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如此低,怎樣才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不讓農村土地荒廢?

少三番


題主你已經自問自答了,但土地拋荒真的是糧食價格低造成的嗎?


中國農民和可墾土地的基本現實是“人多地少”。我國十八億畝耕地,是全國人民的“口糧田”,而不是農民發家致富的基地。國家停徵農業稅並大力以工輔農,發放各種農業補貼,可是農民的積極性呢?

提高糧食價格農民就富了嗎?如果將農業與工業脫鉤,並且,非農人口又必須購買農民的糧食,其糧食價格按照農民的意願而定,那麼肯定會增加農民收入,但這是絕對不成立的假設。現代社會,農業是離不開工業而獨立存在的,否則,農民生產的糧食僅供應農民自已吃也是很困難的。

全國土地拋荒僅是個別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普遍化,甚至因此而影響了全國糧食供給的話,國家不會任其發展下去。不要幻想“拋荒”合理化。土地是農民通過“承包合同”依法獲得的,因此,農民有義務依法經營。國家賦予農民土地經營轉讓權,使農民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不願種地的農民可以轉讓經營權,在保有承包權的同時另謀適合自已的職業。但有的農民即是拋荒也不轉讓,視土地為私有任意處置,這是不合法的。

除邊遠山區,自然條件差的區域以外,種地沒利潤甚至賠錢的農民是極少數的,只要你熱愛土地,精心打理,雖不能致富但確保基本生活應沒問題。

是打好工種好地,還是隻打工不種地,是經商還是做農產品加工,是種糧食還是種蔬菜水果,農民可以自由選擇,沒誰強制農民必須種糧食,但前提是不能浪費和破壞土地。

提高法制意識和大局觀念比提高積極性會更現實也更有必要。








鞠維坤1


目前我國種地農民靠土地收入遠遠跟不上經濟社會的發展。關建因素是種地成本太高,農用物資上漲而糧價過底造成的。

但是我們國家糧食價格和國際糧價相比較,我國糧價還是高的。

那麼怎樣才能解決農民因收入過底土地拋荒現象呢?我想政府要積極應對,不要等到大部分農村土地拋荒,對國家糧食安全購成威脅時在去研究對策。這次豬肉一路猛漲就足夠給我們政府部門敲響警鐘,做到把矛頭銷滅在萌芽之中。

農村土地分散,就是跟據土地的地塊地力分為一,二,三級地。為了公平每家每人每級地都分到一塊,這樣一來土地就向分散了一些。但是每級地塊都是連遍的,政府部門也可以要求連遍種植農作物。比如種植汗田的地方,一級地今年種玉米,二級地今年種大豆,三級地種小麥,對土地連遍輪流進行規化種植。在水稻產區政府也要求農民充分利用土地,減少對土地的浪費,真正作到對土地的重視和監管。

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十三億人民要吃飯,要搞尖端科學技術,國家就發展要強大,要提高國家在世界的經濟地經,首先要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確保農業,確保糧食安全。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荒。

為了提高種糧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要作好政策法規調整。來策底解決糧價底,農民投入大,勞動力成本高,生產出來的糧食還不如一瓶礦泉水值錢,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

由國家投入農資,種子,化肥,農藥,由農民生產和管理,由農民來收穫。這樣一來又能提高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和收入,也能解決土地拋荒現象,確保糧食安全。又能穩定國內糧食價格,叫糧食價格有任有餘,調控自如,穩中有升,不讓農村土地荒廢。


獵鷲


《誰說俺農民沒有積極性,眼下誰不羨慕俺農民好》

誰說這世上俺農民最苦、最累、不賺錢?這又是什麼人造的謠!你這不是吃飽了撐得沒事幹扯淡嗎?

要按你這種說法,俺農民還買不買房子,還娶不娶婆姨,還生不生娃娃,還供不供學生,還養不養老人,還住不住醫院,還放不放山羊,還騎不騎毛驢,還種不種糧食,還植不植辣椒,還奔不奔小康,還吃不吃豬肉燉粉條?。

人要憑良心說話,雖然說俺農民生時落草在黃土炕上,死了被掩埋在黃土堆下,擋的是老牛木,牽的是疙瘩繩,但也決不能數典忘祖,違背事實。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縱橫三萬裡,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廟堂江湖的達官顯貴,哪一個不是指望俺農村人來養活,哪一個不是被俺農民的汗水灌了個腦滿腸肥跟待宰的大豬一樣。每一文的賦稅,哪個又不是出自俺農人們的辛勤勞作,哪一次的興亡替代,不像俺表哥張養浩在他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說的那樣“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俺現在的農民跟秦始皇時期的百姓相比,可以說已經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了,我們已經不再納稅,也不用跟著陳勝吳廣到河北漁洋去服徭役,我們不但不再上繳皇糧國稅,而且上頭每年還給我們一定數量的各種經濟補償,糧食補貼每年就是五萬多,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的養老金又是五千多,獨生子女補助費,每戶每年也是五萬多,這些雜七雜八的小錢加在一起,我大體算了一下,每戶農民的實際收入決不低於二十萬元。

