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細心的讀者有沒有發現,在電視劇中賣身葬父的情節中,往往會在自己頭上插根稻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不光是賣身救母或者救父再或者葬父葬母,需要插稻草,那些賣兒賣女的,也需要在兒女身上插上稻草。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其實這是從貨物的買賣中間演變過來的傳統,不光是這些買賣人口的時候,像很多買賣農副產品或者其他的一些東西的時候,都是要用稻草來表明產品是否出售的。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水滸傳裡面就有楊志買刀的情節,楊志生辰綱被截,沒有任何辦法的他,只能把祖傳的刀插上稻草賣掉,來換錢為高太尉賠生辰綱。另外還有范進賣雞、秦瓊賣馬等典故都是有插稻草的情節描述。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這個習俗是在晉朝形成的,當時的農村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市集,趕集的地方大多都在驛站的附近,因為那裡交通比較方便,利於中轉貨物。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當時的交通工具最多的就是馬或者馬車,賣家進入驛站的時候順手就拿一根稻草放在貨物旁邊,表示這個貨物是用來出售的,或者說已經準備好出售了。那個時間的百姓沒有幾個人上過學,不識字的人有很多,再加上驛站的方圓百里之內並沒有統一的方言,所以稻草這種標誌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稻草的誕生是為了表明自己的東西是用來出賣的,但是也只有那些急用錢的人,才會把自己的東西插上稻草來賣,沒見過當鋪的人把自己的寶物插上稻草來賣過,也沒見過那些古代賣好馬的人把稻草插在馬頭上賣,稻草其實就是用來做標記的,同時也是在表示,我這個東西賤賣,趕快來把它帶回家去。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這種風俗,而那些遇到緊急情況的人,更是把這種風俗給發揮了出來,過去的人都生活得非常辛苦,賣兒賣女,包括賣身都是很常見的事情,自己很有可能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會出此下策,稻草也成了這一類事情的標誌,包括在電視裡演的也會有這類東西的表述。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其實這也相當於最早的廣告宣傳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稻草文化,就是最早的廣告語,同樣也擁有了很廣泛的傳播,在古代的人看到這樣的事情都是會進行傳播,一傳十十傳百,知道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不得不說古人的一些做法,給了當今社會的我們很多借鑑意義。

古代賣身葬父身上為什麼要插稻草?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名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