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宋宰相趙普的才能?

亙古懷念說史


明人劉浚有一幅著名的畫作《雪夜訪普圖》,描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赴臣子趙普的府邸,共商先南後北的擴張計劃。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有著千秋功業,但其歷史形象卻遠不及宋朝的其他名臣賢相那般高大豐滿,原因何在?

趙普輔佐君主建立了一個歷時三個多世紀的王朝,他對大宋朝之功是怎麼形容都不過分的。陳橋兵變,他是主要策劃者,除了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本人,趙普是最關鍵的人物,對這個王朝的建立有著重要的貢獻。此後的杯酒釋兵權”,趙普又是主要“設計師。他還參與了這個王朝誕生之初幾乎所有重要方針的制訂。他提出的治國方略幫助宋朝實現了君主的中央高度集權,對後世也有著重大影響。

趙普在政壇的建樹是令人驚訝的,而且他的貢獻還不止於內政。宋初剿滅周邊各國的軍事擴張戰略也是靠他“襄贊定策"。

作為開國宰相,趙普為宋王朝立下如此卓越的功勳,卻難稱流芳百世。事出一定有因:此公的人品難以恭維。

宋太祖趙匡胤曾為趙普發明"了一個不太常用的成語——鼎鐺有耳。有個叫雷德驤的御史中丞,彈劾趙普強佔市人宅第,聚財斂賄。宋太祖大怒——不是怒趙普,而是怒雷德驤。他斥責道:“只要是像鼎和鐺這樣有耳朵的東西就聽說過,趙普是我最器重的人!"他竟命令左右拖著雷德驤在庭前繞了好幾圈,雷德驤的帽子都掉到了地上。宋太祖還警告他,不許對別人說起趙普的事。

祖對趙普不只是信任,甚至到了無原則袒護的程度。其實,趙普的貪腐行跡已經暴露出來,當時的朝中臣子會怎樣看待這位重臣?不難想象,口碑不佳是必然的。

又有一次,宋太祖登門去看望生病的趙普,看到廊下堆著十壇禮品,就問是什麼東西。趙普說是吳越王錢俶送的"海貨。皇帝很好奇,打開—看,裡面全是小顆粒的瓜子黃金。皇帝當時心情很好,告訴趙普受之無妨”,並笑言:“錢俶大概認為,國家大事都是由你來決定的吧。話雖如此,但這件事無疑在宋太祖的心裡產生了陰影。

後來,宋太祖又發現趙普違反禁令私運木材、擴建府邸等很多問題。這些公忠其表、私謀其內的行為,使趙普逐漸失去了宋太祖的寵信。不久,宋太祖就把趙普調出京師,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其弟趙光義繼位成為太宗皇帝。趙普採用一種不太光彩的方法獲得了新皇的任用。由於宋太祖的死太過突然,而“兄終弟及並不合宗法,此事遂成為宋初一樁千古疑案。當時朝野中的輿論對宋太宗頗為不利。於是,趙普主動向宋太宗示好,密陳自己手裡存有杜太后留下的遺詔,“早已約定太祖死後傳位於趙光義”,即所謂"金匱盟書"。歷史學家分析,趙普提供的應是偽證,但他的這一舉動對宋太宗的意義非同小可。從此,趙普在朝中東山再起值得一提的是,重獲朝廷重用的趙普似乎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僅恪盡職守直至終老,而且再未行貪腐之事。也許,當初的被貶出京對他的人生來說是一個重要警示吧。

從一個事件足以看出趙普為官做人的轉變:鄭州團練使陳利用驕縱恣肆,不守法紀。趙普查訪得知後,把他的劣跡詳細寫出,上奏於宋太宗。最終,陳利用因罪流放商州。而趙普認為責罰太輕,再三請求太宗誅殺陳利用,以起到警示作用。朝中皆贊趙普的剛強正直。

