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騰訊科技近日推出系列策劃《我在武漢》,聚焦一個個武漢人的故事,揭秘他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維持著武漢的正常運轉。第五期:我在武漢開救援車,由四位網約車司機師傅口述,騰訊科技整理。

往期回顧

我在武漢當老師:我明明是個老師,現在卻被“逼”成了主播

我在武漢開餐館:天天免費給醫生做飯送餐 虧了幾十萬也是值得的

我在武漢賣手機:趁小區徹底封鎖前,緊急去店裡拿回600部手機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這座華中重鎮迅速成為國內乃至世界關注焦點。雖然疫情對很多行業例如服務業帶來不小的打擊,但仍然有這麼一群人依然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

由於武漢實行交通管制,市民的日常出行、尤其是醫護人員的上下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的安排下,多家網約車和武漢當地出租車公司,臨時組建了醫護、社區保障車隊。在今天的四位司機中,有其中兩位參與了98年的抗洪,22年後,他們再次選擇了挺身而出;也有的司機每天“連軸轉”,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平常並不起眼的司機們,就這樣手握方向盤,架起了一條運輸生命的通道。

司機:於師傅

任務:接送醫護人員

於師傅說參加保障車隊是一種責任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想都沒想,自己就決定參與救援保障車隊

我是兩年前開始開網約車。我跑車的時間比較規律,時間也比較長,每天大概14個小時左右,早上6點出車,晚上11點收車,除去充電、吃飯的時間,每天能接25單左右。

一直到大年三十,我還在正常接單,但是當天上午突然接到了平臺的通知,說政府部門的要求,中午12點鐘以後暫停網約車服務。我當時的感覺還是有一些失落,因為已經封城了,也回不了老家了,也就打算待在武漢,春節期間拉拉活,也能賺點錢。但是突然通知說網約車不能跑了,心裡還是感覺很失落的。

也是當天的事情,晚上接近8點多的時候,我收到平臺發的一個消息,就說應防控指揮部的要求,武漢緊急招募500位司機投入到醫護保障隊中。當時我想都沒有想,也沒有跟家裡人商量,就直接就報名了,我應該是第189個報名的。然後平臺通知我初二去領防護的裝備,簽訂了一些必要的手續,初三下午就開始正式接單了。

最初滴滴在通知我們這個事情的時候,完全沒有提到會有補貼,但我當時還是義無反顧地報名。因為我不是第一次在武漢參加過這樣的支援,1998年抗洪的時候,那時我在物資局,負責採購各種物資,那年我就是自願報名上大堤,在大堤上待了整整三天三夜,參與護堤,當時也沒有說會有什麼報酬,就是自願參加。因為我覺得在這種災難面前,作為一個男兒,這是起碼的擔當,是一種責任。

得知我報名,家裡人還是埋怨我的,但是我平常是一個對家庭比較盡責的人,所以我在家裡說話還是有點地位的。我就跟他們說:這個事情我已經決定了,你們就不要再多說了,多說也沒用,這個事我肯定會去,我一定要參加。

自打開上救援保障車,就沒有回過家

我是醫護保障隊,是需要直接面臨醫護人員的。當時平臺的負責人也跟我說,給社區送保障物資的任務,相對來說風險性要小一些,每天工作的時間也要短一些,接送醫護的風險性要高一些,你願意參加哪個?我說我去最危險的。

從我參加醫護隊之後,就沒再回過家。我們大部分的司機,幾乎24小時在車上“過日子”,我們唯一能夠休息的地方就是充電站。因為隨著時間的深入,我們也逐漸通過宣傳認識到這個病毒的厲害,覺得千萬不能因為它影響到家人。

另外一個原因,現在各個小區都實行了封閉式管理,有些司機本來計劃回家的,也回不了家了。基本上司機從大年三十到元宵節,都是在車上的,因為平臺要求的也是我們24小時待命。

說真的,我現在的身體已經有了透支的感覺了,我們可以說是從剛開始進入醫護隊差不多連續20多天都沒有休息過。在車上的感覺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下車以後就覺得有點頭重腳輕,身體飄飄的感覺。

