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前一段時間,看了一部電視劇叫《精英律師》,看過這部劇的人都應該會期待自己的以後的工作環境能夠像權璟律師事務所一樣高端大氣,會羨慕精英律師羅賓(靳東飾演)年紀輕輕就能夠做到律師事務的高級合夥人的級別,更會因助理律師戴曦為守護正義,為熱愛的職業而奮鬥的行為所動容。相信這部劇會激起我們很多人學法律的情懷。但是很多人應該也聽過這樣一句玩笑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雖然是玩笑話,但是也的確會投射出學習法學的不易。

那麼真實的法學就業到底什麼怎麼樣的呢?律師的工作情況是否又像電視劇裡面的光鮮靚麗?學法學是否就得能說會道,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是否學習法學就得去“五院四系”這樣的法學名校才會比較受行業認可?學了法學,如何又能夠成為一名行業精英?本節內容,辛老師針對以上問題,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真實的法學!

法學主要的就業方向就三個——律師、公檢法、公司法務。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律師這個職業在我們心中最起碼是一個白領級別的職位,不管是工作環境,薪資水平,還是社會地位,都很受大眾歡迎。但多數人對律師的認知其實就是上法庭幫別人打官司,再具體的可能就不太清楚了。首先不是所有的律師都會上法庭幫別人打官司,律師分為訴訟律師和非訴訟律師,訴訟律師才是需要上法庭辯論幫別人打官司的,客戶多為具體的某個人,所以訴訟律師很看重個人的能力,有個良好的口才必然加分兒不。而非訴訟律師客戶主要面向企業,做公司上市,企業資產併購重組等相關法律手續,為企業做法律顧問服務,處理相對複雜的法律的問題,所以非訴訟律師不是單人作戰,是一團隊,相對於訴訟律師來說,非訴訟律師自然做的要比說的多。非訴訟律師除了需要法律專業紮實以外,對經濟金融的知識同樣有比較高的要求。那麼是不是因為主要針對企業,是不是就代表著非訴訟律師賺的會更多呢?其實也不一定,也是分地域。畢竟不是每天都有公司上市重組,而且上市公司也多數會集中在一線城市,但各種民事糾紛案件、經濟案件、刑事案件就遍佈全國了。在一線城市,非訴訟律師就會擁有較多的客戶群體,以及較多的代理公司,這些代理的公司都將會是他們今後一直穩定的客戶,所以收益不僅高,而且是穩定持續不斷。就像《精英律師》中演得一樣,各個律所合夥人都是高富帥,年薪百萬,財富自由,人脈都是各大公司老總,人生巔峰的狀態。但是在三四線城市,非訴訟律師可能就沒那麼有錢了,就比如我們呼和浩特市,你能數出幾家上市公司。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訴訟律師,就不會受地域限制,只要你能力強,人脈廣,你也可以做的很牛,賺錢無上限。學法學的學生都想成為一個知名律師,都希望自己可以經常出入於法庭,在法庭上能夠侃侃而談,聲張正義,發揮自己的能力價值。如果說哪個職業能夠讓你有一種自我存在的價值感成就感,能夠讓你有情懷,辛老師認為醫生和訴訟律師一定是這樣的工作,這也是律師最吸引人的地方。但是辛老師還要說,律師很多,並不是每個律師都能夠成為知名律師,律師的收入差距是相當大的,有年收入上百萬、千萬的大律師,也有隻能夠保證基本生活的小律師。律師行業會明顯的存在二八法則,只有20%的牛逼律師,剩下的80%都是一般律師,但是這20%的律師會擁有行業裡80%的財富和資源。一般大的案件都會找知名律師,而律師完成一項大案件,一次性收入也相當高。舉例來說一個經濟案件,涉及財產,律師會按照財產標的額一定比例來收取訴訟費,財產標的額越高,收費自然也越高,比如一個工程案件,標的額基本都是幾千萬甚至上億,那麼按照標的額0.5%收取費用,律師一次性收費就是幾十萬到上百萬。聽起來的確很誘人,但辛老師也說了,大案件都是要找有經驗的知名律師,不然你也沒有這個機會。當然,我們不要懷疑自己會不會成為知名律師,知名律師也不是一下子就知名的,也是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去想怎麼樣能夠做到最好。

