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从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大雅斋”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光绪时期,政府企图重整瓷业,陶瓷业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繁荣的时期。与此情况相同的瓷器款还有储秀宫、天地一家春等。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同治皇帝亲政后,并不能完全掌握朝政,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慈禧退出权力中心。于是,以感恩皇太后为大清朝所作贡献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把圆明园辟为慈禧颐养天年之所,以示自己的孝心。慈禧曾经居住过的“天地一家春”是此次重修工程的重点。

慈禧对于“天地一家春”的重修参与良多,多次召见负责设计的雷氏父子,并对装饰中用到的各种花卉画样给出许多修改意见。同治十三年正月十九日,圆明园正式开工重建。在圆明园开工重建的两个月后,内务府传办江西九江关烧造一系列的陈设及日用瓷器,并且下发了瓷器的画样,在这些画样上标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的款识。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故宫藏瓷(大雅斋)

故宫中留存的画样详细地记录了烧造“大雅斋”瓷器的釉色、纹饰及器形等方面的规定,现存实物也与之对应。画样中,器形设计和纹饰描绘均出自内廷如意馆画工之手。晚清如意馆画风多流行工笔花鸟,故而瓷器上的纹饰也多花鸟。同时,画样的回收制度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这种物质载体的垄断性和皇权的不可侵犯性。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鸟纹大雅斋花盆

从现存的“大雅斋”瓷器来看,釉面并不十分光滑,多存在气泡和橘皮纹现象,且在色地与彩绘纹饰之间有明显的接痕。“大雅斋”瓷器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相比,缺少了工艺上的精细度,这与当时御窑厂客观存在的困难有很大关系。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绿地粉彩花鸟图渣斗

这些“大雅斋”瓷器的原意,是为重建后的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的西间堂室陈设和日用所用。但彼时,清政府的国库并不充盈,对内危及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定,对外在与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已无力负担重修圆明园工程庞大的开支,甚至连修园所需的大型木材都难于购得。加之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圆明园不得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二十九日被迫停工,慈禧期望重温当年景象的愿望也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在后宫里使用,并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

艺术风格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椭圆盘

“大雅斋”瓷器烧造于晚清时期,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慈禧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瓷器的创新,制式上更偏重于秀丽精致,带有独特的女性审美特质。这种特质的形成与慈禧太后的喜好是分不开的,因为御窑瓷器本身就是君主审美观念的物化。

釉色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蓝地粉彩花鸟图盘(一对)

“大雅斋”瓷器地釉的色彩有粉地、藕荷地、浅藕荷地、明黄地、大红地、蓝地、深蓝地、浅蓝地、翡翠地、豆青地、浅豆青地、浅绿地十二种。“大雅斋”瓷器充分表现了粉彩的装饰性,整体的色彩搭配充满了柔美的女性特征。

纹饰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仙芝寿桃图大缸 (一对)

由于慈禧生平酷爱花卉,所以“大雅斋”瓷器上自然也以花卉纹饰为最。然而,“大雅斋”瓷器的纹饰已经不是选取单一的花卉主题去表达了,而是几种花卉共同组合成富有象征意义的复合主题。画面构图不追求多层次叠加,只是选取自然中的一个场景,经过宫廷画师的审美想象,创造出一种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呈现了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女性气质。

器形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绿地墨彩花鸟纹捧盒

“大雅斋”瓷器在器形选择上并无太多大件器皿,多是秀丽小巧的器皿,突出了慈禧太后的女性专用标识。概言之,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粉彩荷塘鹭鸶纹缸

一、品种十分丰富,多日用瓷。“大雅斋”瓷器是为慈禧太后专门烧制的堂名款瓷器,准备烧成后在大雅斋中使用的,故而其品种十分丰富,涵盖了陈设和日用的多种器形。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二、花盆的款式众多。在“大雅斋”瓷器中,花盆的烧造量也很大。

