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通往極致的道路向來人煙稀少

在這個時代,我們已經學會用金錢的價值去衡量一切,去衡量一個人的力量,去衡量一個人的才華,甚至去衡量一個人的品德。然而《月亮與劉便士》一書這樣寫道:“追逐夢想,就是追逐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生活需要動力,生活也需要波瀾。也許對很多人來說,一個完美的家庭,富裕的生活是一種幸福,中產階級的生活對於很多人來講是一種幸福,也是很多人認為的成功。這種生活應該是當下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但誰人又知道思特里克蘭德內心的渴望與追求呢?他外表原始而粗獷,卻被束縛在優雅的禮服之下,是那樣的矛盾。大家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的印象也是平庸無奇,沒有什麼存在感。對於社會,他是一個優秀的經紀人;對於家庭,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的角色;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不久之後做出了令所有人震驚的舉動——離家出走,追尋自己的繪畫夢想。

思特里克蘭德絕情的離開了妻子和孩子,隻身一人前往巴黎,躲在一個閣樓裡學習繪畫。當毛姆帶著思特里克蘭德太太的問候前往巴黎的時候,他質問思特里克蘭德:“你都一大把年紀了,現在才開始學習畫畫,能有什麼前途呢?”而思特里克蘭德卻回答到:“我必須畫畫非畫畫不可,由不得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的好壞都要遊,不遊就會被淹死。”驅使他走邁出這一步的就是內心的渴望,在他的內心,似乎又某種劇烈的力量在掙扎,而這種掙扎的力量無比強大,在他靈魂的深處,藏匿著某種創造的慾望。在外人看來擁有美滿生活的他定不會這樣,可誰又知道他能決絕離開。

為了畫畫,思特里克蘭德眾叛親離,重病纏身,幾乎死在了巴黎。想必這種生活如果落在我們身上,恐怕早已經退縮了,可思特里克蘭德並沒有退縮,在我看來思特里克蘭德先生是偉大的,並沒有因為生活的艱難而放棄自己繪畫的夢想。後來,他輾轉流浪到馬賽,馬賽的生活十分艱難,他每天只能居住在庇護所的大街上。“要麼成為你自己,要麼被生活淹沒”,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想到了自己。也許在你大學畢業的時候,你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故鄉,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住所在何方?但是,你想要去奮鬥,想著對未來挑戰,也許你會遇到一些困難,衣食住行……可當深夜工作一天疲憊的你回到家中,看著窗外萬家燈火時,你會不會想到自己那個溫暖的家?支撐你在城市為之奮鬥的又是什麼呢?你會因為現實生活的荊棘而放棄?還是選擇迎接明天的太陽繼續努力奮鬥呢?

一個五十歲的老人,踏上一艘破舊的輪船,去尋找一個新的世界。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五十歲應該是安定的年紀,享受著快退休的生活。但通過《月亮與六便士》,我們似乎又能看到:灰濛濛的大海上,狂風捲著海浪,水浪來襲的惶恐,思特里克蘭德看著海岸線漸漸消失。他又一次大無畏的踏上旅程,他再次與著命運進行鬥爭,美好與現實的鬥爭,在繪畫之路的追逐。這裡又想到我的一個同學,高考之後去北京進行深造,大學畢業之後收穫了美滿的愛情與幸福的家庭。可深夜輾轉反側,她還是再次想起了自己的清美之夢,經過一番選擇,她決定再次為夢想努力,最後在收穫了清華美院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通往極致的道路向來人煙稀少,在這一路,有多少人曾穿越千山萬水去尋尋覓自己的靈魂故鄉,年近半百的思特里克蘭德終於抵達 。在大溪地,他繪出人生最美的一幅畫。

一個瞎眼的老人,在陰暗潮溼的小破屋裡,久久的坐著,面對牆壁,用瞎了的眼鏡久久的凝望著,那副凝聚了他畢生心血的作品!他是不是也會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會不會想到他還是孩子的時候,曾笨拙的拿起畫筆在紙張上亂畫,他的父親對他說,畫畫沒用,學習好知識才是正經!也許,他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美滿的家庭,也許他會想起在巴黎閣樓裡的那段歲月。但,他也許會想起在船上度過的那些時光,蔚藍色的大海,一望無際,當他第一次看到那金色的島嶼,他就知道自己屬於這裡。海邊壯麗的日落,夜空中最亮的繁星,但當死神來臨的時候,他也不曾有過一絲的恐懼與後退,即使生命的最後關頭,他終於畫出了最後一幅畫……

讀到最後,深深被思特里克蘭德折服,衝破世俗的枷鎖,終於抵達理想之岸!正如書中所寫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到了月亮。“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屬每個人,只有一次,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收穫自己內心的——“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