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憤青刺傷李鴻章,為清朝減少1億兩白銀賠款,那麼這個青年的結局如何?

文史磚家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時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在北京城一片歌舞昇平,繁花似錦,恐怕任何一位中國人都沒有想過,有一天會被自己東邊的彈丸小國打的全軍覆沒。


這場戰爭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國運,一敗塗地的結局,既毀了太后老佛爺的壽宴,也正式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戰爭失敗後首先要解決的並非是總結原因,自我反思,如何從頭再來,而是要面對戰勝國日本的獅子大開口,在此大清朝風雨飄搖之際,也只有李鴻章能夠力挽狂瀾,將早已腐朽的大清朝再多續命幾年。


自嘲為大清朝“裱糊匠”的李鴻章臨危受命後,也只能硬著頭皮奔向日本,為自己那麼不爭氣的祖國處理又一次的敗局。


李鴻章在日本下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談判,正在談判僵持不下時,李鴻章在會驛館的半路上,被一名叫做小山六之助的日本憤青襲擊刺傷,子彈進入李鴻章顴骨部位兩寸,十分兇險,為了防止出現感染和其他意外風險,子彈始終沒有被取出,一直留在李鴻章骨頭中。


在李鴻章被日本憤青刺傷前,沙俄皇儲尼古拉就在日本大津被憤青刺傷,沒想到四年後這一幕由發生在李鴻章身上,李鴻章的被刺傷並沒有時伊藤博文有一絲高興,反而震怒不已,憤青的所作作為毀掉了他計劃好的談判協定,使得日本在國際社會備受譴責,談判的天平漸漸向大清朝傾斜。


民間傳聞因為李鴻章被刺傷,為大清朝省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但似乎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之前的談判只是談及停戰期間日本軍費由清朝支付,但是無論如何李鴻章臉上的一槍總是為大清朝節省下來不少賠款。


小山六之助的刺殺目的聽上去很愛國,但卻是很好笑,他的目的是為了破壞談判的正常進行,從而使得中日兩國繼續開戰,從而全面佔領中國,但小山六之助只看到了日本的勝利,並沒有看到此時的日本早已國庫空虛,急需賠款來建設軍隊,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底層的小小憤青自以為是國家領導,以國家為名義奔走呼號,結果適得其反,反而使得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免不了牢獄之災。


當時伊藤博文本想靠自身權威,讓法院判處小山六之助死刑,來平息國際輿論壓力,可是法院堅持司法獨立,以殺人未遂,僅僅判處小山六之助無期徒刑。

有時愚蠢的愛國者要比叛國者還要使人心累,吃著大白菜的命就不要操那首相的心,要不然只會事與願違,害人害己。


小山六之助一直從1895年待到1907年,此時日本已經取得了與沙俄和清朝戰爭的勝利,國內的愛國熱情逐漸高漲,憤青群體日趨擴大,最終小山六之助得到天皇恩准,得到假釋,回到家鄉,活到1947年,親眼看到了大日本帝國的覆滅。


歷史總探長


1895年,正在日本下關進行談判的李鴻章在回驛館時,遭到一名日本狂徒的刺殺。子彈射入他左臉臉頰,子彈嵌在他的顴骨之中,所幸並未傷及性命。因李鴻章年事已高,考慮到手術的風險性,這顆子彈留在骨頭裡並沒有取出,直至李鴻章壽終蓋棺。巧合的是,李鴻章後來訪歐期間,恰逢倫琴發現X光射線,李鴻章也拍了一張,骨頭中的子彈纖毫畢現。

一直以來,關於這顆子彈為大清省了一億兩白銀的說法流傳甚廣。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否準確?刺殺李鴻章的小山豐太郎又是何許人也?他在刺殺李鴻章後又經歷了什麼呢?

小山豐太郎的子彈,真的為大清省了一億兩白銀?

