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諶蒲生的故事


革命烈士諶蒲生的故事


諶蒲生是大革命時期安化縣很有名氣的革命烈士,生前曾率先在他的家鄉文溪秘密組建了安化第一個農民協會,任委員長;創建了中共安化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任支部書記。之後,他擔任過省農民協會駐安化特派員,同時擔任安化縣農民協會委員,選為省代表參加了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馬日事變後,他擔任中共安化縣委農運委員,期間建立了安化三都區委,發展黨員100餘人。1928年春,根據中共安化縣委決定,他組建了江南遊擊隊,任隊長,開展紅色清鄉,反擊白色清鄉。1928年7月,他被敵人通緝抓捕,脫險後遠走內蒙,後逃至武漢打入國民黨部隊任連事務長。1930年不幸被叛徒出賣,槍殺於鸚鵡洲,時年25歲。

諶蒲生的生平事蹟,缺少正式的歷史記載,其中的一些故事至今還在當地老百姓口中流傳。

立志讀書

諶蒲生名緒和,字履忠,化名諶磊,1905年6月21日生,安化縣原文溪鄉文溪村人。

文溪村地方狹長,四面群山環抱,一條小溪橫貫其中,自南向北流去,故名“橫溪”。此地自古文風昌盛,清代以來曾經出過九個秀才,其中一個貢生,六個廩生,故有“五里九秀才”之稱,因此“橫溪”改名“文溪”。

諶蒲生的父親叫諶伊勤,務農營生。諶蒲生有兄妹五人,蒲生為老大,其餘四個是妹妹。諶伊勤家境雖然貧困,但深受當地文化的影響,總是盡力送子女讀書。諶蒲生七歲發矇入私塾,十一歲到東坪讀高小,直至畢業。此時諶伊勤覺得力不從心,對諶蒲生說:“崽呀,我已經盡力了,你已經算半個讀書人了,你以後就幫助我在家務農吧!”

諶蒲生沒有做聲,他在看,在想。他看左鄰是號稱秀才的諶月波,世代書香,家道殷實;他看小溪對面的“文心山莊”,高牆環繞,庭院深深,那是安化縣參議員兼議長諶和器新修的豪宅,諶和器不僅滿腹經綸,傳說還是喝過洋墨水的人。他想,農民要擺脫貧困,自己要有出息,必須也要多讀書,讀好書。因此過了幾天他堅定地對父親說:“爹爹,我要繼續讀書!”

諶月波是諶伊勤的堂兄弟,諶伊勤對諶月波談起兒子要繼續讀書的事。諶月波說:“這伢子有志氣,是一塊好材料,梅城縣立甲種師範是培養教師的,基本不收學費,讓他去考考看,考得起就繼續送,困難總會克服的。”諶伊勤表示同意。

諶蒲生經過充分準備,在父親的陪送下,步行到梅城參加考試,結果被高分錄取。以後,父親勤耕苦力、砸鍋賣鐵,為兒子準備必要的費用;兒子如飢似渴,發奮苦讀,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在甲種師範學習的四年中,諶蒲生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但他認為學無止境,仍然立志深造。1918年他又考入湖南長郡公學就讀,1921年畢業。

自此,諶蒲生認為,他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讀到了湖南省的最高學府,應該心滿意足;還認為他在長郡公學讀書的這些年,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在時代的浪潮中他樹立了嶄新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礎。

光榮入黨

昔時,黃沙坪礄口資江南岸有一座樓閣,稱九王閣。九王閣高四層,為木質古代建築,簷牙高啄,風鈴鳴響,蔚為壯觀,其中洞賓飲酒的塑像惟妙惟肖,遠近聞名。大革命時期,這裡曾經是共產黨人秘密集會的地方。上世紀九十年代,九王閣重修,建革命烈士紀念館,供後人學習瞻仰。

1925年9月,經中共湘區區委批准,在東坪成立了中共安化特別支部,廖如願任書記。之前,廖如願以“三都學友會”的名義在東坪地區進行革命活動,發展黨員。諶蒲生經廖如願介紹,在黃沙坪九王閣面對黨旗宣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諶蒲生為什麼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還得從他在長郡公學讀書時說起。

長郡公學創辦於1904年,是廢除科舉後由長沙知府顏鍾驥創建,是當時唯一的府立中學堂,為長沙首倡的新學。1912年,府制廢除後,更名為湖南長郡公學,1914年後,安化彭國鈞在此校曾擔任過校長。長郡公學在中國歷史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不僅造就了徐特立、李維漢等一代名師,還孕育了郭亮、任弼時、李立三、蕭勁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張騫等十二位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

諶蒲生在長郡公學學習的歲月裡,不僅受到了學校傳統教育的薰陶,而且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接受了各種進步思想。有人說他曾經參加過毛澤東、蔡和森組建的新民學會,經常閱讀長沙市學聯刊物、毛澤東為主編的《湘江評論》,在“五·四”運動浪潮中,他參與了新民學會組織和領導的湖南各階層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參加了驅逐鎮壓“五·四”運動的軍閥張敬堯的學生遊行。1920年下半年,新民學會的許多會員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諶蒲生也有耳聞,並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文溪現任支書諶先開說:“諶蒲生在長郡讀書時,與毛澤東常有交往,曾經與毛澤東等47人有一張合影,毛澤東和諶蒲生站在第二排,中間只隔了兩個人。這張照片我親眼看過,可惜現在找不到了!”

