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說起岳陽樓,就會想到范仲淹,而沒有範仲範所寫《岳陽樓記》,也就沒有那麼馳名的岳陽樓了,尤其是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詞句,更使岳陽樓披上了正義的外衣,使它金碧輝煌的外觀更加內涵化,成為文人所景仰的千古名勝。

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范仲淹是位文武雙全的人,是不可多得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是為國為民的,他的思想及理念為後人所敬仰。

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十分貧寒,一日三餐,食不果腹,在貧困交加中父親早逝,母親沒辦法也改嫁了他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范仲淹從小十分勤奮,他苦讀詩書,孜孜不倦,疲勞時就用涼水灌頂,消除疲勞,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終於考上了進士。

為官之後,他關心民眾疾苦,政績顯著,曾修築泰州興化捍海堰,後世稱"范公堤",這是造福一方的浩大工程,在他的指揮下,這座工程經住了歷史風雨的考驗。

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在朝廷任諫官期間,因看不慣宰相呂夷簡的濫用職權、謀求私利的行為,他大膽的去揭發,得罪了宰相,被泛到陝西防守邊境。在戌邊中,他作戰英勇,為宋王室與夏的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後來仁宗看他確實是位人才,就啟用他為副宰相,在仼期間,他推行新政,意在革除舊政,去除弊端,史稱”慶曆新政",因觸範權貴利益,新政以失敗告終,又去守邊境。

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雖然仕途坎坷,主張不得實現,但他優國憂民的思想從未改變,他的文學作品雖然少,但都思想新穎,大膽創新。

在文章寫作方面,他主張"國之文章,應於風化,風化厚薄,見於文章",反對那種"專事藻飾,破碎大雅,反謂古道不適於用"的詩華文風。代表作《漁家傲》突破了當時限於男女、風月的界線而創了新的詞風,表達了決心捍衛邊彊的英雄氣慨,和思念家鄉丶反映戰士生活堅苦的新詞作。

在朋友滕宗諒的遙請下,為重新修建的岳陽樓做紀念文,其中這句名詞成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岳陽樓也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典型代表建築。

這不僅是作者表達的情懷,也是要求上至君王下至庶民,人人都有在天下人憂愁之前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這種情懷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岀汗流血。確保家國不受侵犯,人民安居樂業。

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雖然他仕途坎訶,幾經遭貶,新政失敗,那都是侫臣當道,君王不力造成的,但他憂國憂民的衷心不改,人人如果有這種情懷,何愁國不強,民不富。

因文章馳名的古建築


岳陽樓也成了范仲淹情懷的寫照 ,也是愛國愛民的忠實代表,難怪千百年來,文人志士來這裡遊覽,其實也是自己情懷的抒發,這裡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正義,是每個有家國情懷人嚮往的地方,它與范仲淹的精神樣會永遠的刻畫在人們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