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如何進行營銷?定位理論:定位是撬開顧客心智的工具

大家好,我們今天開始講“營銷策劃”的板塊,營銷策劃一共有8個內容,今天,我們這個單元講的是“定位”。

你要開一家餐廳,諮詢公司說:開餐廳要有戰略定位;

品牌公司說:開餐廳要有品牌定位;

廣告公司說:廣告前要有個廣告定位;

廚師長說:開餐廳要有產品的定位。

大家都在談定位,說到定位,大家都能說上幾句;那你一定會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幾十年前,沒有定位這個概念?

那我告訴你,這跟我們現在所處時代有很大關係。比如說,我們在農業時代的時候,是一個物資匱乏的時代;我們吃肉都要計劃著吃的時候,人們能買到商品,有條件地買到好的商品,就非常高興了。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當物資稀缺,商品供不應求的時候,就不存在營銷定位的概念;

而我們今天的時代,之所以會談到定位的問題,是因為我們今天的商品過度地豐富。

比如說,以前一條街只有5家餐廳,現在一條街20家餐廳,5家餐廳的時候,大家都有生意做,不需要營銷定位。當一條街有20家餐廳的時候,那就不是每家餐廳生意都會很好,因為餐廳的數量多了,市場就會被劃分了,甚至連原來生意好的餐廳,這個時候生意也未必就好。

所以,大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能夠來到自己的餐廳;投放的廣告也是越來越多,每天都挖空心思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那是不是我們投了廣告,消費者就會看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以前,我們每天面對100個廣告的時候,我們能記住10個;而今天,我們每天要接觸成千上萬廣告,我們能記住的,往往只有2-3個。

為什麼廣告少的時候,大家就記得住;廣告多的時候,大家就記不住了呢?

因為消費者面對這麼多信息的時候,大腦根本處理不過來,我們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都做出認真的反應,那我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大腦就開始簡化我們的心智,對大部份的廣告,視而不見,大家只會抬頭看一下自己熟悉的廣告。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有營銷定位的概念。

剛才我們說到,現在競爭這麼大,消費者又這麼懶,我們要怎麼做,他們才能記住我們?那我們是不是要將廣告的內容更具體化一點,更清晰一點,告訴消費者,我們有很好的環境,我們很好的廚師,我們有很好的服務,很好的食材,價格也很便宜?你看,廣告費這麼貴,好不容易有個打廣告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把事情說清楚?

相反,這個時候,我們要簡化我們的信息,讓傳播的內容越簡單越好,因為消費者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地聽你長篇大論,我們如果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激起他的興趣,那麼你投放的廣告基本就是成本了;

那其實,競爭的終極戰場,不在產品,也不在服務,而是消費者潛在的心智裡;也就是說,對營銷方案而言,你生產什麼東西,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重要的是消費者能不能記住你。

我舉個例子,方便你理解,我們有個中式快餐連鎖品牌叫真功夫,他的廣告語是“營養還是蒸的好”,他這個廣告定位的是“營養,健康”而不是說,我們在賣什麼產品,產品有多麼好。定位的定義就是在潛在的消費者心智當中,佔有一個比較有價值的位置,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情,而是你對潛在客戶要做的事情,它要解決的問題是的廣告營銷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找到一個定位,去撬開用戶的心智,把自己的品牌擠到用戶的心智當中。

想要消費者記住你,有一個決竅,就是你不要用標新立異的新東西來吸引他們,恰恰相反,你要把你想宣傳的東西,是他們熟悉,已經瞭解的東西,聯繫起來,這樣他們才記得住。

比如,你告訴我,你在XX大街往東走200米的位置。你要這麼說,我是聽不懂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分不清東南西北,你別管我為什麼分不清,你到廣東來,十個有八個是分不清的,即使有指南針,也沒有用。我對方位的概念,只有前後、上下、左右。所以,你如果這麼說:在XX大街,麥當勞的大門往左走200米,那我就清楚了。你找一個我熟悉的東西,我一下就記得住。所以,這個說的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產品紮根到用戶的大腦裡,我們就要找到用戶熟悉的事情,才能讓他們記住我們。

剛才,我說了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內容,什麼是定位:定位不從產品出發,從消費者的心智出發。

那下面我講第二個內容,我們餐廳該如何定位?

我給你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成為這個品類的領導者,“領導者”這個詞好理解,沒有比這個更直白的解釋了,因為我們總是記得住第一名,往往記不住第二名;

我問你,你要喝咖啡,你的第一直覺,你會想到誰?

你要吃火鍋,你的第一直覺,你又會想到誰?

他們就是這個品類的領導者,將自己定義成這個品類的領導者。

你心裡肯定會想,現在市場這麼飽和,已經被這些大品牌給定義完了,我該怎麼辦?那你就這麼做,你不能成為品類的第一,那你就創造一個新品類,重新去定義市場。

怎麼做?

我舉個例子,剛才問你,你要喝咖啡,你第一直覺,你會想到誰?