李鴻章中彈後,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異常焦慮和憤怒。因為作為戰場上的優勢一方,日本在談判桌上其實佔盡優勢。英法德等列強紛紛處於觀望狀態。可是李鴻章的突然遇刺,恰恰容易為清朝政府落下口實。

伊藤博文他們最怕的就是,李鴻章藉故回國,不再談判,轉而由列強插手,周旋停戰。以當時日本的國力,一旦列強插手,勢必會影響他們在戰爭中取得的勝果。

為了避免李鴻章回國,陸奧宗光緊急做了許多公關手段。大致可以分為三塊內容:治傷,慰問,懲兇。

治傷時,陸奧請來陸軍野戰衛生長官石黑忠直,以及廣島陸軍預備病院院長佐藤進派。他們兩個是有名的外科槍傷大夫。其中佐藤進派更是曾經在大隈重信遇刺後,為其實施截肢手術的人。兩人到來之後,甚至恭敬地表示:“定將如同我等父親受槍傷一般,加以認真對待。”然而事實上,李鴻章使團中本有兩名醫官,但是石黑在回憶錄中明確的寫道,他和佐藤聯手,務必不能讓李鴻章使團的大夫有露臉的機會。這一切即是要表達日方的友善,也是拖住李鴻章留在日本的手段。

(李鴻章受傷後,陸奧宗光和伊藤博文都曾親自慰問)

關於慰問,不僅天皇派出特使,皇后更是手製繃帶,並且派來兩名護士服侍李鴻章。各界人士紛紛發來慰問函電。甚至有人送來帶有章魚的水族館。這個水箱,後來李鴻章在養傷之時,時常觀看取樂。

懲兇方面,刺殺李鴻章的兇手小山豐太郎,當場就被警察捉住,而後送往法庭審訊。

遺憾的是,清政府當時並未抓住這一機會,向日方施壓。日方也破譯了清朝的密碼,在密電中得知,清政府對於割讓土地一事並不強勢。於是,得知清朝底牌的日方確實在軍費方面做出了一億白銀的讓步,土地割讓等方面卻留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恥辱的一筆。

(《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但是由於日方在外交上對於國際環境估計不足,於遼東引發了三國干涉還遼等事端。)

小山豐太郎是何許人也?他刺殺李鴻章的動機是什麼?背後可有人指使?

小山豐太郎,當時27歲,幾乎是明治維新的同齡人。他的父親雖然當過群馬縣的議員,但是他自己卻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平民,中學只上過幾個月便輟學了。雖然後來進入慶應義塾,但是沒過多久也中途退出。

之後,他自詡為“壯士”,為自由黨的選舉活動賣力奔走,但其實也只是被當做某些政治團體的馬仔打手,還有兩次因為鬥毆而被捕入獄的經歷。

國內很多網站上都有寫,他加入過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這裡要說明一下,據茅海建老師的弟子吉辰考證,神刀館是劍道家日比野正吉創辦的武館,說它是“右翼團體”有失偏頗。同時,在刺殺李鴻章之際,小山早已與神刀館脫離了關係。

這次刺殺行動沒有任何人指使,完全是小山憑藉當時的報道,以及自己對於局勢的理解,而產生的狂熱且瘋狂的舉動。他刺殺之時,隨身攜帶了一份“斃奸書”,上面將戰爭的罪責,歸於李鴻章一人。而最根本的動機是,他認為,李鴻章此次前來議和,是為了阻擾高歌猛進的日本軍隊。如果擊斃李鴻章,必將使得日本軍隊一路推進,直接打進北京城。

最後一點,才是小山的真正動機。而這,並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想法,是受到當時日本社會普遍的狂熱戰爭思維所影響。

甚至於為了阻止議和,他還動過刺殺伊藤博文的心思。伊藤博文在知悉遇刺事件後曾經嘆息,刺客還不如殺了自己。瘋狂的小山看到伊藤這樣的想法,跟自己不謀而合,竟然還心有慼慼焉,實屬無知的狂徒。

小山豐太郎的結局

小山豐太郎被送往山口地方裁判所接受審訊。

裁判所所長鶴岡琢郎曾經多次受到伊藤博文的施壓,要求判處小山死刑。並且許諾,鶴岡可以得到退休後在宮內省的肥差。可是鶴岡以司法獨立為由,斷然拒絕了伊藤博文的誘惑。

小山被判處無期徒刑,在偏僻苦寒的北海道服刑。

兩年後,因為大赦被減刑為15年有期徒刑,1907年,小山假釋出獄。

小山出獄後,將獄中的經歷寫作《活地獄》一書,記載他服刑期間所受到的苦難。書中序言裡寫道:

“我之罪,乃因思國家之真心深切也!”

