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好多人分析《紅樓夢》時總像是在分析歷史而不是在分析作品?

子彥隨侃


的確有這種情況;這要從兩方面分析,一、說明這類人"入戲"了。舉個例子:在延安時期,演《白毛女》這出戏,戰士看到黃世仁搶喜兒時,竟然端起槍來,欲朝舞臺開槍。這就說明舞臺戲已溶於現實中,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戲演的成功。紅學家在分析《紅樓夢》時,也跳不開這個圈子,正充分說明這部鉅著的成功。小說雖然採用藝術手法加工,但卻離不開當時社會的大背景,採用濃縮形式反映在小說中,這也證明藝術來源生活,而高於生活的具體體現 。二、單純從小說角度就事論事會顯得枯燥。可《紅樓夢》的成功之處恰恰是人物刻畫。不管是主人公賈寶玉到林黛玉,還是十二釵等,人物從外在到內心刻畫非常細膩。不由得你不去聯繫當時的歷史。簡單說這就是本人的粗淺認識。


一江1955


你好,我是曹鏡明

至於為什麼大家在分析《紅樓夢》時總像是在分析歷史,道理很簡單:

《紅樓夢》不僅是文學,而且還是文獻;

原因如下:

由於曹雪芹對歷史細碎性的凝想,《紅樓夢》成為歷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為什麼今人一提到四大名著就想到《紅樓夢》,為什麼有人問到我們國家的古代小說一想到的還是《紅樓夢》?道理之所在便是如此;

其實但就作品而言,《紅樓夢》並不是流傳最廣的,即便是翻拍成電視也是如此,影響力遠不如《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可是《紅樓夢》卻是藝術價值最高的,研究者被推崇為“紅學”,代表人物如:周汝昌、劉心武、陳維昭等等,這是我國其他任何一本著作,未能享受到的權利;

位同於古希臘的《荷馬史詩》

再由木心講述,陳丹青記錄的《文學回憶錄》裡記載:

近世,希臘與周邊國家發現荷馬所寫的城牆、器物,均分批出土,邁錫尼發現了城牆與城門,還有國王的寢陵。殉葬器中,竟有《奧德賽》所記奧德修斯用過的金胸針,都與史詩記載相符,可見其真實性。連阿喀琉斯的戰車、盾牌,都找到了。特洛伊所在的海邊發現了《奧德賽》所寫的海王國……

最後評價道:荷馬,是根據人類的世界而創造了一個荷馬的世界;

同樣:曹雪芹,是根據人類的世界,創造了一個紅樓夢的世界;

由於後人達不到“藝術的真實性”只能從中玩命的挖掘“歷史的真實性”;

朱光潛在《詩論》中談到: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其實不然,推廣到任何藝術作品也是如此;研究分析一部著作,是在研究著作本身的同時,也是在作者的思想境界,更是在對自身的思想境界的錘鍊;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第八講中談到“自我教育”,即:

你認識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誠的人,自然會和原來的親戚相關做比,一做比,如夢初醒,這個初醒的過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嗎?

引申來講:不光結識對象也包括藝術作品,其對比也絕不僅僅適合親戚相關做對比,在這之前首先要做對比的便是自己,如夢初醒,見賢思齊;

面對自身望之不及的境界,如何表現自己的聰明呢?唯有“咬文嚼字”,表現出自己與其他同樣望之不及的人的區別來;

魯迅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即歷史的真實性,是對客體的觀察、凝想;“無韻之離騷”,即藝術的真實性;

《紅樓夢》也是如此,面對自己望之不及的境界,只能從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儘可能的刨除“藝術”的成分,來表現“歷史”的真實,因為只有在相對客觀面前,人與人之前的差距才會消除,只要存在主觀,便有藝術,就呈現差距;

一是:儘可能的從傳記話本中呈現“歷史”事實;

二是:出自研究者自身的潛意識驅使,證明自己並不差;

以上僅是筆者淺見,歡迎大家留評探討;


曹鏡明


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自清朝末年開始,人們開始評論紅樓夢,逐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問《紅學》。

為什麼好多人分析紅樓夢是在分析歷史而不是分析作品,個人認為要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是作品來源於現實但高於現實。要想全面透徹的理解作品紅樓夢,就必須回到那個寫作紅樓夢的時代,也就是回到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歷史背景中去挖掘,探索,總結,提煉。離開了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來僅僅就作品本身來分析,那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分析出來的結論也難免片面。

二是歷史背景理解清楚了,更有利於理解作品本身。《紅樓夢》本身是一部文言性質的小說,對現代人來講讀起來本就有很多障礙。一些紅學評論家對《紅樓夢》的分析,會讓讀原著的人更輕鬆。把作者寫作《紅樓夢》的歷史背景分析透徹了,讀的人在閱讀過程中才不會遍地是問號。或許很多產生的問題在讀的過程中聯繫到當時的歷史自己就能解決了!

