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疫情下的電商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習以為常的網上購物到貨時間回到了十年前,另一方面是在網上不斷搶購口罩、酒精以及其他物品。作為一名觀察電子商務超過十年的人士,筆者將會通過疫情期間在電商三大巨頭:淘寶(含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的真實體驗,來分析下目前三大電子商務巨頭的特點和趨勢。

一、淘寶

萬能的淘寶這個口號喊出來以後,隨著淘寶的不斷完善豐富,在廣大用戶心中淘寶是真有這個地位。不但各種商品應有盡有,送貨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筆者感覺一般是3天左右到貨,甚至更快。但這次疫情的到來顯然讓萬能的淘寶不再萬能。

以最緊俏的商品口罩為例,價格飛漲、口罩瞬間賣完、買了口罩發不出來、高價口罩+順豐郵費自理。不光是口罩,酒精、雙黃連等也經歷了同樣的情況。在雙黃連消息發佈的當晚,筆者也第一時間去了淘寶,看到價格嗖嗖的升,庫存也是分分鐘就沒了,就像股票追漲的感覺,稍微猶豫一下,就漲停了。

隨著疫情的控制,以上形勢都得到了緩解,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子商務第一個十年,阿里很好地完成了電子商務三流中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建設,在第二個十年也通過菜鳥聯盟在逐步整合物流,但疫情期間還能運行的三家快遞:順豐、郵政和京東物流都不是菜鳥聯盟的,客觀的說明這一塊市場還是幾分天下的。

以筆者的感受來說,覺得淘寶最大的吐槽點就是反應偏慢,浪費用戶時間、期望落空。什麼意思?在過年前後那段時間,對於平臺上的口罩賣家甄別不夠,能搜出一大把商家,給了用戶期望。但能發貨的很少,中間還參雜著以次充好的等等,造成了用戶花了大量時間在淘寶上,但基本都是無效時間,最終期望變成失望。以筆者為例,那段時間每天在淘寶上刷口罩之類的花了不少時間,也下了十來個訂單,最終能發出來的就兩家,一家還是以次充好,也有一家良心商家大年三十發了順豐,初二就收到了,讓筆者踏實了很多。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良心商家

就技術角度而言,在搜索結果裡面優化掉無效的內容,以淘寶的技術水平和數據分析能力來說並不難,像在京東搜索以後,結果並不會太多,而且會直接顯示商品售罄。這是兩家定位不同造成的,上淘寶就會推很多商品給你選擇,而上京東更多是有目的性的去搜索想要的東西,展示的內容自然會有區別。

也就是一週多,淘寶就有所優化,比如在搜索結果前接了提示信息,但以對淘寶的期待而言,這個速度還是稍微慢了點。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這種提示成為了各大平臺的標配

同時口罩退款的申請基本是秒退,加上大量的搜索結果,可以看到淘寶在信息流和資金流上的強大優勢,2月中開始的口罩秒殺,系統也很穩定,當物流恢復以後,淘寶依然是那個萬能的淘寶。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淘寶搶購口罩導航頁

二、京東

這兩年京東的壓力日益增大,一方面受到不利消息的影響,另一方面隨著拼多多在美國上市,不斷增加營銷投入,在2019年,拼多多市值、用戶數、GMV(成交總額)全面趕超京東,一度穩坐國內電商第二位置的京東,遭到了劇烈的挑戰。

從2019下半年開始京東強力反彈,根據京東發佈的2019年財報及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京東2019全年淨收入為5769億元,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22億元。在虧損十年後京東終於迎來盈利,股價隨之大漲,市值一舉甩開拼多多。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京東2019年財報及第四季度財報圖示

主要功臣是京東物流,在2019年劉強東對京東物流進行了改革,取消物流快遞員工底薪,將攬件數加入績效。此舉既減低了成本(京東物流18萬員工),又提升了業務水平,同時物流也是京東區別於其他電商競爭對手的優勢,在疫情期間就特別能突顯出來,京東物流是三家能進行配送的物流之一。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京東實現盈利的主要功臣:京東物流

以筆者經歷,過年期間購買一個鼠標,2天不到就送達了,雖然比平時1天慢,但是對比在其他電商平臺購物,時效性就會好太多。當然對於口罩這種緊俏物資也是一樣沒貨,這點前面也提到了,京東的處理方式不會給用戶造成太多失望。

吐槽點也有,京東是比較早開始進行口罩搶購的,採取的是先預約再購買的形式,就是在指定的時間範圍內先進行預約,獲得預約資格以後,再在指定的時間去搶購。以京東推的最早的3Q口罩為例,預約人數都是百萬級別,然後搶一萬隻,意味著搶到的概率不到1%,站在技術的角度來說這樣雖然將同時搶購人數限制了,但就筆者體驗來說,依然出現了訂單進不去,卡頓等情況,也讓99%的用戶不爽了,因為事先先預約了。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京東口罩預約搶購商品信息頁

