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浙江省內有哪些帝陵?怎麼樣?

秘境探險


浙江省是中國東南沿海省份,其省會城市杭州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而其境內的皇陵還是有不少的,主要有五代十國吳越國的皇陵和南宋六陵。

吳越國王陵

吳越國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鏐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所建,全盛時期曾擁有13州的疆域。吳越國曆三代五王,至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國祚七十二年。

1、錢王陵。錢王陵是杭州城的締造者,吳越國太祖錢鏐的墓地,其坐落於浙江臨安區太廟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廟山,左右列距青龍白虎兩砂,與功臣山遙遙相對,陵區內築有牌坊、錢王祠、州祠、凌煙安國樓等景點。到處是蒼翠的松柏、悽迷的芳草,登上安國樓,青山綠水秀麗美景盡收眼底。錢鏐墓佔地40畝,有大型封土堆, 長寬各約50米,高9米,地表遺存華表、石馬、石羊 等石刻。墓左右有青龍、白虎兩小山環抱,墓道兩側有石將軍、石翁仲、石羊、石馬等。

2、錢元瓘墓。吳越國第二任皇帝世宗錢元瓘的墓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墓前有明代嘉靖年間所立的“吳越國文穆王墓”碑。該募最初佔地多大300餘畝,並有十分氣魄壯觀的地面建築,但在元朝時期遭到破壞。明正德年間,浙江按察使許公贊準備對王陵進行清理,但發現連僅存的標誌都被毀壞,且已經變成了當地士紳江家的私墳,在經過大量勘探之後,請呂楠書“吳越王文穆錢王墓”八字立於地面。到清朝時,該墓再次遭到毀壞,陵區的東西基本被老百姓幾乎倒賣一空,到雍正九年後又被當地士紳孫家佔據,並將陵前石人、石獸及華表 和“天下兵馬都元帥”牌坊石柱都進行埋藏。此後雖在道光年間由錢氏後人重修,但近代之後再遭破壞,如今的王陵只是其後人修建的一座紀念性墓冢。

3、錢弘佐墓。吳越國第三任國王成宗錢弘佐的墓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墓前有清乾隆年間杭州太守李公亨所立神道碑,該墓已被毀。

4、錢弘倧墓。吳越國第四任國王中遜王錢弘倧的墓地,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秦望山,該募情形不太清楚。

吳越國最後一任國王錢俶的墓在河南洛陽。

南宋六陵

北宋滅亡之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建立南宋王朝,此後於1138年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南宋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二年。這九位皇帝之中,宋高宗的永思陵、宋孝宗的永阜陵、宋光宗的永崇陵、宋寧宗的永茂陵、宋理宗的永穆陵、宋度宗的永紹陵均在浙江省境內。

1、永思陵。永思陵是南宋高宗趙構的陵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東南17公里的皋埠鎮牌口村攢宮茶場內,設有上宮、下宮和地宮。元朝時已經被掘毀。

2、永阜陵。永阜陵是南宋孝宗趙昚的陵墓,位於浙江紹興縣東南約18公里的皋埠鎮攢宮村。元朝時已經被掘毀,原有享殿一間,後開墾為茶園,地面建築已不復存在。

3、永崇陵。永崇陵是南宋光宗趙惇的陵寢,位於浙江紹興東南35裡處寶山。元朝時已經被掘毀。

4、永茂陵。永茂陵是南宋寧宗趙擴的陵墓,位於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南17公里的皋埠鎮牌口村攢宮茶場內,設有上宮、下宮和地宮。元朝時已經被掘毀。

5、永穆陵。永穆陵是南宋理宗趙昀的陵墓。其餘同上。

6、永紹陵。永紹陵是南宋度宗趙擴的陵墓。其餘同上。

南宋六陵應該是歷代帝王陵墓群中比較慘的,忽必烈滅南宋之後,江南釋教總攝西僧楊璉真伽與演福寺僧允澤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對南宋六陵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洗劫。當時的陵區,屍骨被隨意丟棄,遍佈山野,慘不忍睹。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重修宋六陵,並命人將流落至西域的理宗頭顱贖回,以天子禮節重修埋入永穆陵中。此外,每一座陵都被重修立碑,並種上許多松樹。朱元璋還派出專門的守陵人員,劃出宋六陵一帶,禁止砍伐。清朝雍正年間,朝廷也下令紹興地方維護宋六陵,並按時祭祀。

清朝中後期,南宋六陵再度開始荒蕪。抗戰時期,紹興淪陷之後,日軍曾於攢宮山上屯駐軍隊,陵墓周邊的古樹被砍伐殆盡。此後,汪偽政權的士兵又對六陵進行了一次集體盜掘,南宋六陵再度被徹底毀壞。

建國之後,攢宮茶場在進行改造時,南宋六陵重新被發現。不過,到1970年之後,該地區被墾為茶園,六陵地面建築被毀壞一空,僅餘蒼松八株。後來,唯一倖存的孝宗帝享殿也在大家都知道的一場動亂中被夷為平地。


香茗史館


南宋王陵盡在浙江紹興,可惜被蒙古人徹底掘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