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醫院的藥費降了,感覺診療費卻上漲了,對此你有啥話要說?

發哥媒體


國家整頓醫藥市場已經好幾年了,從報紙網絡上看好像有些藥調低了價格,公立醫院還規範了醫生的行為。但是我始終沒有感受到藥品降價後的實惠,我現在用的藥和十年前的價格差不多,感覺還貴了一些。也許降價的藥剛好不是我使用的吧。

至於診費肯定是漲了,我記得十年前看病也就3塊錢,稍微貴點也就5快了。現在三甲醫院最低是15元吧,最貴的應該是300吧。並且越貴的越不容易掛上號。


失意人


這屬於政府行為!醫院是沒有權利隨便升降價格的!

其次,準確來說,不是藥費降了,專業一點說,全國各地的醫院基本上都開始藥品零差率了,購進是多少錢賣給患者時就是多少錢,沒有一分錢的利潤。國家為了彌補醫院的損失,在部分診療費或者治療費中,做了適當的調整。

最後我談一下對此政策的看法,國家的目的是想通過這樣的舉措來降低藥佔比,避免過度浪費醫療資源,同時減少部分醫生的不良開藥行為!還能減輕國家醫保負擔,因為慢性病患者的報銷費用會大大降低!那麼普通患者就醫怎樣呢,如果你是門診患者就醫,應該在藥費上會有很大的優惠,比平時花錢少很多!如果你是住院患者,雖說治療費用有所提升,但同時醫保的報銷比例也有所調整,所以整體來看,大家都是可以得到實惠的!

唯一損失慘重的,應該算是醫藥代表了!他們的利潤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國家的這次醫改藥改還是比較成功的!


我是一名小藥師


醫院該掙的錢少不了,開一個藥方十元,看一次病醫生開至少開兩到三個,不算診斷費。問題是都是西藥,一個單子開一樣,這不虧了患者,我看這是朝三暮四,暮四朝三,患者永遠是弱者。


老秦1949


中醫診療費貴正常,治病關鍵看診斷。

診斷錯了不僅耽誤事還浪費藥費。

診斷用藥技術高的就應該多掙錢。光會開藥亂吃的給差評。中藥開對了是藥,開錯了就是野草吃多少都沒啥用還浪費錢。


辰銳5


如果分不清醫療民生還是企業,怎麼改都沒用


藍德亮



用戶3488695773185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未來的診療費會越來越高,大家想一想培養一個醫生多麼難啊,雖然我不是醫醫學專業我但是我大概知道。首先醫學本科。5年如果再讀研究生兩年,如果再讀博士生,三年讀完也就10年了10年以後到醫院去做臨床臨床醫生最少要2~3年,然後再讀到住院,醫生可能要5年,再然後到升到主副主任醫生可能又要5年,大家算一算一個醫生的投資大概有多少年,這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投資了多少成本?而想收回這個成本,如果不提高醫生的待遇,怎麼可能呢?是不是醫生也要吃飯也要買房也要買車,所以為什麼西方發達國家醫生的收入是非常非常高的,因為他人家投入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我們中國人吃慣了大鍋飯,可能覺得醫生收入為什麼那麼貴啊,對不對?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因為我們國家的醫療是太便宜了。這就導致了一個什麼後果因為,我們小的毛病不願意到診所裡面去看,非要擠到三甲或者市裡面的醫院去看,把市裡面醫院的負擔增加,而我們為什麼不願意去門診?因為小的醫院它的醫療水平不高,醫生也不願意去這就造,長此以往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未來國家開放私人診所我相信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觀。雖然很多人羨慕西方的醫療制度即使你,我可以給你講,西方的醫療制度,不是適合我們中國的舉個例子,你如果只是小小的感冒,你必須先在,即使你想去公立的三甲醫院,不行,必須有小的診所出具的證明,你才可以去看,而且去三甲醫院你得也必須得排隊,不是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的,但是如果有的人說我就要什麼時候去可以,那你去私立醫院。私立醫院你什麼時候去都行,那前提是你錢包必須得鼓鼓的,能夠承受那基本的一些費用,這就是為什麼這次清冠病毒很多的華華僑跑回到中國來,雖然他們也有外國的綠卡,為什麼因為國外的醫療太貴了,不是他們能承受得起的,公立醫院他們等不及私立醫院他們花看不起,所以未來的醫藥會越來越貴,所以稱當下必須給自己配一份醫療保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Flyer520


最可惡的是老年慢性病,醫生為了診療費只配給一月的藥量,老態龍鍾從農村好不容易上一次醫院,排幾次隊樓上樓下跑幾趟才拿到新農合報銷後的藥,(掛號費加里面比藥店大約便宜20%)來往車費加上去超過藥店的價格。每個月都的去,形同虛設的合作醫療幾乎沒有藥品,行政村合併後絕大多數老人不知道合作醫療所在哪裡,醫生姓什名誰,這種新農合害苦了農民。


綠葉84258622


到醫院看病有農保和沒農保-樣先交錢、把醫保卡交足你要看所需要錢、免得藥費不足弟二次又排隊交、藥降價了有可能那都是感冒頭痛之類藥、醫院醫生開出來藥比街上藥店貴很多、我覺得現在藥又貴吃也不靈、象我這樣高血糖高血壓的人最好開一次吃一個月、因為珍療費一次就是50塊、醫生縣醫院裡都是鄉(鎮)衛生院長之類人坐珍、不管藥價升降最好沒病、也不只望交每年28O元有什麼報銷。


用戶3656940110


不說了,提起醫療,教育,養老三座大山就是淚。公共為民的企業搞市場化,本質就是違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改了幾十年,百姓時時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