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為何說 “手中無梨式,難以言茗事” ?


馮先銘先生主編的《中國古陶瓷圖典》認為,“梨式壺,壺式之一,始於元代,流行於明代,因形狀似梨而得名”。耿寶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鑑定》一書中也說:“梨壺——因造型類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燒造,其後歷明、清兩代,經久不衰。”因而梨形壺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型壺便也覺器度非幾。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早期的梨形多作酒具及文房水注,至明末清初,隨著紫砂茶器的盛行,梨形壺遂風靡茶界。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南方地區更有「手中無梨式,難以言茗事」之說。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些梨形壺。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中期 留佩孟臣款朱泥梨形壺

器身飽滿,猶蘊骨力,扁珠鈕高挺,平蓋內斂且迭一同心圓線,圓把堅實有力。壺內造工一絲不苟,且內外如一,整體比例協調,造型端莊俊雅卻不失靈動,凡此皆展現出作者的超凡功力。蓋內刻有“留佩”款印,壺底刻“孟臣”款,別具特色。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間中清正山水主人款朱泥梨形壺

該壺腹部圓鼓下垂,形似鴨梨,壺蓋拱起與壺身相契合,球形鈕,錐形嘴朝天,壺把圓弧彎曲自然,線條流暢優美。嘴、把與器身結合處平滑無痕,完全融為一體,渾然天成。壺底款“間中清正山水主人”。此壺造型秀美,精巧可愛,為難得上佳茗壺。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惠孟臣制朱泥梨形壺

此器無論做工、胎土、式度、款式俱臻上乘,殊為難得。色呈慄紅,胎摻顆粒,似若梨皮,鼓腹略敦,三彎流式,曲把玄弧,珠鈕昂然而立,平底內凹,鋼刀鐫刻“壬午仲冬月,孟臣”,刀工含蓄內斂。按此壺式度推測,“壬午”應為崇禎十五年(1642年)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孟臣 梨形壺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朱泥梨形

梨形壺也是朱泥孟臣小壺中的一款,此壺為傳統孟臣梨形,以朱泥為胎,耳圓形壺把,三彎流嘴。

整體比例協調,端莊而規整,線條流暢,耐人尋味。

陳行素 六方梨形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六方梨形

此為清陳行素所制六方梨形,這款是比較特別,也比較少見的方形梨式。

形體優美、工藝嚴謹,整體透露出豪爽、剛勁、正直的陽剛之氣,且比例精準、口蓋緊密、線條利落、氣勢挺拔。

息如 白泥梨形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白泥梨形

息如為清康熙至雍正年間的制壺高手,傳器少且精,所見皆佳作。

此件梨形壺以白泥所制,精巧自然,在造型上更為扁圓,與孟臣高梨形一高一矮,相映成趣。

君德 梨形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朱泥君德

此款屬梨形,是扁圓梨形中最流行的款式,如今也普遍稱之為君德壺。

其特點是壺身扁而不塌,身淺且口闊,三彎壺流與壺口高度持平,出水順暢。

王寅春 君德壺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王寅春 君德

君德式,也屬梨形狀,器型上斂下鼓,飽滿圓潤,平底;壺流三彎式,圈把秀巧。

泥色朱黃,胎質細密,雅豔動人,整器做工精緻,是實用性與觀賞性兼得的佳作。

顧景舟 朱泥梨形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顧景舟 梨形

朱泥所制,泥料質地細膩,表皮平滑,色澤紅潤,光芒內斂,視覺觸感極佳。壺身造型圓潤豐滿,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

一彎流細長有力,拔勢而出;圈把曲折有度,富有力感。截蓋上穹,上鑲一粒朱鈕,整體點、線、面處理圓融流暢,淳樸古雅。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晚期 袁義和款朱泥梨形壺

朱泥胎質,窯燒溫潤細膩。三彎流、圈把蜒挺,蓋沿鑲嵌銀質,口蓋相合得宜,鈕似覃菇。壺身扁敦,壺底內凹,鐫刻楷書“中有十分香。孟臣”筆法雋永,把下鈐有“袁義和”橢圓章,蓋內鈐有“水平”兩字。全器線條流暢,比例周正協調,尤其流嘴、壺口、圈把上緣皆齊平呈一線,謂之“三點金”,昔時為功夫茶中藉此驗證造工質量之標準。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清 朱泥小梨形壺

愛喝茶的你是不是也想有一把梨型壺-所以

手中無梨式-難以言茗事

你手中有梨型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