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會“凶猛”地來了

當人們還在談論信息社會的時候,智能社會已經向我們走來,但是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到來將是多麼地“兇猛”。

一、 5G是一輛“戰車”,走來的是一個兵陣

最近幾年,人們一直在講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對這些概念人們已經耳熟能詳。也有許多公司為了搶到先機率先投入,但是實際上卻只有投入不見產出,這是因為他們起得太早,早到了這個朝陽產業還沒有升起。朝陽產業不會在半夜雞叫的時候到來。

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似乎一直是傳說,若隱若現,許多投資者都因為“半夜雞叫”賠得血本無歸,甚至成為了人們眼中的騙子。其實人們很難把半夜起床的先行者和真正的騙子區分開來。

為什麼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在世界範圍內仍舊方興未艾?因為現有的傳輸設備無法解決它們所需要的巨大流量。它們就像幾個威武的“武士”,需要一輛大而快的戰車,這輛戰車叫作5G。

現在,5G這輛“戰車”已經啟動,正在轟隆隆地向我們駛來。這輛“戰車”上,一定會站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這幾個“武士”,它們將攜手而戰。

其實不僅僅是這輛“戰車”和這幾個“武士”,和他們一起走來的,還有許多“步兵”,那就是智能機器人、智能生產線。這是一個龐大的智能化隊伍,他們將所向披靡,重塑整個社會。

二、 智能社會是一個新階段

智能化正在將我們的社會改造成智能社會。時下信息社會這個概念已經無法描述這個新的時代,我們已經大步邁入了智能社會。

我們進入信息社會的時間並不長,它是以計算機和互聯網作為信息處理手段的,我們的社會已經被信息化。智能化並不是以往的信息化,而是以具有對信息數據更高層次的處理、運用能力的設施為基礎,對社會的一個全面改造升級的過程。智能社會並不就是我們剛剛適應的信息社會,而是一種新的社會階段。當然這個階段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社會的第二個階段。

大流量信息的暢通,一系列新模式的出現,智能機器人和智能生產線的廣泛應用,是智能社會的基礎性特徵。這些將會帶來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社交方式、社會治理方式等方方面面巨大的變革。

在以往的觀念中,社會變革總是被認為是天大的好事,其實每一次變革都是雙刃劍,變革越快越巨大社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越深重。因此我們不要簡單認為智能化是一件好事,其實它可能會帶來前所未有的問題。任何國家對這些問題缺少足夠的預見,應對不及時,都可能出現料想不到的危機。

三、 智能化是一把“大剪刀”

實現智能社會的過程叫做智能化,智能化和以往社會變革的一個最大的區別在於:以往的技術變革都是為人類提供更好的工作手段,主要是在體力上強化人或者替代人,而智能化則是許多擁有超過人的能力的設備大量地替代人。因此它將是一把巨大的剪刀,它會把很多人現在的經濟、生活中的位置替代掉,把與之相關的關係、組合無情地剪掉。

區塊鏈會給許多東西賦予價值,一些東西被炒得價格升高,但實體經濟可能又一次受到衝擊,從而改變經濟生態。

擁有巨資的企業會率先使用機器人,獲得超額利潤,許多中小企業可能紛紛倒閉,企業的倒閉可能會出現一個高潮。智能的剪刀會剪掉許多企業。

機器人大量地進入工作領域,許多人會因此失業。智能化的剪刀會剪掉好多人的崗位和收入,首當其衝的可能是進城的農民。

智能化會讓繁重的體力勞動、重複性勞動、計算性勞動、簡單創造性勞動甚至某些表演性勞動失去市場,那麼人將來幹什麼?未來生活,有這樣幾種職業可以選擇:管理、創新、藝術、娛樂、體育。許多人無法適應這種轉型,可能會尷尬而無奈,城市勞動者包括知識層都可能加入這一隊伍。

因此,智能化將是一把“大剪刀”,原有的許多課程和專業將是多餘的,可能現在許多工科的專業將不復存在,教育面臨重大轉型。

這把“剪刀”對我們的生活也不客氣,智能機器人也在毫不臉紅地準備替代人們的配偶。當然這種替代只是部分的,但是一部分家庭可能因此而解體,甚至一些人可能對組成家庭失去興趣。同時,智能機器人配偶和人組成的人機家庭可能會出現,甚至養育孩子的方式也會變化。

“大剪刀”效應,將帶來許許多多的問題。這個效應會成為一個時代熱詞,這個熱詞將讓我們痛並快樂著。

四、 社會天平的傾斜誰來扶正

智能化過程會比以往工業化、信息化的過程都更迅速,“大剪刀”效應會讓社會在一系列方面迅速失衡:

一部分抓住先機、資金雄厚的企業率先智能化,因此得以迅速擴張,如同特斯拉一樣,智能機器人和智能化生產線會成為新興企業的標配。智能化程度低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型製造類企業迅速被淘汰。智能化高的企業賺取空前的超額利潤,而且無需支付工人工資,因此社會金錢很快會向少數投資者手裡集中。

與此同時,智能化會造成社會大量失業,特別是低端勞動力失業。文化水平低的城市青年和農村青年首當其衝。這部分人即使有就業機會,工資水平也會降低。可以預料,這會帶來新一輪低端收入家庭的貧困。

所有的教育都應該是為未來培養人才的,所以教育是一項穿越的事業,應該培養人的穿越能力。但是教育往往是教人既有的知識,給人套上既有的思維模式。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教育的根本性的矛盾。智能化“剪掉”許多行業和職業的時候,教育對變革會更加不適應,在這方面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社會即將出現的產業失衡、財富失衡,面對一部分企業的危機和低端收入人口的失業,面對教育面臨的挑戰,應該怎樣應對,這是智能化時代社會治理上應該及早籌謀的問題。

五、 中國需要未來學家

智能化已經開始,智能社會在迎面而來,但是我們的社會對這方面問題的研究還遠遠不夠,因為我們一直社會缺少對未來的研究,缺乏具有前瞻性的未來學家。

美國走在世界前列,他們一直比別的國家更重視往遠處看,因此先後有一大批著名的未來學家,例如托夫勒、奈斯比特、弗裡德曼、霍金斯等,另外還有亨廷頓、布熱津斯基等學者的研究也涉及未來學。在美國,未來學是深受社會、企業和政府重視的顯學。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一直在追趕發達國家。雖然現在我們和發達國家在許多方面現代化程度已經越來越接近,甚至在GDP上有望追趕美國,但是在未來研究上我們仍然缺少必要的準備。著眼未來,如果我們沒有居高視遠的能力,那麼如何才能在世界上領跑?沒有一大批研究未來的學者,沒有一批未來學家,不能夠佔據未來的制高點,我們怎麼能成為世界強國?

只有預見未來,才能把握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需要更多“桅杆上的瞭望者”。

(作者系中央黨校教授、博導,學習時報社原總編輯,信息社會50人論壇專家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