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會說“要想在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做到財務自由,除了期貨沒有其它機會了”?

yc1688


這句話賭性很大:

首先期貨機會大,主因就兩個字:槓桿。期貨是合法的小博大投機品,期貨包括金屬糧食能源等各大宗商品價格週期波動,有一定規律性,但槓桿意味著收益高的同時風險也無限放大, 炒期貨又稱為“腰斬”,虧一半兒甚至爆倉歸零是常見的。比如:

2017年9月29日期貨橡膠大佬付曉軍,20年風雨,卻因為十天暴跌虧掉一億四千五百萬,跳樓身亡,當時業內一片唏噓,因為賭性太強,沒有極強心態和境界的投機者,學會“留得青山在”非常重要。

其次期貨又是個化腐朽為神奇的投機市場,2006年到2008年期間原油,金銀包括一些大宗商品上演絕地反擊,一時間不知多少億萬富豪風生水起,投了幾十萬換得上億身家的故事也並不少見。窮人投期貨,比大把血汗錢,拿去買彩票幾率略大一點,但是還是勸君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大部分人都是枯骨。

最後,高槓杆投機不是財富自由的唯一通道,財富自由如今是種焦慮口號,每個人都渴望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實際上從事自己喜愛之事,財富是否自由並不重要,我們是被高房價、高消費、高競爭逼到了焦慮山頂,恨不得天上垂下一個神梯攀爬而上,實際上神梯多是幻影,爬到一半摔回到山底的人比比皆是,虛擬幣,P2P,配資都是這些年暴雷重災區,這些都源於人性貪婪。

我們都太在意我們沒有的東西,所以每每浮躁時看看自己已擁有的,利用好它紮紮實實走下去,直到雲淡風輕,那財富自由也不過是笑談而已。


寡言的夜月


誰要信這話,大概率會虧得血本無歸,更別說財富自由了。

財務自由本身是小概率事件

假設以1億作為財務自由的標準,根據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8年中國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人民幣的人,總共有17萬人。

假設以1000萬作為財務自由的標準,上述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人數達到197萬。

以中國14億人口來看,不管是17萬人還是197萬人,真的不多。由此可見,財務自由是小概率事件,每一步都會淘汰大量的人。

期貨賺錢實現財務自由,沒有可靠依據

期貨本身賺錢很難,曾經有資深的期貨經紀人在網上表示,期貨賺錢的人比例遠小於股票,長期來看他的客戶大部分都是虧的。

某期貨網站對過去10年進行統計,3000多名期貨客戶中總體賺錢的僅400餘戶,每年都賺錢的不到20個。

再對比一下,中國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人民幣的人總共有17萬人,你品,你細品。

財務自由需要長時間積累

前面說了財務自由是小概率事件,顯然難度極高,那麼短時間比如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做到財務自由的可能性很小。

根據財富諮詢機構Wealth-X發佈的《2019億萬富豪人口普查報告》,2018年,中國億萬富豪的平均年齡是56歲,而全球平均年齡是66歲。

假設這些億萬富豪們平均26歲開始賺錢,那麼平均30-40年的財富積累時間是普遍現象。

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不是天命之子,就是妄想之人。

總結:

真想實現財務自由,“除了期貨沒有其它機會”只會降低財務自由的概率;少聽少看那些沒有依據的話,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努力賺錢上去,這樣才能增加財務自由的概率。


財富商學


這是投機取巧的想法,期貨市場有句話,期貨是橫跨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橋樑,做對了當然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做錯了就是一貧如洗,甚至是永難翻身,何況還要在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靠期貨去實現沒有其它機會,說出這句話也是視野狹窄。

中國首富沒有人是炒期貨出身。

2020年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一名和第二名是做互聯網的,第三名和第四名包括第五名是做房地產的,就算後面十名也沒有一個是做期貨出生的,說明了什麼?就算做期貨不能擠進富豪排行榜,要實現財務自由也不容易。