相比起別的平臺調整優化搶購流程,京東依然保持不變,另外非自營商家出售口罩的價格要比別的平臺高出20%以上,以及近期爆出的神舟追款事件,京東應該還是有提升空間的。

過去一年劉強東個人的新聞減少了很多,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公司方面,京東的業績也交出了很好的答卷,以業務形態來說,京東未必是要追趕淘寶,他們更像亞馬遜。十年前B2C亂戰時,只有京東堅持燒錢把物流做了下來,下一個十年,京東能追趕亞馬遜的市值嗎?

三、拼多多

拼多多給筆者最開始的印象是山寨,比如被網友戲言的拼夕夕以及各種段子,但做為國內電商快速崛起的第三極,他們堪稱神奇,拼多多2015年9月才成立,在不到三年時間內就完成了在美國的上市,打破了中國企業從成立到上市的最短時間記錄。伴隨著各種爭議,拼多多上市一年市值就超過了百度,甚至一度超過京東,直指國內電商市場二哥的位置。在福布斯發佈的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中,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排名第7位。在胡潤研究院的全球80後白手起家富豪中,黃崢名列第2位(第1位是扎克伯克,第3位是張一鳴)。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福布斯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前20位

黃崢跟馬老師一樣也是杭州人,在2002年赴美讀計算機碩士,期間幫助一個網友解決了技術問題,這個網友就是網易創始人丁磊,隨後丁磊出於對黃崢的欣賞和感謝,把黃崢引薦給了他的朋友段永平。黃崢在碩士畢業後根據段永平的指點,沒有留在實習的微軟,而是進入當時還未上市的谷歌,在2006年段永平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時候帶的就是26歲的黃崢(只能帶一人)。從2007年開始創業以後,段永平也大力支持黃崢,黃崢曾公開宣稱,段永平是他的人生導師。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2006年巴菲特和黃崢的合影

經過大佬的薰陶,以及多年創業的積累,黃崢帶領的拼多多快速崛起並未偶然,一方面是吃到了三到六線城市縣鎮等區域消費升級的紅利,另一方面獲得了微信的引流,但筆者覺得最關鍵的是,拼多多回歸了市場的本質,抓住了用戶對低價的需求。他們捨棄了傳統電商的購物車,同時購物一口價(一律包郵),熟人拼單等等也讓購物決策更快更簡單。

而現在雙11對用戶最大的困擾就是計算各種補貼,算的頭大。平時的改郵費以及湊單包郵等等,這些都是浪費了用戶的時間,增加了決策的負擔。以疫情期間筆者的體驗而言,拼多多買東西就簡單很多,時不時的發各種推薦(也是個吐槽點),不給用戶太多的思考時間,下單就完了。

同樣還是以口罩為例,除開網站上搶購的以外,他們做的拼內購,以海報形式添加企業微信或公眾號等來獲取購買鏈接,有新意,也體現了拼多多在社交分享購物上一貫的優勢。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拼多多分享海報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拼內購首頁

也可以看出他們不斷優化的效果,像提示語都有多次變化,跟京東一個流程走到底對比還是很明顯有區別。

戰疫下的觀察和思考(三):淘寶、京東和拼多多

數次優化後的提示語

在拼多多上市以後,他們一方面不斷狠砸補貼,加強品牌打造,相信去年很多人在微信上都收到過拼多多的鏈接,另一方面也在提升平臺上商家質量。他們深知如果僅靠有一單賺一單的話,遲早被市場拋棄。對於小商家而言,在淘寶京東上並沒有太多小商家的位置,其他平臺流量又不夠,當拼多多有足夠的流量的話,他們想要生存和發展也會珍惜這個平臺。

疫情下拼多多的表現筆者是覺得很好的,像筆者及身邊的人從原來都不用拼多多到現在會去用,顯然在品牌的打造上還是頗有成效的,最新消息拼多多推出線下團購工具快團團,商家可以通過快團團上線商品團購頁面,並由社區消費者發起團購,達到人數條件後,由商家按照當地防疫要求無接觸配送至社區門口,這也意味著拼多多在進一步賦能小商家,同時開始切入本地生活服務。

今年淘寶和京東會向三到六線城市縣鎮等區域進行下沉深耕,同時拼多多也會繼續進軍一二線城市。在傳統的電商領域以外,新的業務、新用戶、GMV的增長爭奪上,三家勢必會有一番龍爭虎鬥,2020年國內電商市場的三國演義值得期待。

系列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