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最簡單、便宜,最下飯(讓你飯量大增)的一道菜是什麼?

黔味鮮豐鬍子哥


媽媽做的蘿蔔切絲蒜苗姜切細然後和粉碎的辣椒粉攪拌醃製一會,那滋味保你頓頓都能吃三大碗的白米飯。當然還有媽媽秘製的必不可少的調料呢!


發光的帽子


我的家鄉在天津,爺爺是當年從河北省新樂逃荒過來的,奶奶是武清人。我的姥姥、姥爺都是山東人,也是當年逃荒過來的,到了天津安家落戶,開枝散葉。

我們沒有吃過什麼特色的天津菜,魯菜也算不上,從小吃的都是家常菜。

我從小最愛的一道菜,是土豆辣子肉片,吃過再好吃的東西,也不可能忘了我姥姥當年做的這道菜。拿來拌米飯,兒時的記憶,永遠也不可能忘記,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菜。

土豆辣子肉片(去皮五花肉)

這個圖片是我在網上找的,只有這個,最像我記憶中的那道菜。我喜歡更黑一點的,多加點醬油,再加點水,炒出來以後盤子底要有油和醬油、水的混合,濃縮的豬肉香,土豆香味,醬油,土豆片的邊上還有一些微焦,一些小小的辣味。我描述不出來那種味道,我也做不出來那種味道,這些都只能在記憶中。可能沒我描述的那麼好吃,可是,這道菜是我記憶當中的最愛,我媽和我奶奶炒的都不如我姥姥炒的好吃。

這道菜,沒有那麼多花哨,黑乎乎的,還有那種肥瘦相間的大肉片,很多人沒有食慾,是我今生最愛。

肉片要大一點,薄一點,夾起來能動,可以讓人食慾大增。土豆薄厚都有才是家常菜的正經標準,不必要好看,一定要好吃,才是根本。青椒,必須要薄皮的那種,帶一個一個的條狀鼓包,稍微辣,才好吃,過癮。醬油,千萬不要用那種生抽什麼的,老抽也沒必要,就是黃豆醬油就可以,有的黃豆醬油很貴,別覺得不值,家常菜還是黃豆醬油才有味道。小火慢炒,不用特別漂亮的翻炒什麼的,急火熱油什麼的,完全不用。

不需要新土豆,黃色的,粉質多一點那種

土豆去皮,從中間一切兩開,平面放在案板上,再切一刀,大小無所謂了,切片。

如果或許追求美觀感覺就離我們心裡的美食越來越遠,離我們的兒時記憶也越來越遠,和便宜下飯也就沒多大關係了。

青辣椒一定買這種,沒有比這種更合適的

市面上有三種青椒,一種是細長的那個,尾巴那裡尖尖的,是個三角形的橫截面,很多人都認為這種青椒辣,其實一點也不辣,生味也沒那麼重,一般都叫它“尖椒”。

飯店裡的尖椒肥腸和尖椒幹豆腐什麼的,都是用這種辣椒來做,熗鍋時再加一些乾紅辣椒來提升味道。

洗淨,切成塊就行,不要講究,不愛吃辣的人可以把裡面白色的筋去掉,注意辣手(還要注意弄完了別直接去廁所🤪)

五花肉,五花肉,五花肉!!!

沒有五花肉,對於我,這道菜就完了,那還吃什麼呀?肉,才能撫慰我的心靈,豬,才是我靈魂伴侶😂

五花肉買回家,去皮,切片,切大片,哎呀!不能再說了,口水下來了。

蔥,大蔥,切大點沒關係,剩下的放冰箱

蔥花,必有!

