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騎士”伯尼·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鄉村騎士”伯尼·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最近美國大選開始2020年民主黨的初選,其中有個伯尼·桑德斯曾參加了2016年的初選,但是那次敗給了希拉里,後來由於黑客爆料才發現,“草民”桑德斯是被民主黨內部大佬聯合“做掉”的,導致的結果就是“精英”希拉里獲得了民主黨大佬支持及提名,但是最後民主黨大選輸給了特朗普(特朗普靠不靠譜暫且另說),據統計分析民主黨輸了大選,主要原因是支持桑德斯的年輕選民沒去投票,這些當然都是後話了,年輕人要往前看。

關於這次民主黨的初選,桑德斯的競爭對手變成了拜登(曾經當過奧巴馬的副總統),拜登這次也獲得了民主黨的大佬支持,第一輪投票剛結束,好幾個候選人就掉頭支持拜登,並給拜登拉票不少,上次的劇本好像又上演了,目前孤軍奮戰的桑德斯和拜登有一定差距,但本文不是要討論民主黨初選後續的發展勢頭,或預測大選結果,這是美國媒體的事情,在這隻想討論桑德斯個人經歷和他的政策主張。

關於桑德斯個人,最早的印象來自鏘鏘三人行,有個美國回國的嘉賓饒毅說他支持桑德斯,反對希拉里和特朗普,有興趣的可以去找那集節目看看,但那也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關鍵那時特朗普還沒有當選,這幾年看特朗普的言行才發現,美國民眾選了一個如此“特異”的人當總統,本來想用“奇怪”這詞,但覺得對一個民選總統不夠尊重,感覺還是用“特異”比較好。現在反過來思考,“特異”的特朗普當選(特異的具體案例就不列舉了),到“典型精英”(老公克林頓曾是總統)希拉里的敗選,還有“草民”桑德斯(他的競選支持者平均捐款為27美元)被排擠出局,這裡有很多值得深思,這裡還包含著很多的民眾情緒,還可能昭示了一些社會發展的深層趨勢。

“鄉村騎士”伯尼·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下面就先簡單聊桑德斯的個人經歷,再對他的主要政策做一點“有趣”的分析。

1、桑德斯的出身

伯尼·桑德斯1941年出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他父親是波蘭的猶太人,他父親17歲從波蘭逃到了美國,靠做推銷員養活桑德斯和他哥哥,桑德斯後來考上了芝加哥大學,在學校瘋狂的讀書與跑步,參加過馬丁·路德金的大遊行,還因為種族平權遊行被逮捕過。

可以說桑德斯家境一般,非大家想象中的猶太人非富即貴,但他能考上芝加哥大學,說明桑德斯還是聰明也很努力,芝加哥大學可是名校,桑德斯作為一個聰明又有名校光環的猶太人後裔,按照老套的劇情發展,接下來桑德斯是不是應該朝著發家致富的路大步向前走,然而他並沒有。


2、桑德斯的青年

桑德斯由於在大學的大量閱讀與思考,並結合自身家庭和社會情況,畢業後他依舊在孜孜不倦的瞭解社會了解世界,用父親留下的2500美元在福蒙特州買了85英畝地,當上了名副其實的“鄉紳”,後來還有四年時間幾乎沒上班,一直在“浪”,遊歷歐洲考察人文,積攢對世界的認識,此後在幾家報紙做過記者。

每一顆種子的發芽,都需要土壤和澆灌,每一個大樹的成長,都必須要有深厚的根系,桑德斯就是這樣的積攢閱歷與能量,在為人民尋找出路,為社會治理提供解決方案。


3、桑德斯的從政之路

桑德斯1972年(31歲)開始,參加佛蒙特眾議院選擇只得到2%的選票,選佛蒙特州長只得到1%的選票,後來桑德斯在1981年獲得了當地工人的支持,40歲終於當選為伯靈頓市長,但伯靈頓其實只有4.2萬人,在中國就是幾個大城中村的人口。桑德斯於1990年(49歲)當選為佛蒙特的眾議院,後來又成為了參議院進入了國會,佛蒙特也是一個62萬人的小州,可能是中國中部一個縣的人口數量,但不管怎麼說,桑德斯在49歲進入國會,總算是步入政壇的核心圈。

