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來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怎麼辦?

萬事全拋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佔總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國際標準衡量,均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到2018年中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為16658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11.9%。未來10年60年代的嬰兒潮將加入老齡化大軍之中,出生人口的大規模增長已經不可能了,未來的老齡化只會加劇。

目前的養老方式有

【1】養兒防老這是人類最原始也是相對有效的養老方式,但是受到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四二一”家庭增多。子女少老人多已經成為嚴峻的現實,養兒防老的根基已經被破壞。

【2】機構養老在中國還不適應,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不到1萬美元,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機構養老耗費的資金太多,這不是一般人能付著起的,而且除了不多的優質的養老院,大多數的養老院的服務質量令人堪憂。

【3】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在能幹的時候多存點錢交點低保,花錢檢點一點。多鍛鍊身體。但人總是要生病的,我不是藥神裡有這麼一句話(房子被我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聽到這句話的人一定是悲從中來。

【4】延緩退休這雖然很殘忍但是這是緩解老齡化目前最有效的方法。給老年人培訓讓他們可以再發揮自己的價值。

未來政府應該加大養老的力度,重視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加大養老技術的研發。最為重要的是應該放開生育政策,鼓勵生育。才能真正解決和緩解老年化問題。


頭髮醫生王禹


我54歲了心裡最理想的養老方式是,和十來個談得來的姐妹組團養老。找處或打夥買套有庭園的房子,三個人一戶,有三五六戶在一個社區內,戶內三人輪流買菜煮飯,家務等,節日生日團隊一起A飯,生病時團隊裡相互抽調人照顧,可以實行工分制,身體好時照顧他人掙積分,須要照顧時用積分,老得必須長年有人護理時就請護工,(一個團隊裡最好自奮一臺車,和懂醫護的)


風定花猶落54946


老齡化來了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怎麼辦?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這麼多的俗語,這麼多的道理,不會讓這代老年人無路可走的。當然不同的人群會有不同的方法,大體可以分為如下幾大類。

第一,高端型養老。這要有足夠的條件,比如老年人自己有高額的養老金,(不管是退休金還是年輕時的老家底),或者子女有足夠多的資金且特別有孝心,這類老年人選擇的餘地很大,可以住療養院,也可以請保姆私人醫生等。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山南海北盡情地遊山玩水,年輕時因時間未了的心願,可以一一去實現。當然這類人佔的比例不多,最大的問題就是健康狀況,除了天意難違,只要人能解決的問題一概不是問題。



第二,小康型養老。這類老人自己有比較高的退休金,兒女經濟條件也比較好,並且還比較孝順。能動的時候老兩口可以請一個保姆幫著做做家務,老兩口在自己的經濟範圍內想幹啥幹啥,比如一起去做做理療養養生等。不能動了或者只剩一個人了,最好去條件比較好點的養老院,當然也可以在家請一個保姆。估計目前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退休的沒有特殊情況基本能達到這個條件。


第三,互助養老。(也叫抱團養老)自己本身經濟條件不太好,孩子經濟條件也不行的,最好就是社區互助養老和孩子養老相結合。每個社區建立一個養老機構,年輕的照顧年紀大的,無病的照顧有病的,孩子適當參入,以此類推。這類老人可以居住在自己家裡,也可以集中居住。估計這種條件的老人數量比較大,組織好恐怕要費一番心思。

第四,傳統養老。中國的傳統養老就是子女養老。不過在獨生子女的年代想讓孩子養好確實挺難的。且不說這代孩子被慣成什麼樣,就是他們都是孝子孝女,恐怕有時也是有心無力。也許他們能做到按時給養老費,但讓他們床前床後的伺候好恐怕很難。所以等著傳統養老的老人,恐怕就是很難老有所依的,更談不上老有所樂啦!這部分人應該也不少,尤其是農村沒有養老金只有政府補貼的那部分人。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肯定也會出臺更多的養老政策,擺正心態,面對現實,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唯一出路,不管你在哪個階層,健康是第一位的,沒有了健康就談不上幸福的生活。為了有個更好的老年生活,奉勸現在的中青年也要努力,“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經典語錄都是有道理的,不相信就看看你周圍的老年人就知道了。老兄弟姐妹們我說得有道理嗎?


林林媽媽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臨近,老年朋友的養老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雖然這個話題有點沉重、焦慮、甚至諱忌,但生、老、病、死這是我們每個人無法迴避的自然法則。所以我們應該儘早規劃和打算。對於城鎮老人或曾有工作單位的老人,他們大都買了養老、醫療等保險,第一,每月可領到多少不等的退休金,第二,生病了報銷比例較高,第三,在職時可能還有點積蓄,所以,他們的養老沒有多大問題。然而,廣大的農村老人卻不容樂觀,他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到老也沒什積蓄,並且農村保險體系薄弱,所以令人堪憂。但是,我認為不能消極等待要積極應對。


一,舉自己之力:老人閒不住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能力繼續抓點收入,如種殖、種殖、零工、手工活、保安員、保潔員、保姆等等,儘量多存點錢。二,在交新農保時選擇高一點的檔次每年多交點,到時候領的相對也多一點。三,如果您因身體原因不能再創造收入就幫兒女們帶帶小孩,做做家務,讓年輕全心投入工作,讓他們創造更多的收入。
四,至於養方式,1,居家養老。2:與子女同住。3,上養老院。3,抱團養老。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養老體系的健全我相信“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美好願望很快會到來!祝老年朋友晚年幸福!


