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新華都實業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長、武夷山旅遊股份副董事長、紫金礦業董事、雲南白藥聯席董事長...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陳發樹的各種身份。但最近,他又有了新動作,開始養豬啦~


“二師兄”身價暴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表態,對於以環保名義擅自搞“無豬市、無豬縣”的,要堅決予以糾正。3月初,陳發樹再次赴曲靖深入溝通德和公司入駐宣威落地建設項目,斥巨資佈局“二師兄”全產業鏈。


左手雲南白藥,右手德和罐頭


近日,陳發樹第二次到訪曲靖,和曲靖市政府一二把手進行深入溝通。曲靖日報發文稱,曲靖市將高效率做好德和公司入駐宣威落地建設的綜合協調、全程服務和後續服務等工作,促進項目早日建成投產達效。


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陳發樹和德和公司有什麼關係呢?


“德和”屢次被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雲南名牌產品,2011年,公司被中國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


2013年,新華都入駐,控股德和罐頭廠;2016年,新華都全資入股德和,全面介入經營管理。截止2019年9月,陳發樹和新華都分別持有昆明德和罐頭52.5%和31%的股權,陳發樹成為德和罐頭實際控制人。


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德和罐頭在老昆明心中是一個抹不去的記憶,跟雲南白藥一樣,都是名副其實的雲南百年老字號品牌。如今,陳發樹左手雲南白藥,右手德和罐頭。別看德和罐頭不如雲南白藥名氣大,但凡去到昆明南屏步行街,你會發現,在雲南白藥店的旁邊就有一個德和罐頭的旗艦店,“兩兄弟”其實已經難分開了。


德和罐頭廠自陳發樹入主以來,經營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公司不僅加強商超出貨力度,而且開啟了德和專賣店,並積極拓展禮品特供業務,中華老字號金字招牌再度煥發活力。


資料顯示,公司2017年度總資產3.89億元,淨資產2.87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65億元,淨利潤0.266億元;2018年度總資產3.91億元,淨資產2.74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70億元,淨利潤0.374億元;2019年1-9月,公司總資產3.84億元,淨資產2.7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36億元,淨利潤0.297億元。


近年來,“二師兄”身價暴漲,作為昆明德和罐頭的重要原料之一,豬肉價的高漲嚴重影響到德和的生產經營。同時,目前位於昆明五華區龍泉路的舊廠也約束了德和的進一步發展,陳發樹必須謀變。


對於新廠選址搬遷,陳發樹考察了彌勒、曲靖等不少地方,相關地方政府也給出很多優惠條件,包括德和所在地五華區政府也提供更好條件進行挽留,但陳發樹對曲靖宣威“情有獨鍾”。


“發哥”跨界養豬,一期計劃投資2億元


2019年10月14日至15日,德和董事長陳焱輝、總經理錢金蓮等到曲靖宣威等地考察。半個月之後,陳發樹、陳焱輝和雲南白藥董事長王明輝再次到曲靖考察交流,受到曲靖市委書記和市長接待,已有初步意向。


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2020年3月,戴著口罩的陳發樹、王明輝、陳焱輝等又一次造訪曲靖,這次基本敲定。在和曲靖市領導交流時,陳發樹明確表示,曲靖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昆明德和罐頭食品有限公司項目,希望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把德和罐頭項目做大做強。


曲靖宣威是昆明德和罐頭的發源地,豬肉等原料供應充足,陳發樹選此地落子想下一盤大棋,他計劃以此為契機投資新建一個肉類產業鏈項目。據曲靖市工信局透露信息,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2020年投資2億元,佈局養殖、屠宰、冷鏈、生鮮等業務板塊。二期是在一期項目順利建設投產的基礎上擴大產能,具體目標是,養殖規模達到10萬頭、屠宰規模達到100萬頭,深加工產能達到40噸/天,並新建生物提取研發中心。