桑德斯在伯靈頓從政期間,主要政策就是開削大企業與富人,並將資源投入保障住房和兒童保育,這些政策為他贏得了工人和中產的支持,積攢的成效與威望,助推桑德斯獲得了眾議院資格,從30歲開始競選,到40歲當上4.2萬人的市長,到49歲當上參議院,他已經在從政這條路上走了19年,人生沒有幾個19年,也沒多少人堅持用19年去做一件事,關鍵在這個過程中,桑德斯一直是一個獨立人士,只在選舉程序需要的時候才加入民主黨黨團運作,和那些個民主黨大佬一直沒有瓜葛,這也暗示了後來桑德斯競選之路的荊棘滿布。但反過來說,桑德斯在政壇混了幾十年,他不可能不知道拒絕黨派大佬的嚴重後果,但他還是為此一意孤行,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能改變呢。更關鍵的是桑德斯的“知行合一”,他不能力推打壓大企業與權貴的政策,但私下裡又和他們保持密切聯繫和良好關係,言行的分裂只會讓桑德斯喪失公信力,所以他不會這樣做。

4、“鄉村騎士”桑德斯

桑德斯出身紐約的平民區,家境一般,後來在佛蒙特買了地,自己過上了鄉村生活,在那樣的鄉村,有一個芝加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在此,飽讀詩書的桑德斯,算得上當地名副其實的“鄉紳”。

至於是不是“騎士”,可以從桑德斯的個人經歷、獨立競選和政策綱領,可以大致看出,桑德斯具有明顯的“騎士氣質”,首先他用一生走出了一條非常之路,從30歲開始到40歲當小市長,到79歲還在參加大選,他首先是一個“堅定的行動者”;其次美國是眾所周知的“資本主義大本營”,但桑德斯卻一直堅持聲稱自己是“社會主義者”,他是不屈不撓的“最純粹理想主義者”,想到資本主義的大軍縱橫馳騁,在潮流面前誰敢橫刀立馬,桑德斯就敢一個人逆流而動,而且40年來就一直如此,桑德斯“騎士”有足夠的勇氣要為世人主持正義。


5、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這個“堂吉訶德”為什麼要打引號,那是因為歷史上沒有一個叫堂吉訶德的活人,但塞萬提斯寫的“堂吉訶德”指引了一類人,指出來他們的共同氣質,但由於每個讀者對“堂吉訶德”

都有自己的理解,說有點像“堂吉訶德”是比較個人的感覺,但也有理有據,證據如下:“堂吉訶德”在書裡也是一個老年鄉紳,有點薄產維持,還非常喜歡看書,有一顆匡扶救世的俠義之心,並付諸於行動,行走江湖,面對“巨無霸大風車”也敢衝鋒,哪怕為此拼得頭破血流,依然矢志不移。而桑德斯在資本主義大本營宣傳社會主義,從30歲開始奮鬥,到40歲當上4.2萬人的市長,執政以來幾乎都是在孤軍奮戰(除了支持他的民眾),還要名正言順的削減大企業大公司,只為盡力保障平民生活、醫療、教育與養老,來到了79歲還在努力競選總統,為全美3.3億人而奮鬥,提出提高基本工資、免除學生債務、免費醫保、住房保障、發展綠色能源,對抗一群群超級富豪、大企業、權貴集團,和那些根深蒂固的落後觀念,他的行為仍在合法合理框架下,尋求改良之路,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勵志的“堂吉訶德”。

“鄉村騎士”伯尼·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上面是關於桑德斯的個人概括與簡論,下面就桑德斯的一些核心政策,做一些分析與討論。


一、提高工人工資

想必每個工人都願意提高工資,提高最低工資至少到每小時15美元,那就是按22天八小時算,最低工資標準每月是2640美元,折算成人民幣為1.8萬/月,有時想想為啥美國工人待遇會這樣,且與很多地方確有天壤之別,魔都最低為2420元/月,難道是工人的工作內容與效率真的有如此大的差別?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桑德斯的政策內容是實實在在為工人謀取福利。

提高工資的同時肯定會增加工廠支出,很多人一定會反過來想,要是工廠倒閉了就大家都沒活幹,最後一毛錢得不到,這些想法可以說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工廠不盈利可以倒閉,其他賺錢的同行就可以多招工人提高產量,這是一個社會優化的必然過程,也從來沒有什麼“大而不能倒”,那是華爾街騙人的謊言,像殭屍企業一樣佔據社會資源靠補貼才是罪過。而最低工資標準既能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福祉,還能增加國民消費能力,沒有消費怎麼可能有市場需求,沒有市場需求也就沒有工廠訂單,所以提高工人待遇是整個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的動力。