即便是出獄之後所寫的回憶錄,小山依然這麼認為著。

小山豐太郎最終死於1947年。狂熱的他在晚年之際,目睹了日軍的潰敗,目睹了國內生活因戰爭而變得困窘。不知道他在晚年的時候,是否有一點對戰爭的反思。


兮兮說事兒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以後,清廷無奈求和,本來是打算派出戶部侍郎張蔭桓、湖南巡撫邵友濂赴日和談,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以二人“全權不足”為由拒絕和談,並將兩人一番羞辱後遣返回國。隨後,七十二歲高齡的李鴻章開啟日本之旅。

而在第三輪會談結束後,就在李鴻章回住所的路上,一名埋伏多時的日本青年突然衝出,之後掏出槍射中李鴻章左眼下部。

這名“黃金”刺客名叫小山豐太郎,對於中國人來說,這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正因為他打李鴻章的那一槍,使中國在馬關條約的談判中意外佔得了便宜,少賠了近一億兩白銀。

關於此次事件,大部分人後來關注點都在李鴻章身上,而鮮有人關注刺客小山。那麼這名刺客究竟什麼來頭?為什麼要刺殺李鴻章?最後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小山豐太郎,生於1869年4月,在日本出身名門望族,中學畢業後加入了著名的右翼團體——神刀館。當時在日本國內,類似神刀館之類的右翼團體很多,這些團體是明治維新之後出現的,主要的主張就是戰爭決定一切。

這些右翼團體是近代軍國主義的雛形,一直伴隨著日本的發展直到今天。小山是神刀館狂熱的支持者,對他而言,不希望看到中日停戰的那一天,而希望看到日本繼續發動戰爭,直到將中國徹底滅亡。

所以當他聽說北洋大臣李鴻章來日本談判相關的停戰事宜時,十分不滿,遂向神刀館提出要刺殺李鴻章,並順其自然得到允許。

1895年3月24日,結束了一天談判的李鴻章在僕人的簇擁下走出春帆樓,結果在門口被小山打了一槍。由於過度緊張,小山這一槍沒有打中李鴻章的要害,而是打在了左眼下部。儘管如此,對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這一槍幾乎是致命的。

日本方面一邊捉拿兇手,一邊讓人把李鴻章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李鴻章借這個事情向日方施加壓力,日本方面也覺得很過意不去,所以在談判條件上稍微放鬆了一些,才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馬關條約。

雖然小山當時跑掉了,但是這些右翼分子在日本政府那裡都是掛了號的,沒過兩天,他就被警察抓到了。法院判了他一個無期徒刑,刺殺外國公使,理論上來說是要判死刑,為什麼沒有判呢?

一是李鴻章後來沒有追究;二是當時這些日本右翼團體勢力漸漸龐大,日本政府害怕牽一髮而動全身,搞得自己很被動;三是小山當時的行為在很多日本人看來就是一種愛國的表現,處理的太激進怕引起社會的公憤。不管怎麼說,無期徒刑對小山來說,已經是相當嚴厲的處罰了。

被法院判刑後,小山一直在北海道服刑,直到1907年他38歲時奉敕恩獲釋,回到老家群馬縣。算來算去,這名刺客在監獄裡前前後後也就呆了不到十三年時間,監獄的生活並沒有讓他骨子的軍國主義基因消失,反而更加狂熱。

此後,日本發起了侵華戰爭,年紀七旬的小山豐太郎無法參加作戰,卻在家鄉為軍國主義分子搖旗吶喊。直到他1945年8月15日聽到天皇宣讀的投降書,聽到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那一刻,他的精神支柱垮掉了,信仰崩塌了。兩年後的8月4日,小山豐太郎死於家鄉,終年78歲。


小小嬴政


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在日本馬關求和談判的時候,被人打了一槍,痛的李鴻章在發給慈禧的電報中撒起了嬌:“痛呀!”

對李鴻章開槍的是一個日本人,小山豐太郎。

小山豐太郎這一槍一打,日本人和清政府的談判形勢看上去瞬間“急轉直下”,日本人勒索的賠款也從3億兩白銀,縮減到了2億兩。

於是,李鴻章被吹上了天,將日本對清政府少勒索的那1個億的功勞全算在了李鴻章的頭上,算在了李鴻章挨的這一槍上。

可是,日本突然減少了向清政府索要的“贖金”,真的是因為李鴻章挨的這一槍?這一槍真的有這麼貴?

