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各種 “正常” 蔚然成風


讓各種 “正常” 蔚然成風

Make it happen?


媽媽總覺得我要自己有女兒後才會理解她作為母親的心。可我拒絕被美德束縛,我還想拒絕從眾的苦難。

今天是回湖北,與家人宅在一起的第 66 天。在外婆家經歷了前 56 天 “捨己為人、無私奉獻” 的家風洗禮後,回到自己家,媽媽將這種 “嚴於律己,嚴於律女” 的標準翻倍體現,美其名曰 “為你好”。實在抱歉,我沒辦法認可她們對自己的嚴要求,也完全不想自己被如此嚴要求。或者,我原本也不需要感到抱歉。

韓國疫情剛爆發時,好像就是甘肅 “最美逆行天使” 新聞傳出的那幾天。媽媽提到有十幾名韓國女醫生,在醫院正需要人手時一起提離職(我沒有核驗過新聞出處),原因是特殊時期希望回家照顧孩子,媽媽表示了對這種與我國醫護人員截然相反行為和覺悟的 “不理解”。我當時奇怪道,這不是很正常嗎?因為恐懼,第一反應躲避是合乎人性的。不管甚麼時間,勞務人員都有權利依法提出辭職申請。媽媽說,這多沒責任心啊。我說,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在危難來臨時還高風亮節,如果我是醫生,這會兒必須去上班,你怕不怕。印象中媽媽當時沒再說話,大家也轉換了其它話題。

這好像是很小的觀點衝突,但好像又折射出很大的價值差異。價值本身無所謂對錯,但我們朝向價值方向行動時,社會會對價值做出評價,有些價值優於其它價值,被稱作 “美德”。美德可以作為個人價值選擇的崇高方向,但絕對不應該是一個 “必須或只能如此” 的方向。哪個國家的社會規範,也沒有資格要求人人都是 “君子”,我們不能僅僅只是一個 “人” 嗎?

早上做公益冥想營今天的 “自我關愛” 作業,關於如何 “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自己”,與萌萌一起反思了自己以及母親對己對人的標準寬嚴。外婆和媽媽都習慣用 “美德” 來自我要求,同時用這種嚴苛的標準去要求身邊親密的家人,在她們心裡有嚴格的 “對錯” 之分,於是批評別人 “(在她們看來)不符合一般社會規範” 的行為時,不自覺就站上了道德高地。

不知道多少人秉持了 “嚴於律己” 的原則,而對於很多母親來說,丈夫和子女都是其 “己” 的一部分。出於對 “雙向高要求” 的逆反,我看上去走向了對他人高要求的反面——“寬以待人”。可實際上呢,仔細一想,“寬以待人” 對試圖 “嚴要求” 的人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嚴要求?這意味著,我不管你,你也別管我;我不要求你,你也別想要求我!對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的母親來說,要接受這種 “寬要求” 可太難了:當媽的怎麼可能對女兒不聞不問不關心,置之不理還是愛嗎?

母親舉著美德的鏡子看女兒,難免覺得有些沒達到她的期望,甚至,在某些方面沒達到 “正常”。即便我自己覺得挺 “正常”,那也不是媽媽認知框架之下的正常。可是,誰規定只能有一種 “正常”?我們能不能讓各種 “正常” 蔚然成風!

下午在網易雲聽到一首叫 Felicity 的歌,打開評論點贊最多的一條是 “俄羅斯方塊教會我們: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 哈,“消失”,那不是我曾經的夢想嘛!遵照別人的價值生活,歷經人人都在經受的苦難,可以輕易地消失在人群裡。意識到這個時代的 “消失” 不過如此,一點兒不覺得誘人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