黃豆醬油,再說一遍,黃豆醬油,必須要好的黃豆醬油

不需要味精,不需要雞精,不需要那麼多高級的調料,不需要精湛的廚藝,家裡的天然氣就可以,土豆可以不過清水,自然的炒熟就很好了。

所有的東西放在一起,也不過10塊錢,兩個人吃。

蒸好米飯,把菜放在飯上面,用小勺把菜和米飯拌在一起,多加一點菜湯兒。帶著油光的米飯,香氣噴噴的肉片,微焦的土豆片,還帶著些許的辣味。辣椒塊因為長時間翻炒,會在表面有皺紋一樣的細道。黃豆醬油的味道,經過翻炒,拌在米飯上,真的太好吃了,真的也很便宜,真的也是我的童年記憶,永遠也不可能忘。

我想我姥姥了,老人家現在精神遠不如前,偶爾還有一點糊塗,也不可能讓她下廚給我做飯了,我的孩子7月份會來到這個世界,我希望太姥姥能和孩子多接觸幾年,讓老人家享受更多天倫之樂。

哈哈哈,跑題了,美食,我還是喜歡我姥姥做的,再好的廚師也要靠後🦀🦀🦀


大家來嚐嚐


我覺得是酸菜[捂臉]

酸菜在我們廣西老家,每天都會炒一大盤,可以吃上一天。酸菜特別開胃,家裡泡上一大缸,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做法也多,簡單又美味。

廣西人特別喜歡吃酸野,大街上隨處可見。作為飯桌上的菜,當然少不了酸[呲牙]喝粥的時候,酸菜是最佳配菜;油膩的吃多了,酸菜是最好的選擇;平時有客人,一大桌的菜品,必有一盤酸菜,既可口又受歡迎。這個年,我家最愛的也是它[偷笑]

記得小時候,特別是夏天,和爸媽去幹農活回來,又餓又累,盛上一碗白粥,配上酸辣的酸菜,別提有多爽了[呲牙]喝下兩大碗,搖椅上一躺,手上一把扇子,滿足的樣子,安靜午睡,滿滿都是回憶啊……





玲子七彩生活


直接上圖,正好昨天做了

豬血丸子

我家鄉的朋友一般看到這道菜就會流口水了吧?

每次我家只要有這道菜我都比平時多吃一碗飯

在肉沒漲價之前還是挺便宜的

原材料就是豆腐、豬血、肉,因為口感美味又經濟實惠,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幾乎家家戶戶都制此品,以供數月之需,是我們當地冬至臘月製作的一種過年食品,有著悠久的傳統。



小邋遢木可可


說起家鄉菜,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家鄉的味道,我的老家是內蒙赤峰的,工作在天津,每次回老家必須吃的一道菜是豆片炒肉。下面把做法分享給大家。

1準備手工豆片,切成三角塊或者菱形狀,(赤峰當地的豆片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吃過北京的,吃過唐山的,更吃過天津的,赤峰的豆片特別的軟,嫩,滑,有豆香味,)

2,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片,2個辣椒切三角塊,蔥花適量,鹽,水澱粉,老抽,生抽,鹽,雞精,十三香,老醋。準備材料做好。下面開始做。

3,適量的植物油燒熱,下入五花肉,煸炒出油,蔥花爆香,下入豆片,翻炒幾下,下入辣椒,再次翻炒,下入準備的調料,加入適量的清水悶一下,大火加入水澱粉,迅速翻炒,就可以出鍋了。

4再次配上大米飯,特別下飯。



家居小吳


我老家是菏澤單縣,我們那兒有一道鹹菜叫醬豆子。在老家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做,是小時候吃的最多的下飯菜。常見吃法:1.從缸中盛出直接吃,有湯汁,沾剛出鍋的饅頭倍香。2.鍋中倒油,放幹辣椒炒,或者加雞蛋一起炒更好吃,這也是大人們下酒的靈魂菜。

離開老家多年,好久沒有吃到醬豆子了,伴隨我們的只有記憶的味道了!




