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邢臺市邢臺縣翟村西南角,地勢下窪,泉水潺潺,在那蘆葦和垂柳的深處,有一座石板橋,名叫豫讓橋。據記載這裡是戰國時期義士豫讓刺趙襄子的地方。後人感佩豫讓一片忠心,就把這座橋稱為“豫讓橋”。


邢臺豫讓橋碑照片


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邢臺縣志》詳細記載了豫讓的事蹟,豫讓橋也就成為邢臺名勝而聞名四方。豫讓大義凜然,以死報主的故事,世世代代流傳,成為趙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

萬曆十八年,邢臺縣知事朱誥修建了豫讓祠,把豫讓作為鄉賢,四時祭祀,文人墨客經常吟誦豫讓的故事。

清代詩人陳維崧路經邢州時寫了一首《南鄉子》道:“秋色冷並刀, 一派朔風捲怒濤。並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清末時的順德府邢臺縣豫讓橋照片

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可惜的是,“豫讓橋”在抗日戰爭期間被破壞,橋邊記載豫讓事蹟的石碑,也在重修京廣公路時做了橋洞基石。

邢臺原有的豫讓橋,是豫讓刺殺趙襄子的舊址,歷代建有豫讓祠紀念,後來被拆毀,如今在原豫讓橋附近建有一處豫讓公園,以紀念豫讓的忠義。


邢臺豫讓公園內的豫讓塑像

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邢臺豫讓橋歷代題詩選


豫讓橋

唐·胡曾

豫讓酬恩歲已深,

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橋上行人過,

誰有當時國士心?


豫讓橋

明·張孟兼   

豫讓橋邊楊柳樹,

春至年年青一度。

行人但見柳青青,

不問當時豫讓名。

斯人已往竟千載,

遺事不隨塵世改。

斷碑零落野苔深,

誰識孤臣不二心。  

豫讓橋上路千里,

橋下滔滔東逝水。

君看世上二心人,

遇此多應羞愧死。


南鄉子•邢州道上作

清·陳維崧

秋色冷並刀,

一派酸風捲怒濤。

並馬三河年少客,

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鵰。

殘酒憶荊高,

燕趙悲歌事未消。

憶昨車聲寒易水,

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次邢臺

清代·姚慶恩

一望旌旗雜戍譙,

寒沙莽莽路迢迢。

長虹貫日荊軻水,

滿馬悲風豫讓橋。

臺上黃金能買士,

樽前紅粉可憐宵。

感今撫昔蒼涼甚,

惟有詩情未寂寥。


豫讓橋懷古

清·張萬慶

君不見,

邢州城北二三里,

一條長虹跨秋水。

行人過此都唏噓,

爭說當年豫國士。

憶昔事中行,

眾人忍相待。

既為智氏臣,

聲價增十倍。

智氏旋滅趙氏強,

三千食客都逃亡。

唯有漆身吞炭奇男子,

潛身橋下何倉惶。

請衣三擊衣染血,

壯士煉膽如鍊鐵。

怒發豎而衝冠,

寶劍明而耀雪。

丈夫重知己,

一死何激烈。

西風吹水水倒流,

亂石參差臥晚秋。

吾來下馬觀古碣,

夕陽一片使人愁。


豫讓,春秋時期晉國人,屢不得志,投靠智瑤後,受到重用。後來智瑤被趙襄子所殺,趙襄子甚至還拿智瑤的頭骨來當酒杯。豫讓出離憤怒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豫讓誓報此仇,從此走上了刺客的不歸路。

他先是隱姓埋名,混進宮廷,企圖藉借整修廁所之機,用匕首刺殺趙襄子。趙襄子在如廁時,除了嗅到應該嗅到的某種氣味之外,居然還幸運地嗅到了逼人的殺氣。

於是,此次暗殺未遂,趙襄子也避免了在“五穀輪迴之所”的穢物中一命歸西的下場。 慌亂中提起褲子的趙某驚魂未定,但他畢竟還是個大人物,考慮到豫讓肯為故主報仇,是個有義之人,便決定將豫讓當場釋放。

豫讓不死心,不惜以身塗抹生漆以變相、口吞火炭以變聲來喬裝自己,苦苦找尋機會復仇。

機會終於來了!太史公在《史記-刺客列傳》中描述的“豫讓之死”的橋段,至今讀來,仍然令人熱血沸騰:

豫讓打聽到了仇人的行進路線,提前躲在赤水橋下,準備伏擊。歷史總是和人的命運開玩笑,在千鈞一髮之時,趙襄子的馬突然受驚!

趙襄子的第一反應就是:刺客來了! 於是衛士們將刺客從橋下拖將出來,捆成一個粽子扔在地上。一問是豫讓,大家都不相信,看面貌、聽聲音但都不像?再一問,原來豫讓是身塗抹生漆以變相、口吞火炭以變聲來喬裝自己。

趙襄子又問他說:“你不也曾經跟隨範氏和中行氏嗎,智瑤消滅了他們,你沒有替他們復仇,反而成為智瑤的家臣,為什麼智瑤死後,你如此堅決地為他復仇呢?”

豫讓說:“我奉範氏、中行氏時,他們把我當普通人看待,所以我就象普通人一樣報答他們;智瑤把我當做國士看待,我當然要象國士那樣來報答他。”

襄子長嘆:“豫讓啊豫讓,你為智瑤已經做到了捨身忘死。我已經寬恕過你一次,也算得上是仁至義盡了。為成全你的大名,你今天是應該死在這裡的,為你考慮,這次我不能再放你走了。何去何從,是生是死,現在由你自己選擇。”

豫讓的回答字字珠璣,名垂青史:“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今日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讎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意思就是,賢明的君主不會掩蓋罪人的優點,忠良的臣子應該為名節而犧牲,上次你饒我一次,全天下都在稱讚你,今天我願意死在你手裡!但是我有一個請求,請你讓我刺殺一下你的衣服,我也就雖死無憾了,不是期望著殺你,而是為了對得起我自己的良心......

趙襄子“大義之”,果然叫隨從給他鬆綁,並遞給他一件自己的衣服讓他刺殺。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遂伏劍自殺。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邢臺豫讓公園內的豫讓刺殺趙襄子壁畫


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邢臺典故“豫讓擊衣”(斬衣三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