名臣賢相,需德、才、位俱佳,缺一不可。以古鑑今,有些人做出一些成績,便認為自己可尊、可亨,甚至可貪無妨。殊不知,歷史自有公論,德不配位的趙普最終未能流芳千古,可以說是最好的例子。


歷史365


志大才高的賢相,歷代優秀的宰相排名的話,趙普應該進前十。

趙普北宋開國前後(956年)到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從宰相位上罷免。其間近二十年的歲月,他始終在趙匡胤左右,幾乎全程地參與了開國事業——為趙匡胤謀劃了陳橋兵變,輔佐趙匡胤當上皇帝,平定李筠、李重進的叛亂,制定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策略等眾多事件中發揮關鍵作用。可以說,趙普是

趙匡胤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和太祖朝最重要的文臣。

《續資治通鑑長編》,南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都對陳橋兵變有過記載,趙匡胤本人作為一個武將,沒有串聯策劃和組織政治活動的能力,趙普則彌補了他的這個弱點,他煽風點火,名為勸說實為鼓舞,堅定了眾人的造反決心,私下為趙匡胤奔走串聯——向駐守京城的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通氣,充當了趙匡胤的代言人和首席智囊,發揮了主要作用。

趙宋政權建立後首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無非是內部穩定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趙普都對趙匡胤提出了關鍵性的意見——杯酒釋兵權。這實際上包含了解除禁軍將領兵權和解除藩鎮兵權。

“宋太祖之杯酒釋兵權,即罷宿將典禁兵,與罷藩鎮乃截然二事”。

而趙普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一是不斷提醒太祖用宿將掌管兵權的風險,掌控禁軍,於是收縮兵權。 杯酒釋兵權針對的是禁軍將領,禁軍的統帥、副帥基本上外調或另用,尊其位、削其權,通俗講是去軍職,不再擔任中央禁軍的高級軍職,而請之出外擔任藩鎮節度使,出守藩鎮對於這批禁軍將領來說有著很大的實惠。禁軍將領外放,實際上是將手中的禁軍兵權變現了,同時手握地方兵權,仍然有與朝廷叫板的實力。他的階段性目標是禮送參與軍事政變的中央禁軍將領們外出,以避免短時間再次發生類似政變的可能。在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上,禁軍將領們自然樂見其成,同時防止黃袍加身被複制的可能。

二是解除藩鎮兵權上,提出“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三計說。

上(宋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如何?’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之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語未畢,上曰‘卿無復言,吾已矣。’

這三大綱領不僅僅提綱挈領、簡明扼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扳倒藩鎮的三把斧頭,而且在於為削藩提出和制定具體措施,這也是他高瞻和才能體現。

以上,唐朝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宋朝有昭勳閣二十四功臣,趙普在宋朝的功臣中可以排名第一,稱得上是大宋第一謀臣。《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錄趙匡胤給趙普的親筆書信,上面寫道“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也說明宋太祖本人是認可對於趙普和他一起建法立制的地位和才能了。


番薯葉呀


謝謝你的問題!

我查閱了脫脫的《宋史》和畢沅的《續資治通卷》等相關史料,分析趙普的有關記載,我認為:作為宋朝的開國功臣,趙普的軍事才能突出,但行政能力拙劣。以下詳解:

一、軍師才能

趙普因為趙匡胤出外打仗的時候,幫他悉心照顧老爸而深受趙匡胤的青睞。後來兩人很談得來,一起到處打仗。“陳橋兵變”的時候,趙普和趙光義密謀,演義了一場“黃袍加身”的戲,讓趙匡胤成功上位。這次改朝換代,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實現了權力交接,避免了軍事衝突,將傷亡率降到最低,離不開趙普的謀劃。

太祖北征至陳橋,被酒臥帳中,眾軍推戴,普與太宗排闥入告。《宋史》

趙匡胤登基之後,中國仍然是處於多個國家割據狀態,並沒有實現統一。有一次趙匡胤晚上去走訪趙普家,詢問趙普攻打太原的事情。趙普分析說:“太原在西北邊,太原本身地方小,只需要

