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

__滿臉陰霾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話對嗎?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一命題是坊間流傳多年的哲學神話,抽象的表達方式和全稱的必然特徵使之乍看起來頗有幾番道理。人們常常在面對某種難以理解、挑戰三觀甚至令人憤慨的事物後,唏噓、驚歎或批判之餘便充滿無奈或自負地道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彷彿事物本身立馬獲得了一種既壞又好的外觀,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問題也就可以暫且擱置了。簡單來說大家認為,事物只要發生了也即存在於這個世界了,那麼就是有其合理之處的,也就可以被理解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很多人說是的。那麼問題來了,人們說的“合理”指什麼?實際上,“合理”一般指的是“合乎理性”。如果以上邏輯成立,命題可以被轉述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一個人偷盜,那麼我們可以說這件事儘管不光彩但也是合乎理性的,合乎理性之處就在於這個人可能有經濟上的難處。這下很多人可能就不贊同這句話了。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人們並未區分“合乎理性”與“可以解釋”兩種涵義,將“合理”不是理解為前者而是僅僅理解為後者。人們實際想說的是“凡是存在的就是有原因的”即有其背後可以解釋的邏輯(偷盜是有原因的因而也是可以解釋理解的),而不是想說“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偷盜是正當的)。

可見澄清概念的含義對於理解哲學思想是多麼重要,命題在什麼意義上對而在什麼意義上不成立是有待認真甄別的!在分析了大眾談及與使用以上命題的普遍語境後,我們不妨來看看“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本來面目。

很多人以為這是黑格爾的觀點,但其實黑格爾從未說過這句話。黑格爾只是在《法哲學原理》一書序言中提及“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後世以訛傳訛,便有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一命題。

黑格爾在此區分了“現存的”與“現實的”這兩個概念(可參見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的解釋),“現存的東西”未必合乎理性,“現存的東西”實際存在許多不合乎理性的特徵,“現存的東西”加上“合乎理性的東西”才能算得上“現實的東西”。“合乎理性的東西”雖然可能不是“現存的”,但是按照絕對精神的發展終究是要實現出來成為“現實的東西”。恩格斯在此意義上稱黑格爾並非是傳統理解中為普魯士政府辯護的保守主義者,而是一個強調辯證革命性因素的思想家,他認為黑格爾實際想說辯證法是不崇拜任何“現存的東西”的。 反之,如果認為凡是現存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那麼現存的東西也就沒有必要發展到更高的階段了,維持並固化現狀便是第一要務,而這顯然誤解了黑格爾,也遮蔽了批判的空間。套用改寫後的黑格爾的公式,既顯示了對他的尊重,也給了他過多侮辱。


豫章郡人


重新回到存在就是合理的話題,由以上辨別,凡是存在的都是道衍生的結果。將存在一分為二,存在的合理是問題的一面,存在的不合理是問題的另一面,看清楚了:兩面不同的存在,其實是圍繞一個問題,是彼此相對說明對錯的。也就是說對錯一方必須藉助對方的錯對,來說明問題,僅此而已。因此!得出結果:凡存在的都具有兩面性,合理與不合理同時存在。


A小雅29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有道理嗎?為什麼?這是哲學界爭論較長時間的一個命題,大概出自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之口,大意是.“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憑記憶,可能有誤)後來簡化為“存在即合理”,不少人把這句話奉若神明,說是“真理”,豈不是天大笑話,因為這句話本身不僅不是“真理”,而是典型“謬誤”。

如果說“存在即合理”封建社會農民受壓迫剝削,是客觀存在的,能說是合理的嗎?。袁世凱稱洪憲皇帝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哪一點又是合理的?。舊中國“四大家族”人人腰纏萬貫,家家富可敵國,也是客觀現實,誰又能說是合理的。

現實社會的黑惡勢力,黃毒現象,假冒偽劣,坑蒙拐騙,也是客觀存在,為什麼還要大力整治?。

如果承認“存在即合理”是對的,社會發展前進的道路必將終止。因此“存在即合理”這句話,不僅沒道理,是“謬誤”而絕不是“真理”。

個人之見。歡迎說理的正反意見,反對無理漫罵和人身攻擊。


老兵4200


對的無論自然|界或人世間,都是適者生存,別無他選擇,,,,,,


胡志陽詩歌


我認為不對,應該說凡是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如果存在都是合理的,那就不需要改革了。