款识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黄地墨彩花鸟图碗

“大雅斋”瓷器口沿处有“大雅斋”三字横款,右边多用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对于里外均绘制粉彩纹样的碗盘类器物,在内壁的口沿处书“大雅斋”及“天地一家春”,而内里施白釉或绿釉无纹饰的器物,则在外壁口沿处书写二款。椭圆形的“天地一家春”篆体闲印章的印纹文字排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双排法,“天地一”三字居右侧,“家春”二字居左侧。另一种被称为“顶天立地”法,即“天”与“地”二字上下分布,中间空白部分是“一家春”三字。其中“一家”列右侧,“春”独自撑起左侧。款字的外围是海水双龙戏珠图案。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大雅斋”松石绿地粉彩藤萝花鸟图渣斗

但也有人说大雅斋瓷器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慈禧的庸俗与低品。大雅斋的瓷器色泽绚丽,但不用细观就可看出釉面粗糙得犹如老女人的脸,凹凸不平。想当年雍正帝的瓷器“琢器皆卵色,圆类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锥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雍正作品中那种呕心沥血的成分,那种精致、唯美、古雅的风范,几乎无人可以企及。俗不可耐的慈禧,炫彩而又粗糙的大雅斋,大雅何在?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瓷器也有女人味——解密慈禧的瓷器人生

但在清代的女性中,无论是贵为后宫之主的皇后,还是各个贵妃、福晋,使用的瓷器都无如此的专属标识。慈禧之所以能享此特权,是缘于同治十三年后,整个国家的权力都已经归在她的手中。“大雅斋”是堂号,同时也是慈禧个人审美情趣的象征,在处理朝政之余,她舞文弄墨、写诗作画,“大雅斋”正好契合了她对于“艺术”的追求。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以“慈禧太后”闻名于天下;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操持国柄48年之久,影响深远。而作为一个女人,或者是一个普通人来说,她爱好京戏、摄影,还不时舞文弄墨、写字作画,而且对于宫廷瓷器的烧制也是情有独钟,用力颇多。从目前清宫留存的慈禧时期的上万件器物来看,无论在器物样式、纹饰图案还是釉彩色泽上,都体现出了慈禧老佛爷的个人爱好与审美情趣;而如此众多器物的存在,足见瓷器也是老佛爷的最爱了。

什么是慈禧的瓷器呢?

“慈禧的瓷器”是对慈禧时代烧造瓷器的一种统称,也可以直接称作“慈禧瓷器”。“慈禧瓷器”包括了广义的和狭义的两层含义:广义的概念是指在慈禧掌政期间景德镇御窑厂按照朝廷指令烧造的各类宫廷用瓷,狭义的概念是指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本人烧造的日用瓷器。无论狭义还是广义,“慈禧瓷器”都指的是宫廷用瓷,是御窑厂烧制的官窑瓷器,而不包括民用器物。从目前存世的器物来看,无论是为慈禧庆寿和日常使用烧造的器物,还是为同治、光绪皇帝大婚所烧制的器物,以及宫廷日用器物,都是在慈禧的直接授意和指令下烧造的,因此“慈禧瓷器”不仅仅是与慈禧本人的使用相关的器物,而是包括更广的范围。

2013年3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联袂推出“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特别展览。通过这些往昔与慈禧朝夕相处、有过亲密接触的瓷器实物,或许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慈禧。

按图索骥高要求

官窑瓷器的烧造不同于一般器物,是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规定的,慈禧瓷器同样如此,所有的器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图样来完成的。这些图样被称作“画样”。画样由被称作“画士”的清宫宫廷画家们完成。

同治、光绪时期在如意馆供职的画士有50人左右,他们无论作画还是画样都要按照皇室的审美与要求来完成,而不能有太多个人的发挥,瓷器画样就更是如此了。

画样的中间是用墨线勾勒的器物侧视图,器物下部是装饰器物的图案纹样,这些纹样都是以展开图的方式描绘出来的;器物造型是立体的,而图案是平面的,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在图样的左上方和右上方贴有红签和黄签,红签标明编号,黄签则是对于要烧制器物的颜色、种类、数量的具体要求。如意馆画士完成画样后,需要经过老佛爷的认可,如果不满意还需要重新绘制,确定以后发往御窑厂按图烧制。而在御窑厂烧造完成后,这些画样还要原样交回宫廷,绝不能流到宫外。

