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馮德麟都想當奉天督軍,為何是實力較弱的張作霖勝出?

侯家萍


導讀:這個階段確實是張作霖官場生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主政一方,進可併吞更薄弱的吉、黑兩省甚至入住中樞,退可以一省軍政割據。那麼時任27師師長的張作霖實力不如28師師長馮德麟。況且馮德麟早就對奉天督軍的位置虎視眈眈,那麼張作霖是如何勝出的呢?


同為陸軍中將,27、28師師長

張作霖馮德麟都是土匪出身,並且後來都接受朝廷招安逐步晉升陸軍中將。如果馮德麟您不熟悉的話,那要說馮麟閣是不是大家就耳熟能詳了。單田芳老爺子的評書《亂世梟雄》中的詳細描述的張作霖和馮麟閣的衝突。

其實馮德麟的資歷老,乾土匪也比張作霖早的多。但是張作霖的頭腦比較聰明,想的比較多。於是在1902年通過清朝奉天將軍伊珂唐納曾琦的關係在新民府接受招安進入了官場。張作霖因剿匪有功逐漸晉升,幾年後馮德麟遵循張作霖的路接受招安。雖然馮德麟來的晚,但是到袁世凱做大總統時兩位都憑藉手中的軍隊被任命為陸軍中將,都是師長。

從部隊實力來說,馮德麟一點都不次於張作霖。況且從乾土匪開始,二人就沒少打交道,彼此的路數還是比較熟悉的。張作霖最終就是先利用馮德麟的驕傲自大通過段芝貴先謀的先機,然後利用張勳復辟事件徹底坐穩了奉天督軍的位置。完成了併吞28師一統奉天軍政大權的過程。


關鍵人物段芝貴

當袁世凱野心勃勃的打算稱帝的時候,對東北奉天的張作霖、馮德麟等人就不放心了。必須安排自己人控制奉天,於是段芝貴作為袁世凱的心腹來到了奉天擔任奉天督軍。

這位段芝貴將軍也是一貫溜鬚拍馬,因此才步步高昇。這次來到奉天目的就是替袁世凱掌管好奉天甚至東北。張作霖和馮德麟一下子蒙圈,本來還以為怎麼也得從他倆中間選一個。尤其是馮德麟認為自己的希望最大,豈不知袁世凱根本就信不過他。

於是張作霖和馮德麟開始合作打算擠走段芝貴。在擠走段芝貴的過程中,張作霖是除了壞主意還讓馮德麟做了壞人。兩人雖然是競爭對手,但是在擠走段芝貴這件事上利益是一致的。所以兩人耍開了雙簧,不斷在中央下撥的軍火和軍餉上打主意。段芝貴手裡始終建立不起來嫡系的軍事力量。在那個舊社會的年月,沒有自己的嫡系軍事力量,誰聽你的。再加上張作霖會來事,在段芝貴看來張作霖可比馮德麟強太多了。唱黑臉的馮德麟雖然最後擠走了段芝貴,但是也被段芝貴恨上了。

張作霖徹底坐穩奉天督軍的位置


當段芝貴回到北京,不但狠狠的告了馮德麟一狀,而且說了張作霖很多好話。袁世凱總得找一個人來做奉天督軍吧。既然外人插不進手去,那就考察一下貌似聽話的張作霖一番。這樣張作霖就來到了北京。在北京的這段時間裡,張作霖偽裝的忒別好一點野心都沒表露出來。動輒就是擁護袁世凱,擁護大總統,把袁世凱哄的放心了。這樣張作霖就被任命為豐田督軍。

雖然被任命了,但是馮德麟依然手握重兵虎視眈眈。這奉天督軍坐著沒有意思啊。袁世凱去世以後,張勳利用北洋內部的矛盾,以“調停”為名於率5000“辮子兵”進北京擁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儀復辟。一石激起千層浪。

消息傳來張作霖不動聲色,但是馮德麟嚮往帝制同時覺得這是個極好奪得奉天督軍的機會。於是馮德麟率領幾百心腹衛隊做火車來到北京朝見天子溥儀。但是馮德麟做夢也沒想到,張勳的倒行逆施受到全國人民的怒火。僅僅12天,就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潰。擁護帝制的馮德麟也被投入監獄。

