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著價值500萬房子,月收入5000元,富有還是貧窮?

這個春節回老家,遇到小學同學小辛。

生活在四線城市的小辛,帶著前夫孩子,住在一棟價值500萬的四人房,當時房子是貸款的,為了配得上她的虛榮身份,裝修也是貸款的,當時她每月收入5000元,扣除各種生活開支之後,像個月光族。

5年前,因為照顧孩子,耽誤了很多工作,被老闆炒了“魷魚”,當時的她,每每想到每月各種賬單,都都覺很壓抑,很是絕望。

可是5年後的她,完全變了一個樣。

今天我把她傳奇故事整理了一下:

住著價值500萬房子,月收入5000元,富有還是貧窮?


一、勇敢面對“鏡子裡的自己”,生活開始發生轉折

5年前,當時自己剛沒了工作,回到家裡,我站在鏡子裡面前。

那一刻,我像個孩子一樣,抱頭痛哭起來。

我覺得“鏡子裡的自己”除了愛美、虛榮,還有點虛偽和狂妄自大。

曾一度,我把自己扮演著一個“受害者”角色,覺得婚姻的失敗是前夫造成的,覺得孩子就是我的累贅,更覺得朋友和親情對我的冷淡,是因為我現在過得不好了。

要知道,在以前很多人都是把我捧在手裡。

我看到一個令自己非常非常不舒服的情形---鏡子裡的自己,也是另一個自我。我覺得有點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並總是試圖要改掉性格中的某些特點。

看著鏡子裡,被虛榮包裹的自己,如同看到了,一個裹挾“信用卡”“銀行貸款的“臃腫”胖子。

是的,我開始意識到,金錢方面的那些問題、憂慮、和缺陷,在被另一個理財觀念完全相反的那個人(鏡子裡的我)控制著。

如果,我能控制“鏡子裡”的我,為自己的過失開始負責的時候,也是生活轉折的開始了。

二、控制慾望魔頭:延遲消費

賺錢只靠80%的行動以及20%的頭腦和知識。

很多人都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並不去做,如果能控制那個鏡子裡的傢伙,我就會變得非常苗頭且富有。那就是控制自己的慾望,延遲享受,即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在投資理財的領域“延遲享受”即節儉。

是的,很多事情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

“如果你喜歡自由的生活方式,那麼就可以自由生活。只是你需要為此付出一些代價,比如沒有固定收入,必須自己掙錢。”

小辛說:當你為了實現目標而放棄一次選購時,好好重複這一句話:”如果你喜歡自由的聖後方式,那麼就去選擇自由吧“,當然這個話,並沒有什麼魔力,它只是在潛意識上提醒你,你一定會成功,只要朝著這個方向付出就會有回報。

當然,也有些人太幼稚,以至於不願意推遲眼前的享樂,以換取更大的成功。

“假如經過一段短暫而痛苦的等待經歷,就能擺脫現有的那些無窮無盡的煩惱、挫敗感和壓力,以及來自隨時可能破產的恐懼感,那麼就讓這段痛苦來吧!”

三、勇敢地做一次改變

是的,當我意識到自己要瘦身時,這是第一步,我要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我需要作出一次改變了。其次,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知道問題在哪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如此筋疲力盡。

當面對鏡子裡的自己,仔細看看,無論轉換多少個角度,鏡子裡的反應是:恩,我真的沒有那麼胖,也許只是一點點“臃腫”。也許,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不願面對現實。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的存在;

是的,改變是令人痛苦的,很少人有勇氣去尋求改變。

張德芬曾說過: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生活中很多人一直訴說著自己有多痛苦,但是又不去改變,寧願反反覆覆的痛苦。

也許一次解僱是是原有生活的警惕,同時也是重新直面生活的開始。

四、寫在最後

面對信用卡,以及負債,小辛曾經的想法:

“我必須好好工作,那些信用卡公司會認為我們是有信用的,”一旦得到所有銀行的認可,那就是萬事大吉了,否則,他們就不會給我們房貸:"除此之外,我每月按時償還透支額,會有什麼麻煩呢?“如果我能支付一輛汽車或者一件傢俱的錢,就可以買他們“,

很顯然,她在笑那些自以為很好的金融”肥胖“者,這其實也是迴避現實的託詞。

小辛說,已經做好再次丟掉工作的準備了,因為她知道”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謊言裡,我們知道在哪裡,也知道要到哪裡去,還知道怎樣才能夠到達目的地“


PS:小辛的故事未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