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世事無常",在變幻莫測的生活當中,以古為鏡,方能知興替。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唐朝一代名相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由此可見,只有從古人的人生經驗當中汲取營養,才能夠總結成敗得失,避免重蹈覆轍!民間俗語就是我們瞭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牆上牆,指的是在已經建好的屋子上,再去加牆。這種現象還不少見呢,在新世紀之後的農村,很多地方都有樓房加高的廣告,做的就是"牆上牆"的生意。但是這種"牆上牆"是不安全的,因為之前建房屋時,打的地基是根據當時的建築規劃的,如果在往上加高,很容易因為農村建築技術和建材質量不達標而出危險。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畢竟房子是家庭的庇護所,如果房子不牢固,那可不是容易出現"家破人亡"的悲劇。因此也有說法是"牆上加牆,家敗人亡"。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樹通軒軒是指有窗的長廊、小屋、門、窗,反正是跟房子有關的,樹通軒也就是說,樹幹/樹枝是跟房子的走廊、門窗有接觸的,相通相連的,隨著樹木的生長茂盛,會對牆體有一定的擠壓破壞可能會導致倒塌,而且樹木有可能因為風吹雨打而折斷掉下來,這樣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如果是樹通軒,樹木就會遮住太陽,院子長時間不能接受太陽的照射,就容易長出青苔,很多孩子和老人從這條路走過時特別容易滑倒,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由於樹木的遮擋,很多房子常年不透光,整體就比較潮溼,容易滋生細菌,這種陰潮的環境並不適合人們居住,住久了可能還會對關節有傷害。這樣看來這句俗語十分的有道理,雖然家敗人又亡這句話說的有誇大的成分,但是老祖宗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其實古人的俗語諺語對聯還有許多,好比“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這裡的“增廣”就是

《增廣賢文》,而“幼學”是指《幼學瓊林》。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這是中國唯一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一本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增廣賢文》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中國古代的

《毒雞湯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老祖宗的智慧真在理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8元,還送一本《道德經》,真的非常有價值!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