群龍無首的28師被張作霖很輕鬆的接收和改編,同時運作通過段祺瑞把馮德麟保了出來。等回到奉天,沒有了軍隊的馮德麟徹底失去了爭奪奉天督軍的機會。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這也就是所謂的一山還比一山高。不是他馮德麟不夠優秀,而是張作霖太狡猾了。

馮德麟和張作霖是老鄉,兩個人都是遼寧海城人。張比馮小九歲,年輕時還給馮當過一段時間小弟。是馮給他帶路,他才走上了土匪這條發家之路。正是因為有這重關係,所以馮德麟一直以大哥自居,對張作霖比較輕視,瞧不起他,覺得他辦不成什麼大事。

然而事實證明,馮德麟太小看張作霖了。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張作霖單幹,由於他很守信用,所以很快就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土匪頭子。而馮德麟則非常倒黴,受到了沙俄人的重點照顧,俄軍一次突襲將他抓獲,然後把他流放到了庫頁島當苦力。一直到兩年後,他才僥倖逃出老毛子的魔爪。

馮德麟回到東北後,繼續招兵買馬,隊伍發展到數千人,並且還因為幫日軍打俄軍,受到了日本人的推薦,由土匪搖身一變,高升為奉天巡防營統領(相當於旅長),變成了官軍。

不過此時的張作霖也是兵強馬壯,也是巡防營統領,實力不遜於馮德麟。在奉天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眼見昔日的小老弟現在跟自己平起平坐,馮德麟自然是很不滿。為此,他們之間還產生了猜忌。



張作霖是個人精,他見馮德麟猜忌自己,就經常主動討好馮。而馮也是個喜歡吃別人馬屁的人。張作霖每次討好他,他就覺得張作霖對他這個三哥(與馬龍潭、吳俊升等人結拜了,馮排老三)還是敬重的,因此他也就沒跟張作霖計較,雙方矛盾不大。

時間來到1912年。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大清滅亡,中華民國建立。

袁世凱考慮到馮德麟、張作霖都是奉天的實力派,因此在繼任大總統後,就對他們兩人都予以了重用。

馮德麟的部隊改編為第28師,馮任師長,駐防北鎮。(錦州北鎮)

張作霖的部隊改編為第27師,張任師長,駐防奉天。(就是現在的瀋陽)

兩人同為師長,繼續平級。

對於這個任命,馮德麟很不滿意。因為雖然張作霖跟他平起平坐,但由於駐地不同,省會奉天明顯比北鎮的發展空間大。而且張作霖的兵力也比他多。所以自恃前輩的馮德麟便對張作霖心生怨恨,沒少故意找茬。



前面說了,張作霖是個人精,會做人,馮德麟為什麼跟他找茬,他一清二楚。所以面對馮德麟的刁難,張作霖每次都不發火,不管馮德麟如何羞辱他,都是笑臉迎對。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馮德麟見張作霖這麼有“誠意”,他也不好說什麼。每次都只能是罵罵咧咧一頓,悻悻而歸。

不久後,袁世凱派段芝貴出任奉天將軍,意欲整個奉天的武裝力量,吞併異己。馮德麟為了對付段芝貴,便暫時放棄成見,與張作霖擰成了一股繩。

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奉天督軍段芝貴因為極力擁護袁世凱稱帝,因此成為輿論攻擊的對象。各界人士包括南方的軍閥都紛紛要求懲辦帝制禍首,於是段芝貴就被趕下了奉天將軍的寶座。

在驅趕段芝貴的過程中,張作霖暗中和馮德麟商量,說讓馮德麟逼段芝貴下臺,然後他扮白臉使暗勁,偷偷給段芝貴賄賂兩百萬大洋,勸段離開奉天。最後讓馮德麟在半道上打劫,把大洋搶回來,搶到的都歸他。

馮德麟一看,張作霖掏錢,他還能搶錢,並且段芝貴現在是過街老鼠,他逼段芝貴下臺還能得到全國輿論的一致好評。可謂是一箭雙鵰。所以對於張作霖的建議,馮德麟想也沒多想,直接就同意了。

