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與嫌貧之間

【家國天下·群體】

1 “擰巴”的金錢觀

前兩天,李佳琦又火了,因為他花1.3億買了一座豪宅,跟胡歌唐嫣做了鄰居,房子比他們的還大;

曝光李佳琦的大V也火了,一句“你們買的每一支口紅,都成了內環線大平層的磚下之魂”,道出了太多人心裡的“酸”,但當這樣的“酸聲”赤裸裸地出現時,又招來了一片叫罵。

我們仇富,又掩蓋心裡的仇富。

在“貧窮”的問題上,好像有一條歧視鏈:很多人都認為收入不如自己高的人懶惰短視、愛貪便宜、品德不好,一邊接受著歧視,一邊又歧視著別人;

但是,當自己感受到被輕視、被瞧不起時,當看到貧窮的人被欺負、被羞辱時,又會極其憤怒不平。

我們厭惡貧窮,又缺乏憐憫。

近年來,人對錢的追求越來越直接。《都挺好》中,明玉對男友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躺在錢上數錢。”坦率的笑容和直白的言語引來無數點贊;

可我們又喜歡“清貧”的苦情戲。終南山院士赴一線、擔重任,他的兒子用愛馬仕腰帶卻招致非議;袁隆平院士手摸豪車,就被拉下了道德神壇。

我們愛錢,又覺得錢影響了道德。

對於金錢,我們總是那麼擰巴。

仇富與嫌貧之間

2 人與錢的關係

擰巴的關係背後,是我們與金錢擰巴的關係。我們渴慕金錢,看上去它不僅可以提供給我們豐富的物質資源,甚至還能帶來公平,比如權利遭到侵犯時,有錢可以請到好的律師,沒錢就沒有申訴的機會;我們又憎惡金錢,因為更多的不公似乎是由它帶來的:小到因為貧窮而遭受嘲笑與歧視,大到有人用金錢打點關係,滿足自己的慾望卻侵犯了別人的利益。所以,有了錢之後,我們一邊緊緊地攥在手裡,生怕失去;一邊又想去揮霍,以此犒勞與安慰自己。

想倚靠想利用,又害怕又憎惡——人想抓住錢,卻被錢抓住了。

可錯誤的是金錢嗎?斷然不是!金錢是一種資源,不僅供應我們的生活,在發展與救濟上,更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錯誤的,是人心。我們錯在崇拜金錢,認為錢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本該是主人的我們就成了金錢的奴僕。這樣的錯誤來源於人性的黑暗與罪惡:人心裡裝滿了慾望,沒有公義與良善,所以一旦佔有了資源,就會用以滿足自己的貪婪,甚至是打擊一切反對自己的人。同時,

我們雖然深受其害,內心卻非常認可這樣的規則,因為它給人提供了為所欲為的可能。所以我們不想保守己心,不想遵守秩序,只想努力佔有資源,然後滿足慾望。

仇富與嫌貧之間

3 自恨與自輕

仇富與嫌貧之間,是內心強烈的恨與瞧不起——不只是對別人,也包括對自己。

當看到農民工被拖欠工資還打不贏官司時,當看到豪車主人撞到路人還破口大罵時,當看到有錢人插隊治療耽誤了窮人的搶救時,我們的內心就會抑制不住的憤怒。因為在這些事情上,我們看到了自己的遭遇:看到自己正常參加補考卻被收取“補考費”,辛苦準備面試卻被打點關係的人擠下去,進單位的第一個月因為沒有標配的奢品而被人嘲笑。一開始我們恨惡歧視,慢慢的開始恨惡自己:恨自己不夠強大,沒能保護自己。憤懣得不到排解,轉化成對“有能力”“夠強大”的人的厭惡。同時,人不可能脫離自己的經驗看待周圍,不可避免的把“歧視”與“有錢”聯繫在了一起。

而嫌貧的背後,是讓人更為難過的記憶。實際上,所謂“貧窮”不只是金錢方面的缺乏,更是指一個沒有能力、沒有倚靠的狀態。《阿Q正傳》中,阿Q打架輸給了自己看不起的“王胡”,又被“假洋鬼子”痛打了幾棍子,他感覺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屈辱。於是,對著迎面走來的小尼姑,他又是罵髒話又是掐臉蛋,對“晦氣”報完仇之後,他又恢復了得意。很多時候,人對比自己更貧窮的人冷眼相待甚至輕視無禮,是因為自己受到過歧視。歧視留在心裡,人一邊瞧不起別人,一邊也嫌棄自己的貧窮無力。

在仇富與嫌貧之間,是被困在了過去的自我。外在的奮鬥可以擺脫一個處境,卻戰勝不了自己。原來內心的平安,不是靠打敗敵人或者改變現狀可以實現的。

仇富與嫌貧之間

4 和解

我們需要和解。和解不是妥協,不是屈服,不是軟弱,而是讓自己從傷害與憤懣的牢籠中得釋放。困獸猶鬥不是強大,能夠打開牢門然後走出去的,才是智者和勇者。

而和解的秘訣,就是愛與接納。

一位牧師講述過自己的經歷:兩歲的兒子夜裡尿床,換了兩次床單後,又尿溼了,他憤怒地抓起兒子讓他去反省。這時候他發現,這熟悉的一幕,原來是複製了自己兒時的經歷。牧者小時候尿床,被父親訓斥罰站,他又羞辱又害怕,後來寧可溼著熬到天亮,也不會去找父親了。或許在人看來事情雖小,但是溼著睡一晚上的難受與不被接納的難過,一直困擾了他二三十年。

他突然明白了上帝的美意,他寫到:“現在神讓這一幕又發生在我兒子身上,祂的美意是讓我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活一遍,給兒子接納,就是給當年的我接納。”之後無論怎樣,他就是接納。一個月後,兒子再也沒有尿過床。果然,藉著對兒子的接納,當年的自己也得到了接納。自那之後,他再也沒有受到過兒時感受的困擾。

在每一個“複製粘貼”的場景中,我們都重複著曾經令自己難過的往昔。但不斷的重複,只能一次次地喚醒羞辱與憤怒。而接納是在別人的過錯與自己的羞恥中站起來,拒絕受到束縛與控制,這才是真正的“反擊戰”。通過對別人的接納,我們也為過去的自己打開一扇窗,讓愛的陽光照耀到無助苦毒的過往。我們不是要接納不堪,而是要接納完整的自己。

不再“擰巴”的人就不會再憤怒地對抗。無論是富是貧,無論是強是弱,都不會讓平安喜樂的心憤怒苦痛。

戰勝歧視、仇恨、羞辱的不是一個簡單的“不”字,愛取代了兇惡與傷害,一切才會恢復成美好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