因為期貨考驗的不僅僅是投資技巧,還考驗人性,如果投資技巧可以學,但大部分人是控制不了人性的,加上期貨又是保證金制度,要在期貨市場賺錢相當的不容易,基本上在期貨市場生存週期不超過三個月的投資人非常多。

其它的賺錢機會非常多。

不單單說期貨存在財務自由的機會,其它的理財產品也存在這種可能,股票或者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都有這種機會。而創業讓很多人走上成功之路,並且成為富豪並不少。在富豪排行榜上這些成功人士,哪一個不是創業成功過來的。

因此,要想在七年內完成原始原始累積,實現財務自由,只能說期貨是存在機會,但是風險高,並不能說僅靠期貨沒有其它的機會。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這句話咱們得全面的去分析。

“要想在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做到財務自由,除了期貨沒有其它機會了”

我認為這句話透露出了以下幾點信息:

1.要在7年時間內積累足夠的財富;

2.只有期貨能做到;

3.沒其他機會了。

我們一點一點剖析。

首先,在7年內積累財富,實現財務自由。這就要看我們對“財務自由”的定義了。如果我們給自己定義的財務自由是衣食無憂,不愁住行。那麼好一點的工作,做些小生意應該也行。如果要把擁有豪車美女、遊輪別墅叫做財務自由那要在7年內就做到,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了?

然後說期貨,期貨裡確實不乏抓住一輪趨勢然後翻身得解放的。但是,更多的人是沒等到趨勢就賠光了;還有的人是等到趨勢但做反了;另外一部分人是順著趨勢卻過早離場沒賺到財務自由的錢的。

除了運氣,還要有交易素養。無論是誰把期貨市場當成提款機都是太過狂妄了。這個市場與戰場一樣。我相信沒人能自信到,讓他上戰場,他就一定能打死別人當英雄而自己不吃槍子的。那麼憑什麼到期貨市場上你就覺得你能賺大錢呢?

最後說“沒其他機會”。承認包括高善文博士在內,對我們現在的經濟都不是很樂觀。不過,這個也是有相對性的。當前跟80年代開始的改革開放確實是沒法比了。那時的增速確實太快,相當於百米衝刺。上車了也就上車了。現在更像是馬拉松,我們還不至於衰退。只不過是放緩了前進的速度而已。還是那句話,指望一下就富裕到會所嫩模確實嗎什麼機會了,但是小富即安問題還是不大的。


泥濘中的老虎


炒期貨確實是一種快速致富的辦法。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其實也有很多辦法都比做期貨強,而且風險還比期貨低。比如做期權、遠期、互換等金融衍生品。同樣可以在7年內迅速積累原始資金。

還有像做生意。做生意7年內也足夠使自己的原始積累夠豐富了。

還有在自媒體平臺上做主播或者寫作,7年也足夠能為財務自由打開一個良好的基礎。

還有去做一些營銷工作。如果你營銷能夠堅持7年,那麼你很有可能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並且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金收入。

期貨本來風險就很大,為什麼要規定一個7年的時間,實際如果按照這麼一個時間來做期貨,反倒很難實現原始的財富積累,反而容易走向虧損。

其實人人都想實現財務自由,但是要知道財不入急門。

不要給自己規定成功的年線,只要能夠努力奮鬥終生學習,那麼即使17年、27年、37年能夠成功,能夠實現財務自由也是很好的,因為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的人畢竟是少數。急功近利往往不但無法成功,反而會損失慘重。


孟可的思想空間


想賺快錢,只會讓你跟期貨的初衷越走越遠

首先要明白的是,期貨市場並不是黃金遍地,每個交易者都要面臨的不僅僅是市場層面的博弈,還有自己認知層面的侷限,和心態層面的自控。

有人總是會把期貨交易當做一夜暴富的手段,儘管它確實有這樣的潛力,但是對大部分交易者來說它同時也是一隻吞金獸,孩子舍了,狼也沒套著,如果你用的是高成本的負債資金,那麼就不要進來。

既然是“手段”,那麼很明顯,它只會被有能力駕馭他的人使用,否則,就會容易被它反噬,很多根本沒有期貨交易能力,卻做著可以在期貨市場發財夢的小白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跟一個賭徒沒有什麼區別,這不是進來賺錢的,這是進來送錢的。