事後,段芝貴在錦州果然被馮德麟截胡,被洗劫一空後,灰溜溜的回到了北京。

然而,讓馮德麟沒想到的是。段芝貴回去後就當著袁世凱的面,把馮德麟一通大罵,對張作霖卻是大加讚歎。袁世凱當時也是嫉恨馮德麟這種落井下石的人。因而袁世凱在去世前,就以大總統的名義授於張作霖奉天軍政實權,而馮德麟只撈了個軍務幫辦。

所謂軍務幫辦就是一個省的二把手,馮德麟做奉天的軍務幫辦,等於就是給小老弟張作霖打下手了。如此奇恥大辱,馮德麟自然是拉不下這個臉了。

所以後來馮德麟就死活不就職,張作霖親自去北鎮邀請他,他也不去。最後哪怕是北洋政府派人來調節,馮德麟也不買賬。這事最後就這麼拖著了。

1917年,張勳復辟。馮德麟覺得張作霖可以搞投機,他也可以搞投機。於是他就主動找張作霖商量,說一起進京密謀復辟大事。

張作霖見馮德麟主動找自己,他也不敢佛三哥的面子。但對於張勳復辟,他也有自己精準的判斷。他覺得復辟勝算幾率太小了。所以最後張作霖就提出,讓馮德麟和湯玉麟去北京,他坐鎮奉天老家。事成了,首功是馮德麟的。事不成,奉天仍然是他們的。

馮德麟當時見自己不吃虧,就對張作霖的提議沒有多想。後來他就作為東北三省擁護復辟的全權總代表,只帶著兩百個衛士就與湯玉麟一起進京支持復辟去了。



不過後來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張勳復辟沒多久,事態急轉直下,討逆軍打進北京,辮子軍作鳥獸散。

湯玉麟見機不妙,立即化裝逃走。走之前拉馮德麟一起走。可馮德麟認為自己是堂堂的東北總代表,他必須帶著衛兵坐火車風風光光的瀋陽。於是就因為他的太招搖,路過天津時,他就被段祺瑞扣留,抓了起來。

馮德麟一被關押,馮夫人趙懿仁立刻坐著轎子來瀋陽找張作霖。

張作霖對此事不敢怠慢,遂即就想盡一切辦法救馮。最終使馮德麟獲得赦免,馮只是象徵性的以吸鴉片的名義被罰了800大洋。

回去之後,馮的28師是不能再帶了。該師的指揮權便落到了張作霖手上。

最後,張作霖給馮德麟爭取了一個“三陵承辦盛京副都統”的職務(管理奉天的三座清朝皇帝陵墓),給馮德麟保留了一點面子。


當然,馮德麟肯定是瞧不起這個閒職了。所以回去沒多久,他就宣佈下野,開始從事工商業建設,不但在北鎮創辦了中醫院,還成立了冶鐵工廠。並且逐步引導兒子馮庸放棄高官,脫離了軍界。


Mer86


先來個總結:馮德麟綠林思想,在官場混還想比拳頭大

必須先說一下當時的奉天督軍形勢,這樣才能來談為何?

辛亥革命後,由於南北的妥協形成的民國政府沒能有效形成中央權威和對地方有效的統治力。使的除北洋軍和革命軍控制以為的地方實際被地方實力派所把控。在這種背景下,袁世凱先後派去的外來總督都被排擠走了。也是在種背景下,張作霖和馮德麟兩個都有了成為奉天督軍的可能。

但是,中央不能控制奉天,但督軍還是要由中央來任免。那麼這樣一來問題的核心就成了如何處理與中央的關係了。

馮德麟和張作霖不同的處理方式決定了誰當奉天督軍

馮德麟自詡實力強、輩分比張作霖高,且張作霖為人內斂使的他有了假象,如果趕走中央的人他就是當之無愧的奉天督軍了。

針對老上司張錫鑾還能維持表面的客氣暗地排擠,到了袁世凱親信任了奉天督軍後者是毫無顧忌的明裡排擠,甚至還企圖讓土匪來殺了段芝貴,以喝阻中央再派人來。直接對抗中央、逼迫中央承認其地位。

