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假设被证实,夜空中的“新星”只是冰山一角


35年前假设被证实,夜空中的“新星”只是冰山一角

35年前新星爆炸的假设首次得到了数据模拟实验结果支持。

大约35年前,天文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激进的假设:宇宙中的新星在爆发后,会在几十万年的时间里逐渐消亡,然后再重新生长,最后又一次形成完整的成熟新星。

据美国“物理学组织”网站3月24日消息称,《自然·天文学》杂志日前刊发的一篇论文阐述了关于该假设的首次数据模拟实验。该实验纳入了目前已知的所有控制反馈因素。实验结果不仅支持了早前的预测,还展示了新线索。科学家在宇宙中观察到的闪烁新星,其实只是这类经历剧烈变化的畸变天体中的一小部分。

该文作者、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天体物理学厅的主管Michael Shara介绍道:“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大多数这类天体系统都处在深度“冬眠”中。现在,我们成功地量化了这个假设——现在观察到的新星数量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一直错误地认为,类似新星的双星和矮新星就代表着新星已被穷尽,但是生成新星的天体系统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Shara此前曾提出,一颗新星在爆发后就变成了类新星,然后再变成矮新星。这些分离双星在冬眠后,又依次变回了矮新星、类新星以及新星。这个周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最多会重复十万次左右。Shara解释道:“就像卵、毛毛虫、蛹和蝴蝶是同一种生物体的不同生命阶段一样,这些双星是我们观测到的相同天体的不同生命阶段。”

为了跟踪数千个新星爆发事件及其对红矮星伴星的影响,Shara与以色列艾瑞尔大学(Ariel University)和特拉维夫大学(Tel-Aviv University)的同行们建立了一套数据模拟系统。他们系统利用定量方法证明激变双星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周期性,并且该过程是由两颗恒星之间的反馈作用驱动的。

具体说来,Shara等发现,激变的双星并不是简单地在新星、类新星、矮新星和分离双星之间循环交替。新生双星只占据该系统生命周期的前几个百分点,在这期间,它只在新星和类新星两种状态之间交替。然后,在其生命接下来10%的时间里,双星会在新星、类新星和矮新星三种状态中切换。在其剩余的90%的生命中,它们才会不断地在所有四个状态之间循环。

编译:朱明逸 审稿:alone 责编:雷鑫宇

期刊编号: 2397-3366

原文链接: https://phys.org/news/2020-03-contested-year-old-novae-iceberg.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