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高中班主任是歷史老師,每天從中南海騎著破舊的20自行車來上課,一寫論文,同學們就結伴去書店抄她爸的文選。她擁有我見過最偉岸正直的人格,雖然我不喜歡上歷史課,卻依然非常尊重我的歷史老師。

高考前第二次模擬考試,區裡把卷子出得極容易,考的都是記憶點,150分我得了72,硬著頭皮領了卷子要跑,一貫慈祥的老師,手指頭在我胳膊上狠狠杵了幾下,全班就你沒及格你知道嗎知道嗎?

大學讀了法律,我們那個大學,漸漸地所有院系都有了自己單獨的樓,尤其工商管理學院更是靠著畢業生的捐贈,蓋得特別豪華。最後滯留在文科樓裡的只有兩個,歷史系的同學常抱怨,法學院怎麼還不搬走!搬走了,文科樓就是我們的啦!做法律的人是習慣了只進不出的吝嗇鬼,而歷史系呢,心態真的略嫌寒酸了些。

考大學時想選哲學和宗教,老爸說,學這些在美國可以做總統,在中國,知道的是你喜歡,不知道還以為咱成績不好呢!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是啊,學物理可以去華爾街,學計算機可以去硅谷,學土木可以蓋樓,學醫可以治病,學歷史除了老師還能做什麼呢?

其實至少學歷史可以懂做人,然而做人,可能是現代社會最被忽視的技能吧。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如今我們求的卻是“一技傍身”。

公司裡同事常用的月嫂已漲到兩萬六,大家聽了直嘆氣,從六歲開始,讀了二十年書,過關斬將找到一份工作,工資還讓人猶豫著敢不敢生孩子,而一個識字不多的村婦,培訓5天即可上崗。

我讀了半輩子書,依然惶惑不安,唯獨學會開車拿到駕照的時候,才感到心裡踏實,終身有靠了。

現在想來,人真真是窮怕了。

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凡事都問個用處,問個價碼。我們還可能會讀《天工開物》、《本草綱目》、《洗冤錄》,而不是《史記》、《左傳》、《資治通鑑》。學歷史,可能就不是我們國家這個社會階段,我們這種社會階層,應該考慮的事情。對中產階級來說,都有點奢侈了。

我看探索頻道,看科學家研究猩猩的行為,研究石頭的歷史……我們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在於穿得上米蘭的高級訂製,買得起限量版的包,而在於是否能夠包容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捨得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定期國內外旅遊,但捨得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嗎?捨得讓她學考古學歷史,研究馬王堆的女屍,三星堆的面具嗎?我們給得起孩子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但最終會為她選擇殊途同歸的道路。

農村孩子多學工科,城鎮孩子學醫學計算機,而大城市優越人家的孩子,則無一例外在學金融。

我們只看到勉強夠得到的樹枝,我們只敢做比較穩妥的選擇。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古人重史,大概識文斷字的人本就不多,書籍是給士大夫以上階層準備的,這些人天生就是管理者,有田賦,有俸祿,有世襲的特權,他們關心的不是一蔬一飯,而是歷史興替。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對權貴階層來說是什麼?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社會更迭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遊戲,那麼歷史就是不同版本下的日誌。玩家收集裝備、打怪練級,再厲害也不過是在別人設定好的腳本下。

真正的遊戲製作者,所站視角完全不同,他不關心任何一個角色的數值,而是在整個程序設計進程中反思,考量。

有部老電影《異次元駭客》令人不寒而慄,主角身處的生活是他人設計的遊戲,他苦苦尋覓真相,以為改變命運的一瞬間,電腦前的人把插頭拔掉了。

歷史學不應該是寒酸、閉門造車、退而求其次。學歷史應該帶著睨視寰宇的驕縱與使命感,把格局打開一些。

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歷史是天子游戲。普通人覺得歷史無用,受限於自身角度太低,視野太窄罷了。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還有一些人藉以改變命運,更換階層。如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謀士沒有雞鳴狗盜之術,將兵運籌之才,卻可為天子執棋,得以站在棋局之外。

棋譜讀得一知半解如楊修,棋譜讀得通透如范蠡,可知曉,識人論世是進身之階,也是全身而退活命之途。

遠行時經過川西,山勢險峻,翻幾座山,才有零星幾戶人家。俯瞰著山坳坳裡的炊煙,想象他們生活面的逼仄,那念頭就象黑洞一樣吞噬人心。隨後我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活在稍微大一些的山坳裡,五十步笑百步,縱使我的人生不必侷限於一城一國,也只是圍繞著更廣大一些的藩籬推磨罷了,牆外的世界,終究是看不到的。

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就像孫悟空翻不出五指山,我們都想知道那個盡頭在哪裡。

比起空間的侷限,在時間上的窘迫就更加明顯,隔著生死的關隘,我們親歷的時間只有數十年,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想要了解時間的縱深,恐怕就只能破萬卷書了。我先生說,歷史書不是歷史。就像法庭上,原被告證詞互相矛盾、互相印證,我們得到一個相對的真相。歷史的真實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試圖記住鴉片戰爭哪年爆發,高考不考記憶力,人生也不靠背誦典籍,靠的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終歷史我得了第一,老師又杵了我好多下:“真沒想到是你,居然是你!”