而張作霖則任維持表面的尊重暗地排擠,並借馮德麟的無法無天,打擊中央派來的督軍段芝貴,藉機通過段芝貴建立了與袁世凱的聯繫,成為了袁世凱在東北的代理人。

其結果已經很明顯了,既然自己人派不進去,任任何人都會選擇一個聽自己話的人來當奉天督軍。


歷史小知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張作霖為人比較圓滑,還比較有眼光懂得審時度勢

而馮德麟做出進京支持張勳復辟的行動讓他從此失去了爭霸的機會。

馮德麟比張作霖年齡上大了7歲,並且他也比張作霖成名要早很多,馮德麟在他17歲的

時候就已經參加了一些綠林組織,並且在綠林中也是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

當時的張作霖還只是一個小孩,後來張作霖機緣巧合之下還加入了馮德麟的組織裡,給

他當了一段時間的小弟。兩人再次期間結下了不錯的感情,後來和其他六個人共8個人一

起結拜成異性兄弟。

張作霖後來能成為東北王,他的這些結拜兄弟們也出了不少的力。

後來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後,張作霖和馮德麟分別作了東北第27師和第

28師的師長,此時的張作霖已經顯現出他自身卓越的才能了。

袁世凱為了能夠掌握住東北,就派遣了段芝貴去東北來制衡兩人。


在此期間馮德麟一直不掩飾自己對段芝貴的厭,而張作霖則更多的是去巴結段芝貴,因

為他知道現在的袁世凱就是整個中國最有權勢的人。

後來張作霖和馮德麟用計合作嚇跑段芝貴,其中張作霖扮演的也是白臉。

因此,在段芝貴回到北京之後,他在袁世凱的面前大力的誇獎張作霖,而對馮德麟則是

說盡了壞話。

因此,後來袁世凱就選了張作霖做奉天的督軍。而得之這個消息的馮德麟也是很生氣,

當初一起·合謀最後卻便宜了張作霖,因此兩人在這之後也是成為了死對頭。

最後馮德麟進京支持張勳復辟被抓後,也是讓他失去了爭霸的機會。


江水趣談


(楊宇霆)


張作霖之所以能越過馮德麟成為奉天督軍,真正原因是他和當時北洋政府關係比馮德麟近。

對,我說的就是楊宇霆。

楊宇霆之所以在奉系地位那麼高,真不是靠溜鬚拍馬,他確實對張作霖幫助很大。他是張作霖和北洋高層聯繫的橋樑,用現代企業來說,楊宇霆是張作霖的“公共關係與政府事務總監”。

張作霖和馮德麟一樣,都算不上真正的北洋嫡系,他們兩都是東三省本土勢力。但是張作霖比馮德麟幸運就在於他提前通過楊宇霆和北洋政府打上了線,而馮德麟在這方面就要遲鈍得多。

現在主流說法說因為1916年馮德麟趕走了段芝貴,因而段芝貴在袁世凱面前說了馮德麟的壞話,袁世凱才委任張作霖當上奉天督軍。

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因為馮德麟與段芝貴交惡時,袁世凱都已經取消帝制,正焦頭爛額,再加上袁世凱當時糖尿病已經很嚴重了,所以他徹底放權給了段祺瑞,當時主持政務的其實是段祺瑞。

如果沒有段祺瑞點頭,即使段芝貴想讓張作霖當奉天督軍都沒戲。

而張作霖之所以能當上奉天督軍,除了張作霖相比馮德麟,至少表面上更尊重段芝貴以外,最主要的是張作霖通過楊宇霆與徐樹錚的關係,搭上了段祺瑞的路子,這才是關鍵。

徐樹錚與段祺瑞的關係就不用說了,段祺瑞對徐樹錚言聽計從到了袁世凱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凡是徐樹錚要做的事情,段祺瑞就沒有反駁過。


同樣是東三省本地實力派,段祺瑞對馮德麟很陌生,也不瞭解,而對張作霖,通過徐樹錚有了一定了解,再加上對於段祺瑞來說,對於地方實力派鋤強扶弱本來也是基本操作,所以最終段祺瑞以袁世凱的名義任命張作霖擔任奉天督軍。