慈禧是个色彩控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慈禧瓷器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便是五颜六色的丰富色彩,红、黄、蓝、绿、紫等大面积的、纯粹的、鲜艳的色彩令人应接不暇。色彩的运用在慈禧瓷器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多色彩在以往的瓷器品种中是没有应用过的。

慈禧瓷器中大面积使用色地为基色,除了白地以外,还有蓝地、深蓝地、浅蓝地、豆青地、浅豆青地、藕荷地、浅藕荷地、黄地、明黄地、大红地、粉红地、粉地、紫地、翡翠地、浅绿地、绿地等。其中,藕荷地、紫地、翡翠地等色彩都是慈禧的新发明,在以往的瓷器中是没有见过的。

除了使用以黄、绿、蓝、紫、藕荷等彩色为地外,更是以深浅不同的红、黄、蓝、绿、紫、粉、金、黑、墨等色彩描绘各色图案和纹饰,展现出色彩缤纷、绚烂浓艳的百花园。

慈禧好像尤其钟爱墨彩,在这些瓷器中,用各种色地衬托墨彩绘画的器物非常多,见有绿地墨彩、黄地墨彩、白地墨彩、蓝地墨彩等,就是在儿子大婚典礼和自己的生日庆典中照样使用墨彩器物,可见其喜爱程度了。墨彩器物烧造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由此也可以看出墨彩风格器物受慈禧喜爱之深和宫廷中使用之多了。

瓷器也有女人味

置身于慈禧瓷器的包围中,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色彩缤纷的花花世界,一个女人的天地。瓷器也有女人味?!

瓷器上的图案是女人的。女人爱花,看看这些器物的纹饰就知道了:黄地粉彩梅花春燕纹碗、黄地粉彩兰花纹渣斗、藕色地锦上添花茶缸、绿地粉彩万福宝相花纹杯、黄地粉彩朵兰纹碟、海棠花鸟纹五瓣花形敞口盆、牡丹芙蓉花鱼缸、葵菊纹鱼缸、粉彩桃花纹大缸、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粉彩鹭莲花盘、绿地粉彩藤萝月季花鱼缸……

瓷器上的颜色是女人的。藕荷地粉彩花鸟纹盆、藕荷地粉彩花鸟纹鱼缸,藕荷色在浅紫中泛出微微红色,冷艳而梦幻;紫地粉彩兰花纹长方花盆、紫地粉彩折枝花鸟纹盆,紫色既有红色的温暖,又有蓝色的冷峻,高贵而典雅;黄色明快,绿色宁静,粉色活泼,墨色淡雅,金色华贵,在纹饰的表现上无一不体现出女性的细腻与轻巧。

瓷器的造型是女人的。无论盘、碗、杯、碟,都轻盈小巧,便于把持与使用,就连宴饮时盛放残渣骨刺的渣斗也都高不足10厘米,置于案头,真是可爱得很。爱花就要养花。花盆是慈禧瓷器中的重头器,紫地粉彩兰花纹长方花盆、黄地粉彩蝴蝶八喜字方花盆、蓝地粉彩花鸟纹海棠式花盆、藕荷地粉彩花鸟纹四足盆奁、黄地墨彩花鸟纹小花盆、牡丹花八角花盆、八角连体亚腰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腰圆式花盆、方胜式花盆、扇形花盆、元宝式花盆、圆花盆、六角花盆……真是要什么样有什么样。

“大雅斋”瓷器的神秘面纱

说到慈禧的瓷器,必然会提到“大雅斋”,大雅斋瓷器几乎成为了慈禧瓷器的代名词。虽然看到了这么多的大雅斋款瓷器,但是一般人却不太知道“大雅斋”在什么地方。

“大雅斋”是清代皇室一处宫室的名字,目前已经找到了原匾题字。题字写在洒金青蓝地笺纸上,外加饰双灯草线锦边的木框;墨书“大雅斋”三字,“雅”字上方盖有一方“大雅斋”朱文印章,再往上盖“海涵春育”白文方印。

