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世界

走進“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世界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


視頻一開始是個女孩站在高樓邊揚言要自殺。


別人問她為什麼要自殺,她說,跟男朋友吃飯,最後一塊肉男朋友自己夾走了,沒給自己留,她覺得男朋友不愛她了,不管別人這麼勸說都沒用。


然後女孩的男朋友出現,他一出現女孩立刻就跑過去,親密的挽著他的胳膊走了,好像剛才無事發生過。


下面的評論都在說這個女孩簡直是個神經病,確實這個女孩的行為變化太過匪夷所思。


但生活中真的會有這樣的人:


比如因為一件小事就控訴朋友背叛了自己,覺得自己沒人愛,但是過一陣子又會和朋友和好如初;


又或者因為愛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大發雷霆,覺得愛人要跟自己離婚,但是情緒過去了又會來懺悔,希望對方不要拋棄他。


這些行為有的可能是【正常】的,有的卻可能是【病態】的,這個病態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


那什麼是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具體會有什麼特徵呢?


下面我們一一來說。

邊緣性人格障礙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性。


他們這一秒可以把你視作偶像,無限崇拜你,但下一秒可能就會無限憎恨討厭你,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障礙,也是最難治療的心理障礙。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的論述,診斷邊緣性人格障礙需要符合以下項目中的至少5項,分別是:


1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


2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係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的交替變動為特徵;


3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4 至少在兩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衝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


5 反覆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


7 慢性的空虛感;


8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憤怒;


9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症狀。


走進“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世界

這個描述可能不是很好理解,我提取幾個關鍵詞大概跟大家解釋一下。


第一個關鍵詞是“被愛”。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總是在無休止的在尋求關愛,這種愛包括父母的愛、伴侶的愛和朋友的愛。


  • 強烈的不安感和怕被拋棄感讓他們非常需要緊密而強烈的親密關係,所以有時候他們會非常黏人。
  • 但是當別人關心他的時候,他卻又表現的如孤獨的棄兒一樣,常常陷入想靠近卻又逃離的糾結困境。

第二個關鍵詞是“極端”。


他們對人的態度是很極端且反覆無常的,可能會從過分理想化變成鄙視輕侮,或是從過度依賴變為逃避或自我孤立。


這會讓身邊的人不知所措,而且還會導致他們不能跟別人保持長期穩定的關係。

第三個關鍵詞是“情緒過山車”。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往往過度敏感,經常會過度解讀周圍人的言行。


比如別人可能只是看了他一眼,他就會控制不住的發怒,而且發怒時行為比較衝動,比如摔打東西,酗酒打架等等。

第四個關鍵詞是“身份紊亂”。


他們對自我的定位非常不明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想要些什麼,是不是喜歡現在的朋友,這種空虛感會讓他們忍不住去自殘自傷。

也因為這些特徵,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常常都在痛苦裡斡旋,我們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支持和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