其實對於段祺瑞來說,他給出的只是一個名分,張作霖能不能坐得穩督軍的位置,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張作霖自己。


(段祺瑞)

而且對於段祺瑞以及北洋政府來說,無論是馮德麟還是張作霖,無非只有兩個師,而且還是從保安隊以及舊式巡防隊改編而來,馮和張的部隊戰鬥力,至少當時段祺瑞是沒看上的。就算馮德麟不滿任命,火併了張作霖,段祺瑞也有把握馮德麟是不敢和北洋決裂的,所以他任命張作霖擔任奉天督軍更沒有心理負擔。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張作霖能當上奉天督軍,第一是因為他通過楊宇霆和北洋段祺瑞搭上了關係;第二,他當時實力比馮德麟弱;第三,無論是張作霖還是馮德麟,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在當時根本不入段祺瑞和北洋的眼。

簡單來說,張作霖能當上奉天督軍就是因為東北軍太弱,他本人比馮德麟弱,他是東三省軍人裡唯一和北洋搭上關係的。


蘭臺


首先,張作霖實力並不弱於馮德麟。這哥倆從混綠林時就是平起平坐,各有各的隊伍,實力不相上下。被招撫後軍職一直也都是同樣高低,原來一個是前路巡防營統領,一個是左路巡防營統領;再後來,一個是27師師長,一個是28師師長。

袁世凱在時除了各省將軍曾招見過兩個師長,一個是王佔元,另一個就是張作霖,其實那時張作霖就已經脫穎而出了。

而使張作霖真正勝出的是他抓住了這樣一個機會:辛亥武昌起義後,奉天諮議局議長吳景濂和第二混成協協統藍天蔚在奉天運動籌劃發起革命,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感受到了威脅,但奉天附近沒有他可以依靠的部隊,就想調後路巡防營吳俊升進入奉天護衛,因為吳是行伍出身,趙認為其較為可靠。

其實當時藍天蔚的混成協就駐在奉天城外的北大營,若是他當機立斷,很容易便可佔領瀋陽,趙爾巽就只能同意奉天獨立了。

趙爾巽調吳俊升入奉的消息,被張作霖派駐省城的張惠臨得到,趕緊通知張作霖,張政治嗅覺靈敏,意識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率馬步兵共九營,急行軍一晝夜從鄭家屯趕到省城。

張作霖抵達奉天后立即去見趙爾巽請罪,陳明因事情危機,擅自離防,未能等待請準。

張作霖既然已來奉天,趙爾巽迫於情勢也只能認可,讓吳俊升不必再來。

當時奉天張作霖兵最多,他支持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拒絕了新軍將領響應革命的主張,據說當時張作霖手裡拿著個毛巾包著的炸彈(具體裡面是什麼不知道)進的會場,新軍將領如不同意成立保安會的主張就“同歸於盡”。

於是會議決定不發表獨立宣言,僅把黃龍旗降下,改升黃色旗,原來預定旗上寫“光復”二字,也改為“奉天國民保安會”,成為會旗,趙在張作霖護衛下,就了會長,並通電吉林、黑龍江兩省分別成立“國民保安會”。

於是東三省政權仍在趙爾巽手裡,代表清廷行使治權。

這是一個天大的功勞,其實那時張作霖就已經和馮德麟拉開身位了。


流浪成海顧爛泥


張作霖和馮德麟在爭當奉天督軍的過程中,張作霖做事明顯比馮德麟圓滑,所以笑到了最後。

張作霖和馮德麟都出身草莽,說起來兩人也認識很久了,不過馮德麟比張作霖大9歲,出道時間也早的多。因此初次見面的時候,馮德麟已經是團總,而張作霖不過是一個半大小子。張作霖後來加入綠林也是通過馮德麟介紹,所以算起來,馮德麟是張作霖的前輩。

後來兩人先後接受招安,張作霖出任奉天巡訪營前路統領,而馮德麟則是巡防營左路統領。1906年,馮德麟和張作霖、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等人結義為兄弟,此時兩人已經算是平輩了。