項目一期的具體情況是,養殖板塊投資7000萬元,建設2000頭種豬、10000頭育肥豬示範養殖場;屠宰、分割板塊投資4000萬元,建設年屠宰50萬頭規模的工廠,保障德和罐頭、火腿、生鮮的原材料供應;深加工板塊投資5000萬元,新建宣威生產基地,主要生產午餐肉和醃臘製品;冷鏈物流板塊投資2000萬元,打造德和冷鏈物流配送網絡;火腿板塊投資2000萬元,按照年產能10萬條,建設火腿工廠。


從這個初步的規劃看,陳發樹心中的德和不僅僅只有罐頭,是“二師兄”的全產業鏈。


其實,早在2019年,陳發樹就開始試驗德和鮮豬肉專賣店了,目前該專賣店在昆明共開4店,專賣德和品牌黑豬鮮肉。如果曲靖的養豬大本營快速建起來,德和罐頭恐怕真要成為風口上的那頭“豬”了。


3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就生豬生產、豬肉供應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農經司副司長邱天朝指出,對於以環保名義擅自搞“無豬市、無豬縣”的,要堅決予以糾正。


此前,不期而至的非洲豬瘟疫情,與我國調整生豬養殖產業區域佈局,加強環保規範的時間窗口正好“撞”在了一起。面對這種情況,個別地方的主政者,卻並不具備理性、靈活的應急應變能力,只會生硬、僵化地理解國家環保政策,採取了“無豬市”“無豬縣”這種“一刀切”式的簡單粗暴的措施。這不僅無情切斷了大量生豬養殖從業者的生計來源,還致使國內豬肉供應進一步失衡。對於這種荒唐的政策,如果不能及時制止,並對其背後的施政邏輯加以糾偏,勢必會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


這一表態對於生豬養殖從業者來說,相當於吃了一顆“定心丸”。


在政策加持下,中國“巴菲特”的豬又一次迎來風口。我們通常相信,它們的“起飛”早已在陳發樹的意料之中。畢竟,作為民營企業家陣營中的標杆性人物,陳發樹的乖戾和破規之行都可看作是時代進發與更替的映襯。


投資2億!新華都陳發樹跨界養豬

互聯網大佬養豬的那些事兒


這些年,跨界進入養豬行業的巨頭此起彼伏,比如馬雲、劉強東、丁磊、高盛、復星、碧桂園等都紛紛“瞄準”了豬。


看了他們的養豬陣仗,果然大佬養豬出手便是不凡。


眾所周知,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雖然這句話是說給眾多企業家聽得,希望他們能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


丁磊作為國內著名的“網絡三劍客”,除了網易之外,他的養豬業很厲害!據傳丁磊在養豬之前,就建立了一個總面積超過1200畝的養豬場,而且養豬場內部還採用了全架空的設計,對地表植被的影響非常小。可以說,丁磊養的“黑豬”,全部住進了空中樓閣。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丁磊黑豬上市的時候,首次拍賣就拍出了超過10萬元的天價,要知道,那只是一頭豬!


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養豬比丁磊還厲害!2018年,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達成合作,通過對阿里雲ET大腦(阿里雲的人工智能智腦技術)進行針對性訓練和研發,最終實現了AI養豬。相比於丁磊的“豪華版”養豬模式,馬雲的AI養豬似乎略勝一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家豬”的一生,從出生那天到最後送上餐桌,一切都在阿里雲的掌控之中。


關於養豬,劉強東也不賴。2018年,京東進軍農牧業,在京東的養豬場,你能看到各種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養機器人和3D攝像頭等先進設備。可以說,京東的養豬場基本實現了智能化、數字化和互聯網化,並採用了以前市場上從未有公司通過的新技術“豬臉識別技術”,通過這一技術,系統能詳細瞭解豬的狀況,比如進食量、進食偏好和代碼等等。


這年頭,打敗你的可能不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雖然都是養豬,大佬一出手,一般的養豬場還真就只有觀望的份。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品牌閩商立場

整理 | 品小仙

部分文字圖片來源綜合整理自滇峰匯,礦業界,人民時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