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銅燈

漢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打破300年統治大限的朝代,它的強盛體現在軍事、文化、政治、經濟、人口、商貿、農業等多個社會層面,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漢,代表了星漢、銀河,漢代是歷史上傲人的銀河帝國。漢朝,最終演變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族。此時,誕生的長信宮銅燈,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強盛時期的面貌。


也未艾國寶VR課堂 |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銅燈

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長信宮銅燈

1968年,震驚中外的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夫人竇綰墓出土,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文物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精品文物。尤其是長信宮銅燈,其精美的構造與工藝至今仍被人稱道。

長信宮銅燈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以設計精巧、製作精細成為漢代銅燈的珍品。長信宮銅燈是銅製燈具,表面通體鎏金,看上去金光燦燦。燈具的形狀為一宮女,左手執燈,右手及衣袖籠在燈上,很自然地形成燈罩。


也未艾國寶VR課堂 |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銅燈

長信宮銅燈的內部結構

長信宮銅燈的燈盤是可以轉動的,燈罩可以開合,點上燈後,還可以隨意調節燈的亮度和照射角度,這個設計有點像現在的調光燈。而設計更巧妙的是宮女的體內是中空的,右臂與煙道相通,蠟燭燃燒的煙塵可以通過右臂進入宮女體內,不使煙塵汙染空氣。為了便於清潔銅燈的燈罩、宮女右臂以及宮女的頭頸部分都是可以拆開的。之前大家一直以為煙霧是溶到燈油中消失的,這個設計直到2017年才被人們發現。其環保理念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


也未艾國寶VR課堂 |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銅燈

齊吉祥老師為大家講述長信宮銅燈背後的故事

在燈座、燈盤、燈罩屏板及宮女的右臂和衣角等處,刻有銘文9處共65字。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外側刻“陽信家”。下部燈座外側刻“陽信家,並重二鈞十二斤”。燈罩屏板外片一側刻兩行,一行為“陽信家”,另一行為“並重二斤二兩”。燈罩屏板內片兩側“陽信家”右側刻“並二斤二兩”。燈盤外側及宮女右臂外側分別刻有“陽信家”。宮女右下衣角刻“今內者臥”。

也未艾國寶VR課堂 | 中華第一燈 ​長信宮銅燈

河北博物院監製出品的長信宮銅燈仿製品

據有關學者研究,從燈上銘文的字體、刻工和內容等觀察,顯然不是一次刻成的。“陽信家” 字體工整,而“長信尚浴......今內者臥”則顯潦草。通過銘文的內容來分析,此燈所有者幾經變化,最後輾轉到竇綰手中。在9處銘文中有6處刻有“陽信家” 字樣,推測它原本屬於陽信夷侯劉揭。

沒想到這小小的長信宮銅燈凝聚了漢代古人生活的智慧與美學,濃縮了一個輝煌王朝物阜民豐、勵精圖治的精神文化,不愧為“中華第一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