辛亥革命以後,張作霖被袁世凱任命為第27師師長,馮德麟則成為第28師師長,都是奉天督軍段芝貴的部下。

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段芝貴因為之前大肆鼓吹復辟而名聲掃地,張作霖和馮德麟商議共同趕走段芝貴。

但是張作霖很狡猾,他故意讓馮德麟唱黑臉,率部向奉天進軍,聲稱要驅逐段芝貴。自己則當好人,跑去向段芝貴告密,讓他火速逃跑,並且還送上了200萬元路費。但是段芝貴前腳剛跑,張作霖又電告馮德麟,讓他路上攔截段芝貴。馮德麟在攔截成功後,把段芝貴洗劫一空。

這麼一來,段芝貴對馮德麟是恨之入骨,於是向袁世凱推薦由張作霖出任奉天督軍,而馮德麟則只是軍務督辦。

馮德麟被張作霖耍了一通,以前輩身份卻屈居張作霖之下,心情自然大是不滿,拒絕上任,還一度以武力威脅張作霖。但是張作霖卻通過段芝貴的關係,抱上了段祺瑞的大腿。

袁世凱死後,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正是大權在握,所以他一方面派人調節張馮矛盾,一方面則以武力支持張作霖,逼得馮德麟只能偃旗息鼓,乖乖就範。

不過馮德麟畢竟還是第28師的師長,依然是一個隱患,所以張作霖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到張勳復辟時,張作霖又一次耍計謀,派馮德麟作為東北代表,趕赴京城向張勳道賀。

張作霖的算盤是如果復辟成功,那麼自己派代表去自然是有功之臣,萬一張勳失敗,那麼正好藉此機會除掉馮德麟。結果張勳復辟以後被段祺瑞擊敗,馮德麟也被扣押免職。張作霖乘機吞併了28師,獨佔了奉天省,事後還假惺惺的去為馮德麟求情,馮德麟吃了一個啞巴虧還得感謝張作霖。

所以張作霖擊敗馮德麟,靠的是他腦子活絡。


不沉的經遠


張作霖和馮德麟爭奪奉省督軍的時候,一個是第27師師長,一個是第28師師長,談不上孰強孰弱。

論江湖資歷,張作霖得叫馮德麟一聲哥,他是靠辦“保險隊”起家,但是一開始的時候他還得打著馮德麟的旗號辦。

論官場資歷,馮德麟則略遜張作霖一籌,張在1902年時受清政府招撫,馮則是到了1906年經俄國人斡旋才得以被清政府招安。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清朝所設奉天巡防營被改編為第27師和第28師,張、馮二人各統一師,他們也因此成為了奉省的兩個實權人物,換句話說,當時的奉省由張作霖、馮德麟二人說了算。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張、馮二人也一直在為奉省一把手的位置明爭暗鬥。

實際上,張作霖之所以能夠勝出,最後一手掌控奉省,是經過了兩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驅逐段芝貴,第二個階段則是吞併第28師。

1915年,袁世凱正在他的兒子和以楊度為首的“籌安會”的慫恿下,緊鑼密鼓地謀劃帝制,所以為了穩定和控制各省,袁世凱向各省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任命他們為督軍,如陳宦去了四川任四川督軍,再如段芝貴去了奉省任奉省督軍。

袁世凱讓段芝貴出任奉省督軍,顯然是為了拉攏張、馮二人,並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從張、馮手中奪取奉省軍權。

張作霖和馮德麟也已經摸爬滾打了幾十年了,哪能不知道段芝貴的來意?所以,為了不被段芝貴奪權,二人開始商量驅逐段芝貴的事。

張作霖的“驅段”之計就是先由馮德麟唱紅臉,讓馮在夜間帶兵入城開槍,以此威脅和恐嚇段芝貴;然後,再由張作霖唱白臉出面裝好人,偷偷將馮德麟要對段芝貴不利的消息告訴段芝貴,讓段芝貴趕緊離開奉省。