我從歷史中學會一個粗淺的道理,無論考試還是做人,揣摩聖意遠比背誦八股有效率。

高瞻遠矚,博古通今並不能使我們的幸福感比山野漁夫多一點點。但知道,會讓人從容。讀歷史,除了使人少一些匠氣之外,還能多一些從容。

我們活得有一點點急,急著讀書求學,急著工作晉升,急著讓孩子火急火燎地長大成才。

有了孩子之後,不得不慢下來,今天就想飛過去談下來的客戶,也許只能拖到下週。我被迫地發現,有些決定不急於當即做下,思考一下,給彼此都留有餘地。

從前只知效率高,如今明白“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放在時間的維度裡看,是另一番景象。

我們往往不懂得時間的意義。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龍應臺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沙漠玫瑰”,講朋友送她一捧乾草,放在水中八天可以復活。悉心等待八天,那植物在她眼中,真如綠色玫瑰一樣盛放,而對於第一次見到的鄰居來說,只不過是地衣而已啊。

這是時間的魅力。八天是雜草一生的歷史,這短短的歷史,足以讓人愛上它。不是雜草本身美,而是人傾注於其上的時間讓它驚心動魄。

瓊瑤的《窗外》結局,女生偶遇年少時愛慕的老師變成衰老的中年男子,滿心幻滅。其實相伴一生的人並不會某天早晨醒來被枕邊人驚嚇,如果被曾經深愛的人嚇到,那只是因為,你沒有陪她一起變老。陪著她身上慢慢生長出來的疤痕,斑點,皺紋,贅肉,缺點以及壞脾氣一起成長,變老,直到渾然不覺。光陰只不過每天在臉上溫柔的撫摸一下,如果把幾十年的時光在一秒鐘之內倒帶,那可不就是刀劈斧鑿。

誰又能承受最愛的容顏在瞬間被活活砍上一斧。

時間讓生命美麗,也讓愛恨消弭。

讀歷史,無論是一國一城池,還是一花一世界,它讓人領略時間維度上的美,讓我們活得更加從容。人總是急於爭辯,淡然下來想想,一時之短長又如何?任何一個在當下看來醜惡不堪的人,在他的時間之上,他的歷史之中,必定有值得體諒的地方。

我從前不讀史書,也不看傳記,總覺得真實發生的事情不可能比架空想象更浪漫。有些年紀了,才發覺這世間浪漫得超乎想象,人所能想象的瘋狂,遠不如人所能為之的瘋狂,人所能設計的誤會,遠不如歷史真正的陰差陽錯。

你知道“沉默的羔羊”,可你知道,納粹瘋狂得無法用文藝作品呈現的實驗嗎?你知道“向左走向右走”,可你知道,塞爾維亞青年槍殺奧匈帝國婓迪南大公,竟然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麼?你知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可你知道,在地球形成初期,下了幾百萬年的雨,才填滿了江海嗎?

浪漫不是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的煙火,浪漫是窮極的想象力。而赤裸裸的歷史永遠是超出人類想象之外的,又殘酷又浪漫,充滿徒勞又無可奈何的夙命感。

歷史就像是風箏那一端的線,它超越所有想象,又讓想象落地。歷史不是無根之萍,它御風而行,挾裹著命運和人性,那個終點既已知又無常。

一定有人問,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我卻想反問,為什麼一定要有用?人類在地球上營營役役耕耘五千年,也許一顆小行星撞擊過來,就像恐龍一樣歿了。前40億年地球沒有人類,後面也未為可知。一味追求有用,追求有意義,可能是生命最大的錯覺。

我喜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他筆下的人物,或孤獨地飄向宇宙,或孤獨地沉降地心,一開始還能夠為地球傳輸回數據,超過有效距離,就只有孤身向前了。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科學探索毫無用處,但“看見”是唯一的意義。


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就像“時間”,就像“歷史”,即使無權參與天子游戲,無才為天子執棋,甚至不懂得置身事外,做個渾渾噩噩的棋子,但我們“看見”了。

曾有一篇小雞湯,漁夫在海邊曬太陽,富翁問他:“天氣這麼好為什麼不去捕魚呢?”漁夫說:“捕魚乾什麼呢?”“捕魚能掙很多錢啊?'漁夫說:“掙錢做什麼呢?”“掙錢買一艘更大的船”,“買大船做什麼呢?”“可以打更多的魚,掙更多的錢。”“那又怎麼樣呢?”“有錢了就可以像我這樣在海邊曬太陽啦”。漁夫說:“先生,我現在正在這樣做呢。”

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富翁和漁夫沒什麼不同。不,我想說,真的不一樣呢。

孩子,我把你高高舉在肩膀上,手臂都酸了,不是要你重複我走過的路,把賬戶裡的錢越存越多,媽媽只是希望你能看見我沒有去看顧的過去,和未來。

即使沒有任何人同行,沒有任何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