諶蒲生長郡中學畢業後,回到家鄉文溪從事小學教育工作。1923年前後,廖如願成立“三都學友會”,諶蒲生是會員之一。諶蒲生經常參加學友會的活動,學習《共產黨宣言》,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瞭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目的與宗旨。同時,他向廖如願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廖書記,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願意為勞苦大眾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得到組織批准,在黃沙坪九王閣參加了入黨宣誓典禮。

平民夜校

諶蒲生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仍然以教書為業,並以此作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根據黨組織的安排,要積極開展農民運動,成立農會,建立農民政權和農民武裝,剷除貪官汙吏,打到土豪劣紳,同時發展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等等。

1924年前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南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到1926年11月,全省七十五個縣,已有五十多個縣成立了以貧農為骨幹的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一百三十多萬人。

要怎樣才能把文溪的農民發動起來呢?諶蒲生想,有的共產黨人在工廠辦工人夜校開展革命活動,我也可以利用教師這門職業辦一所農民夜校,既叫他們學文化,又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他作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和思想發動工作,一所農民夜校終於辦起來了,起名為“平民夜校”。

從此,諶蒲生堅持天天晚上為農民上課。不要報酬,還自己出錢買書買燈油。他還結合實際編寫平民課本進行教學,其中有一課是這樣寫的:“平民夜校讀書好,人人讀書覺悟高,不準洋人來侵略,打倒軍閥和土豪,要是不學習,一世苦到老。”這樣的課文通俗易懂,能啟發覺悟,深受群眾歡迎,因此參加學習的貧苦農民很快發展到30多人。

為了提高農民的階級覺悟,他開動腦筋,開展文藝宣傳。演員以夜校學員為主,自己也登臺演出。其中有一個節目是《鬥地主》,他用紙紮了一些牛腦殼,戴到幾個扮演農民的頭上,要他們裝啞巴;又安排一個學員扮演地主。地主把農民當牛做馬,騎在農民身上作威作福,還用鞭子抽打他們。最後,農民團結起來,把地主鬥倒在地,取掉牛腦殼,啞巴開了口,翻身做主人。這樣的節目,農民看得哈哈大笑,深受教育。

1925年11月,文溪農民協會建立,會員有30多人,諶蒲生任委員長。農協會員基本是夜校的學員,平民夜校成了農民協會的指揮部。

農協成立之後,諶蒲生在平民夜校發動和佈置農會骨幹領導農民開展打土豪、減租退押、限息減息活動。同時提出取消大秤小鬥,組織突擊檢查,沒收土豪大秤、小鬥、小升若干。這些鬥爭,使農民受益,看到了組織起來的力量,嚐到了組織起來的甜頭。

1926年春,諶蒲生在平民夜校培養了蔣鼎階等20餘名農協骨幹入黨,在文溪竹山侖上舉行了宣誓儀式,建立了文溪黨支部,諶蒲生任支部書記。同時,白沙、高家等地的農民運動蓬勃興起,聯合組建了文溪農民自衛隊;參加共產黨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白沙溪黨支部也相繼建立。

1926年12月26日,文溪農民自衛隊參加了東坪剿滅楊直庭土匪的戰爭,犧牲的人數有36人。整個革命戰爭時期,文溪的革命烈士共計有46人。解放後文溪劃為革命老區,這個光榮的名稱是革命者用獻血凝成的,諶蒲生功不可沒,而他創辦的平民夜校便是文溪革命的發祥地。

營救書記

1928年7月22日,安化縣委書記蔣曄不幸在江南被捕,將要押解去縣城(梅城)。諶蒲生聞訊,心急如焚,設法營救。

蔣曄(1906年-1928年)),字仲和,男,湖南安化人,出生農民家庭,16歲考入中共湘區委創辦的湘江中學,畢業後被中共湘區委派往廣東講習班學習,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省農民協會、共青團湖南區委工作,同年10月,以農運特派員回安化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馬日事變”後,擔任安化縣委書記,積極恢復黨的組織,籌建革命武裝。1928年7月,國民黨湖南省黨部派姚廣師一個團的兵力來安化“剿共”,7月22日因叛徒出賣蔣曄被捕,8月24日在梅城英勇就義。