顯然不是,當然,小山豐太郎這一槍確實成為了清政府少賠1個億的一個小小的導火索。

1894年11月,慈禧忙著操辦自己的“萬壽節”,可是,前線的戰事連連失利,怎麼辦?貿然求和的話,不好聽,所以清政府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洋人出面“調停”。

當時,清政府總理衙門會見了英、美、德、俄、法五國駐華公使,讓他們出來調停。可是,這五個洋國也是各懷鬼胎,一時之間沒有達成一致,英國人說“不便與日再言”,德國人說“現時和議無濟於事”,即便是美國人也沒同意五國聯合出面調停。

這回可嚇壞了慈禧,洋人怎麼了?送上門的好處也不要了?

實際上,美國是想單獨操縱清政府和日本人的和談,從中牟取暴利。所以,當清政府單獨找到美國人的時候,美國人便同意出面了。

美國人對日本人說了一句,你們日本人真要將清朝打垮了,英、法、德、俄這幾個強國肯定會趁機打著維持秩序的旗號瓜分中國,到時候你們日本的利益也沒有保證,適可而止吧。

日本此時雖然也已經發展了起來,可是綜合國力到底不如中國,繼續打的話,即便打贏了,也確實會發生美國人所說的情況,所以同意和談。

1894年11月22日,受到清政府和李鴻章委託的德國人——德璀琳,上了一艘去日本的輪船,代表清政府、李鴻章和日本和談。

美國人聽說了此事後,鬧了一鬧,日本人也不接受德璀琳代表清政府,所以,德璀琳只能無功而返。

1894年12月,清政府又任命張蔭桓、邵友濂二人作為全權大臣,想在上海和日本談判。

日本人此時則想著打垮北洋艦隊,然後佔領威海衛,從而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所以日本人告訴清政府,想和談也可以,派代表來日本廣島談!

可是,當張蔭桓、邵友濂到了日本後,日本人又找茬了,他們質問張、劭二人:“究竟敕書中曾否載明便宜行事全權字樣,貴大臣能否遇事自專,毋須電請裁決?”

張、劭和日本人打了一頓嘴炮之後,在日本人的刻意逼迫下,只好安然返國。

這時間一拖,日本打下了更多的地盤,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

美國人及時地跳出來當起了和事佬,日本想了想,給了個回覆,讓恭親王奕訢或者李鴻章來談!

奕訢是皇族,事關清朝臉面,再說慈禧也不是很信任奕訢,所以便選擇了李鴻章。

慈禧這個老妖婦也賊精明,為了不讓和談、割地賠款的帳算在自己的頭上,她將光緒推了出來,讓光緒負責此事。

當時,光緒和翁同龢的想法是可以多賠錢,但是絕不能割地。李鴻章為此幾番奔走於洋人之間,想讓洋人摻一腳,讓他們干涉干涉,可是沒人理他,所以他只好從光緒手裡要來了所謂的“商讓土地之權”。

日本人在聽說了李鴻章將成了清政府的和談代表後,或許是出於對李鴻章的瞭解,他們又趁機提出了更苛刻的條件。

日本人這個算盤打的很好,先抬價,再在和李鴻章談判的過程中,給他打個折,照樣賺的盆滿缽滿!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抵達馬關,20日便迫不及待地到春帆樓和日本人展開了談判。

不過,縱使雙方已經處於談判狀態,但是日軍的動作並沒有停止,然後在繼續攻打清軍。

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和日本人結束了第三輪談判,在返回住所的途中,小山豐太郎持槍從人群裡衝了出來,對著李鴻章便開了槍,打中了李鴻章的左頰。

1895年4月1日,在第四輪談判中,日本人突然抬了價,割臺灣,割澎湖,割遼東,賠款3億兩白銀!

不是說,李鴻章捱了一槍,讓清政府省了一個億嗎?怎麼反倒加價了?先抬價,再打折唄!

清政府少賠了嗎?沒有,最後這2億兩白銀甚至已經超過了日本人的預期,這兩個億是清政府三年的財政收入,是日本四五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賺翻了。

李鴻章像條狗一樣求伊藤博文,能不能再少賠5千萬?5千萬不行,能不能少2千萬?不肯少勒索點錢,能不能少勒索點地?

伊藤博文的回答,統統是不能。

日本要求清政府一個月內交割臺灣,李鴻章急了,能不能多給一個月?貴國何必這麼急,臺灣已是你們口中之物!

伊藤博文直接甩了兩個字,飢甚!

