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美聯儲也不靈了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美股連續數次熔斷,美聯儲再次祭出“暴力救市”工具。與2008年比,同樣的藥方,還會有同樣的好結果嗎?

不會!不妨想一下,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和歐洲也是同樣的藥方,為何美國很快恢復增長,而歐洲卻一直萎靡不振呢?

這一次,美聯儲也不靈了

因為貨幣政策不是萬能的。貨幣政策能解決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卻無法根治實體經濟的問題,長期來看,貨幣是中性的。

2008年危機,於美國而言,是金融危機,金融體系流動性枯竭導致恐慌蔓延,實體經濟並無大問題,所以能快速恢復;於歐洲而言,是金融危機嵌套經濟問題,長期產業空心化、經濟活力不足,一經打擊,一蹶不振。好比一箇中年人和一個老年人,患同樣的病、吃同樣的藥,一個快速恢復,一個久病不起。

這一次新冠疫情,衝擊的不是金融體系,而是實體經濟,會讓經濟停擺、暫時冰封;考驗的也並非美聯儲的救市水平,而是美國的社會治理能力。股市暴跌,不過是對這種衝擊做了提前反應;股市持續暴跌,不是對美聯儲沒信心,或許是對美國社會治理能力和經濟活力缺乏信心。社會治理能力,不僅僅是能否快速有效控制住疫情,還包括疫情可能引爆的其他問題,如持續擴大的收入差距。

1980年之後,美國收入前10%人口收入佔GDP的比例持續攀升,已經超過大蕭條前的水平,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快速惡化(據皮凱蒂測算,顯著高於歐洲,也遠超新興國家)。2010年之後,美聯儲做的一個調研也表明,最上層10%佔有美國財富的72%,而最底層的半數人口僅佔2%。

這一次,美聯儲也不靈了

1980年之後美國不平等的加劇主要歸結為收入不平等,是由大公司高管們的超高薪水導致的,2000~2010年(美國)前0.1%人群的絕大多數是由高管組成的,相比之下,運動員、演員和藝術家們只佔很少一部分”。具體來說,年工資為10萬~20萬美元人群的工資增長速度僅比平均水平略快,年工資在50萬美元以上人群的報酬出現急劇增長,年收入在100萬美元以上人群的收入增長則更為迅猛。美國工資的不平等源於美國未能充分投資高等教育,部分原因在於學費高昂讓眾多家庭難以承受,以至於太多人未能獲得必要的培訓。不平等加劇,是個社會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

在我看來,美國收入不平等的擴大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國家的金融不穩定,這是毫無疑問的。原因很簡單:收入不平等擴大的一個後果是,美國中下階層的購買力出現了實質停滯,這必然增大了一般家庭借債的可能性。從這個角度看,2001年之後低收入群體靠貸款買房最終導致金融危機的故事,真正犯錯的,除了金融機構,與收入不平等的持續加劇也脫不了關係。畢竟,低收入群體貸款買房,沒什麼值得譴責的。

這一次,美聯儲也不靈了

事實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居民負債已經再創新高,如皮凱蒂所言,中下層的購買力要靠借貸維繫。金融危機在根子上都是債務危機,債務負擔加重、不平等加劇,一直在慢慢侵蝕著美國實體經濟的活力。和2008年之後的歐盟一樣,一旦實體經濟存在根本性問題,放水刺激也無能為力。新冠疫情,直接作用於經濟體,會激化矛盾、惡化問題,相對健康年輕的經濟體能坦然受之,帶有基礎疾病的經濟體往往難逃一劫。

這一次,美聯儲也不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