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艱難險阻

周翔,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隨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馳援武漢。61天來,他夜以繼日地踐行“白衣戰士”職責:從無到有地改造病房,夜以繼日地救治重患,精益求精地優化流程。要當尖兵,就要啃最硬的骨頭、救最重的患者,這是周翔的初心,更是他的行動指南。

“我年輕,也有抗擊SARS經驗,去一線義不容辭!”

正月初一晚,重症醫學科(ICU)主任隆雲來電告知醫院將派出協和醫療隊援助湖北,兩人在電話中激烈“爭執”,周翔情真意切地向主任請纓:“醫院大本營更需要科室主任留守掌控全局,統籌前後兩方,我年輕,也有抗擊SARS經驗,去一線義不容辭!”就這樣,他當晚召集ICU的11名隊員到院集結,進行出發前動員和物資準備。

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由北京協和醫院等6家醫院的121名隊員組成。北京協和醫院韓丁副院長任領隊,周翔任國家醫療隊聯絡員兼協和醫療隊副隊長。1月26日,國家醫療隊進駐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面對陌生的環境、未知的病毒、專業擅長和工作習慣各不相同的戰友們,如何快速整合這6家頂尖醫院力量,形成合力與戰鬥力成為首要任務。周翔在醫院後方的有力支持和韓丁副院長的領導下,憑藉多年積累的重症經驗,很快便在6家醫院的合作溝通中發揮紐帶作用。

在他的建議下,醫療隊全員迅速集結,開展實地、全流程演練。周翔根據抗擊SARS經驗,對病房隔離防護流程提出進一步優化建議,並委託李奇護士長對全體隊員進行實地演練。隊員們來自不同醫院,工作流程和習慣不盡相同,周翔在充分尊重隊員原有工作習慣的基礎上主動溝通、求同存異、消弭分歧、達成共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醫療隊工作制度迅速建立,為後續建病房、收病人提供了制度保障。抵漢不到48小時,這支頂尖醫療隊的合力抗疫極大地提振了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信心。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協和醫療隊首批進入病房值班的醫護人員合影,右二為周翔。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疫情形勢複雜嚴峻,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很快被調整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收治定點醫院,原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6家醫院分別承擔一個病區的工作,北京協和醫院主動請纓承擔武漢最危重的新冠患者救治工作。“這是我們該有的擔當作為,韓院長幫我們爭取到了。”話語中,周翔表露出對艱鉅任務的無畏無懼。

新病房改造迫在眉睫,周翔隨即和隊員們逐一實地查看院區所有病房,結合抗擊SARS時的工作經驗提出新冠重症病房建設方案。原有病房條件有限,救治重患刻不容緩,周翔和隊員們確定了“因地制宜,因陋就簡、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原則,以“與時間賽跑”的勁頭在48小時內就建成了符合傳染病“三區兩通道”標準、配置32張床位的重症病房,並於當晚收治了18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北京協和醫院牽頭,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院及江蘇省醫療隊共同參與,緊鑼密鼓地推進聯合ICU建設。

“輕傷不下火線,

到能聽見炮聲的地方工作!”

由4支醫療隊接管的聯合ICU開始運行的首夜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記憶——一個接一個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接踵而至,氧飽和度能打到70%的人幾乎沒有。隊員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氣管插管、建立通路、循環復甦…… 異常的忙碌、高度的專注使人忘卻時間,在與死神賽跑的這一夜,周翔在汙染區超負荷持續工作長達8小時。下班後,因長時間穿戴防護裝備導致呼吸受阻,加之過於疲憊造成一時恍惚,壯實的周翔一頭栽到地上,磕破眉骨,縫了3針。

即便意外負傷,周翔仍然一刻不停地堅持工作。一線排班是“技術活”,需要綜合考慮,平衡搭班團隊們的科室、專長、年資經驗等要素,周翔就一遍遍修改、調整排班表,直到實現隊伍的優化組合;為了保證不同班次的隊員上下班都有班車坐,節約通勤時間多休息,周翔與多方協商,確定了班車的具體車次和接送時間。

2月8日,傷口還未痊癒的周翔向張抒揚書記、韓丁副院長反覆申請,再三堅持要到“能聽見炮聲的地方”戰鬥,張書記心疼地答應了周翔的懇求。正是憑藉高度的責任心、細心和耐心,周翔全面掌握著各個病房的實時動態,統籌協調著設備供給,確保臨床工作有序開展。醫療工作之餘,周翔還兼職“筆桿子”,負責相關的工作總結和醫療隊日誌撰寫等。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參與9日上午早交班的周翔,額頭上還包著紗布