謝玄子


我的老家是東北遼寧省朝陽,這裡我們最愛吃的而且上桌都能端的上來的菜那就是尖椒幹豆腐。我們這裡有兩種幹豆腐,一種是幹板的,另一種是溼板的。大眾愛的是幹板幹豆腐,溼板幹豆腐用來卷各種小菜適應。下面我把我平時做的尖椒幹豆腐分享給大家,首先準備幹豆腐適量。輔料有尖椒,蔥薑蒜。先把幹豆腐用熱水超一下。隨後起鍋燒油,放入準備好的蔥薑蒜再到入適量的水,這裡我要說一下本人做這道菜蔥來不放醬油老抽耗油之類的。開的時候下入幹豆腐,再燒至一會放入尖椒隨後放入味精最後用水澱粉勾芡。出鍋的時候最好點上明油。


手機用戶浪漫自由人


肯定是雪裡蕻啊,肯定不少人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它是我們這兒的一道鹹菜,炒好可以就著炒飯、稀飯、麵條、白米飯、甚至做包子餃子餡吃都可以。

記得小時候奶奶經常做雪裡蕻炒肉給我吃,鹹香開胃,這麼多年過去了都沒忘記那個味道!



用心做滷味


個人認為家鄉的番茄炒蛋最下飯!

在老家吃番茄的季節是夏天,這個時候有了番茄,吃番茄的時候也有吃青的,切片,雞蛋用油炸好,炒的時候加一點陳醋,青辣椒,那味道現在想想就流口水,夏天天氣比較熱,胃口不會那麼好,有時候熱的又吃不下飯,來一道這樣的菜,是真的開胃。

也可以做成有湯一類的,不過是用的紅番茄,在晚上的時候吃,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摘幾個番茄,和雞蛋一起炒,加一點水,做成湯粉形式,夏天有一個青菜,叫荊芥,摘一把,味道也是很香的,放在湯裡面,晚上吃麵條用大碗,麵條幹撈,在澆上兩大勺番茄蛋湯,真開胃,再加上幾粒大蒜,能夠舒舒服服的吃一頓飯!


習慣L


如果說簡單下飯,很多菜都是,比如芹菜炒雞蛋,韭菜雞蛋,甚至是鹹菜炒雞蛋……蒸雞蛋,臘腸炒蒜苗,還有很多滷菜,過年的時候,除夕夜之前滷一大堆,什麼滷肉,滷魚,滷海帶,滷千張,滷豆乾,滷茨菇,滷藕,滷雞滷雞蛋,滷豬腳,滷排骨,滷牛肉,滷牛肚,滷臘腸……唉!太多了,今年過年滷得太多了,沒有一個人來拜年,大家相互約好了,只能電話微信拜年,不可以出門,非常時期,這麼多滷菜,整整猛吃了好多天才吃完,吃法很簡單,當初是一鍋滷,吃的時候就切一下裝盤蒸熱就好了。

其實說起來,我比較喜歡那個扣肉,就是家鄉辦酒席的時候,那一碗肘子肉,肉皮是煮熟了塗點蜂蜜,然後用油發好的,蒸熟起鍋倒扣出來,肉皮在上面,黃亮亮,蜂窩眼一樣的吸收了很多肉汁在裡面,咬一口,……又香又甜說不出的爽口……,不過這個稍微比較麻煩,不算。

我覺得很簡單還有粉蒸肉。把肉切片,大小隨心情,正規一點的就是拌上蒸肉粉,(我沒有蒸肉粉的時候就拌上各種喜歡的調料,加一點紅薯粉,或者生粉,有時候甚至是麵粉,)然後在煮飯的時候,直接放到飯上面蒸,米洗好放適量水,如果沒有蒸格就放一個三腳架,有蒸格就直接放切好拌好味的蒸菜在下面,上面放肉,肉一片片平鋪在蒸菜上面,煮飯,飯熟了,粉蒸肉也熟了。我喜歡用電壓力鍋煮飯,這樣蒸肉也會爛一些,入口即化,肉汁鮮美。(蒸菜可以用各種各樣的代替,土豆,紅薯,南瓜,藕,大白菜,小油菜,茼蒿菜,幹馬齒筧,幹豆角,幹蘿蔔皮,只要是吸油的都可以,我最喜歡的是南瓜🎃紅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