使更加合理的事物和體制成為存在,這正是社會的發展的動力和方向。


笑看萬象123


"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出自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一書,展開來說即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這句話在西方人看來沒啥疑問,可中國人看到這句話就疑竇重重:這麼多醜惡現象難道都是合理的,是應該出現的?之所以中西方在這句話上的認識有差異,關鍵是"合理"這詞的使用。


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它外化運動產生的,在這個產生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絕對精神"在起作用,因而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把"合乎理性"這話簡縮成"合理"則造成了誤解,因為"合乎理性"是中性,不褒不貶,而"合理"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卻是褒義的,指的是"合乎道理"或"事理",是善的,是好的,是正確的。於是就產生了"醜惡現象怎麼也是合理的"的疑問。


題主問題描述,實際上就是來自這種認知的疑惑。

最後畫蛇添足說說,"庸俗化"一下黑格爾的思想。"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如果從需求的角度看存在的原因也行,因為有需求,所以存在;因為存在,所以能創造需求。這個觀點雖然庸俗,但卻"合理",也能解釋了醜惡現象存在的原因。


南山劉向雄


存在即合理是黑格爾的一句名言,也是經驗主義者對待世界的看法,在哲學上也可以理解為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言論。

從道家的命運說來理解這句話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叫作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你只有先接受命運然後才能夠改變命運,所以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道理,難道所有的存在都合乎“道”理?不合理,不講道理的事情多了去了,但這些事情最終又會以合理的方式存在,這簡直沒道理啊!理性地看待這些事情,就會發現正是這些“不合理”的存在促進了變化的產生,以新的方式存在即合理。從佛家的因果論說,我們看到的接觸到的一切都是事物的結果,其後面必然有深層次的原因,所以說存在也是合理的。經驗主義者的經驗來源於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切認為是合理的,再從合理的結果去推導出原因來,也就是由結果去解釋原因。毫無疑問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由果去導因並加以解釋帶有很強烈的個人色彩,宗教式的體驗也是因人而異。假如我們更加理性地去看待世界,就會發現為什麼科學發展起來了,並更加被現代人所接受,這就是多問了一個“為什麼”,為什麼存在就是合理的呢?🤔


小磨麻油滴滴香


存在即合理,這是正確的。但也要看在哪些國家,在有的國家存在即合理,在有國家存在也不合理。比如說同性戀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就存在就合理,但是在俄羅斯為首的封建專制的國家存在就不合理。


劉金子


存在就是合理,這句話對不對?

我們聽到看到的是“存在的即合理”這句話,這是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原理》一書中的理論,但原話是這樣說的:

“凡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顯然與“存在即合理”並不完全一樣,哲學的東西咱們普通人自不必去攪腦,也沒有必要長篇大論,只是就事論事講點,不要輕易地相信“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就好。



這個世界上的“存在”太多了,都“合理”?這並不是合什麼“理”,而凡是存在的都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而“理”是人為規範,不是一個概念。戰爭、吸毒、殺人、掠奪都是這個世界的存在,都合理?合誰的理?千萬不要把那些醜惡的存在找個“合理”的理由,“合理”首先是符合大多數人,如果只合少數人的“理”,那顯然就是有問題。



哲學的理論讓哲學家去研究吧,平常大眾不必弄那些個皮毛當成自己的大衣,更沒有必要把大師的隻言片語當成聖言。我沒學多少哲學,理解不深,只當拋個磚吧。


祥河詩語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這是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命題,他在《法哲學原理》中說:“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後來被概括為“存在即合理”。 怎麼理解這一命題呢?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對世界的總結,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反思,按照他的理解,世界和歷史是從一個初級的階段不斷髮展到成熟水平的,而世界也總是從不合理的狀態發展到合理狀態的。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不成熟的、不合理的事物總會被慢慢淘汰,而合理的事物才會存在。
黑格爾認為,在他所生活的19世紀的德國,哲學、政治生活已經到了最為完善的階段,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他才說“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黑格爾這個命題還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我們仔細思考後會發現,對於哲學來講,這個命題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事物總是被分為新事物和舊事物,新事物往往是符合發展規律、具有更強的合理性的,黑格爾所說的“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蘊含了這樣的意思:如果一個事物是新事物如果它具有更強的合理性,那即便它現在還沒有變成現實,它也必將突破阻得,超越舊事物而變成現實。如果這樣理解,那麼黑格爾的這個命題就具有了很強的革命性,因為它使人們認識到更合理的新事物最終會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