潤物有聲


隨著中國醫療條件的不斷改善與進步,中國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而且還是一個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是目前國家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人口最多,較目前已經擁有14億人口了,但是人口的增長率越來越低,造成了老齡化也越來越嚴重。在之前,中國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導致青少年減少,老年人人口增加,年輕勞動力下降,因此,對於中國的工業生產也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儘管現在國家進行了相關的補救,但還是沒能緩和這個局面,我國的出生率還是低於老齡化。因此,中國在前兩年就發佈實行了二胎政策,目的是可以增加青年勞動力。雖然實行了,但效果還是很小。原因是正常收入的家庭根本就撫養不起兩個孩子。因為一個孩子都要耗盡兩個大人一生的精力,何況是兩個孩子呢?因此,即使有這樣的政策,但面對現實,大多數的家庭又不得不放棄二胎的打算。這也就為什麼導致了老齡化一直無法根治。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想,中國人口這麼多,仍然是世界第一,那麼對於老齡化而言也就不可怕了。可是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現在老齡人口這麼多,那麼再經過30年,中國人口會下降到什麼程度?大概我們心裡已經有答案了吧。是的,沒錯,中國人口的確會下降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據估計,本世紀25年中國的人口很有可能減少到10億人左右。不過可以唯一肯定的是那個時候的青年勞動力將會越來越少。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老齡人口的增加,出生率下降,年輕人的壓力增加,社會勞動力減少等種種跡象都表明,在未來的數十年裡,中國的人口都會減少。

……大力建設養老院😂





巧克力並不巧


我己七十五歲的老人了。就是年齡不算小,也不算年.齡太大的,中間段年齡的老人吧?

老齡化問題是整個社會問題。我的理解是,現在這個老年人多的社會,會給社會帶來什麼?這些問題怎麼應對?怎麼解決?

這個關係牽涉到全社會方方面面的大事,當然要各方面,都要做好應做的工作。國家和政府更要加強領導,統籌解決。

至於我,一個老齡化隊伍的一員。一要心態保持心態年輕,還要有精神。二要量力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向少年兒童講傳統·講故事。三要注意適當鍛練身體,少生病,不給.少給社會家庭找麻煩。

你說,就這把年紀了。還能做啥?


用戶4496893089807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專業答疑

1 老齡化社會是趨勢,現在的生活成本高,房價物價也高,年輕人戀愛結婚意願低,我們會出現5億人養九億人的情況。社保養老基金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今年養老金也依舊繼續保持第十五年繼續上漲 ,維持5%漲幅,同時還降低聊繳費成本。而為了應對養老問題,我們的社保基金的基礎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障的提升很關鍵,

今年國資委就劃轉了10萬億規模資金陸續進入社保基金,而且各類銀行也開始吧股權劃轉社保基金,使得社保基金盤子不斷增大,並且今年近8000億社保基金投資到賬。這也意味著我們未來針對老齡化社會,解決和提升養老待遇 的基本保障。

2 對於老人來說不是儲蓄養老的問題 ,關鍵的問題是健康保障,要給老人配置基本的醫療保險,解決個人和家庭基本住院醫療花費,並且配置百萬醫療和意外保險,解決社保外用藥花費問題 ,老人防癌險和大病互助社群也是需要加入,這樣就建立聊完善的健康保障賬戶,然後再去考慮外要多少養老金退休的問題

綜上;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先做基本健康保障,然後再考慮養老金儲備養老的問題。


路人蟻


截至2018年末全國60週歲以上人口是2.49億,佔總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週歲以上是1.67億人,佔總人口的比例是11.9%。按照聯合國的標準,老年人口超過人口比例的10%,就算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顯然,我國早已過了老齡化社會的門檻,老年人養老問題令人堪憂。

更關鍵的是,由於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供養比也在逐步惡化之中。我們的職工養老保險繳費,90年代初的時候還是5個繳費人員供養一個退休老人,到現在已經是2.66:1了。隨著參保年輕人越來越少,供養壓力會越來越大。目前,國家正在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全國統籌工作,避免個別地區因為養老金入不敷出,而發生養老金遲發或發不出的事 情發生。不過,從目前形勢看,各地養老金比較充裕,發放只有遠慮,而無近憂。