我們大部分司機從過年開始,就沒有吃過一餐熱乎飯菜,就是吃公司配發的方便麵,而且有的充電站基本上是沒有熱水的,司機只能幹嚼。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接中法新城的一個護士,她下車以後說師傅你等一下。我說幹嘛?她說我樓上還有打包回來的兩盒盒飯,我幫你熱一下。這是我從參加醫護保障隊以來,吃的第一頓熱乎飯,我那個時候很感動。

不過我感覺我身體還可以,原來我們公司有一百多號人,我經常跟他們年輕人打賭,我也馬上57歲了,我說你們只要每天能夠像我這樣堅持就不錯了。我的身體素質,還是能夠適應這樣的強度,所以忙完保障車的任務之後,我會繼續開網約車接單的。

常常被醫生感動到

我們接送醫護人員,經常是半夜,所以基本上所有的醫護人員只要一上車,都會進入到一種很倦怠的狀態,倒在座椅上就睡著了,根本沒有機會跟他們交流。我開車都很小心翼翼,到達目的地以後,我還要停兩三分鐘再把他叫醒,我說到了,可以下車了。

於師傅與部分醫護人員的合影 圖注:於師傅與部分醫護人員的合影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於師傅與部分醫護人員的合影 圖注:於師傅與部分醫護人員的合影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當然,有的時候還是會聽到他們一些打電話的內容。有一次是一個護士小姑娘,後來我瞭解到,她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姐姐把她帶大的,上大學都是姐姐資助的,當時她一直流著淚跟姐姐通話。她姐姐就染上了這個病,希望妹妹能在醫院幫她找個床位,她說不能繼續在家,把老公和孩子都給傳染了。小姑娘跟我說,她當時是非常心痛的,但是確實又幫不了姐姐,所以一直在哭。

還有一個劉護士,在乘車上班的途中,一直在與兒子視頻,兒子只有三歲半,封城之前被老公帶回荊州老家。劉護士是第一批參加重症醫護的人員,而且第一時間報名進入方艙醫院。在與兒子視頻的時候,兒子一直在視頻裡哭著喊媽媽,要媽媽回來,劉護士流著眼淚說“媽媽現在不能回來,媽媽要上班打怪獸”,母子在視頻裡哭的令人撕心裂肺。

後來她告訴我,她老公是做珠寶生意的,在武漢有兩家店,家庭條件非常優越,她看到那麼多病痛的百姓,護士這個職業讓她不能逃避。她最終說服老公把兒子帶回荊州老家。從進艙到出艙的40多天裡,作為資深護士,帶領年輕的小護士,與時間賽跑,搶救病人,每天的衣服就沒幹過。

還有一個姓杜的護士,上車的時候就看到她臉色不太好,後來聊天聽說她本來就有胃病,現在上班不能上廁所,所以不能多喝水,早餐吃的也很少,有時就根本沒吃,餓到了中午就沒有食慾了,往往一天只吃一頓,所以胃病就越發嚴重了。加上老公是警察,疫情開始後,兩個人都要上班,沒有時間相互照顧,家裡一個今年要初升高的孩子,每天靠吃泡麵度日。可能是因為胃病,加上護理勞累,我看她下車時差一點倒地上了。

司機:王師傅

任務:接送醫護人員、給社區運輸生活物資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作為一個老“漢漂”,我本打算是在武漢跑完除夕、春節的單,再開車回老家和父母、妻子團聚的。結果疫情這麼一鬧,活兒也拉不成,更別提回老家了。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後,心情非常複雜。本來還想過年期間可以多賺點錢,結果突如其來的暫停的通知,面臨房貸、車貸一下子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不過第二天,得知平臺組織武漢的司機師傅成立醫護保障車隊,我也第一時間報了名。當時就我一個人在武漢,報名的時候也沒想太多。就覺得反正在武漢也走不了了,能為這個城市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

雖然我沒有第一批入選,但沒等太久群裡的一些網約車司機師傅自發組織起了志願者車隊,我便也加入其中,開始接送上下班的醫護人員,空閒時間幫助有需求的社區居民搬送日常所需的物資。到後面平臺將保障車隊進行了擴大,我又加入其中。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自始至終,我也沒有把自己報名參加志願車隊的事情告訴父母和其他親友,害怕他們擔心、惦記。只和妻子說了,妻子倒是挺支持我做的決定,叮囑我要做好防護。