清政府原本可以藉助李鴻章遇刺一事,讓洋人干涉進來,可惜,李鴻章怕了,慈禧怕了,清政府怕了,所以對此選擇了忍氣吞聲。

日本之所以會將賠款從3億降到2億,一則因為談判本便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他們故意設了高價,本來也是讓清政府討價還價的;二則日本人截獲了李鴻章發回中國的電報,知道了清政府的底線,也考慮到了清政府的財力;三則是因為談判拖了太久了,日本人也不由得擔心洋人會忍不住跳出來插手,或者李鴻章狗急跳牆,用遇刺一事中斷談判,這麼一來到手的肥肉便飛走了。

所以說,李鴻章挨的這一槍值不了一個億!

小山豐太郎之所以會刺殺李鴻章,不過是為了敲斷清政府和日本的和談,讓日本繼續打清朝罷了。

他是一個激進的右翼分子。

小山豐太郎被捕之後,日本為了給清政府和李鴻章一個交代,也為了做給國際世界看,對他進行了起訴,後經法院判處無期徒刑。

可是,李鴻章死後過了6年,即1907年,日本政府在看到當年的“刺李”風波早已經風平浪靜,早已經退出了所有人的視野,受害人李鴻章也已經死了之後,便釋放了小山豐太郎。

在小山豐太郎被釋放了27年之後,即1928年,日本人河本大作策劃和製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之後,河本被日本政府象徵性地監禁了一年之後,又再次來到了中國。

所以,千萬別期待日本政府會因為日本人刺殺中國人而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處罰。

1947年,小山豐太郎在被釋放後又活了40年之後,這才死去。


史不知味


在馬關和談開始時,李鴻章力勸日方談判人員伊藤博文輿陸奧宗光牢記西方帝國主義時代亞洲的更大利益;並且請求,中日 同文同種,不應互相拆臺。李鴻章想在他年輕的對手面前恃老賣 老,他已 73 歲高齡,而伊藤博文 55 歲,陸奧宗光 52 歲。 但在實際的談判中,他卻很難說服對手慈悲為懷,尤其在賠款上, 日本堅持要求賠款 3 億兩。就在這一艱難時刻,李鴻章突然得到 了其外交努力無法獲得的『不幸中之萬幸』:當某天李鴻章從會 場返回時,他被一名日本狂熱分子小山豐太郎狙擊。子彈擊中了他左眼下方, 但傷勢並不致命。在李鴻章被刺後,日本政府就派人追捕小山,小山被成功緝拿,後經過判決被處以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在1907年奉敕恩准假釋,一直活到了1947年。此事使日政府十分尷尬,便主動宣佈休戰。日本天皇還派御醫為李鴻章診治,日本報紙對李鴻章的態度也由攻訐轉為稱讚。在李鴻章遇刺的第二天,日本外相陸奧宗光前往拜 會李的兒子--使團的一名隨員時,稱:『令尊之不幸實為大清之幸事。自今起,議和條款的商定將較前更容易了,日清之戰也將停止。』 l895 年 4 月 17 日,《馬關條約》簽訂。條約規定:

 

(l)清政府承認朝鮮國獨立自主,不再向中國朝貢;

 

(2)向日本賠款白銀二億兩;

 

(3)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

 

(4)開放重慶、蘇州、杭州和沙市為商埠;

 

(5)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開設工廠,從事工業和各種製造業。

 

中國國內的反應是嚴厲批評這項條約。許多學者指責李鴻章 父子賣國自保。兩江總督張之洞強烈反對批准條約,數百名匯聚在北京應試的各省舉子幾次聯名上書清廷,請求清帝廢除條約,遷都內地,繼續戰鬥。354 但清政府不顧這些憤怒的抗議, 在日本壓力下於 1895 年 5 月 8 日交換了條約的批准書。


常棣tandy


刺殺李鴻章的日本憤青名叫小山豐太郎,日本上野國館林藩(今日群馬縣館林市)人,出身地方門閥士族,父親曾任議員。小山16歲肄業於慶應義塾,翌年因病休學,後成為激進主義者,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

李鴻章赴日談判時,小山豐太郎不滿中日停戰,希望日本繼續與中國作戰,加之對中國人的不滿,遂於1895年3月24日刺殺乘轎出行的李鴻章,槍擊李鴻章左臉,但是未傷及其性命,導致國際輿論譁然。

