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之心理陪伴

我們又下鄉囉,在陽光愛心義工協會碰面,拿上下鄉入戶調查表,瞭解注意事項,簽了志願匯,一行四人向西溪出發。

有人說馬甲、志願者證、志願匯、資料是每次下鄉的標配,更高一些的配置是心理學、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及一顆助人自助的心……我們的陪伴是有力量的!

留守兒童之心理陪伴

一天拜訪五戶


從市區出發,走一段高速,約五十多分鐘後到達目的地。

我們此行有五戶,第一戶是長腿叔叔項目(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和都市快報快公益合作開展“長腿叔叔·留守兒童關愛計劃)的留守兒童,其他是協會幫扶的困境兒童。

順著村裡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從村頭走到村尾就到了小b家(尊重個人隱私,相關人名隱化處理)。

第三次來到小b家,好客的小b外公外婆提前知道我們要來,山裡特有的小吃,榛子豆腐,自磨豆腐花做好擺在桌上。

(我們出發之前去買了麵包,或當午飯或墊肚子,有時候下鄉錯過午飯的地方,就拿麵包先墊點肚子,到鎮上有吃飯的地方可能就下午二點多了,去烘焙房時順道給小b也帶了一份。)

小b開心的分享,這次期末考試有進步,獲得了“積極分子”的鼓勵。

我們聊到第一次帶的《綠山牆的安妮》,小b說,還沒看完,下次再帶新書吧,我們約定看完了一本再帶一本新書。

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閱讀點燃智慧,閱讀受益終身!這不是口號,這需要點滴處培養。

小b調皮的說:我也想送本書給你看。

小b帶我參觀她的書櫃,我們看到了很多小b爸爸購買的各類書籍,適齡的書籍倒是不多, 書櫃上放著小b的獎狀、證書;同時也看到爸爸給買的樂器架子鼓放在角落裡,問有沒有學習,小b搖頭,沒有學。看來遠在他鄉的爸爸希望小b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才女……

小b頗為自豪的介紹書櫃上粘著的超輕粘土說,這是我做的;一會兒拿起茶几上的兩朵花,也是超輕粘土的作品,她說這是舅媽扔了,自己又去撿回來的,還很心疼地說:都有點弄髒了。

有時候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不一定非得跟“學習”有關,同時也跟“學習”有關,長大後接觸的所有新事物都與“學習”有關。

(第一個學習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學校裡的學習,後面兩個學習是學習能力的學習。)

喜歡是最好的創造力,也是最好的學習!

第一次見小b的作品,我們都被驚豔到了!

這時小b很自豪地說,我可以教你做呀!

這時我看到了小b眼神裡的光茫,當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喜歡、並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就感、價值感的時候,那種由內而外的歡喜真的擋也擋不住。

外婆、舅媽她們支持你做這些嗎?

她們只要我不把家裡弄髒了就行。

(有時候,我們限制孩子行為,僅僅是怕行為之後帶來的“麻煩”,限制的背後很可能不經意間就剪斷了孩子的“翅膀”,長大後又說孩子不會“飛翔”,然後又千方百計想給孩子安上一對對“翅膀”……)

說到媽媽八月份會回來一趟,問小b開心嗎?

不開心。

為什麼?

說不上來。

這個年齡的小b或許無法表達內心的矛盾吧,相聚是喜悅的,但相聚後的分離又是痛苦的,並且分離所帶來的痛苦要大於歡喜,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所以我們學會超理性的面對短暫的歡喜。心理學上叫自我防禦,這是一種生活策略。

我們的潛意識都是迴避痛苦,追尋快樂,而理性就是來平衡快樂和痛苦的,沒有人告訴怎樣做才能身心一致的時候,我們只能靠本能去做,時間久了就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模式。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在壓力狀態下溝通模式是超理性(講道理、合理化)、討好、指責、打岔(轉移話題),其實這些都是小時候慢慢形成的。長大以後我們發現這些模式在人際互動中帶來困擾,於是重新來學習一致性的溝通模式。

最近小b準備考研的表哥正好在家,今天他一直默默地陪伴、守候著小b,親友的陪伴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孩子生命中最渴望的是誰的陪伴呢?

有些心理營養是別人給不了的。

留守兒童之心理陪伴

留守兒童的陪伴大使們行前會


分別時小b說,希望下週日還能來。

我問,如果可以滿足你的一個願望,你希望實現什麼願望呢?

小b想了想說,我想要超輕粘土及各種泥!!!

還有嗎?

沒有了。

有時候孩子的世界很容易滿足,擁有了價值感、創造力,我們就擁有了世界。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薩提亞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民政局婚姻輔導員、家庭教育推廣者、中級社工師、親青幫公益平臺專家、得一心理工作室創始人,十餘年的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