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作者丨Jerry本人

來源丨三茅網

復工後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根據新浪財經報道,最近,重慶一企業復工發生聚集性疫情傳播,目前已封樓隔離。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而復工後出現的類似事件,並不止上面這一起,比如下面這些: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除了發出一聲嘆息之外,也只能在心裡默唸:

盡人事,聽天命。

因為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和民眾已經動用了最嚴的雷霆手段,截止到2月18日,非湖北地區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連續15日下降,創造了一個連WHO都交口稱讚的疫情防控奇蹟。

我們中國是了不起的。

但是,即便如此,確診人數也仍然在不斷上升。

同時,很多公司也遭到了經濟上的重創,尤其是業務線下屬性強的企業,例如餐飲、商城等等。此前西貝董事長就稱,疫情致2萬員工待業,貸款發公司也只能撐三個月。

不復工損失大,復工了,出現確診病例,公司被隔離,損失更大。

所以說現實的選擇總是兩難的。

最近,一則名為“復工硬核穿搭”的話題,迅速竄上了熱搜。

有人戴著自制的“水桶口罩”返程。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有人則穿著自制的“太空服”返程。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還有在機艙中,拿塑料捂頭的。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為了安全復工,辦公室裡,大家都彼此隔絕,再不復往日的熱切交流。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這種圖片曝光後,大部分網友都覺得很好笑,但我卻有點笑不出來。

因為想想覺得有點心酸。

如果不是真的沒有辦法,誰願意穿著這些奇裝異服,冒著疫情風險返崗,遭路人哂笑,被指指點點,還被拍下來發到網上成為笑料。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不返崗就沒錢,那麼家裡嗷嗷待哺的孩子奶粉錢怎麼辦,那麼欠下的信用卡花唄怎麼辦,那麼房貸車貸怎麼辦。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所以,一個成年人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

如果放在以前,或許你的回答會是: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

但是這次突發的疫情,幾乎徹底改變了國人的認知,因此,很多人都會同意,是你的抗風險能力。

為什麼說抗風險能力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個能力或許不能讓你一夜暴富,但能讓你保護你最珍視的那些東西不被風險奪走:

比如你辛苦打拼多年的事業;

比如你的親人,對象,甚至自己的健康;

比如你現在的幸福生活;

等等。

怎樣培養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我想從兩個方面分別論述:

一個是存錢方面。你要存下足夠的錢,留一部分用做應急資金,還有的則用來購買一些可以抗風險的資產,比如房子,車子,等等。

一個是賺錢方面。你的職業選擇,要能足夠抵抗風險。

下面展開論述。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關於存錢,你必須知道的殘酷真相

認識一個老家在湖北黃岡的朋友,最近由於疫情嚴重,他在家隔離了很長一段時間,前幾天他告訴我:

我花錢大手大腳了上半輩子,從來沒把錢看得太重,但是經過這次疫情,讓我覺得錢太重要了。

他還說:

我之前還對家裡人說,我將來如果買房子,根本不需要廚房。現在面臨餐飲業停工的局面我才發現,真夠打臉的。

作為一個平時堅定不做飯的人,這次疫情,讓每天在家被逼吃泡麵的他,認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最後還補充道:

另外,我現在已經在網上看車了。

我聽後不禁唏噓。

因為,他曾經一度是個堅定不買車的人。

按照他的說法,每年光養車就要花很多錢,所以他每回出門打車,反倒會更加節省,還不用找停車位了。

我只能說有些南牆只有親身去撞了才會回頭。

所以,我奉勸所有年輕人,不管你掙多少,一定要存錢。

因為經濟學上說,這個世界是遵守[馬太效應]的。

[馬太效應]出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這裡,你可以理解為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也就是經濟學上的“貧困陷阱”)。

所以千萬不要信奉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宣揚的價值觀的核心之處在於:你的個人價值和你的消費水平是等價的,消費水平越高,你的個人價值就越高。

這段話有點繞,你可能看不懂,但我說句消費主義毒雞湯你品品:

“你什麼都嫌貴,穿的嫌貴,吃的嫌貴,臉上用的也嫌貴,減肥嫌貴,美甲嫌貴,無論你做什麼都嫌貴,就你自己最便宜,最後連男人都嫌你便宜。”


“年輕的女孩子們,你願意在你最美好的年紀,用最便宜的東西作踐自己嗎?”