因此,坊間有傳言,《馬關條約》的賠償金額,之所以由起初的三億兩減少到兩億兩,正因為李鴻章捱了一槍。李鴻章利用這一槍大做文章,日本因擔心列強幹涉,急於簽訂條約,於是只能退一步,將賠償金額減少到兩億兩。

不過,對於這一說法,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日本減少賠償金額,與李鴻章並無關係。因為李鴻章是在第三輪談判後遇刺的,當時日方根本沒有要求清朝賠款三萬萬兩。1895年4月1日第四輪談判時,日本才亮出三萬萬兩白銀的賠款。

而且,日本起初的態度十分堅決:作為獲得偉大勝利之結果,我方要求之條件決非過高,而提出較次更少之要求,日本國民終究不能滿意。顯然,當時的日本根本沒有受李鴻章遇刺之事影響。

至於為何賠償減少到兩億兩,是因為中方向日方提交了賠款改為一萬萬兩的修正案,與此同時,日本人在破譯李鴻章電報時看到“倘彼猶不足意,始終堅執……只有罷議而歸”的態度,日本擔心勝利果實失去,只好退一步,減少到兩億兩。

在日方看來,如果中方堅決不答應三億兩的賠款,日方最多不過再次出兵,打到北京,可那又能如何?最終也免不了受列強幹涉。到時,勝利的果實就將與列強瓜分。由此可見,日方同意減少賠款,是出於對列強的畏懼,而是用來安撫李鴻章(當然,表面上未必沒有那種姿態)。

關於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後,被日本法院判處無期徒刑,禁錮於北海道網走郡。不過,1907年,小山被奉敕恩准假釋。1947年,小山豐太郎死,年78歲。


周斯人


在中日馬關第三次談判對日本來說即將獲得成功的關鍵時刻,李鴻章在回驛館的途中遭到日本極端主義愛國分子的刺殺,左頰中彈受傷,因此中日談判陷入僵局。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日本民族英雄的小山豐太郎。李鴻章在被刺殺以後小山豐太郎當即就被日本警察逮捕入獄,當時的日本政府害怕戰況久拖不下同時忌憚西方列強的干預,就在隨後的談判中把先前3億兩白銀的籌碼降到2億兩,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直接為清朝減少了一億兩白銀的賠款,當時清政府應該給他授勳獎勵的。

小山豐太郎出生在日本群馬縣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曾任日本國會議員,長大之後加入日本右翼團體神刀館,神刀館宣揚天皇主義,國粹主義和大亞洲主義,是日本當時激進愛國主義分子的聚集地。受神刀館的長期右翼思想的影響,小山豐太郎成為這個集團最為積極的右翼分子之一,和其他神刀館成員一樣,小山豐太郎渴望日本能夠打敗中國,攻佔北京,實現日本領土擴張的野心。但是兩國停戰談判讓神刀館成員大為不滿,這才有了李鴻章遇刺一事的發生。

小山豐太郎被抓之後按照伊藤博文的意思是要將他處死,但是審理這件案件的法官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在六天的審理中強行抵抗住來自東京的壓力,將小山豐太郎從死刑改為無期徒刑,將他關押在北海道網走郡監獄,兩年之後日本頒佈大赦令,小山豐太郎被從無期徒刑改為有期徒刑,在監獄待了12年之後,小山豐太郎由於在監獄表現良好與1907年2約11日被提前釋放。

小山豐太郎出獄之後回到東京生活,因為他的光輝歷史人們都把他當作了英雄人物。1910年小山豐太郎出版了在監獄裡生活的回憶錄《活地獄》一書,第二年小山豐太郎結婚,結婚之後小山豐太郎先後開辦了一家書法學校和一家圍棋道場,過上了一段平靜的生活。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之後他受到日本一家雜誌社的邀請回憶刺殺李鴻章的經過時說過一段話:“當我的袖子伸向轎子,直到我的身體被捆住,時間大概只有兩分鐘,但就是這兩分鐘令天下騷動,真是萬分抱歉,而我自己則被不遺餘力的處以島流極刑。”1947年小山豐太郎在見證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覆滅以及兩顆原子彈的轟炸後鬱鬱而終,時年78歲。


李帥領


我們都知道一個故事,就是當甲午戰爭失敗後,李鴻章被作為代表赴日本談判,卻被一個日本青年一槍擊中,為此,清朝減少了1億的賠款。這顆子彈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貴的一顆子彈了。這個日本青年為什麼要刺殺李鴻章呢?在日本獲得甲午戰爭的勝利後,為何又因為一顆子彈而減少1億2白銀的賠款?

