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凶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儘管《安家》已經大結局,但公眾對這部以房中介為題材的電視劇依然津津樂道。

因為透過該劇,大家可以聯想到生活中的各種話題,並對此進行思考。

如忠心耿耿的老耿被向文森反咬一口,讓人想到現實中老實人總吃虧,思考忠厚老實是否應有底線。

如孫儷飾演的房似錦被親生母親不斷敲詐,讓人想到原生家庭的困局,思考如何面對“吸血”父母。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因為劇情比較接地氣,所以這些發人深思的話題,在多數情況下都可以被直接提煉。

但也存在一些比較隱晦的話題,需要大家發散思維才能挖掘出來。

其中,對於“飯圈”亂象的思考,可以算是《安家》裡面埋得比較深的一個話題了。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安家》中雖然有陳咪咪和丁索拉這兩個藝人角色,其中丁索拉還是“婦女殺手”風靡一時,但卻並沒有在他們身上引入和粉絲相關的劇情。

那麼,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到底是在什麼劇情裡引出的呢?

答案就是那個買兇宅的黃老闆。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黃老闆是個出場較早的角色。因為設定上是一個比較迷信的人物,所以他在“風水大師”的建議下,買了房似錦租住的凶宅用作“擋煞”。

從劇情上來看,黃老闆似乎是一個“工具人”。因為他買下了房似錦的租房,才能促使房似錦與徐姑姑臨時同居。又因為他為了門口的狗屎問題鬧到門店裡,才讓房似錦對徐姑姑的口才徒生好感。

最後,更是通過他與房似錦的爭執,揭示了房似錦從不擇手段賣房到“寧願不賣房也要守住內心底線”的轉變,為房似錦和徐姑姑的相愛做好足夠的鋪墊。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但黃老闆是否只有促成房似錦和徐姑姑相愛這麼一個作用呢?其實並不是。

在黃老闆對風水先生魯大師的崇拜上,我們可以一撇《安家》對於“飯圈”亂象的諷刺。

魯大師是一個詐騙慣犯,並不懂風水命理。但在眾口相傳之下,卻成為了聲名遠揚的風水大師,並吸引了很多“信徒”對他頂禮膜拜,視他的意見為真知灼見,甚至不惜花高價錢“消災擋煞”。

魯大師之所以能讓“信徒”們心甘情願地被騙,主要利用了兩個方法,其一是通過包裝為自己塑造一個特點鮮明的人設,吸引特定的人群關注自己。其二是通過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一邊滿足這些特定人群的心理需求,一邊加強他們對自己的信賴,最終讓信賴變成信仰,牢牢地控制住“信徒”們的精神世界。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通過包裝立人設圈粉,投其所好建立依賴關係,魯大師的詐騙手法是否讓人感到似曾相識呢?

沒錯,所謂“飯圈”的運作手法,其實和魯大師的詐騙手法如出一轍。只不過前者沒有像後者那樣出現橫徵暴斂的騙財行為,但其通過精神控制產生“變現”的本質是一樣的。

通過各種形象包裝,個性鮮明的偶像精準地吸引特定的粉絲。再通過各種“寵粉”行為和營銷事件,讓粉絲們不斷加深對偶像的精神依賴,到最後成功地把對偶像的喜愛根深蒂固地植入到粉絲們的腦海裡,並通過讓偶像進行商業活動,產生一系列經濟效益。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比起普通的商業交易,通過“飯圈”文化促成的商業交易更持久,收益也更大。

例如某偶像出了一張新專輯,如果在普通的商業行為裡,一個人最多買一張就夠了。但在“飯圈”文化的運作下,粉絲有可能會多次購買同一張專輯,並美其名為給偶像“打榜”。

又例如,某偶像在炎熱的夏天和某品牌聯名推出了一件毛衣,如果在普通的商業行為裡,夏天是沒人買毛衣的。但在“飯圈”文化的運作下,粉絲們為了搶到“限量版”的毛衣,並不會計較毛衣能否在夏天穿。

因為有偶像的附加值加成,物品的經濟價值已經遠超過物品的原有價值,粉絲為了得到偶像的附加值,會心甘情願地付出額外的支出去進行消費。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本來,這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行為,也屬於正常的商業手段,如果不是太過分,其實也不會引起太大的反感。但有的人偏偏“魯大師附體”,把事情做得太過分了,所以讓“飯圈”文化發展成了“飯圈”亂象。

亂象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不擇手段榨乾粉絲的經濟價值。

除了上述“打榜”操作外,粉絲對偶像的支持還可以用“應援”來實現。“應援”的方式可謂豐富多樣,偶像出演電影粉絲包場觀看,偶像出行各地粉絲熱情接機。為了支持偶像,粉絲們在某些組織的帶領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到“應援”行動中。

但這些“應援”除了把金錢輸送到相關的團隊手中,以及製造一些混亂外,還有什麼有意義的作用呢?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其二是精神控制過度,讓粉絲言行失控。

《安家》中的黃老闆在聽到房似錦揭露魯大師的“黑料”時,非但沒有感謝她的提醒,反而憤怒地表示“你毀了我的信仰”,並與房似錦斷絕了聯繫。

粉絲就容不得別人說偶像壞話可以理解,據理力爭也是合情合理的行為。

但有的粉絲因為被精神控制過度,把偶像奉若神明,容不得他人說偶像的一絲不好,哪怕明知道偶像做法不對,也要強詞奪理甚至用粗言穢語等網絡暴力手段進行還擊。

這樣的粉絲言行,除了能汙染網絡環境,還能產生什麼積極作用呢?

《安家》中關於“飯圈”亂象的思考,是由買兇宅的黃老闆引出的

《安家》通過黃老闆的事件,用魯大師暗喻了某些行為不當的偶像明星,諷刺了像黃老闆那樣盲目迷信的粉絲,對“飯圈”亂象進行了一定的批評。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認為黃老闆的故事能引起對“飯圈亂象”的思考嗎?《安家》裡還有什麼隱藏的話題值得挖掘呢?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