等到段芝貴帶著錢和軍火離開奉天的時候,張作霖又趕緊讓馮德麟半路攔截段芝貴,搶了段的錢和軍火,讓馮德麟徹底得罪段芝貴。

所以,段芝貴回京之後,在袁世凱面前說了馮德麟的壞話,說了張作霖的好壞,並且推薦張作霖出任奉省督軍。

這麼一來,張作霖順利地坐上了奉省督軍的位置,馮德麟則只能屈居軍務督辦一職,張作霖此計可謂是一石三鳥。

張作霖雖然坐上了奉省督軍的位置,可是馮德麟手上畢竟還有第28師,仍然能和他叫板,所以他必須得想辦法吞併馮德麟的第28師。

不得不說,張作霖真的很受命運的眷顧,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他正愁於不知道怎麼吞併28師,沒想到張勳給他製造了機會。

1917年,張勳打著調停“府院之爭”的旗號率領5000辮子軍入京行復闢之舉,並且向張作霖和馮德麟發出了邀請。

張作霖雖然被滿清遺老視為除張勳外對清朝最有感情的人,但他也看清了形勢,復辟終將失敗,所以沒有接受張勳的邀請,也就沒有去北京參加復辟。

可是,馮德麟在爭奪督軍的時候被張作霖坑了一把,心裡不服氣,總想著從張手裡搶走督軍,可是又苦於沒有辦法,這時候張勳的邀請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一旦復辟成功,皇帝一紙調令,張作霖不得乖乖讓位?所以,馮德麟屁顛屁顛地帶著幾十個人奔去北京了。

結果可想而知,張勳復辟失敗了,溥儀再一次被人從皇位上一腳踹了下來。

馮德麟當然也受到了牽連,因為參與張勳復辟,他被段祺瑞給抓了起來,一把扔進了牢房。

此時,張作霖一聽張勳復辟失敗,馮德麟被捕入獄,當即決定對群龍無首的第28師下手,趁機吞併了第28師。

自此之後,奉省便落到了張作霖的手中,由他一人說了算,他後來更是以奉省為依託,兼併了吉、黑兩省,然後將手伸到了北京,成為了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當家人。

當然,張作霖也挺厚道,雖然吞併了第28師,可是馮德麟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結拜兄弟,哪能讓他繼續被段祺瑞關在牢房?

張作霖向段祺瑞說情,讓段祺瑞放了馮德麟,這時候的張作霖可真的是一省督軍,掌握一省軍政了,段祺瑞想要坐穩北洋政府一把手的位置也離不開張的支持,所以自然不能不給張的面子,所以也就放了馮德麟。

馮德麟回到奉天后,奉天已經變天,他也無可奈何,也再無意和張作霖爭鬥,也爭不過,所以失勢之後的馮德麟轉行經商,倒也做得不錯。

馮德麟的兒子馮庸和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是發小,感情頗好,不過,馮庸的所作所為卻比張學良更讓人喜歡和敬佩。


史不知味


“江湖是什麼?江湖是人情世故”這句在《少帥》裡張作霖的口頭禪可以完整的說明問題。張作霖當時確實比馮德麟的軍事實力弱,但是在與中央和地方的人情是遠遠超過馮德麟的。張作霖為人有點滑頭,好事都有他,壞事卻能撇的一乾二淨,在當時的亂世時期,卻能獨善其身,完全可以證明張作霖的才能。要說馮德麟和張作霖的都想當督軍,而馮德麟卻沒有當上的原因,就在於張作霖更能處理人際關係!

我先簡單的介紹下他們二者的關係和軍事實力,他倆很早就在東北認識了,當時認識的時候,馮德麟已經名聲在外了,而張作霖只是一個小夥計,但是為人機靈,羨慕馮德麟的生活,所以經常在他身邊轉,慢慢的馮也認識了這個小夥計,也很欣賞他。在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張作霖當時已經被清軍安撫,成了一名清軍士兵,懷揣著夢想,準備幹一番大事業,誰知每當幾天兵,清朝就戰敗了,張作霖無路可走。他這是想到了曾經羨慕的對象:馮德麟,要不我去投靠他,或許能夠謀個一官半職!

