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兵:用大數據服務農民,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手抓


主持人:  

  溝通、解讀、碰撞,邀您共商三農大事,大家好,歡迎收看《三農會客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三農”重點工作。3月5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開通運行了全國農業農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服務平臺,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平臺建設單位負責人,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先生,為我們介紹平臺建設和運行、維護情況。

  自新冠肺炎發生以來,農業農村部黨組高度重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發展重點工作。服務平臺在這個時候推出具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王小兵: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最初全國就出現了產地農產品的滯銷,而城市居民又買不到蔬菜這些農副產品,甚至還出現了搶購的現象。隨著疫情的持續,對春耕生產也帶來影響。為此,農業農村部黨組高度重視,2月11日,韓長賦部長就作出指示,要求我們既立足當前疫情的防控應對,又要立足長遠,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建設,抓緊啟動全國的農業農村大數據的建設。

  平臺的建設可以說也是貫徹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利用現有資源,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這個平臺的推出應該說標誌著我們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特別是推出那一天,是3月5號,是驚蟄。驚蟄一過,春耕不停息。所以說這個平臺很重要的一點,把疫情對當前春耕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實現戰疫情,保春耕的目的。

  主持人:

  可不可以請您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在平臺已經有了哪些功能?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獲得什麼?

  王小兵:

  平臺的功能和內容也是按照當前春耕生產的急需,針對農村的疫情防控的需要,設計了一些最主要的欄目。我把這個平臺的特點歸結為四個“雙”。

  第一是“雙統籌”,統籌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

  第二是“雙服務”,既服務部領導和機關司局的決策,同時又對農民群眾和社會公眾提供數據服務。

  第三是“雙流動”,中央的政策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向下邊得到傳播宣傳,同時也把基層特別是農民反映的一些問題,現在遇到的一些堵點,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反映上來。

  第四是“雙鏈條”,也就是指農業產業的鏈條和農業數據的鏈條,把這兩個鏈條能夠很好融合,把數據的價值或者說它的權力賦予到農業農村的全角度、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全面地改造提升農業農村的數字化水平。

  農民朋友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我認為能夠獲取很多的信息,我也簡單地把它歸結為四個“獲取”。

  第一,獲取政策。黨中央、國務院、農業農村部和其他涉農部門關於“三農”工作近期出臺的一些重大政策,能夠通過這個平臺及時獲取。

  第二,獲取銷路,有滯銷農產品的農民、新型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都可以把他的滯銷信息在平臺上面發佈,這樣讓需求方跟農民朋友進行產銷的對接。

  第三,獲取當前春耕生產的一些動態的信息,特別是一些災情的信息。農民可以想辦法實現避災、防災、減災。

  第四,獲取技術。農民通過我們平臺裡邊的視頻資料,實施這種雲課堂的方式。農民可以說坐在炕頭,就可以獲取今年的一些春耕生產的技術,這樣有利於農民提高春耕生產的科技含量。

  主持人:

  為了保證政策可以到田到戶,一些農業經營主體,比如說農戶或者合作社,他們一些困難也能及時反映上來,平臺是怎麼和地方聯動的呢?

  王小兵:

  從聯動的意義上講,我們採取了這麼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個就是利用一些現代信息技術,包括網絡抓取、大數據、人工智能、遙感等,對一些信息進行匯聚,同時對一些數據進行挖掘分析,開發出數據產品,向農民朋友提供服務。

  第二個方面就是利用我們全國的農業農村信息中心的體系優勢,我們在春節過後一上班,就讓各個省信息中心及時地收集地方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春季農業生產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經驗,還有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地給我們報上來,我們再經過整理,向領導提供一些簡報。截至目前我們編髮簡報已經有20期。

  第三項措施,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農民的手機都變成傳感器。農民朋友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通過這個平臺就能夠直接把遇到的實際困難反映上來。包括我們剛才說的我們市場運行裡邊有一個滯銷信息的發佈。另外還有一個就是“我有話說”頻道,都是為農民朋友反映問題提供一個便捷的通道。

  主持人:

  像您剛才介紹也說,春耕生產正在進行,農業農村部也做了比較全面的部署,平臺對春耕生產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王小兵:

  春耕生產欄目是平臺的最主要的內容,我們在內容建設上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春耕生產一級欄目下邊,我們又設計了一些叫農資供應、春播春管、苗情長勢、技術指導,還有一些視頻、資料這些欄目。首先說說農資供應,農民朋友可以通過這個欄目能夠了解到目前的農資價格、農資供應、供求情況,同時也能夠了解到農資到戶到田、下襬的情況。

  另外還有苗情長勢,我們現在已經接入了幾個主產省,叫遠程的物聯網系統。在這個地方,農民朋友也能看到,這些在田的作物的長勢情況,包括一些養豬的、養魚的情況。但目前還是一些直觀的,其實未來要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去發展。另外還有一個技術指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總站、農機鑑定總站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一些技術指導意見,還有專家提供的一些建議,農民在這個板塊能夠獲取到。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我們把中國氣象局發佈的重要的氣象災害,還有跟農科院,跟相關企業合作的遙感監測的信息,以地圖的形式向農民朋友展示,把這些災情的信息鎖定在相關的地域。並且我們這些數據都是面向未來的,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對未來進行預測,也讓農民朋友提前採取一些防災減災的措施,把損失降低到最低。

  主持人:

  最初您介紹平臺情況的時候,也說到平臺建設速度非常快,幾乎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可不可以請您介紹一下平臺建設是怎麼做到這麼快的,過程中經歷了一些什麼?

  王小兵:

  這是部領導佈置一件緊急的任務,同時我們也深感應對疫情很緊迫,特別是春耕生產,一年之計在於春,國家的糧食安全、農副產品的保障供給事關民生。所以說這件事我們認為是一項很重要的政治任務。

  當時我們就提出來,要發揚火神山醫院的建設精神,我們再苦再累,沒有在前線的同志辛苦,我們信息中心把這件事作為中心最重要的一件事,成立專門班子,舉全中心之力,幹了這件事。但能夠在短短兩三週的時間,把這個平臺建出來、運行起來、使用起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近些年我們做了很多基礎性的工作,包括數據資源的整合,包括對農業農村大數據的研究。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這幾年建了一個農業農村的時空數據平臺。也就是說在這個平臺的基礎上,去疊加相應的數據,已經有一個好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讓我兩三個禮拜把它建出來,恐怕也是空中樓閣。

  主持人:

  這個平臺的全稱叫全國農業農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數據服務平臺,它是目前基於疫情的防控,包括應對春耕生產的一些問題,來建設的這麼一個平臺,過一段時間之後,平臺會被怎麼處置?它是會繼續使用,還是有什麼其他的打算?

  王小兵:

  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個平臺目前的名字,可以說是有點應急之需。部領導已經很明確,“新冠肺炎”這幾個字,在疫情結束之後就把它去掉。但是這個平臺建起來不容易,所以按照部領導的指示要繼續建好,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用好、服務好。

  我們現在就已經開始著手對平臺現在運行的一些情況,特別是不足進行調整。現在主要面對春耕生產,下一步要面對整個農業生產,一年四季春播、夏管、秋收,都貫通起來,這是一個考慮。第二個要更加的突出數據,要真正地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讓數據能夠真正地發揮價值,真正地理解、準確地把握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的核心功能是對未來進行監測預警。同時還有大數據本身是一個綠色的技術,要在優化配置資源上面發揮作用。所以我們按照這個思路,這個平臺,只是邁開了第一步。大數據的建設,乃至於平臺的建設,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持續不斷加強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現在已經鎖定了一個近期的目標,爭取在上半年推出這個平臺的第二版,也就是把“新冠肺炎疫情”這幾個字去掉之後的新版本。以後可能還會有3.0版本、4.0版本等等。總之,我們緊緊地圍繞兩個服務,輔助各級領導的科學決策,為農民朋友生產、銷售做好服務。包括城市居民怎麼買到放心的、優質的、可信任的農產品的服務。所以這個平臺的功能,我們還要不斷地完善、豐富、建設。

  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