三是古語云“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我們這裡從反面觀之,套用一下“欲懂其國,先懂其史”,作品也一樣,要真正瞭解一部作品,必須先了解產生這部作品的歷史事實,更加精確的說是瞭解作者生活的歷史年代,作者平生的生活經歷,當時的歷史對作者生平的影響等等。這是更加深入掌握這部作品的基礎。不僅《紅樓夢》的分析要這樣,其它作品的分析也離不開對作品產生歷史的分析!

當然,在當今社會,也產生了僅就紅樓夢裡面一種內容的分析,如紅樓夢裡面服飾、飲食、園林景觀的分析等等,看似可以拋開歷史了,但我還是要說一旦你研究的再深入一些,你會發現,你必須要去結合當時的歷史來綜合分析,只有這樣,你拿出的東西才是完整的,可以被大眾接受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谷底001


小說很多東西是虛擬的,但是反映了當時權貴富甲的真實寫照,尤其是兩個作者以現實為背景,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人文環境,如此生動的情景,時光不倒流,有如此的生活小節的記載,甚是難得。

為何我揭穿很多人的假象,同時公佈自已工藝,當事物接近於真實,就可以做為參考。

這個紅樓夢可能接近於事實吧


江西御柒軒紅木洪建國


因為我國的語文教學,都以文,史,哲為基礎。其中“文”指的是文學藝術性,“史”指歷史背景 ,“哲”指的是哲學性。

其中以“史”最為重要。在讀一篇(或一本)文學作品時,我們都要先了解歷史背景。比如讀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時就要先知道這首詞的歷史背景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曆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假如我們不知道範仲淹曾經鎮守西北,那麼在學這首詞的時候大家就會犯迷糊:范仲淹不是文官嘛?怎麼跑去打仗了呢?所以只有瞭解這些背景之後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讀《紅樓夢》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上網查關於《紅樓夢》的資料,就會看到這樣的話:

“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其實還是那句話,如果不瞭解歷史背景,我們又怎麼分析當時的社會,不瞭解當時的社會,又怎麼讀懂《紅樓夢》?

所以歷史背景是很重要的,如果要分析作者為什麼那麼寫,一定要先分析歷史背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領會作者的心情


遊俠小白白


讀文學作品通常會聯繫時代背景來進行分析。因為每一個時代因其文化的獨特性,會生出其獨特的價值觀。

比如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現在倡導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孩也基本獲得同等受教育權。

之所以分析書中人物會去分析歷史,是因為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物的行為和性格才會有合理的解釋。同樣,也可以根據人物的特質反推出當時的社會文化。


邈邈



JXMIng


很好呀,當成歷史研究的方向是對頭的。

且不說作者明確聲明巜紅樓夢》是假語村言隱真事,即使按文學作品而論,書中也是有歷史的。文藝是客觀生活的反映,我們可以從書中認識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是什麼樣子,可以認識當時的生活習俗,以及其它方方面面,因為巜紅樓夢》稱得上是百科全書。

當然,從文學角度研究也不算錯,同樣有其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但這並不是作者的初衷,曹雪芹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那個時間段的真實歷史,歷史價值才是研究的重心。


gaotzy


人都有好奇心。

比如,認識一個人,首先要問他姓什麼叫什麼,來自哪裡,做什麼的,兄弟姐妹幾個,父母幹什麼的……在哪裡發財,發什麼財,發了多大財……

總之能想到的,總要問個遍。前提是對方是否願意回答,是否涉及個人隱私,是否冒犯了對方。接下來,對方又如此這般回問對方,對方又會如何回答,又會有何感覺……

同理,讀者讀《紅樓夢》,讀到一定程度,就會如法炮製,發問。《紅樓夢》會回答嗎?那就去問問她吧,看她是如何回覆的,是真心是實意地回答的嗎?……

唉,玩笑話。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視角和切入點,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吧,這也是精神神遊地綻放……


三月樂雨


顯得自己的解讀從時代出發,解讀會高大上一點。任何帶上時代特徵的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大家都覺得有批判性,認為沒有批判性的文藝作品不能稱作歷史鉅作。

不能稱為歷史鉅作怎麼能讓人認為他們讀的東西有文化及藝術價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