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记——第一班

3月14日晚十点半,接到命令,去支援武汉。

多长时间?和谁去?去了具体干嘛?不知道,也无需知道。只需知道这边疫情严重,警力紧缺;只需知道连续奋战数十天的武汉战友们已经到了体力支撑的极限;只需知道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和险阻,我们都义无反顾的去追逐。

一切准备就绪,3月18日下午五点半,我们顺利抵达武汉。看着前来接机的战友们,脸上写满倦容,却依然笑意盈盈。他们的倦容映衬出连日奋战却没有半点怨怼的果敢,他们的笑容映衬出虽然疲惫但却依然坚毅的担当,也更加激励着我们勇敢乐观地面对一切,更加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第二天,我们就被受援单位如久旱逢甘霖般立即安排了值班任务,一些培训也是见缝插针地进行。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青藏高原精神,此刻淋漓尽致的体现在青海援鄂民警的身上。“一天两班倒,九点至九点,每天12个小时,不能进食,不能喝水,无法上厕所,穿隔离服,垫卫生纸尿裤,20分钟巡查一次,一个小时截屏一次,晚上通宵,不能合眼”,听着受援单位民警的介绍,我们虽然还未来得及调整时间和气候的差异,却没有半点迟疑。我们的援鄂民警赵福利同志第一个冲出来,主动请缨:“第一个班,我来上,再来一个年轻民警我来带”,这个有着多年基层管理罪犯经验的赵副监区长,她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地盘”,周密安排,详细布置,老道而刚毅,另一名年轻民警郭风同志应声而至,两名队员出发了。

援鄂日记——第一班

作为领队,我内心忐忑,这样的高强度,又是在陌生的环境,她们的内心是否有恐慌?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是否能够坚持下来?这一夜,她们要怎么度过?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12个小时终于过去了,一大早我就守候在她们归来的院门口,焦急的眺望。车子一停,只见她们迫不及待的打开车门, 极速助跑,边跑边说:“快大小便失禁了”。因为防控要求,我们不能接触,但当我看到她们脸上的压痕、一夜隐忍后的爆发、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鼻子一酸,两行温热的液体浸湿了口罩,那一刻,我用我的心紧紧地“拥抱”她们,心疼她们,更心疼那些从疫情开始至今每天都要面对这种煎熬的武汉的战友们。

亲爱的战友,质朴的姐妹,我们用无声的语言诠释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刚毅作风;我们用身体力行地体会了受援单位战友们的辛苦和坚持;武汉的战友需要我们,我们是“被需要”,“被需要”此刻弥足珍贵,是幸福,也是骄傲,厚厚的隔离服使我们近在咫尺,却无法谋面。但共同的心愿和目标已然在我们中间搭建起了“心桥”,它会载着我们通过一个个障碍,跨过一条条沟壑,最终达到胜利的终点。加油!努力!“疫情”面前我们肩并肩,心连心,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疫无情,人有情!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