首先,肯定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但萬事開頭難,尤其律師。從一個大學畢業生剛進入律所,做實習律師,或者是律師助理這樣的職位,工資雖然不高,多數5000以裡,工作內容也基本都是寫訴狀,審合同,去法院立案等一些跑手續的雜事,同時再協助律師辦理案件,蒐集調查取證。機遇好的話,遇到一個好師傅,他可能會給你一些案件讓你單獨處理。當然最好是你家裡有這樣的親戚人脈關係,有這樣一個領路人,的確會讓你更快成長起來。所以選擇法學,你可以想想家裡面有沒有這樣的關係存在,如果有,你可以重點考慮一下法學這條路。如果沒有,我們只能靠我們自己,只是需要經歷的多一點兒,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付出,去做免費的法律援助,自己出去找客戶資源,逐步積累人脈和名氣。畢竟律師這個行業,人脈和名氣真的很重要,這是你賺錢的根本。如果你都做的好,成長起來也會很快,工作兩三年就能夠收入幾十萬的年輕律師也大有人在。我們有時候也會擔心自己沒有那個能力幫別人打官司,因為經常電視劇裡展現出來的打官司是個很複雜的過程,其實現實生活中打官司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我們經常接觸的民事案件也很好解決,說簡單一點兒就是找相應的法條來說明案件的對與錯,就像我一個律師朋友說,銀行的經濟案件很多,但是也很好辦,說白了就是用法律要賬。

律師這條路走起來其實會慢一點兒,可能一開始也會辛苦一點兒,但是路會越走越順,越走越輕鬆。所以一旦你走上這條路,就好好去想想如何做的更好,而不是去擔心做不好怎麼辦!

如果說你就想找一個穩定、體面的工作,錢不錢的不重要,你可以直接選擇考公務員,也就是公檢法方向。

去法院,將來能做個法官的確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法院的構成簡單來說,就是書記員,法官助理,法官這樣的職責劃分(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書記員就是庭審的時候一個打字錄入的人,也基本不要求專業。法學專業畢業生剛進入法院,就是一個法官助理,整理案卷,或者出差調閱案卷,為每次開庭準備法官所需要的資料。法官自然就是審理案件,做最後決斷的那個人。法學畢業生進法院都是抱有一顆當法官的心,但殊不知自從18年開始,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中國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書表示,建立法官員額制,就是要通過嚴格考核,選拔最優秀的法官進入員額,併為他們配備法官助理、書記員等審判輔助人員。只有成為員額法官,才能當主審,才能算的是真正意義的法官。每一名員額法官的產生,都必須經過資格審查、考試考核、遴選委員會把關、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可以說是“過五關斬六將”。有些同學可能就會說,全國第一大考的司法考試都能過,體系內考核那就考唄,慢慢熬,總能考的上。但是同學,問題就在這裡,現在不缺乏拼命努力的人,缺乏的是“員額”。國家給各個法院分發的“員額”有限,而且很少。體制內又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只有上面的人不走,不把“員額”空出來,你也很難入額,這也很看機遇,很多人一輩子在法院也入不了額,也只是個法官助理。所以辛老師覺得,如果你打算去法院工作,你就保證一個平常心,安心踏實工作,只為盡職盡責。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如果說你即想有一個穩定體面的工作,也想有一個安穩不錯的收入,還希望像律師一樣能夠上法庭辯論,卻不希望自己去找案件,找客戶,那你可以直接考檢察院。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法學畢業生進檢察院多數都是去了檢察院的公訴廳。檢察院內部公訴廳可以說是最忙的地方,也是最鍛鍊人的地方。電視劇《決勝法庭》,就詳細描述了公訴廳的工作情況。公訴廳是負責對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單位的起訴,所以他們也經常需要上庭和被告人律師辯論,他們需要做的就是要證明這個犯罪嫌疑人真的有罪。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審判不同,民事案件是涉案雙方各請律師上庭辯論,而刑事案件是由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發起訴訟,和犯罪嫌疑人所請的律師在法庭辯論。一般來說,處理刑事案件的律師更為賺錢,但風險也大。作為刑事案件律師,你得知道,你的對手是檢察院。

法學專業其他就業方向就是去大型公司當企業法務,或者是去《南方週末》這種法治媒體行業,以及公務員其他很多方向仲裁機構,銀保監會等等也很不錯,辛老師也不多贅述。但是要明白一般只有大型國企、央企才有企業法務。絕大多數公司並沒有法務,多數公司的法律事務都是直接和律師事務所合作。

以上呢就是辛老師說的法學的主要就業方向以及工作情況。總體來說法學的就業方向都很不錯,男女皆宜,文理都可。有同學可能會問,到底當律師好,還是去公檢法比較好?

其實只要你能進入任何一個方向就畢竟好。為什麼?因為你進入任何一個方向都不會那麼容易。

法學就業方向雖好,但是進入任何一個方向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需要你拿下每年通過率只有10%的《國家司法考試》證書,如果說你想去當律師,那你還得再考律師資格證。如果要進入公檢法,你還需要參加百裡挑一的公務員考試,如果進企業,好點的企業單位都是研究生起步,而法學的研究生考試各個院校的招生錄取分數線也是相對較高。有人可能會想,假如說是說1000個參加考試的人,只能有100個人通過。接下來這100個人如果去公檢法,還得參加競爭人數十足的公務員考試,最後進入崗位的估計也就10個人。這樣看來好像學法真的很嚇人,很殘酷,貌似“勸人學法,千刀萬剮”這句話也很有道理。其實我們並不能這樣來計算,首先,雖然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率低,但是你要明白,考這個證書的人很多都是非法學專業出身,真正法學科班出身的人的通過率還是相對較高。其次,我們目光看長遠一些,沒必要說一定就要一次性考下來,第一次考不下來,我們還可以考第二次第三次,只要你努力也總會通過,如果我們時間拉長了看,按照三年時間來算一個通過率,那就很高了。