起初我也曾有過一些心理鬥爭,畢竟武漢是疫情最為嚴重的城市,每天新增確診、疑似的病例數增長的非常快,防護措施短時間難以跟上,就連最最基礎的口罩都非常難買,自己備的一些口罩也即將用完,真的也有想過退出。

但有看到那麼多素不相識的、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積極馳援湖北、馳援武漢,我還是選擇了繼續留在志願者車隊。疫情之下,不管什麼大事小情,總要有人去做、有人要為之付出。如果大家都想退出,事情就沒有人去做,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還是堅持下來了。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讓我記憶猶新的一次出車經歷是,2月的一天我們車隊接到運送物資任務,需要將3000多件醫護物資送往武漢華潤、武漢中心醫院。我們從早上10點到位開始運送,一直忙到晚上7點,在這期間我們的司機師傅們幾乎沒停下來。少喝水少上廁所、餓了吃點乾糧,為了就是儘快將這批物資送到急需的醫院。司機師傅們任勞任怨,都全身心投入“戰鬥”,有個師傅更是來來回回跑了不下30趟。

我也累得夠嗆,除了路上物資的運送,我們也基本上承擔了物資的搬運工作。因為醫院的人力有限,我們也不忍心讓他們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個上面,所以我們都是把東西送到地方,然後再把它們搬到指定的物資集散地。這麼高強度的一天,身體可是真的有點吃不消。晚上回家昨晚消毒後,晚飯也沒吃,一倒頭躺在床上就睡到了第二天天亮。

令我感動的事情更是多得數不清,很多醫護人員知道我們司機師傅缺防護物資,會把一些口罩、防護鏡均出一部分送給我們,這真的可以算得上雪中送炭了。我還接送過這樣一位醫護人員,她的舉動讓我感到非常溫暖。

2月的一天凌晨12點多,我接到一位從武漢協和醫院下夜班的醫護工作者,送她回院方給她們安排的酒店。路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但位置算是比較偏的,她一上車就和我說擔心這麼晚了叫不到車。我讓她放寬心,和她說,我一定會把你安全送到酒店的。下車前,我還教給她一個叫車的小技巧,興許後面她再下夜班後叫車能更方便些。

沒想到,就是這麼一件在我看來很平常的事,她竟然發了朋友圈還寫了網文感謝我,讓我感到太意外了。能獲得醫護工作者的認可,我覺得我參加醫護保障車隊很光榮,心裡也非常溫暖。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司機:郝師傅

任務:接送醫護人員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我開網約車的時間並不長,大概是八個月的時間。從12月份開始,我就聽到坐車的人說過哪裡出現發燒的、得肺炎的,過了幾天之後,我這邊是明顯感覺到接單量少了很多,我們就問過一些乘客,乘客也反饋,確實身邊很多人不願意出來,害怕坐車。

按照我原來的計劃,我本身也是準備春節期間武漢這邊開車的,沒想回去休息,當時平臺也發佈了春節期間不回去的可以繼續接單的。我們是1月23日收到平臺通知的,網約車暫停運營。說實話,當時心情有點失落,我們這些跑網約車的司機,瞬間沒了訂單,當然也沒了收入,心裡確實比較失落。

心情失落之餘,我還在想一個問題,萬一居民們在這個時間有必須的出門需求、醫護人員怎麼方便上下班?平時都能方便地叫到網約車,現在這個特殊時節,他們怎麼辦?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但停了兩天之後我們就又接到了可以報名參與志願者的通知。本來是想著停了網約車業務,那我就休息一下,但後來就又報名志願者。

我是在武漢報了名參與志願,報名之後,我先立刻回了一趟老家,把老婆孩子安頓好,大年三十從老家趕到武漢的,因為初一就要正式工作了,然後就開啟了志願者的工作。

我的任務是每天接送醫生。在這段時間,醫生應該是說危險人群,所以剛開始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家裡人是反對我出來當志願者的,就讓我在家裡待著。

