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春分過後,長江兩岸滿眼翠綠。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決戰決勝的收尾階段,戰鬥在“紅區”裡的武警醫護人員漸露笑容。這一刻,所有的失望與希望、捨生與忘死、白天與黑夜,正被他們心中悄然綻放的春天所代替。

10幅戰地速寫,勾畫出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抗疫故事,讓我們再次走進不見硝煙的戰場,品讀犧牲與奉獻、使命與光榮。

記住,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請允許我們用這種方式向英雄致敬。


奶奶的幽默


“你是武警,武漢的警察。”那天,當我們在給一位奶奶餵飯時,她突然看到了我們防護服上“武警”兩個字。

這位82歲的老奶奶生活不能自理,除了治療,我們還要耐心地幫老人換被子、做按摩。

“奶奶,來握拳,剪刀,再張開。”平日裡,我們都會幫奶奶做手指運動。漸漸地,奶奶哆哆嗦嗦的手有了力氣。後來每說起對康復要有信心時,她都會伸出大拇指,給我們蓋個“印章”。

奶奶,我們不是武漢的警察,我們是武裝警察部隊。”面對老人的幽默可愛,病房裡響起了爽朗的笑聲,奶奶額頭上飽經風霜的皺紋也舒展了開來,慈祥的微笑寫在她的臉上。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非典”勇士再出徵


“醫生,我的病能治好麼?”這個20歲的姑娘攥著被子,邊咳嗽邊顫顫巍巍地問護士石蕊。

“17年前,我在抗擊非典一線不幸感染,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嘛,平時還經常跑個3公里呢。”石蕊說到這裡故意轉了個圈,“別怕,有我們在一定能治好你的病!”

病床上的姑娘沒有說話,卻用力地點了點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石蕊再次逆行。“別怕,我和你們同在”在她的防護服上寫下,鼓舞著身邊每一位患者。也正是因為她特殊的經歷才讓她感同身受,給予了她無窮鬥志和信心。

17年前我們贏了,這次我們還一定贏!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同一個軍禮


86歲的肖老是病區年齡最大的重症患者。入院時,老人情緒很不穩定,甚至對治療產生牴觸情緒。而就在那天,發生了轉機。我們無意中看到了他床頭的棉帽,帽中心的五角星鮮紅無比。

原來,肖老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前輩您好,我們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我們都是軍人!”

肖老的眼睛一亮,“原來你們是部隊裡的,好啊,看到你們,我就像是回到了家啊......”

後來每天的初次見面,他都會顫巍巍地舉手敬禮,我們也會和他一同舉起右手。陽光打在老人泛黃的皮膚上,眼角溝壑中流淌過的,像是那歲月的長河。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椅子上的夢


“噓,讓他睡會吧。”進入“紅區“以來,這條座椅上留下我們多少美麗的夢。

那天晚上,轉來一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弱、休克等症狀,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搶救立即進行!

平日習慣的操作在有些朦朧的護目鏡下難度倍增,觀察指標、抽血化驗、調整方案...直到患者生命體徵穩定,大家才放心離開“紅區”。

“天哪,都治療8個小時了!肚子好餓啊,你們想吃點啥麼?”

“……”

此時的休息室,只能聽到此起彼伏的呼嚕聲。

一些醫護人員早已脫下防護服,側躺在椅子上,參與到這場小型交響樂中去了。雖然只是打個盹兒,但對戰鬥間隙的士兵而言, 那是一段甜美的夢。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病區裡的“文化牆”


紅區裡有一面潔白的牆,戰友們提議做成一面勵志的“文化牆”。可是,畫什麼呢?我們都不是專業的呀。

“沒關係,人多力量大,說不定啊,我們與畫家就差一支筆了。”

“我想畫櫻花”“我來畫咱們的患者”“我要把最美的防護服畫上去~”……

幾天後,一面生動有趣的“文化牆”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你一筆我一畫下“誕生”了,讓這忙碌的病區頓時充滿陽光與希望。

無論是醫生護士還是患者病人,每每路過這幅溫馨的“家庭合照”,都會抬頭看上一眼。

“媽媽,等我出院的時候,我可不可以和這面牆合張影呀?”

我們知道,有時一面牆,就是一個大寫的“加油”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誰的小手拍得響?


和病毒鬥爭的日子,經常有人問我們苦不苦、累不累。

想想也知道,那麼多患者需要我們,又怎麼可能輕鬆?但患者對我們的理解和感謝,卻像石榴一樣,甜到了心坎裡。

“誰的小手拍得響?”

“我的小手拍得響,誰的眼睛最美麗?”

“護士姐姐最美麗!”

每天清晨,病房裡時不時會傳來一段“拍手歌”,那可是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保留互動節目。年輕人們樂在其中,老人們看著呵呵直笑。

那歌聲和笑聲像是微風在搖晃著生命的風鈴,清脆、悅耳,讓我們充滿力量。

他們說每天睡前看到的是我們,睜開眼的時候我們依然在,像是個守護神,還是最可愛的那種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為你們跳支舞吧


時間在忙碌中過去,最開心幸福的事便是看到患者病情好轉。

病區裡有位奶奶對人非常地客氣,就連幫她遞一個蘋果,都能說兩聲“謝謝”。

有一次我們和她開玩笑,說道:“您負責養病,我們負責養您,您就放心吧。”奶奶聽後,眼淚都差點掉了下來。

後來,治療很順利,奶奶康復出院了。臨別,朦朧了雙眼。她摸索了半天,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我沒有什麼能留下來感謝你們,就為你們跳一支舞吧。”

奶奶跳得很吃力,還有一次險些摔倒,但她極力跳好的樣子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我們因此,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舞姿和最燦爛的笑容,那如同星辰劃過天際般閃亮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大愛繪就的“說明書”


“大爺,你以後不會用拐、不知道先邁哪隻腳的時候,要記得翻翻這幅畫啊。”83歲的李大爺出院了,護理組長路美推著輪椅上的大爺,一路交待到醫院大門口。

大爺手裡,攥著幾幅並不專業的簡筆畫,上面畫著柺杖的使用註解。

路美想得多細啊,大爺剛開始用拐定然不會走路,她就把注意事項繪成了畫。她動筆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的“實力”可能不允許。一咬牙,路美整整熬了兩夜,完成了這份“圖釋”。

大爺的眼眶溼潤。“你這個閨女啊,不是一般的好。我一看到你,就想流淚,不想走啊。”大爺的兒子深深鞠躬留下感謝,“好妹妹,我欠你一碗武漢的豆皮,和一碗香噴噴的熱乾麵啊!”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你聽到了麼?

凱旋的鼓點已經敲響。

你看到了麼?

故鄉的垂柳正在招手。

儘管戰鬥還在繼續,

但歸期不遠。

正如這幅沒有合攏的畫卷,

期待著濃墨重彩的收官之筆。


堅守,承諾依舊。

歸來,春滿山河。

加油!人民武警!

10幅戰地速寫,致敬“紅區”裡的“橄欖綠”

繪畫:蕭李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