在主動的分享中,不僅可以與同齡人快速建立良好的玩伴關係,而且可以獲得自我價值感的情感上的滿足,是孩子自信心和謙讓養成的基礎。很多媽媽對我說,她的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很抗拒,不願意去幼兒園,有的持續會哭一個星期,常點的哭一兩個月也不奇怪。這是因為孩子在新的環境中沒有獲得自我價值的認同,無歸宿感,在陌生的環境中感到害怕與恐懼。試想,如果孩子通過分享這一技能,迅速的與老師和同學們建立良好的玩伴關係,他就會慢慢喜歡上幼兒園,而不是抗拒。

李玫瑾教授曾經談到:3到4歲是孩子分享技能養成的關鍵節點,忽視不得。3歲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期,還沒有分享的概念,在這個時期通常表現的很“自私”,到4歲左右才會慢慢了解分享的概念,但這種分享還處在無意識的階段,往往不會主動與別的孩子進行分享,這就需要媽媽進行經常的引導。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三、讓孩子學會耐心

耐心,教育孩子時,我們掛在嘴邊,但要清楚的解釋它的意思,卻少有人能做到。

現代漢語大字典對“耐”和“耐心”做了以下定義:“耐”就是承受得住,經受得起。“耐心”就是心裡不急躁,不厭煩。沒有耐心的孩子,往往表現性格急躁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抗挫折能力差,甚至會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孩子入園,直接由“動”的環境過渡到“靜”的環境,一下子很難接受。這是因為“動”的環境很自由,沒有束縛;而“靜”的環境就有了規則和約束力。

孩子在園內,玩玩具、上課做遊戲、喝水、上廁所都要排隊,如果沒有耐心就會事事表現得很毛躁,會影響到別的孩子,並加重老師的負擔。進而會受到老師的懲罰和同齡孩子的排斥,這對於一個剛入園的3、4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天大的事。

教會孩子有耐心,不僅可以提前給孩子排雷,而且能讓孩子更加專注,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四、讓孩子學會溝通

溝通理論又譯通訊理論,西方重要的政治學流派之一。由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卡爾·多伊奇(K·Deutsch)創立。最初的目的是用控制論的原理去解釋社會的政治現象。溝通理論的核心是政治系統如何對付環境的壓力,溝通對於人控制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溝通在孩子這裡,就是意願和要求與老師和玩伴之間達成一致性和情感的暢通。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和身心健康的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溝通能力並不僅是說話清晰和表達清楚,還包括說話的語氣、神態、表情和肢體動作等。對於3、4歲的孩子來講,我們不能有過高的要求,但也要力求能做到幾下幾點。

1、 教會孩子說話要乾脆,吐字要清晰,表達要清楚。孩子在這個階段容易形成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孩子表達意願十分的強烈,語速很快,思維與語言無法很好的銜接,會出現喀吧、囉嗦和重複,很簡單的一個訴求,往往說了很久老師還是沒有明白。另一個極端就是孩子不願意說話,怕出錯。與老師和同學溝通時會出現,用手去觸碰和手指指向的行為。

2、 教會孩子學會傾聽。3到4歲的孩子表現慾望特別強,他們會想方設法弄出動靜來引起周圍人的關注,特別是當別人與他聊到他熟悉或者特別興趣的話題時,他們會順著自己的思維講下去,語速特別的快,對方很難插得進話。這時,如果交流的對象是大人,大人們此時就會表現為敷衍。如果交流的對象是同齡人,那麼對方或者打斷他或者走開。遇到上面這兩種情況,會讓孩子很沮喪,萌生一種失敗感,嚴重的還會喪失自信,甚至變得孤僻和自閉。

傾聽是一種讓孩子拉近與對方距離的利器,在與人交流時,會讓他顯得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此外,孩子在與人交流時,儘量避免高聲大叫、特別誇張的表情和肢體間無關的觸碰,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或衝突。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五、讓孩子學會責任

責任即擔當,是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無比優秀的品質。責任不是義務,是對“我”或與“我”有關的事情自覺地做出的一種反應,它是孩子發自內心的行為的外在表露。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班斯騰·班生說:一個人越敢於擔當大任,他的意氣就越風發。

1、 責任感可以提升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按時完作業,整理好自己的內務,合理規劃學習與娛樂的時間等。盡最大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減少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

2、 責任感可以激發孩子自我價值的認同感。就是對待與“我”有關的公共事務,有強烈的主動性和擔當。比如下課時幫助老師整理散亂的玩具,放學後回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向身邊遇到困難的小朋友伸出援助的小手等等

入園前掌握這5項技能,孩子自信又快樂!

3、 責任感可以激發孩子敢於面對挫折的勇氣。比如弄壞了別人的玩具,要承認錯誤,並做出合理的補救或賠償;不小心碰傷了其他的小朋友,要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講明情況,並和家長一起前往探望,不能否認與撒謊。

你準備好了嗎?入園前讓孩子掌握拒絕、分享、耐心、溝通、責任這五項技能,讓孩子平安過度焦慮期,快樂又自信。

一點說明:限於篇幅,訓練孩子五項能力方法只能單獨成篇,後面慢慢呈現給大這。如果你也有好的建議,不妨留言告訴我,我們一起討論。感謝關注。


▏“育見”價值,陪伴成長!

▏點個關注,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