從這個時間段開始,張作霖開始了他的戎馬一生,馮德麟見了他後,確實也講義氣,讓他做了手底下的一個小頭目。張作霖披著馮德麟名聲開始四處招兵買馬,逐漸成了僅次於馮德麟的頭目。後來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馮德麟於俄羅斯人恩怨已久,在思考後,決定幫助日本,而張作霖與當時的清朝再次取得聯繫,願意歸順,成了正規部隊,繼續擴大自己的實力。在戰爭結束後,馮德麟被任命為新安軍統領,日方全力支持這個親日的合作伙伴,總體上馮德麟的實力還是比張作霖的強的。

轉眼到了1911年,北洋政府開始整頓全國軍事,任命他倆分別為第二十七師師長和第二十八師師長,但是張作霖的二十七師是駐紮在省城的,這也讓馮德麟開始對張作霖產生了不滿的情緒。但總體關係尚可,1916年,袁世凱成了大總統,曾經在東北的段芝貴成了封建帝制的典型例子。張作霖和馮德麟都想把段芝貴趕走,從而讓自己的實力得到提升,於是二人不謀而合,張作霖給了段芝貴200萬大洋,讓他回京,再讓馮德麟把錢給搶回來,空手套白狼。這可讓段芝貴惱火了,回到京後,因為不知道這是張作霖的謀略,把所有的憤恨都轉嫁給了馮德麟,於是,在袁世凱面前說了許多壞話,稱馮德麟不堪大用。東北不可沒有老大啊,於是袁世凱聽信了段芝貴的話,任命張作霖為奉天的總督,馮德麟被任命為軍務幫辦。

從此開始了二人的各種爭端,一度要刀槍相見,都被張作霖平穩的化解,這也足見張作霖的人情世故,在馮德麟處於危難之時,張作霖不計前嫌,一直幫著這個曾經自己的恩人,最終,馮德麟也看清了現實,不再與張作霖作對。倆人一生都在為著自己的理念而奮鬥,都是當時的英雄豪傑!


歷史深度揭秘


一、張作霖與馮德麟的關係

張作霖與馮德麟都是綠林出身,但馮德麟比張作霖年長9歲,投身綠林比張作霖早的多,是張作霖比較佩服的前輩和引路人。

張作霖與馮德麟的正式接觸應該是甲午中日戰敗後,張作霖從清政府宋慶毅軍隊中脫離回家,於1896年投奔馮德麟,被安排在董大虎手下幹事。辛亥革命後,袁世凱將奉天巡防營改編為二十七師和二十八師,張作霖被任為二十七師師長,馮德麟被委任為二十八師師長。1907年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按年齡為序結盟為兄弟。
△張作霖


二、張作霖與馮德麟的決裂

張、馮二人的執掌東北是在1916年聯合驅除奉天督軍段芝貴後,同樣也是這年二人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奉天督軍段芝貴成為人們懲辦帝制禍首之一。於是張、馮二人聯合對段芝貴唱了出雙簧。由馮德麟和二十八師扮黑臉,出面討伐段芝貴;這樣段芝貴就非常害怕,再由張作霖和二十七師扮白臉,暗中讓段芝貴逃走。段芝貴逃回北京後,在時任大總統黎元洪面前,極力說馮德麟的壞話、說張作霖的好話。這一年,張作霖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而馮德麟被任命為軍務幫辦。
△馮德麟


這次事件中,明顯出力最多的是馮德麟,而最終卻只能屈居張作霖之下,成為二號人物。馮德麟當然不願意,可是在玩政治上,他明顯比不如後來居上的張作霖。

即使這樣,馮德麟不甘心失敗。第二年,張勳復辟,邀請馮、張二人進京共謀大事。敏銳的張作霖就判斷出復辟必然失敗,拒絕了張勳的邀請;而馮德麟卻帶著200個衛士進了北京。結局可想而知,張勳復辟失敗後,馮德麟在天津被段祺瑞所部逮捕。後在張作霖的周旋下,段祺瑞釋放了馮德麟,並任其為總統府高等侍從武官;後來,馮德麟回到奉天,任“三陵督統”。但從此算是告別了軍界,張作霖接手二十八師,統一奉省軍政。


總之,馮、張二人相比,最終張作霖能夠勝出,主要原因就是張作霖的政治敏銳性,而馮德麟在政治上比起後來張作霖卻差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