引入協和重症管理模式,建立醫療小組制

2月7日起,協和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監護病房,為了使這支多學科團隊儘快擰成一股繩,周翔在領隊張抒揚書記和韓丁副院長的支持下,決定將協和重症醫學科管理模式移植到前線。

他積極推動協和ICU病房的三級查房和醫療組制管理模式在武漢落地,將病房32個病人分為4組,每組由固定醫生和護理團隊負責。教授每日查房,指導各醫療組制定治療策略;醫療組長相當於病房主治醫師,負責病人日常醫療管理工作,迅速系統地掌握患者信息,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主管醫生即住院醫生24小時負責制執行對病人的醫療決策。醫護各司其職,對主責的病人負責,全面落實治療方案。這樣的管理模式在平時也許不起眼,但在烈性傳染病病房,卻避免了各班次只管一段、缺乏連續的弊端,使職責更加明確,保證病人治療的延續性。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全副武裝的周翔

“離病人有多近,就離真相有多近”

周翔始終堅信,不到床旁看病人,對治療沒有發言權。尤其重症患者一般無法用語言表達不適,這就要求醫生根據患者體格檢查、臨床檢驗及床旁監測,來了解病史。換言之,重症患者的監測數據,就是他們的真切、客觀的語言表達,讀懂這些信息是形成正確臨床判斷的基礎,更是評估診治療效的標尺。周翔相信,在“無聲”的溝通中,用心傾聽與研讀患者的身體語言,感受每一處細微變化是大有裨益的。久而久之,“離病人有多近,就離真相有多近”便成為了每日“泡紅區”(汙染區)專家的信條。

周翔堅持每天到“紅區”帶領大家床旁查房,從未間斷。查房過程中,他會仔細傾聽主管醫生的詳細彙報,醫療組長的診療規劃,再耐心幫助他們分析困難、釐清思路;親手查體,仔細查看監護和呼吸參數,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為患者吸痰,瞭解痰液的形狀和量,評估氣道是否通暢,氣道引流是否滿意;和責任護士、護理組長、督導們一起討論分析護理重點、難點和解決辦法;和意識清楚的患者交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遇到緊急搶救,他還會親自操刀,中心靜脈置管、ECMO、二氧化碳清除等,和隊友們並肩戰鬥。

周翔發現,重症患者在疾病的打擊下常伴有情緒問題,他提出要進行及時干預與疏解,幫助患者建立信心。他在查房過程中注重醫患、護患之間的溝通與互信,總是耐心傾聽並理解患者訴求,反饋以積極的鼓勵和肯定。他常說,醫生要充分理解患者對家屬的心理依賴,要請家屬當外援,調動家屬為患者提供積極的心理干預,幫患者形成正面心態。

患者由衷地感恩協和的醫護人員,而面對病人,周翔心中也充滿感恩。他對媒體說:“我們要感謝這些病人在過去這段時間的堅持,是他們和我們共同的努力和堅持,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這些病人的康復意義重大,不僅會給很多的病友信心,鼓勵他們戰勝疾病,也極大地鼓勵了和他們一起戰鬥的醫生、護士,讓他們更加有信心打贏這場戰鬥!”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周翔與患者進行床旁心理疏解

在整個中法新城院區24支醫療隊中,協和醫療隊最早最多開展有創機械通氣、俯臥位通氣、ECMO、抗凝治療、支氣管灌洗、血濾吸附治療等,能用的辦法都上,多學科綜合施治,明顯延長危重症患者生存時間,成功救治多名患者轉危為安。

回顧職業生涯,周翔一直是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白衣逆行者”。17年前新婚燕爾的他,毅然奔赴抗擊SARS最前線。成都“8·25”公交殺人案、“6·15”徐州幼兒園爆炸事件、陝西安康京昆高速“8·10”特大交通事故、“4·22”朝鮮黃海北道交通事故、錫林郭勒盟“2·23”重大事故、宜賓地震、“7·19”義馬氣化廠爆炸、銀川特大交通事故……數不清多少次臨危受命,千里馳援。作為重症專家,周翔憑藉出色的專業水準和敬業擔當獲得國家應急救援部門的高度認可,並在國際救援中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和平時期是白衣天使,突發事件是白衣戰士。”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著有血有肉、擔當奉獻的醫者初心。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周翔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院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副隊長。國家重症醫學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秘書,中心辦公室主任。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文字/劉曉坤 陳明雁

圖片/一線隊員、《環球時報》崔萌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首批协和援鄂队员周翔 |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艰难险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