但是我本身是一名黨員,同時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在部隊的時候,正好趕上了 1998年洪水,當時我是個新兵,那個時候我都衝在了第一線,這個時候沒有理由不往上衝,後來我也把家裡人的工作也給做通了。

我現在基本上是每天早上6點30準時出車,到晚上9點30左右收工。剛開始確實有點緊張擔心,畢竟病毒是無孔不入,但是時間一長,緊張和恐懼就慢慢沒有了。

為了保護我們,平臺也給我們提供了物資,比如口罩、消毒液、防護服之類的。我們每接送一個人,就會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保證安全。再加上我們現在車裡都裝上了隔離膜,跟醫護人員是隔離開的,相對來說心裡的安全感就會又多了一些。

我每天接觸的都是白衣天使,我不是病人,但是他們也做過感動我的事情。有一天我送一個醫生回家,她下車之後,讓我等一會兒。後來她下來時,手裡捧著一碗熱騰騰的水餃和一些中藥營養品還有消毒液護手霜。

她對我說:“你們這段時間真心不容易,每天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不管多遠都要接送我們,還經常餓肚子。我剛才在車上時就通知我老公在家做了水餃了,特意讓您等我的。您趁熱趕快吃了,補充點營養。您放心,我端下來時手已經消過毒了。”這件事情一直溫暖著我的心。

司機:佘師傅

任務:運輸社區應急保障物資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我是去年8月才開始全職跑網約車的,在疫情發生之前我感覺收入還可以,也比我之前的工作收入高不少。

除夕那天,因為疫情的原因,平臺這邊把武漢市的派單都停了,說實話當時心裡有些打鼓了。如果沒單跑的話我的收入就瞬間成零了,扛個幾天還行,可要是十天半個月沒單接,我還真不知道該咋辦了。

不過聽司機群的朋友們說, 滴滴要在武漢組建醫護、社區保障車隊,我就想:反正也不能跑車了,如果能加入到保障車隊,幫助更有需要的人,為自己的家鄉大武漢做些貢獻,也是蠻不錯的,而且這種個人經歷也會非常之特殊。

所以我也沒來得及和家裡人做商量,當機立斷,就主動聯繫了平臺,成為了第一批志願者。周圍的司機朋友得知我入選保障車隊,都還挺羨慕我的,畢竟志願者名額有限嘛。

我在武漢開救援車:每天睡充電站、吃泡麵 沒有熱水只能直接幹嚼

我非常感謝平臺的信任,把719所社區應急保障車隊隊長一直交給我。作為應急保障車隊的隊長,我大部分時間是協調隊內的車輛和司機。最開始其實我自己心裡還是有些打鼓,除了對疫情有恐懼感外,還怕自己組織、協調不好組裡的志願者司機師傅。

後來在社區書記的幫助下,把車隊關於車輛消毒以及司機防護這些方面做了具體部署,並且根據司機師傅們的個人情況細化到具體任務部署分配和臨時任務分配,讓師傅們都知道自己每天工作範圍並確保自身安全。

在這麼一個特殊時期,我覺得我們作為網約車司機做的依然是非常本分的工作,從一個地方載乘客去往他們的目的地,沒啥大不同。而讓我深受觸動的則是社區居民對有限公共資源使用方面的理解。

我們車隊裡有一位姓龍的司機師傅,他主要負責運送社區居民就醫,受到了居民以及社區領導的一致好評和肯定。一位社區的居民還特意發來感謝信給我們,感謝我們的龍師傅幫著把家裡生病的老人送到醫院。收到信的那一剎那,我相信不僅是龍師傅、我們整個車隊的司機師傅們都會有滿滿的感動和自豪。

等疫情結束後,我想自我隔離一段週期。沒有進入網約車行業之前我從事醫藥醫療項目行業,所以多多少少知道一些危害和處理方式,也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作為志願者一員,我在抗擊疫情期間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疫情結束了我也要服從安排,需要接受隔離檢測,甚至治療我都會欣然服從。我們是城市的擺渡者和逆行人,也是在疫情期間一線人員,屬於感染幾率及高的流動群體。雖然會影響一定的收入,但是我覺得這是我應盡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