清咸丰五年,也就是1855年的时候,咸丰皇帝写了两面“大雅斋”匾赐给了当时的懿嫔,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一块挂在皇宫紫禁城内的平安室,一块挂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建筑群中。平安室位于养心殿后殿的西耳房,是慈禧从咸丰四年开始跟随皇帝居住的地方,从嫔到妃再到贵妃,一直住在这里。而挂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匾已在英法联军的大火中荡然无存了。同治皇帝为了取悦两宫太后而重建圆明园,其中就包括“天地一家春”建筑群,同时让景德镇烧造标有“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瓷器,用来装点这处建筑,但由于圆明园重建工程中断,这批为“天地一家春”专门烧造的瓷器在完成后也就没能进入圆明园,而是最终留在了皇宫大内。

“大雅斋”瓷器之称,并不仅仅因为瓷器是为大雅斋所烧造的,而是在这些瓷器上有着特殊的符号和文字,那就是在每件器物的明显位置都题写有“大雅斋”三字楷书。一般是在器物外壁口沿下或是盘、碗等内壁上自右至左横写三个字,字的右侧是“天地一家春”盘龙篆书印章图记。而“天地一家春”印章款也有不同的排列方法,一种是双排,即“天地一”三字在右边,“家春”两字在左边;另一种是上下顶天,中间分左右,即“天”和“地”两字分开,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中间是“一家春”三个字,而“一家”两个字在右边,“春”在左边。无论瓷器上的图案如何变化,这种款识是基本不变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款识,我们才将慈禧时期的这类瓷器习惯地称作“大雅斋瓷器”。

慈禧瓷器的“现代味”

慈禧老佛爷不一般,欣赏品味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虽然她让人画油画像要求不能有阴影,似乎显出对于现代艺术的无知,但在瓷器艺术的表现上却可圈可点,有着超越时代的“现代味”。这一点在墨彩器物上表现更为明显。

在中国古代瓷器的烧造中,墨彩应用较晚,康熙、雍正时逐渐增多。但由于墨彩色泽发暗,表现较为单一,多数用在线条的描绘与勾勒上。且黑色与中国传统的喜庆色彩相去较远,不受青睐,以其为主要装饰手法的器物较少。

在慈禧瓷器中,我们看到大量以墨彩为装饰的器物。这些墨彩器物出现在不同的器形中,而且是同一种器形的不同彩色品种中较为突出的一种。慈禧瓷器中的墨彩器物绘画风格独特,装饰意味浓厚,表现力极强。

慈禧瓷器中的墨彩确切的叫法应该是“水墨”彩。我们所看到的慈禧瓷器墨彩与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传统墨彩有很大差别,后者多是以笔墨点染皴擦,表现的是传统的文人笔墨技法,而前者纯以绘画技法出之,水墨氤氲,浓淡参差,灰白对照,层次分明。

慈禧瓷器的墨彩以白地、绿地(翡翠地)、黄地为基本色地,以工笔重彩法表现。器物上的图案不同于一般瓷器上的装饰纹样,而是运用完整的绘画构图,如果在一张宣纸上展现,就是一幅极具欣赏品位的传统绘画。这种装饰题材与方式的确定与慈禧太后本人的爱好以及执笔绘图人的修养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瓷器上的图案纹饰一般用墨线勾勒出轮廓,然后在轮廓线内用浓深浅淡的墨彩涂染描绘。这些墨彩器物上的墨彩与粉彩、五彩器物上的彩色存在差异。粉彩、五彩器物表面彩料显出较强的玻璃质感和光泽度,而墨彩器物的彩料表面则干涩无光。从存世实物对比来看,无论是白地墨彩、绿地墨彩还是黄地墨彩,其艺术表现效果都不同于色地粉彩或五彩。墨彩器物较粉彩、五彩器物少了一分华丽,多了一分淡雅,少了一分富贵,多了一分精致,好似在喧嚣之中平添了一分宁静与安详。墨彩器物设色虽然单一,但却十分有层次,自然分出了浓淡深浅,西洋绘画的明暗技法表现较为突出;整体色彩淡雅柔和,色调有很好的透明度,有的又似有一层淡淡的薄雾笼罩,似有似无,有一种朦胧的意境。墨彩器物整体体现一个“雅”字,白地墨彩器物似传统的水墨绘画,绿地墨彩和黄地墨彩则在“雅”的基础上更增添了一分贵气。

