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去

  1

  自己20多歲的時候,看著那些大腹便便的油膩中年人,心想:等我到了你們這個歲數,斷不會像你們這般油膩。

  然而站在40歲的門檻上忽然想明白一個事:油膩不是人到中年的副產品,而是因為過去人家看在你年輕的份上,把你的邋遢叫做邋遢,現在歲數大了,自然就改叫做油膩而已。你還是你,油膩一直都存在,觀察角度不同了,橫看成嶺側成峰而已。

  比如,你20歲的時候戴個手串,哪怕那手串上有侏羅紀的包漿,也會有人覺得你潮;但你40歲了戴個手串,人家就覺得你除戴手串之外可能還用大玻璃罐子泡藥酒、叼著煙穿著跨欄背心搓麻將、在黃花梨太師椅上摳腳吹牛。

  還有啊,我小時候就愛讀歷史、考古之類,那時候大人們會誇這孩子好學深思。現在呢,年輕人看見中年人讀這種書會反思“等我歲數大了會不會也這樣”。

  所以我這麼愛跟同齡人掉書袋的人,從來不跟孩子們談論故紙。

  有回坐車,和幾個孩子聊天,聊海賊王,聊得可開心了。

  孩子們開心之餘對怪大叔居然也看漫畫表示奇怪,然後有個孩子腦筋轉得快:海賊都連載了20多年了,那時候大哥(我謝謝他們喊我大哥)跟我們差不多大呢。

  我報復性地說:是啊,估計到完結的時候,你們就跟我現在差不多大了。

  2

  經歷過動亂時代的人老去在昇平年代,常常會出現兩個極端:或者歷經滄桑的智者在風平浪靜後表現出近於枯寂的恬淡,或者苟活亂世的人渣用從地獄帶來的種種毫無底線的生存法門,肆意汙染著新世紀的淨土(後者俗稱壞人變老了)。

  3

  從前讀命理書,按書中說法,我乃“木型人”也,瘦長清癯之相。當時120斤,頗類大竹節蟲,讀至此深以為然。

  我當時真心以為自己是永遠不會胖的,如今170斤了,終於明白“捧腹大笑”這個成語的妙處,此事無腹時焉能有所感。

  4

  曾經有一種錯覺:我們這代人比上一代人營養好多了,也許會老得慢些。然而如今放眼觀瞧,我的同齡人裡,不禿、不白頭髮、不發福三者能兼得的,十中無有一二。不高血壓、不頸椎病、不脂肪肝能兼得的,幾乎沒有。

  5

  有種說法,說少年老相的人會老得慢些。其實不是。速度還是一樣的,這是自然規律,只是少年老相的人變老的時候,會老得很自然。相反娃娃臉的人變老的時候,會老得很奇怪。

  比如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葛優葛大爺一直都是那副樣子,但如果對比他最近重又爆紅的葛優躺,他確實老了,只是老去的函數曲線很平滑。

  6

  “壽則多辱”這句話流傳到現在,有著多角度的意義。但用句流行語似乎恰好可以概括這些角度:人間不值得。

  另外“壽則多辱”的原始出處很有意思,好多人可能都已經忘了“壽則多辱”是排比句的最後一句,原文出自《莊子·外篇》: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當年讀這段沒啥感覺,只是覺得這段文字是在提升聖人的政治站位而已。剛又讀到,怎麼感覺堯帝他老人家就是在故意嗆人玩?

  7

  好多人都假設過魯迅如果長壽會怎樣。這個假設是無意義的,因為魯迅實則是個極其精明的人,只要他能動,他就一定會跑到對自己最安全、最有利的地方去。

  換句話說,只有精明的人活得足夠長,旁觀者才能更深刻地認清他的本質。

  8

  外國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一心求死的不死者(也就是不老者)形象,我們好像沒有,不管是古人今人的作品,好像是都沒有。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但至少出名的作品裡確實不像有。

  不想從深刻不深刻的角度來看這件事,實際上幾乎一切簡單地用深刻不深刻來闡述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我的一個猜想是:這是基督教文明“原罪”意識的變形,在“原罪”意識的操縱下,很容易就能把永生不老這件看起來很美的事反轉成懲罰罪行的不醒噩夢。


散文: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