不出意外的話,你想到的可能是星巴克,那其它咖啡品牌怎麼辦?市場上有另外一個品牌,叫“藍瓶子咖啡”,也許你沒有聽過,但這不重要,星巴克在我們的印象中,它賣的是“第三空間”是一種“生活方式”,它從來沒說自己的咖啡好喝,我們也知道他的咖啡一般般,但這不影響我們對它是第一的定義。“藍瓶子咖啡”一出生,它定義的就是“哪裡有好喝的咖啡”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

它的店面連個招牌都沒有,它採用大量留白的裝修風格,大家都在追求“暖色調”的時候,他用的卻是“透亮感”,他們選用優質的咖啡豆,他們的咖啡從烘焙到製作,確保在48小時內完成,保證咖啡的口感,現場手衝,雖然時間很久,但它訊速地迎合了“咖啡重症患者”的青睞。甚至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星巴克咖啡定位是“第三空間”,而“藍瓶子咖啡”定位是品質,這就是“藍瓶子咖啡”建立新的品類,把自己定義成最好喝的咖啡,繞過直接的競爭對手,滿足市場未被滿足的痛點。

你要吃火鍋,剛才你想到的可能是“海底撈”,海底撈給大家的印象是服務好的概念,我問你,海底撈的產品好不好?很多人說,海底撈的產品不好,就他的服務很好。但我覺得,海底即使拋開他的服務,他的產品也比絕大多數的火鍋店要好,只是他不強調自己的產品,大家對他的服務印象比較深刻。

有另外一家企業,剛進入市場的時候他對標的就是海底撈,提出“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這家企業叫“巴奴毛肚火鍋”,那這個品牌,南方的朋友可能不太熟悉,但這不重要,難道說巴奴的服務就不好嗎?不是的,如果一開始,巴奴也把自己定位成服務好,巴奴也許就沒有今天了。

剛才我們說的是,定位的第一個方法,不能成為品類的領導者,我們就新建一個品類,把自己定義成這個品類的領導者;

下面我們說第二個方法,在第一個方法的基礎上,再強化定位的概念,同樣的重要。

第二個方法是你找到同樣賽道,同類型消費群體的競爭對手,“製造衝突”並且“拉對方下馬”。

這個衝突,你可能會理解成吵架的那個“衝突”,或者說是肢體上的衝突。那我這個衝突說的是需求的衝突。衝突能產生需求;我們工作或者生活中,經常會有衝突。

比如,我們要玩就不能上班,這個是衝突;

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和他的品質就是衝突;

海底撈的服務和他的出品就是衝突;

只要有衝突,就有需求;

三流的營銷高手發現衝突;

二流的高手解決衝突;

一流的高手製造衝突。

我們利用好衝突,讓定位會更有效。

那“拉對方下馬”是什麼意思呢?這聽起來好像要做壞事的感覺,我說的這個“拉對方下馬”意思指的是我們要充分地認識競爭,利用競爭,創造競爭。

如果我們正確地理解了競爭的話,你會發現,競爭其實是很美好的。

我們在市場的行為中,我們需要競爭,正是因為有競爭,市場才有進步,行業才會有進步,企業才能更好發展。如果說沒有競爭,都希望自己的餐廳是藍海市場,總是希望能找到一片淨土,但既然是淨土,你就安安靜靜地自我生長,你就沒有媒介關注,沒有競爭對手的打擾,消費者怎麼可能從茫茫的人海中一眼就發現孤獨的你?

我們要充分利用競爭,沒事就出來“罵兩句”,這個罵,不是“吵架”的罵,是打情罵俏的“罵”,要罵,要找最厲害的人罵,要找大家都熟悉的來罵,你罵對了,消費者就很容易將你們聯繫到一起,這可是花錢都買不來的價值。

關於“衝突“和”拉對方下馬”,我還是舉個真功夫的例子;真功夫在發展的階段,就是充分地利用了“製造衝突”和“拉對方下馬”的概念。真功夫對標的就是西式的洋快餐,肯德基和麥當勞,他們的賽道是一樣的,都是快餐;消費群體都差不多;真功夫說,你們是洋快餐,我們是中式快餐,這個就是“衝突”;真功夫說:洋快餐是油炸的,油炸的東西不健康;我們的產品是蒸出來的,蒸出來的東西才有營養。你看,他首先找一個足夠大的對手,製造衝突,並且拉對方下馬。

這對他有什麼好處?我們可以這麼理解,一個企業的能量,如果說,能把市場的水燒到30度,幾個企業加起來,這壺水就能夠給燒開。如果說我們進入的是生僻市場,那代表你要承擔起教育消費者的責任,這是一件非常苦,非常漫長的事情,消費者喜歡看競爭對手打架,媒體和消費者都喜歡看熱鬧,有時候,老大和老二爭著爭著,就把老三給爭死了。

市場上發生很多這樣的例子,摩拜和OFO互掐,小藍犧牲了;

滴滴和快嘀互掐,競爭對手集體陣亡了;

你去到一家商場,發現有海底撈和巴奴都在,那剩下的火鍋店全部都得遭殃。這就是競爭對定位帶來的好處。

好,我為你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你想要清晰餐廳定位。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定位;我們定位要從消費者的心智出發,要用簡單的信息重複地傳播。

我們要做好定位;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著手:

第一、定義自已為品類的領導者;

第二、如果你實在沒辦法成為第1,那就去找到消費者沒有被滿足的痛點,重新建立新的品類,繞過直接競爭對手的優勢,把自己定義成新品類的領導者。

第三、我們要懂得“製造衝突”並且“拉對方下馬”的概念,利用競爭,創造競爭,和競爭對手一起,共同教育市場,做大蛋糕。

好,今天,我們關於定位的內容,我們就分享到這裡,歡迎你將內容分享給你的朋友,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