除了全國養老金統籌之外,社保基金一方面還要增加戰略基金儲備,主要是由國家財政撥付、國企利潤轉讓或國有資產變現、養老金投資保值增值。另一個方面就是降低繳費基數,目前養老金繳費年年都在漲,而參保人員的工資未必年年漲,這就造成了參保人員工資收入反而減少了,人們投保的積極性降低。只有降低繳費基數,才能增加未參保人員的參保積極性,做大養老金的蛋糕。

現在問題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該怎麼呢?首先,很多老人歲數並不算太大,還有繼續參加工作,發揮餘熱的能力。我們經常發現一些50歲-60歲職工退休後,除了拿一份國家發放的基礎養老金外,還會在外面再打一份工。社會福利較好的日本,老人們在退休之後,如果覺得退休金微薄,可以再去找一份工作。同樣,日本老人60、70歲還在繼續工作非常普遍。

再者,以房養老。老年人可把自己的住房交給養老機構,自己則住養老院,過上體面的養老生活。等老人過世後,養老機構把這套房產變現,來取得收入回報。當然,中國老人喜歡把房產傳給下一代,不過隨著社會觀念的不斷放開,以及房產日趨飽和,老人們完全可以通過“以房養老”的方式,解決自己晚年養老的問題。

最後,如果老年人身邊還有一部分積蓄,則可以通過投資理財來養老。比如説,王老先生,退休後有一筆退休工資,但是養老金水平並不高。但是王老先生有100萬現金,都可以購買國債、大額存單、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每年獲得4-5%的收益率也不難,這就一年可以再拿到4-5萬的理財收益,有了這部分投資收益,老先生的晚年也可以過得相對更富裕一些。

老齡化時代來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該咋辦?我們認為,如果在50-65歲的,如果覺得退休收入不高,那還可以再去打一份工,因為50-60歲的人退休後,還有繼續工作的能力。如果是無勞動能力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房子賣掉,住進養老院。當然,你如果身邊還有一生的積蓄,那就可以進行理財活動,拿理財的收益,來補貼老人晚年的費用支出是綽綽有餘的。


不執著財經


要有三樣東西…

①健康的身體,②房子,③錢。

有了這三樣東西做保障,餘生才可能不太難。

有了健康的身體,家務事可以自己操持,免去請保姆開銷,這就節省了一筆開支。

有房居住,不要看兒女的臉色,生活輕鬆有舒適。

有了錢,可以為將來做打算,可以旅遊,可以想吃啥就吃,想幹啥就幹啥,不要看子女臉色,更不會向子女伸手。做一個有尊嚴的老人。

有了房子和錢,子女對你的態度,大不相同,有房有錢腰桿硬,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享受人生。

如果老人,缺這三樣,晚年就要看子女的孝心了。子女愛父母的。老人的餘生將會過得幸福,安洋!





陳紅光


這個問題,很有憂國憂民的思考。

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去考慮那麼幾個億的老年人生活,真的有點杞人憂天的感覺。

我們不說大道理,從人類角度,從民族角度,然後用數字來證明,老年化多麼可怕。其實很簡單,只要每一個老年人,都能夠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那麼所謂的老年化,沒有那麼可怕。

舉個例子說明,對於大部分阿富汗人來說,14億人口是一個什麼概念,他們都弄不清楚。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中國怎麼養活14億人口,也是一個千古謎題。但中國人做的很好。

同樣,看起來老年人太多,老齡化問題嚴重,但對於中國來說,依舊能夠很好的解決。我們簡單從民間養老來說,因為只要每一個老人都能照顧好,也就是解決了老齡化問題。也就是眾志成城的另一種說法。

首先說城市居民養老。

這部分人其實不用擔憂。他們有養老金,完全可以自己比較穩定的度過自己的老年生活。

核心在於農村老人。

但現在農村老人,也比以前好多了。國家每年都有撥款,用於農村老人的養老,比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一個月都有百來元養老金。以前農村老年人,絕大多數是分文沒有,都是依靠孩子養老。國家補貼一小部分,然後也減輕了他們孩子的負擔,這樣也算是老有所養。而且,隨著國家經濟越來越發達,財政收入越來越多,這部分補貼,可能也將逐漸增加,那麼農村老人也越來越有奔頭。

當然現在生育率降低,未來可能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問題,但有一個好事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那麼那些大型國有企業,本質上也是全民所有,國家會撥付這些企業股份作為養老金儲備,來彌補養老金缺乏問題。

還有就是, 科技不斷進步,那麼未來經濟智能化,很多機器人可以作為勞動力替代,這樣他們的產出更高,效益更好,經濟更發達,那麼居民養老也將得到比較妥善的解決。

其實,只要每一個人都能解決好自己的養老問題,就不需要去考慮中國有2億還是4億老年人。

作為平民百姓,孝順父母,保護孩子,努力工作,就可以了。

不要杞人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