另外,我們農民在稍微有點閒空的時候,就高高興興的進到城裡去打工,就成群結隊的坐著綠皮車去新疆拾棉花,就歡呼雀躍的去山西內蒙下煤井,就活蹦亂跳的到建築工地去搬磚,就紳士體面的去城市裡面幹環衛工人,就飛簷走壁似得爬上數百米高的高壓電杆上去撈錢,反正這麼說吧,只要是城裡人和體面人不願意乾的活,只要是人幹不了的活,我們農村人都爭先恐後的去搶著幹,不計較工資,不計較苦累,不計較時間,不計較飯食,不計較尊嚴,不計較遠近,有時甚至於不計較生命,頭條的朋友們不然問“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幸福快樂的老農民。在我們農民的眼裡和心裡,只有快樂和幸福,沒有痛苦和不滿。

我們農村人在付出艱苦勞動的同時,相應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認可和尊敬。並且還給我們起了一些非常高雅和有意義的專用名詞,我們農民每每想起來就手舞足蹈,就打心眼裡不去罵那些給我們起雅號人的娘,因為我們農民最樸實,也最知道感恩。

我們的祖父被冠之以老農民,我們的父親被號之以農村人,到了我們這一代,則被尊稱為農民工,可謂是淵源流長,一脈相承,全都離不開老字農字和民字,我們農村人聽了真舒心,真滿意,夢裡雖然咬牙,但那是因為缺鈣,而不是因為想罵人,因為我們是淳樸善良的老農民。

我們農民不僅僅只收穫了精神層面的褒獎和鼓勵,在現實生活中,也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的獎掖和關懷,城裡人專門為我們農民設計建造了經濟適用房,我們買房幾乎是不花一分錢,就可以住上每戶二三百平方米,且南北通透的大房子,孩子上學也不拿一分錢的借讀費,長病住院也不花一毛錢的醫藥費,我們現在的農村人,可以說是幼有所育,少有所教,老有所養,死有所葬。一句話,我們農民已經進了夢寐以求的天堂。











磐石礪成的砥柱


主糧在原來基礎上加1.5元,另外,一畝地補帖150元,統一回收土地,每年每人每畝補一萬元,0K。


於無聲處聽驚雷啊


農民種糧積極性低,與糧價無關,而根本原因是農村耕地太少,糧食生產效益太低。


我國農民人均不足3畝地,種一年糧食的收入不過一二千元,這樣的收入水平還在貧困以下,雖然可以養家餬口,但無法供子女上學讀書,更不用說建房、娶媳婦了。而進城務工,一個月的收入就有三四千元,這樣有誰安心種地?大批農村優質勞動力流向城市務工,而留在農村種糧的都是老弱病殘,由於文化水平低,勞動能力差,不僅種植品種單一,而且複種指數低,雙季稻變成單季稻。一些自然條件差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土地拋荒現象。

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就必須讓種糧的農民有足夠多的土地,從種糧中能獲得與進城務工有同等水平的收入。一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轉,集中土地興辦家庭農場,鼓勵有文化、懂技術的農民回鄉種糧,每戶規模達到200畝以上,走集約化、機械化糧食生產之路,這樣種糧才有可能致富;另一方面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鼓勵農民進城務工或從事服務業,脫離農業,並將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同時,對於一些自然條件差,無法納入家庭農場的土地,國家大幅度提高種糧補貼,防止土地拋荒。


實踐證明,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只能解決溫飽,而要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就必須減少農民,集中土地,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之路。(文/苗竹子)


苗竹子


現在糧食價格低,是事實。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低的原因。但凡價格低的東西,都是大路貨,產品沒有特色。

現在是市場經濟。我們生產什麼產品,都要看市場。看市場需求。你想要掙錢。想要掙什麼人群的錢?你就要研究這群人的需求。

有針對性的去生產。供應他們。不要總想著國家給你託底,指著糧庫收糧。結果只能讓你失望。

你比如說種水稻。 現在市場上普通的水稻不值錢。價格低。但是為什麼五常稻花香這這個品種,在市場上的價格居高不下,供不應求呢?對你是否有啟發?