慈禧是文化创意的高手

慈禧瓷器似俗实雅。虽然有如意馆宫廷画士的创意,更有御窑厂工匠的辛苦劳作,但幕后的真正操手是慈禧太后。这些瓷器从设计到烧造完成体现出很多的“创意”。

色彩上,大胆运用以往不能用或者不被世人接受的色彩,以女人特有的感觉投入到瓷器的设计与烧造中。藕荷色、翡翠色、紫色地等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慈禧作为女人特有的敏感,水墨彩大量的应用和成功更是反映了慈禧的独特艺术眼光和审美水平。

造型上,虽然没有突破传统的固有造型,但是在局部大胆出新出奇,大大丰富了传统造型的样式。以花盆为例,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和长方形外,大胆应用了六角、八角、八角连体亚腰、腰圆、双圆连体亚腰、方胜形、扇形、元宝形等各种样式。以往常用的渣斗尺寸都较大,便于吐弃废物,但慈禧偏偏让工匠们烧造与手掌大小的缩小版精致渣斗,令人爱不释手。唾盂,我们俗称痰盂,如此之物慈禧也让人做得极为讲究,以一折沿盆内套漏斗式活动屉格,上面再加上盖子,不知者以为是一盆。设计上巧妙,用途上讲究,真是极具巧心。

纹饰上,突破以往图案化的独幅构图,将连缀全器的缠枝、折枝等图案改变为以文人画手法绘制的整幅图案。器物每一面的图案,特别是方形器物上,看似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图案,但如果把每一面的图案连缀起来,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而且是极具文人画风格的作品。在纹饰题材上也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将来自异域的鹦鹉描绘在瓷器上,而且还与寿桃画在一起组成图案。“大雅斋”三字楷书和“天地一家春”盘龙篆书印章图记款的变化应用同样反映出了慈禧的独特“创意”水平。

享受生活有品位

在我们的印象中,慈禧是一个生活奢靡、极度享受的女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种享受并不是没有品位的,是奢华而不是奢靡。在慈禧的瓷器中,以陈设器和餐饮器为主,从这些器物的设计、制作以及使用上就可以看出老佛爷生活的讲究与品位。

餐具是每天都会用到的器物,无非就是盘、碗、杯、碟、勺等,慈禧瓷器也不例外,但就是这些普通的日用器物,老佛爷也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从器物的种类上看,以满足生活的极致需求为标准,每一个细小的要求和过程都有配套的器物与之适应而不厌其烦。

以黄地梅花春燕海碗图样为例,要求照着这种图样制作不同类型的器物,有“海碗四十件,大碗四十件,中碗四十件,饭碗六十件,怀碗四十件。九寸盘四十件,七寸盘四十件,二寸盘四十件,四寸碟四十件,三寸碟四十件,二寸五碟四十件,酒盅四十件,羹匙四十把,茶盅二十件,大茶盅二十件,盖碗二十件,茶缸二十件。二寸五见元奓斗十件,二寸五见元粉盒四件,二寸五见元剃头缸四件,一寸见元胭脂盒四件。一尺五寸见方花盆三对,腰元水仙奁二对”。一种图案就要做如此多种类和数量的器物,仅仅一种碗就有大、中、小的不同;一种图案制作的器物组成一套用具,既有餐具、饮具,又有装饰器具、卫生器具,还有观赏用具。而其他题材的画样同样要求依样制作不同尺寸和数量的器物,尤其是碗、盘等的数量最多。什么器物做什么用,什么尺寸的器物对应什么样的功用,都是有着明确要求的。老佛爷的生活够讲究吧!

无论是一日三餐使用的盘、碗、杯、碟,日常应用的脸盆、圆盒,还是怡情养性的花盆、鱼缸,慈禧瓷器都极尽装饰之能事,在图案设计、细节描绘和制作上都用了心思,让它在使用的同时也成为能够“娱目”的艺术品。

慈禧瓷器继承了官窑瓷器的制作传统,在历代成就的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特色,又有所发展。无论是同治、光绪大婚瓷器,还是“大雅斋”、“体和殿”瓷器,都是特色鲜明,风格独具。从整体面貌上来说,与前朝前代器物有很大的不同,在当时来看是融入了鲜明的“时代风”,反映了主政者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味,也反映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受到的西方文化特别是艺术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