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這句話怎麼看?

聽見塵語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處!道教是傳統文化之根,道教的圖騰就是太極,太極分兩儀,兩儀就是陰性和陽性力量的平衡。而且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兄弟鬩於牆”,其實就是兩種力量的此消彼長。這樣有利於整個民族不至於頹廢和不思進取。整體是成曲線型向前發展,不管那種力量的取勝,都是在太極的內部解決問題。而一旦遭遇外部力量的侵犯時,就會抱成太極的模樣成為一體!抵禦別的國家的侵略。所以歷史上的清政府最後被漢化,就是因為文化之根的魂在!近代的國共合作也是例子。

雖然歷代都有大大不小的戰爭,但很快又會強大起來,外部越有壓力,內部會越發強大。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內耗越小更會團結外禦其侮!





位世界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句源】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出自】

《詩經·小雅·常棣》。

【句意】

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鬩:爭吵。牆:門屏。

我認為

  • 兄弟不是什麼酒肉朋友,畢竟是同一血緣而出,猶如結在一根藤上的瓜,開在一個植株上的花。


  • 在生活的細節上,一些摩擦和分歧在所難免。但在面臨“重大問題”時還是會緊密團結在一起。

  • 就如兩兄弟在家院裡鬥得很厲害,可是外面來了強盜,兄弟倆立刻停止鬥毆,同心協力,去抵禦強盜。如果一人受到欺負,另一人就會挺身而出;

  • 如果一人受到挫折,另一人就會傾注全力;如果一人生病在床,另一人就會呵護備至。在困難之時,方顯兄弟情義。


萬折必東x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兄弟之間在家裡有矛盾時會爭吵,但是他們還是兄弟,在外邊遇到了事,不會想著兩人的矛盾而會齊心一致對外。

出自《詩經》,原文不單單是這一句,而且意思很廣。

原文的意思是,和平時期,兄弟之間的情誼還不如朋友或者別的親戚。可危難之時,兄弟之間的血緣關係就體現出來了。有家族利益之爭時,兄弟可能反目成仇,比如,爭遺產,爭田地,爭房產。這時候,兄弟之情就沒法講了。

整體的文章更有道理,兄弟之間既有利益之爭,也有患難兄弟之情。

單單這句話來說,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是這樣的。

社會上,人與人有利益之爭,還有各種傷害、誣陷、落井下石、傷人等等,有些是無法挽回的,可到了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大多數人都會一致對外。

當然,即便這時候,也少不了出賣民族利益的人。這也是原文說的其中一層意思。

所以,兄弟之情不是一種完美的情感,相比較夫妻之間的情感,他可能大多數時候都會被比下去。


媯中夢


這句話意思就是不管有多大的恩仇,矛盾僅限一牆之內,也可說一家之內。但是如果外敵入侵,那麼兄弟矛盾為內部矛盾,是次要的。主要矛盾就要兄弟同心一致對外,因為外敵都是兄弟雙方死敵。抗日戰爭就是這一說法的最好論斷,國共兩黨聯手共抗日軍並最終取得扺御外敵的民族勝利。正所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劉海1688


小的領域可以有分歧,但是宏觀方向要一致,就比如國、共聯合抗日,就是“兄弟閻於牆,外御其辱”



追月無霜


用來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小蹦躂呀


這句話,彷彿映照了中國歷史好多年。而我們總有一天會實現超越,內無紛爭,外無強敵。


楊槍楊炮


語出《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鬩:爭吵;鬩於牆:在牆裡爭吵;比喻內部不和。 兄弟在家裡鬧糾紛,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禦。 比喻儘管內部不和,但大敵當前,還是一致對外。


彩雲文旅


兄弟們雖然在家裡爭吵,但能一致抵禦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古詩詞學習鑑賞


兄弟間的內部吵鬧,不影響一致抵禦外人的打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