實話說,這些毒雞湯殺傷力太大了。

作為一個不太容易被割韭菜的鋼鐵直男,初看到這些唬人的毒雞湯句子,我都被嚇得心驚肉跳了,更何況是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我之前就講過:

消費主義會告訴你,如果不過品質生活,你的人生就一錢不值。


於是你蘋果三件套要配齊,耳機要買森海塞爾Hifi,鍵盤只用HHKB,旅遊不出國都不好意思發朋友圈。


你什麼都要買好的,然後欠了一身債務,到最後你自己就成了那個最爛的。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最近,我在知乎看到了香港富商劉鑾雄曾做過的專訪,他在專訪中提到:

“今天,香港最有錢的前十幾二十人,如果是自己創業的,每個人的財富,起初都是節省下來的,挨回來(熬過來的),不是說有錢就去旅行,有錢就去碌卡(刷卡購物)。我在26、27歲時,銀行存摺有一億多現金(30年前的一億港幣),我看到一件外套,是很需要買的,冬天的長外套,4000元,看了三次,最後都不捨得買,你要知慳識儉(懂得節儉),你怎知明年是什麼環境。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香。”

劉鑾雄還補充道:

“那些年輕人,今天只會怨天尤人,你打開電視最多的廣告是什麼,旅行社的廣告和財務公司的廣告,就是鼓勵你去借錢,碌卡,去旅行,誰不知道享受是好的,但你是否要揹負債務,你是否想像希臘那樣,今天欠錢,準備耍賴不還。。。省略號。。。他們都是享受了再說。所以有時候年輕人,唉(長嘆一口氣),有新手機要換,其他又要換,完全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疫情當前,我看到那些仍冒著感染風險,為生計奔波的潮水一般的人群,再看劉鑾雄曾經的這番金玉良言,簡直猶如醍醐灌頂。

千萬,千萬不要月光。

存了錢,你可以當成失業應急資金。

萬一自己失業,或者特殊原因,突然沒收入了,暫時不工作了,至少能讓你有底氣的撐過很久。

存了錢,你最好拿來買一輛車。

不用太貴,夠用就行,最好空間大點能裝東西,至少能讓你在想去哪就去哪,至少能讓你在緊急時刻能裝運物資,記住千萬別買電動汽車。

存了錢。你可以拿來買一套房。

不用太大,住的舒服就行,但是冰箱最好買大點,緊急時候能多屯點物資。至少不會讓你出現,像最近返工潮時,許多小區禁止租戶進入,許多返崗者陷入的尷尬境地。

存了錢。你可以拿來買一份保險。

一年幾百塊的重疾險和意外險就夠了,我十分不建議買那種理財性質的保險。

而不是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拿出去隨便揮霍,一個工薪階層買什麼奢侈品包包,昂貴球鞋之類的。

這裡再提一點:有些營銷廣告會表示你“配得上XXX(昂貴的產品)”,暗示如果你不買,就是“配不上XXX(昂貴的產品)。”

但我告訴你,其實它這裡,是在有意無意的混淆概念:

你從來都配得上這些東西,但是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配不配得上”,而是我們要考慮「機會成本」,買了這個東西,就不能買其他更多更好更值的東西了,就不能省下錢來抵禦未知的風險了,所以為什麼要買?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關於賺錢,你必須知道的殘酷真相

1)關於創業的真相

讀心理學的時候,常常讓我感到面紅耳赤,因為覺得裡面的理論,總是能無情的指出真相。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伯克利心理系終身教授彭凱平,就曾提到過:

“最常見的這種控制幻覺,是我們人的自我認識的陷阱,心理學家已經發現,在很多方面,我們其實都存在著一種過分自信、過分自大、過分自戀的傾向。”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這種過分自大的自我認識的陷阱,對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比如,它能讓你覺得自己很獨特,然後就想去創業,錯誤的以為自己能闖出一番大事業,殊不知更可能的結果,是虧得褲衩都不剩。

自負盈虧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看看最近的疫情就知道了:許多在大公司工作的白領,受到的影響是很小的,仍然照常領工資,並且可以遠程辦公,因為這次的風險,企業幫他們承擔了。

公司就是一個避風港,無形中幫你承受了許多風險。

反觀許多自主創業、自負盈虧的人們,都損失慘重,比如餐飲業,我認識的一些餐廳老闆,到現在都還不能復工,被迫承受大型商場昂貴的租金和員工工資。

再比如這些最底層的自主創業人士: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還有這樣的,明知道疫情之下沒有生意,還堅持擺攤的老人。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雷軍就曾經說過:

創業真不是人乾的事,都是阿貓阿狗乾的,一個正常人絕對不會選擇創業。因為一旦選擇創業,就選擇了一個無比痛苦的人生,壓力、困惑、別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創業者都成了鋪路石。

對於95%(當然,95%的人或許都會覺得自己是那5%)的絕大多數人來講,最明智的做法並不是去創業,而是找到一個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專業技能,然後成為一個被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

你的專業能力強到被需要甚至被爭搶,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穩定。

2)關於公司的真相

上面我們說過,正常人不要創業,因為公司就是一個避風港,能夠幫你承受許多風險。

但是這個避風閣也分大小,一旦遇到的風險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公司也會倒閉,員工就會失業,並且很難拿到工資和賠償。

所以在職業選擇上,我們最好選那種現金流健康的大公司,千萬不要相信那種“大公司只能當螺絲釘,小公司學的全面鍛鍊人”的屁話。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當螺絲釘其實並不可怕,因為不管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正常人就只有當螺絲釘的份,與其在小公司打雜,在大公司,我們至少可以當一個抗風險能力強、專業鍛鍊得更深入的螺絲釘。

3)關於穩定的真相

有些人傾向於極端的風險規避,追求絕對穩定的工作,殊不知這樣也是極度不理智的。

事實上,很多時候絕對的穩定,反而是最大的不穩定。

我有個手握名校的社科碩士學位的朋友,在上海找到了月薪1.8萬+績效的廣告行業工作,儘管待遇不錯,但卻一直被家裡人勸返,讓他在小城市考個公務員,在體制內工作。

他家人認為:“雖然月薪只有4K多,但是很穩定,不愁吃不愁穿,比你在大城市漂泊強多了,說不定哪天就失業了。”

他對家裡人只反覆強調了一句話:

“在巨大的工資差距面前,所謂的穩定工作根本一錢不值。我月薪只有4K多,怎麼存錢?你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生了一場大病,在哪裡搞錢治?”

我覺得他算是想通透了。

你覺得你現在的工作很穩定,其實只是看似穩定,只是你還沒遇到能摧毀你的風險而已。

塔布勒在《反脆弱》一書中就曾提過,將自己的工作適當暴露在風險中,反而能提高你的抗風險能力。

復工後多家企業突發聚集性疫情:疫情之下,這些殘酷真相你要明白

最後的話

文章不小心寫長了,但信息量我覺得是很足的,感謝有耐心的你能閱讀到這裡。

疫情當前,與其花時間熬夜刷劇打遊戲,不如停下來,去思考這次疫情給你帶來的啟示。

我從這次疫情中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要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

因為,你我都不願意自己最珍視的那些人或事物,以及你美滿的生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毀掉。

年輕人不要太著急,你只管努力和自律,那些美好的人或事物,會一步步想你走來。

1)《心理學概論》————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講人「彭凱平」。

2)《疫情復工48小時,我看到成年人最心酸的一幕》 ————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作者「李可以啊」。

3)《反脆弱》————中信出版社,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布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