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可做是最喪的!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贊同數最多的一個答案這樣說道:


上課的時候玩手機,考試周的時候搞突擊。平時沒課就睡一上午,去上自習圖書館的屈指可數。 回到寢室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專業書到期末都沒翻開過幾次。每天刷微博感嘆別人的生活多麼耀眼,自己卻從來不知進取。每天都花著父母的錢,從不知感謝,還隔三差五在朋友圈抱怨父母有多麼不通情達理。每天都衣食無憂,卻還整日無病呻吟,感嘆生活艱難。對自己的人生毫無規劃,對別人的夢想嗤之以鼻。對別人的刻苦指指點點,對自己的懶惰心安理得。總說著自己學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沒有辦法提起興趣,其實自己連嘗試都沒有嘗試過。跟別人的話題無非是遊戲,八卦,異性。對自己的回憶也僅僅限於高考。總吵著要去談個戀愛,卻連自己都沒有好好去愛。嘴裡說的,眼裡看的,心裡想的都是別人的生活,心生羨慕,卻不敢承認。明明20出頭的年紀,過得比70都死氣沉沉。曾經的熱血都變成了埋在心底,可笑,不願提及的過往。想要變得溫柔 善良 美好,最後就只剩下矯情。


當最後,實在受不了這樣的自己,還想著用知乎來跟過去的自己告別,以此來獲取微不足道的勇氣。



和贊同的幾千人一樣

我的大學生活也正是如此

不論在什麼階段

在改變與接受、在進取與慵懶之間

我總是選擇後者

但是,我痛苦的原因就在於

心內不接受這樣頹唐的自己

卻又身處這頹唐的深處,不願自拔


到了研究生階段,明白了迷茫的癥結出自何方,就努力讓自己忙起來,即使是瞎忙,即使是洗衣服、走路去食堂,也認為比坐在宿舍“黑暗”光線照耀的床上思索人生的意義要強一些。


導師告訴我說,不用迷茫,你需要注意的只有一點:做好手頭的事。對啊,人每個階段都有一些基礎的“手頭的事”,比如高中就是要學習功課;研究生就是要讀文獻、找實習;工作了就是要做出成績,承擔責任……


如果憧憬的太遠,實則是自找煩惱,自己很頹唐。

從腳下,從手頭開始,也許明天的自己會更新鮮。

無事可做是最喪的!

所以,我想人為什麼要工作就是因為要拜託那種無事可做的“巨喪”的感受吧,迷茫感也能少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