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白色恐怖,加劇清鄉活動,抓捕、殺害共產黨員。縣委書記蔣曄在中砥召開了縣委會議,決定組織游擊隊,反擊白色清鄉。會後,諶蒲生以文溪、白沙溪、江南黨員為骨幹,組成了江南遊擊隊,擔任隊長。游擊隊共50多人(槍)。他們神出鬼沒,活動在文溪、江南、盧家坊一帶的高山野林,在重要關卡設下埋伏,發現有敵人到村子進行清鄉,趁敵人猝不及防時狠狠給予打擊,給敵人造成了很大的威懾。縣挨戶團派出一個大隊到後鄉清鄉,只敢在東坪橫行,不敢下鄉進行活動。

蔣曄書記被捕,諶蒲生派人探聽到敵人押送到縣的時間與路線。時間是7月22日,押送途中要經過夢公嶺。夢公嶺山勢陡峭,從下至上是一條曲折的羊腸小道,盡頭是一個山坳,灌木或茅草叢生。

諶蒲生估計押解蔣曄書記的敵兵應該在當日上午十一點左右從山坳經過。他安排部隊在先一天晚上吃飽喝足,帶足乾糧,半夜出發,於日出時分來到山坳,分兩隊人馬左右埋伏。

諶蒲生和游擊隊員們頂著烈日,埋伏在灌木或茅草叢中等候。果然上午十一點左右,便發現一支敵軍快要爬上了山坳。諶蒲生命令戰士們:“大家注意,只要看到了蔣曄書記,就開槍從首尾射擊,並高喊繳槍不殺,乘勢把蔣曄書記救走!”諶蒲生和隊員們認為:蔣曄書記應該被他們反綁雙手,由兩個敵兵用槍比著,被羈押在隊伍中間行進。因此隊員們一動不動,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把敵軍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卻沒有一個人發現蔣曄書記的蹤影。諶蒲生以為這是一支路過的敵軍隊伍,為了不暴露目標,發生不必要的傷亡,沒有命令隊員開槍,眼睜睜看著敵軍下山而去。這是怎麼回事?莫非情報有誤?莫非押送蔣曄書記的是另一支隊伍?他們不甘心,一直埋伏到太陽快下山時,才把隊伍撤退回去。

後來才獲悉,此次敵人押送蔣曄書記,估計游擊隊要在半途營救,因此膽怯心虛,竟然派了一個排的兵力。敵人也十分狡猾,為了迷人眼目,他們對蔣曄書記沒有綁架,且從頭到腳都化了妝,完全變成了一個敵兵的樣子,並把他夾在隊伍中間,如果不近距離仔細觀察,誰也認不出蔣曄書記的真面目來。

事後,諶蒲生覺得自己過於年青,缺少對敵鬥爭經驗,營救書記失敗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壯烈犧牲

1928年8月24日,叛徒諶蓋勳(原中砥鄉中砥村人,曾擔任過三都區委下屬6個支部書記之一,1927年“馬日事變”後被捕叛變)帶領國民黨軍文少初營到文溪清鄉,共抓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100餘人。諶蒲生因當日不在文溪有幸脫險。

諶蒲生脫險後,敵人對他實行通輯追捕。他化名諶磊,喬裝為茶商,流亡到內蒙古。後來打聽有朋友兼同志陳嘉尤在武漢國民黨部隊任職的消息,便去信請求幫忙併尋找黨的組織。經陳嘉尤介紹,諶蒲生從內蒙來到武漢,因其有文化,擔任了國民黨軍隊的連事務長。

武漢曾經做過國民政府的首都,主席是後來的大漢奸汪精衛,他也是一個殺害共產黨人的劊子手,曾經在有關會議上提出“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主張。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寧漢合流”(汪精衛的武漢政府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合併),武漢一直處於白色恐怖之中。1930年8月陳嘉尤暴露被鋪,經受不了嚴刑拷打,叛變投敵。

1930年9月12日,諶蒲生被叛徒陳嘉尤指認被捕,敵人對他使用了各種刑法,想從他口裡得到什麼。諶蒲生堅貞不屈,閉口不說。敵人威脅他說:“不說就槍斃你!”諶蒲生回答:“怕死不當共產黨員!”

1930年9月12日,敵人將他槍殺於漢陽鸚鵡洲,時年25歲。臨刑前他還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

諶蒲生壯烈犧牲已經90年了,他沒有留下什麼財產,連一張遺照也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文溪人民沒有忘記他,安化人民沒有忘記他。諶蒲生的革命事蹟、高尚品格,將作為紅色基因永遠傳承,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人在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征途中,為實現中國夢而自強不息,奮勇前進!

革命烈士諶蒲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