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相聲,你喜歡馬季還是郭德綱?郭德綱在相聲界的地位會超過馬季嗎?

heyitaotao


馬季是中國“歌頌型”相聲的開創者之一。由於歷史環境的需要,他創作演出了很多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成就和英雄人物的作品,其中以《登山英雄贊》、《畫像》和《找舅舅》等節目影響為大。1985年當選“十大笑星”之首。一些人把懼內叫做“氣管炎”(音同“妻管嚴”,即妻子管得太嚴)就是來自於馬季的相聲。

馬季對中國相聲的貢獻是卓越的,在改革開放以前,藝人為了討生活,說的都是傳統段子(行話:老活)。一直到文革期間,相聲不讓說了,因為傳統相聲中有很多都是現在常說的倫理包袱(充當長輩找便宜,男女的成人內容)被批鬥,慢慢的相聲就消失在觀眾面前。而馬季老師和唐傑忠老師合說的(友誼頌)是新中國的第一個相聲,當然是新相聲,很快受到了熱捧,他打開了相聲迴歸舞臺突破口!而且馬季先生還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新相聲,例如:《找舅舅》《一僕二主》《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吹牛》等多不勝數,奠定了在相聲屆的權威,而其培養的不少弟子,至今還活躍在相聲的舞臺上。可以說馬季大師的影響力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一直是中國相聲的絕對主流。

隨著馬季大師的退隱,相聲也逐漸走向沒落。而在這時郭德綱拔地而出,通過他不懈的努力,讓沉寂多年的相聲又開始火爆起來。時代在變遷,觀眾欣賞相聲的口味也在變化,郭德綱順意潮流的,在演繹傳統相聲的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時代潮流感,更貼近觀眾的生活,所以受到大多數觀眾喜愛。

郭德綱本人從小對相聲的熱愛和追求,從小就耳聽目染受到藝術薰陶,很小就表現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喜愛。郭德綱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習相聲,先後得到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期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多年。

後來又先後拜相聲大師侯耀文、評書大師金文聲、京劇大師趙麟童為師,這也表明郭德綱對中國傳統曲藝的喜愛和追求。這些經歷對豐富他的相聲表演起到十分重要的幫助,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馬季大師在世時,曾在許多打壓郭德綱浪潮中挺了郭德綱,還給德雲社題了字,這充分說明馬老是認可郭德綱對相聲的貢獻。可以說,從相聲專業知識上來說,郭德綱當今活躍的相聲演員當中的佼佼者;從影響力來說他是獨一無二的;從中國相聲事業的發展來看他是有力的推動者。有了這些還不能成為大師嗎?我看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歡迎大家指正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