當時李鴻章可是清朝大名鼎鼎的談判高手,雖然清朝十分腐敗,建立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但是在很多條約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李鴻章的身影,所以甲午戰爭後的條約簽訂也自然少不了李鴻章。當時李鴻章已經70多歲了,但是卻依舊奔波。

來看看這一個刺殺李鴻章的青年又是誰?這位日本青年名叫小山豐太郎,當時的日本已經被軍國主義洗腦了,很多青年都認為日本是無敵的,所以他們很希望日本和當時的清朝的戰爭繼續打下去,認為日本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日本高層知道甲午戰爭的勝利只是一個意外而已。

相信看過甲午戰爭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其實有一枚炮彈擊中了日本的軍艦,但是這一枚炮彈卻是一個空炮彈所以沒有對日軍的軍艦造成影響。當時清朝的海軍實力在全世界可以說是排得上名號的,而日本確實遠遠落後。日軍高層知道,如果這場戰爭繼續下去,清朝或許會有一些錢財繼續消耗,但是日本沒有那麼多錢財在戰爭上消耗了,所以日軍高層決定見好就收,簽訂賠款。

李鴻章赴日後,在一個街道上小山豐太郎這位日本憤青將槍舉了起來,瞄準了李鴻章的頭部,但是他沒有想到這一槍並沒有致命,而是被李鴻章的臉頰給卡住了。當時李鴻章被擊中後直接倒地,但是並沒有直接死亡,這位日本憤青以為李鴻章已經被自己擊斃,所以在混亂中逃跑了。

這個當時是一件大事,李鴻章本來是赴日談判的,卻被自己國家的憤青給打了一槍,日本高層也坐不住。因為日本國根本負擔不起接下來的戰爭費用,身為談判高手的李鴻章,抓緊了這次機會,提出要減少戰爭賠款,所以就出現了這一個歷史上最貴的子彈。

再來看看當時這名憤青最後怎麼樣了?

小山豐太郎逃走之後,不久就被逮捕了。因為這件事影響重大,整個日本國的這種人大有人在,所以小山豐太郎並沒有判死刑。而是改判了無期徒刑,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日本國中類似於小山豐太郎的人太多了。

從此也可以看出日本的軍國主義在當時也是十分嚴重的,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小山峰太郎在後面的日子裡由於大赦被改成了有期徒刑,而且他還活著出了監獄。出獄後的小山豐太郎一直活到了1947年,他也是親眼看到了日軍軍國主義的失敗,到了這時不知道他有什麼想法,因為“愛國”大半輩子在監獄裡度過,出獄後看到自己的國家根本不似自己心中的那般“神聖”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可是如果沒有他這一槍,李鴻章也沒有那般容易讓日方減少一億兩白銀的賠款。

所以對於小山豐太郎的這一槍可以說不知道如何評價。一名憤青滿清減少了許多賠款,其實刺殺之事,小山豐太郎背後能沒有人嗎?僅僅是他加入的激進派的神刀會嗎?我想不止,背後還有那些希望開戰的日本高層。


無筆


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可以說是輸光了家底。

海上戰場,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陸地戰場,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組建的淮軍也是節節敗退;而外交領域,更是在國際輿論宣傳上落後於日本,導致寄予厚望的列強調停完全淪為空想。

最讓李鴻章憤懣的是,收拾殘局的活也落在了他身上。很明顯這意味著他又要再一次在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上籤下名字。

而談判對手日本呢?

為了與清朝決戰,日本可謂是傾盡國力做了一次豪賭。儘管在海上、陸地兩線打贏了清軍,但日本國力已經達到底限,如果再得不到賠款補充,估計自己都要被巨大的戰爭消耗先拖垮。

所以此時的日本,也急切盼望憑藉戰場上的勝利,在談判桌上狠狠地敲清朝一筆竹槓。

於是,就有了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代表,抵達日本馬關春帆樓開展的和談。

為了取得最大的戰爭利益,即便戰爭雙方已經坐在了談判桌前,日軍也沒有停止對清軍的攻打,並且還使勁營造出一副軍事威脅直隸、北京的樣子,迫使清政府屈服讓步。

而與軍事恫嚇想配套的是,伊藤博文提出了割讓臺灣、澎湖列島、遼東半島,賠款3億兩白銀的苛刻條件。

面對日本人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這邊雖然掛了個“談判代表”的名頭,卻也不好全權拿主意,轉而發電報詢問清政府的意見。