期貨並不是理想的賺錢途徑。

很多做期貨交易的人,最大的誤區是覺得期貨交易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即使那些真的在市場賺了錢的人,其實也並不自由,也很少有帶著賺取的盈利主動離開市場的。

期貨交易能賺錢,但是並不能快速的賺錢,這是我在交易了多年之後才明白的道理。

投機市場存在二八定律,只不過與別的行業更殘酷的是,別的行業再差勁也會解決溫飽,但是期貨市場的“八”可能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有太多自控能力不強的人,不僅僅在這裡輸掉了金錢,甚至輸掉了自己的生活。

想盈利之前,先學會生存。

很多交易者新手覺得,自己來期貨市場就是來怎麼學習賺錢的,錯!

實際上應該首先學會的是怎麼在投機市場生存!據有關統計,一個交易新手在市場的生存週期不會超過一年。

關於在新手期虧掉的錢,如果你始終有能力和資金持續在市場交易,那麼這就是學費和成本;如果你不會資金管理,賬戶資金並不能保證持續交易,那麼你虧掉的錢只能理解為賭資。

比較諷刺的是,你想在期貨市場賺快錢,但是結果卻告訴你,期貨市場根本賺不了塊錢,尤其是在什麼都還沒有弄明白的時候,只看到了別人賺錢了,就覺得自己也能夠賺錢,實際上對別人為什麼能夠賺錢根本不知道。

期貨交易,盈利的前提是認識自己,瞭解投機的本質,長久的盈利不是來自於某一次運氣爆棚,而是自己經驗和技巧的累積。

總結:

華爾街有句諺語,投機交易對懂交易的人來說很容易,對不懂交易的人來說很難。

無論時候,在期貨市場賺錢的機會一直都在,就看你是否能夠靜下心來,慢慢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學習怎麼做交易。

廣積糧,高築牆,先學會生存,嘗試著把機會交給市場,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交易匠人


想要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這是個系統的工程,絕不是某種期貨投資或證券投資就能完成的。

題主這個問題的出處來自於享譽世界的經典理財作品《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你的第一個1000萬》,作者是德國理財專家博多·舍費爾,他被財經界譽為“歐洲的巴菲特”,這是關於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本著作,主要從戰略層面闡述普通人應該如何改變,而其第二本書《小狗錢錢》則從戰術層面告訴我們,在通往財富自由時,應該選擇怎樣的方法和道路。

貓眼兒有幸拜讀過這本作品,所以一看到題主問題,才能想到這本書。

在這裡跟大家簡單介紹下普通人如何7年完成原始積累。

第一解決債務問題。這裡的債務指的是消費型債務,比如信用卡,信用卡的正確使用方式是累積信用,在有錢的情況下使用,而不是在沒錢的時候使用,注意每一筆支出,不要超額消費,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就把信用卡停掉。

第二點就是增加儲蓄,解決債務問題就是為了增加儲蓄,所謂開源節流,解決債務是節流,讓自己不亂花錢,開源就是在本職工作中做到更好之外,要適當的增加1-2份業餘收入,現在的互聯網如此的發達,這種機會也非常多,比如自媒體,vlog等等的,在自己的興趣領域深耕,只要堅持,都會有不錯的收入。

第三升級你的賺錢模式,工作只是獲取一個穩定的收入,增加的儲蓄需要進行投資組合,讓其產生"睡後收入",在這裡不建議去投資期貨這種高槓杆高風險的品種,投資界的真理是普通投資者只在自己熟悉的行業中進行選擇投資,這就是巴菲特推崇的價值投資法。

第四設定你的目標,不一定是1000萬,每個人的目標可能都不一樣,然後分解目標,細化到每一天,你每一天的工作收入是多少,被動收入是多少,才能達成目標,然後制定詳細的計劃去達成。當然如果你的被動收入完全能夠達到你的每日目標的時候,那麼恭喜你,你就可以辭掉工作,實現財富自由了。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的細節和方法,這裡只是簡單給大家介紹,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拜讀下原著。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貓眼兒觀世界