對於就業行業前景,畢竟這是一個相對較為成熟的行業,可以說是持續穩定有發展,且不受社會環境影響經久不衰。雖然社會上不缺乏律師,但很缺乏精英律師。所以如果你真的對法律,對它的就業方向感興趣,你可以放心選擇,但是選擇了之後你就需要為你的選擇而負責,過好大學中的每一天。

對於法學專業的學生,大學期間,宅在寢室裡是最浪費生命的行為,法學專業需要你有一個強大的理論基礎,同時也需要你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大學本科期間,法學不分方向,憲法、民法、刑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等等所有法律都學,研究生才會細分方向。所以要想有個強大的理論基礎,對於各個法條的背誦自然都是基本功。有些同學會覺得自己的記憶力很差,或者覺得自己口才不好,就認為不適合學法。辛老師認為記憶是一個不斷重複的過程,學法學我們需要的是記得住,而不是記得快,要想記得牢,不管你記憶力好與差,只要重複的足夠多,就可以熟能生巧。就像我們很多同學學習一樣,總是說自己記不住,辛老師只能說你重複的少。但是法學專業的學習難的不是記憶,難的是應用,當然應用都是以熟練記憶為基礎。其次,對於口才是不是就得要求那麼高呢?自然不是的,有個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確會給你加分不少,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在於證據、知識的掌握。所以你會發現現實中很多律師並不是能說會道,巧舌如簧,甚至是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都很費勁,和我們電視上看到的完全不同。

再者,關於大學期間的實踐。實踐學習是一個合格法學生必須要經歷的,實踐本身就是法學學習的一部分。好一點的法學院校都會有專門的實習單位,但是我們國內很多院校並不能夠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實習條件,所以就會導致很多不合格的法學畢業生流向社會,可是社會上很多律所以及其他單位都要求畢業生有一定的實習經歷,這也是導致法學專業長期以來就有率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在校期間,利用寒暑假,一定要獲取一些實習鍛鍊的機會,去法院、檢察院、律所做法律援助、法律諮詢都是很好的實習。當然,這些經歷不只是為了讓你將來寫個漂亮的簡歷,能夠有很多選擇就業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學校裡的時候這些經歷多一點兒,犯錯多一點兒,除了時間,並不會付出什麼。當你走上社會,出錯的可能就會降低,因為到了社會上任何一次出錯,都會讓你付出比較大的代價。

在大學期間也一定要儘早定好自己的就業目標,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你是要考研還是要就業,就業你是要去公檢法還是律所還是其他。因為以後選擇的每個方向,都是需要你付出長期的努力準備。

上面辛老師也提到,絕大多數院校都有開設法學專業,但是這些院校的法學學科實力的確是參差不齊。對於院校的選擇,“五院四系”自然沒得說,畢竟這幾所高校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

“五院”在今天指的是: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

“四系”在今天指的是: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武漢大學法學院、吉林大學法學院。

當然,985、211院校也相當值得推薦,畢竟很多單位都很看重學歷背景,在招聘條件中會專門寫出要求有較好的教育背景。如果說你上不去政法院校,也上不去985、211院校,辛老師建議你百度一下第四輪學科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從高到低篩選相應大學。畢竟能上的去知名院校的人並不多,但要明白能上知名院校的機會也並不是只有高考這一次,所以也一定不要給自己設限。

最後辛老師還需要說很重要的一點,法學專業的就業其實很看重地域性,就比如說我們內蒙的學生,如果說你以後就想在呼和浩特市就業,而且你也上不去省外更好的法學院校,辛老師也比較建議你直接選擇本省內院校讀法學。文章中辛老師也提到過,以後在法律行業中發展,很看重你的人脈資源。你大學畢業後,你的同學多數都會在當地的不同的法律系統中工作,以及你的大學老師,他們也都在法律行業中有特別廣的人脈。這些對你以後在這個系統中發展是相當有益的,所以與其說你在外地上一個一般的大學讀法學,最後同學朋友都四散與各地,不如就選擇當地院校的法學專業,更有利於你的職業快速發展。

以上內容即是辛老師對法學專業及其就業的介紹,不知道大家是會“愛”呢還是“恨”呢。各位家長,各位同學,如有收穫,覺得有幫助,就一起分享起來吧,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希望讓每個家長都能成為孩子最專業的報考老師,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最專業,最實惠的報考,讓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

最後附國內知名律師以及企業的招聘條件,供各位參考。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讓人“又愛又恨”的法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