但要命的是,此時的日本已經掌握了清政府來往溝通的密電碼,李鴻章的請示彙報,等於是暴露了清政府的談判底線。

所以雙方談判的臨界點,在於清政府能“拖多久”,與日本政府能“挺多久”之間達成的平衡。

時間拖得越久,對清政府來說就相對越有利,要是拖到日本國內經濟撐不住戰爭後勤供應的那一步,清政府反而會是“打贏”了戰爭。

就在雙方僵持的緊張時刻,日本突然出現了“自亂陣腳”的事件,一個名為小山豐太郎的激進青年,居然開槍將清政府的談判代表李鴻章擊成了重傷!

作為狂熱的激進分子,小山豐太郎的動機很簡單,他就是要通過刺殺李鴻章破壞馬關和談,讓清政府和日本的關係重新回到激烈的戰場上,從而由戰爭獲取更大的利益。

對於這樣搞不清楚家底能撐多久的激進青年,伊藤博文當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此時他最害怕的結果,是李鴻章借刺殺事件回國中斷談判,甚至聯合國際上譴責刺殺事件的列強,對日本施加壓力。

為儘快獲取戰爭利益,伊藤博文立馬做出了兩個方面的補救。

一方面,起訴刺殺事件的行動者小山豐太郎,法院審理判處他無期徒刑,作為給李鴻章和清政府的交代,同時平息國際輿論。

另一方面,在勒索的賠款數目上,根據偵查到的李鴻章與清政府來往的電報內容,由原先的3億兩白銀,縮減定為了2億兩,以期儘快達成協議。

馬關條約簽訂後十多年的1907年,眼看當事人李鴻章已經死了6年,而且刺殺事件也已經淡出了輿論的視野,日本政府便釋放了小山豐太郎。


劇透歷史


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爭後中國戰敗的產物,馬關條約規定中國賠付日本白銀兩億兩,並將臺灣,遼東半島割讓於日本。

戰爭過後,李鴻章又一次被慈禧推上了檯面,他負責出席與日本人的談判。


想要和日本和談,清政府不傷筋動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儘管日本國內因為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而消耗巨大,列強們也對這場中日之間的戰爭極為不忿,但日本還是可以從中國這裡得到大筆的賠償。

傳聞,其實在馬關條約簽訂之前,日本政府是打算讓清政府佩服白銀三億兩與大量國內權益的,但因為發生了一起刺殺事件,導致日本人被迫低頭,同意了清政府修正的佩服白銀兩億兩的條件。

這期刺殺案件,刺殺的正是馬關條約的簽訂者,李鴻章,而執行者卻是一個日本右翼極端分子,小山豐太郎。

明知事不可為,而為何小山豐太郎又要做出刺殺李鴻章的事情呢?

小山豐太郎出自日本名門望族,他正是日本右翼極端分子的一份子。

當時的日本人,由於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變得極為驕傲自滿,一種對外侵略的氣氛不自覺的在民眾之間傳播起來,而這種氣氛最為強烈的,當數日本軍部。

日本之所以要與清政府簽訂停戰協議,首先是因為日本國力上的負擔已經過重,國家無法支持那麼長的一條補給線路,其次就是列強們並不想讓日本在中國獨佔權益,想要來分一杯羹,向日本人施壓。

當聽說了日本高層決定與清政府簽訂定停戰協議的時候,日本的右翼極端分子其實都是很不滿意的,在日本人看來,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一舉進軍中原,甚至進軍世界的好機會。

於是就出現了小山豐太郎,小山豐太郎刺殺李鴻章,在第三次和談會議後,趁著李鴻章露面的機會,拔出手槍對準了李鴻章,不過並未打中要害,只是讓李鴻章昏死了過去。

這次事件爆發以後,日本立即為千夫所指,列強們開始干涉,而日本也自知這件事是自己無禮在先,所以答應了清政府修改條約的要求。

而刺殺了李鴻章以後,小山豐太郎並未在日本國內被處以死刑,而僅僅是無期徒刑,並在十三年以後,因為大赦而被放出。

日本高層這次對小山豐太郎的處理態度,表明了日本高層對極端行為並非真的無法容忍,這也讓軍國主義在日本逐漸佔據了主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