不可否認,金融市場是創富之地,不少創富傳奇都是在金融市場發生,期貨作為帶槓桿的金融衍生品更是加快了創富的速度,然而,槓桿能加快創富速度,同樣能加快虧損和爆倉的速度,簡單來說,期貨的槓桿是雙刃劍。

除了有槓桿之外,期貨是可做多可做空的雙向交易機制,但是無論是做多還是做空,要做對方向才能通過槓桿大賺一筆,反之,如果做反方向,就可能導致大虧甚至被強制平倉,即俗稱的“爆倉”,也就是做錯的持倉資金會被清零。

簡單來說,要在期貨市場實現財務自由確實可行,前提就是跟對趨勢、做對交易,弱弱地說,即便不是期貨,是股市,只要做對交易,同樣能實現財富自由。


傑克財富


題目中說有人表示,要想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只能通過期貨。這個觀點未免太偏頗了。

據我所知,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其實有很多方式,但是投資期貨卻並不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另外,

實現財務自由並不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這種快速實現財務自由的想法並不可取。

什麼是財務自由

有一種說法是,當一個人的被動收入超過他的日常開支的時候,這個人就實現了財務自由。如果要被動收入能穩定的超過日常開支,那本金必須足夠的大。

比如福布斯榜上的那些億萬富豪們,基本上不用工作,就可以實現“躺賺”了。當然,很多富豪依然在辛勤工作。

期貨是什麼?靠期貨能實現財務自由嗎?

期貨是以商品或者股票、債券和外匯等金融工具為標的的標準化交易合約。期貨產品最大的特徵就是它具有槓桿效應,因此投資期貨的風險和收益都被成倍的放大。此外,期貨交易是一種零和遊戲,你的盈利往往來自另一個投資者的虧損。

正因為其槓桿作用,期貨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一起,被視為風險最高的金融產品,高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很多人希望借投資期貨實現財富增值,最後往往虧得傾家蕩產。甚至聽說過有不少專業投資者,由於炒期貨鉅額虧損,最後跳樓自殺的。所以對普通人來說,寄希望於通過期貨實現財務自由,是非常不現實的。

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首先要說的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能完全實現財務自由的畢竟是少數。

那麼現在最容易實現財務自由的方式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創業。你創辦的公司被併購或者上市,實現財務自由不是問題。比如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因為美團對摩拜的收購,順利實現了財務自由。類似的還有餓了麼創始人張旭豪等等。拼多多的黃錚,更是由於公司成功在美股上市,一舉闖入了中國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十名。

其次,就是作為公司高管,享受公司的股權激勵和針對管理層的其他優惠政策。董明珠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在最近格力電器的股權轉讓中,董明珠成為最大贏家之一,身家已接近百億。

創業或者憑工作能力享受股權獎勵,在我看來,要比期貨炒作這種投機行為靠譜得多。即使是華爾街那些對沖基金牛人,也不是單憑期貨這一種投資工具成為富豪的。

建議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條件成熟可以試試創業,或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七寶飯財經


這個問題,我們有經驗,這個問題回答一下。

這句話是誰說的,說這句話的人太不負責任了,要誤導多少人啊。很多人由於沒有專業知識,對這類金融工具有巨大的誤解,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像股票,外匯,期貨,現貨(黃金,白銀),期權這類通過交易,靠買賣價差獲得收益的金融工具的收益是不確定的,有可能虧,有可能賺。上次在一個理財講座上,講師還將這類金融工具歸類為高風險,高收益;這個太誤導人了,什麼高風險高收益,根本就是高風險,收益不確定好嘛。

是不確定,是不確定,大家一定要注意。投資這些金融工具,高收益只是其中一種概率,這種情況的概率出現的幾率非常低,跟買彩票差不多。

所以,把7年內完成原始積累,做到財務自由的目標放在這類的事情讓,根本就跟靠買彩票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是一樣的,所以啊,這個要慎重,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