所以我們就要有針對性的生產高端的大米。來供應市場。你還能說價錢低嗎?我們農民的思維也應該轉變。不應該按照老一套來種田。一定要看市場需求。

今年的糯米價錢也是一路高歌。比普通水稻每噸要高出1000多元。還供不應求,種黏水稻的今年都發了大財。

當然我們農民的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較差。這也是事實。還需要 政府正確的引導。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讓農民從思想上有個根本的改變。來適應市場經濟。

農民朋友也要利用著農閒時間。來了解國家大事。學習種田經驗。總結失敗的原因。來年才能進行更好的生產。

農民朋友不要只在家裡貓冬,天天打麻將,鬥地主。稀裡糊塗的混日子。沒有進取精神。這樣只能讓人越拉越遠。





龍兵過


立法,拋荒罰款定罪,糧食必須跟隨市場經濟同時漲落價。這樣就是公平。這樣土地沒人能拋荒了。雖然市場經濟,一切商品也要制定商品價格最高上線。不許亂漲價,這樣能穩定經濟,人民能安心。商品無人限制,隨便要價,誰也控制不了物價?


老王123


糧食價格如此低,怎樣才能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不讓農村土地荒廢?唯一解決辦法有二點,一是提高農民養老金,二是大幅提高農民種糧補貼力度。

糧價涉及穩定和民生的重大問題,扯耳動全身,利害關係恐怕每個人都非常明白這個道理的。

因此,糧價不是那麼容易上調的。如果土地歸大戶,或入合作社,雙方也是很難打成協議的,因為地租貴、糧價低,大戶也不接收土地,如果地租太低,農民也是不情願把土地情願流轉出去的。

那麼,如何破解這個難題呢?

1.是提高農民養老金

提高農民養老金,只少每月500元以上,解決農民後顧之憂。把農民從依賴土地中解脫出來,給農民一個定心丸,讓農民自願把土地退出來。這樣,有利於土地流轉、歸大戶經營,有利於加快新農村建設,也有利於促進農村各業發展。

現在六七十多以上的農村老人,沒有什麼來錢道,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對土地依賴性較強,有了生活保障,才能放棄土地。

2是增加糧食補貼

增加糧食補貼,彌補農民種地不掙錢和種子、化肥等農資漲價的問題,是調動農民種地積極性的有效途徑。現在糧價不僅不漲,反而降低很多,大大地挫傷了農民種地積極性,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民種地增產增收,以後撂荒現象將更加嚴重,農民生活將進一步下降。

因此,綜合上述,只有提高農民養老金和糧食補貼,才能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土地才能不撂荒。


沙塵暴5478


三農問題是中央每年一號文件重要的關乎農民利益的紅頭文件。如何能夠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確保我國糧食自給。我想無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一,在遼闊的平原地區,恢復統一管理模式,實行機械代生產,由一季稻重新恢復二季稻,雖然勞動強度大些,但糧食產量至少增加三分之二,原畝產假設一千斤那麼改種二季,畝產一千八百斤好收穫。丘陵,山區大面積機械化雖然有所困難,但可以利用小型農機具進行機械化生產。二:動員四十歲左右年齡的農民工回鄉務農,恢復荒蕪農田。我國近幾年糧食減產,荒蕪耕地是一個主要原因。三:降低生產成本,控制化肥、農藥、種子等價格瘋漲,嚴格控制生產假化肥、假農藥、假種子,令老百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種有所獲。四:加強扶持力度,適當提高糧食價格,讓回鄉務農的農民工收入不能比打工工資低太多,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五:提高農村老人的福利,增加一定份額的養老金,使農民不會為老了,幹不動了而憂慮晚年生活。更不能象現在這樣七老八十還要種地維持生活。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種田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乘年輕時努力外出打工,掙點錢防老,以防後顧之憂。糧食是國家和家庭之根本,古話說:一歺無菜妻離子散,一歺無食父子無情。一旦國家出現糧食饑荒,那就象徵國家已接近危機四伏的狀況了。重視糧食生產是黨和政府的關健之關健。勿可忽悠也。


汪全繼


中國是農業大國,人多地少,山地的面積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3.如果把山地、丘陵和高原等地形起伏的地區統稱為山區,那麼,我國山區的面積佔到了全國陸地面積的2/3,也就是66.7%.由此可見真正機械化種地的地方有限,而山區的農民種糧食基本自給自足,那麼機械化種出的糧食供城區人口是遠遠不夠的,我國糧食還需進口才能滿足需求,而進口的糧食價格往往低於國產價格,哪怕國家多年前就實行糧食補貼來提高農民收入與種地積極性。政策是好的,可最終結果是農村荒廢的土地越來越多。

原因何在?水漲船高,糧食價格高了,房價高了,醫療貴了等等。但農村的條件雖有好轉,可還是沒法與城市比?尤其是教育與醫療,所以農村的人大多湧入城市,留在農村的這批勞動力基本都是五十, 六十年代的,他們已逐漸老去 ,農村荒廢的土地也在增多。因而國家不會靠提高糧食價格來提高種地人的積極性的。唯有宏觀調控,控制房價,加強農村農業各方面建設,或許能稍稍減少土地的荒廢吧。

以上僅屬個人觀點而已,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