如果不相信提高工人待遇能帶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可以去看看美國汽車製造業大王亨利·福特事蹟,他發明了汽車流水線作業,他在1914年就將工人日工資翻番,從2.5美元提高到5美元,因為他知道工人沒錢,造出來的汽車也就沒人買,由此帶領福特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車企,福特公司也引領美國製造業在全球獨領風騷(這些是就事論事,但還是希望中國製造業發展得更好)。


趨勢:在機器人及自動化優勢越來越明顯,加上視覺識別與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成本也會一再下降,與此同時工人待遇不斷提高,可以預見將來會有更多的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不只是工人)。但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在這些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只有及時提高全民的基本待遇,才能讓社會健康的前進,因為技術發展的成果與紅利,理應全民享受,而不能只成為小部分人的壟斷利益。任何壟斷的技術及紅利,將會導致小利益集團的形成與不公,由此帶來的必然是更多的衝突與災難,與此同時技術總在迭代與飛躍,如不能儘早達成一個分享技術紅利的合理模式,那麼更多的未知技術,會讓所有人面臨更多的未知風險。


二、取消學生債務

學生債務這個事情,想必所有學生及家庭都樂意,不開心的可能是那些私立大學與貸款機構,但教育理應是國家對全體公民的義務,每一個政府都要儘可能的提高全民教育水平,而學生債務如此龐大,畢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還在還貸,這是顯然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事。

要麼降低學費,讓所有學生都有負擔得起的受教育機會,要麼國家增加支出,承擔學校的部分支出,從而降低學校費用,由此降低學生學費。學習是每個人的基本權利,這本該是毋庸置疑的事,而更多的學習與教育,會讓全民素質得到提高,又能促進集體進步,何樂而不為?由此想到一個故事,日本將甲午戰爭的賠款部分用於了國民教育,至少說明日本對國民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是日本國民素質提高的基礎。


趨勢:互聯網之下,一個電腦就能連接全世界,自學將是更好的導師,未來的專家與大師都可能由自我教育而成。更重要的是,在線互聯能及時瞭解全世界最新的趨勢與理念,能讓千里之外的年輕人和資深老司機無縫隙交流,沒有任何學校或者導師能比互聯網更強大更高效更平等,而互聯網傳播的邊際成本基本為零,這也讓教育和自學加速趨向全民免費。


三、全民醫療保險

社會技術進步很快,但是如果醫療費用越來越高,或者說醫療政策越來越坑人,這會讓人處於巨大的不確定風險,因為沒人能肯定自己未來不生病。另一個全民醫保已經有非常多的國家在實施(比如古巴),這說明全民醫保的切實可行。

這次疫情就暴露了沒有醫保兜底的問題,如果醫保不能報銷檢測及治療費用,非常多的人就會傾向不去檢測,而沒錢的人更沒法得到治療,由此既會損傷本人的健康,還會導致更多的人被傳染,最後治療會花費社會更多的資源。所謂的“經濟自由主義”政策,是要在不損害全民健康的基礎上討論和提高,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國民素質,所謂的經濟自由主義有什麼用,只是讓相應的醫院、藥企和保險機構獲得更多的利潤?古巴和北歐很多國家都能實現的全民免費醫療,如此強大的國家,還有什麼理由說不行。


趨勢:

不管是基因編輯、生物製藥和新材料(如石墨烯)的研發,都在極大促進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可預見的未來,無病不可治療即將成為現實,與此同時若是還有人因為,得不到基本的醫療而失去生命,這對社會公平將是釜底抽薪,就比如現在有人因為捱餓而犯罪,每個人都會非常同情,醫療也應該是所有人的基本權利。與此同時也必須對機構的新技術與權力,做更多的監管與公開,不能讓技術成為某人的私器。


四、全民住房保障

將住房作為基本人權,給每個公民都有落腳點,這算不上什麼高福利,保障房不是豪宅也不是財產,不如說他是對納稅人的互惠互利。反過來一想,用住房來掐人民的脖子,那麼就會涉及目標偏移,理應是服務而不是收割。讓人有個安心的住處,他就能更安定的為社會做貢獻,而不用為此擔驚受怕。再說一輩子若只是為了一堆水泥,很多人會考慮值不值。


趨勢:

互聯網、量子通訊、遠程辦公、太陽能及太空網絡等技術發展,會讓那些有形資產的功用逐步褪色,不能互聯網化的資產都將不具有長期價值,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不可能來自“收租婆”,年輕人需要去嘗試更多未知更有風險的事業,才有可能在未來形成先發優勢的競爭力。而在隨時隨地都可聯網的趨勢下,不動產的價值與功用將不斷縮小,那些未來可以全球通用的無形資產,才是可持續產生價值的財富。