削弱旁邊諸侯國的勢力,防止他和其他地方勾結,就不足為慮。”

國家逐步穩定之後,趙匡胤又擔心手下的大將也會學他謀反上位,又來問趙普對策。趙普認為:“這都是因為地方諸侯太強了,君弱臣強才會出現這種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削弱他們的軍權。”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宋史》

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資治通鑑》

以上的戰略方針,都是通過各種手段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而不是直接的軍事衝突。按照《孫子兵法》裡的論述都是屬於“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戰伐謀”,所以說趙普有突出的軍事謀劃才能。

二、行政能力

趙普正式當宰相是範質等老一輩人被罷免之後的事,趙普上任之後,居然結黨營私。有一回,還是趙匡胤晚上突然走訪到趙普家,剛好碰到外地的一個官員給趙普送了十罐子“海鮮”。趙匡胤處於好奇也想嚐嚐海鮮,結果打開一看,“海鮮”全是金瓜子。雖然趙匡胤只是感嘆了一句“他還以為國家的大事還是有你來書寫決定的。”足以看出來,此時趙匡胤已經對趙普有所不滿。

帝嘆曰:“受之無妨,彼謂國家事皆由汝書生爾!”

如果說上一次受賄是個意外,那麼這一次結黨營私可以算是犯了眾怒了。趙普利用當官的權利為自己換來了很多良田土地,還開了許多私營店。這下翰林院大學士盧多遜看不慣了,兩人經常擦槍走火。雷有粼更是忍不可忍,直接敲金鼓告御狀了:“胡贊、李可度等五六個人都是受趙普的包庇才當上官的”。這下皇帝趙匡胤直接火了,派御史查清這些案子,全部讓趙普抵罪。

普又以隙地私易尚食蔬圃以廣其居,又營邸店規利。《宋史》

太祖怒,下御史府按問,悉抵罪,以有粼為秘書省正字。《宋史》

雖然在趙匡胤手裡做宰相不如意,但趙普的運氣還可以,趙匡胤死後沒有傳位給兒子,而是讓弟弟趙光義接了位。趙普在趙光義手上仍然做著宰相,可幹了好幾年,幹不出什麼好的政績出來,還是乾的很憋屈。後來有人暗地裡謀反,趙普藉機說自己知道當年宋太祖和太后的囑託之事,也就是所謂的“金匱之盟”。這個囑託可以證明趙光義得皇位的來由根據,趙普緊緊地抓住了趙光義的這個軟肋,儘管政績平平,官場起起落落,還是得以善終。

奉朝請數年,鬱郁不得志。《宋史》

自陳預聞太祖、昭憲皇太后顧託之事,辭甚切至。《宋史》

趙普在當宰相的時候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治國的政績平平,所以說他的行政能力比較拙劣。

綜上所述,趙普在亂世,具有較高的軍事謀劃能力;而在治世,卻沒有什麼行政管理能力。

{吉橙加鹽 味道更甜}


吉橙加鹽


1.一個不重學歷,善於在實踐中學習的智者。

2.30多歲才從一個小吏開始步入仕途,長期懷才不遇的慘境使得他得志後有時會較為偏激,這種情緒類似於西漢的主父偃。(但主父偃比他慘得實在太多了)。

2.心思縝密、深遠,擅長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行陰謀,而且往往“一石二鳥”乃至“一石三鳥”。

3.有著鮮明的政治態度,從不做中間派,也沒想著做好人,只想著如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重現大唐盛世。

4.跋扈,缺乏容人之量。但這種跋扈絕非李林甫式的跋扈,而是隻要你順從我的政治路線就可以了,後來他也推薦了不少賢才。

總體上看,這是一個志大才高的賢相,排的進歷史前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