五、能源綠色新政

力促從化石能源轉到可再生能源,減少石油使用與提高石油稅費,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這個關係全球的提議,本就是作為全球第一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因為如果只有其他國家做,美國不這麼做,那會讓其他國家承擔損失而美國獲利,這事沒人會答應的。只有美國帶頭且主動承擔責任,全球氣候變暖,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或者有機會應對全球氣溫加速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是個關係每個人的問題,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讓很多低地國家及沿海城市被淹沒,冰層消退又會減少地球對太陽光的反射能力,加速地球變暖。不能等到全球氣溫進入不可逆的時候,再去關心這個問題。美國航天局數據:134年的記錄中的最熱10個年份,除了1998年,其餘都發生在2000年以後,而2015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由此可見情況之嚴重。


趨勢:太陽能、風能、地熱和核聚變與裂變等可再生能源,還有新能源電池及汽車,都是世界能源開發與使用的趨勢,節能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基本訴求,大力發展與強制使用公共交通,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與碳排放,鼓勵使用可回收環保材料,甚至可以記錄每個人、公司和國家的碳排放,碳排放指標交易都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六、向富翁徵稅

桑德斯主張對全美最富有的1.8%加稅,對資產淨值大於3200萬的人加稅,對公司CEO高收入加稅,對大公司加稅,對遺產超過10億的遺產稅增加到77%,對收入最高的0.1%家庭加稅,並在15年內將億萬富翁的財富減少一半。正如桑德斯所言“億萬富翁就不應該存在”。

上述1-5的政策都要需要錢,而錢從哪裡來,就是通過向富翁加稅,而美國富豪巴菲特曾說他的稅負不如他的秘書高:“與普通民眾相比,美國富人的稅負顯然偏低。隨著我們越來越專業化,富人會越來越富有。”根據美國官方智庫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在週三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最富有的20位富翁總資產為732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財富排名後50%的人總資產。《福布斯》雜誌美國400富豪的淨資產為2.34萬億美元。

富豪未必不努力未必不辛勞,甚至富豪的財富都是合法獲得,但是任何數字也沒法解釋,20個富豪對社會的貢獻比1.6億人大,而對這些幸運的富豪,並不是要譴責他們獲得財富的不道德,而是到時候反思社會分配製度的深層毛病或者致命缺陷。


趨勢:技術進步,讓某些技術發明者可以短期獲得鉅額財富獎勵,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是他和他的公司發明了Windows系統,但電腦操作系統總會被某個人發明出來,而且世界還有很多免費開源的UNIX操作系統。但是比爾蓋茨在電腦飛速普及的過程,憑藉軟件的邊際成本基本為零(拷貝一個系統確實幾乎成本為零),微軟在全球收穫暴利,比爾蓋茨也積累了無法想象的鉅額財富。這過程是在全球化、互聯網普及與硬件成本下降的多重趨勢下加速,讓比爾蓋茨的也加速獲得財富,但這鉅額的財富是無法用個人的發明與貢獻來解釋。簡單而言比爾蓋茨的發明應該獲得財富獎勵,但任何個人都不配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也沒有任何人的個人貢獻能達到富可敵國的財富,這要從制度上考慮公平。


綜上所述

79歲的桑德斯,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設想與政策,雖然和中國關係不大,但是作為一個網民,我想每人都權利和責任,去了解與分析,並試圖理解背後的邏輯,發現世界發展的趨勢,也希望這些思考,對個人的生活和價值觀有幫助。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於1606年寫的世界經典小說,那時的西班牙處在“黃金世紀”,“無敵艦隊”也曾經從美洲大陸掠奪了數以萬噸銀礦,但後起之秀“日不落帝國”英國海軍憑藉更先進的技術,就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當“日不落帝國”在歐洲的一戰與二戰中灰飛煙滅後,又起來一個後起之秀就是美國。美國現在擁有全世界無可匹敵的11個航母艦隊,必須面對的現實就是,美國航母比其他所有國家總和都強大,於若世界局勢再次震盪,如果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可以用道德來約束全球衝突與核彈,那麼這個世界的未來與風險,必將不可預測,而知行合一的桑德斯擁有這樣的道德領導力。

“鄉村騎士”伯尼·桑德斯:是不是有點像“堂吉訶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