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套用一部作品中的臺詞:這個世界真是無法預知的命運舞臺。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誰都未曾想到,在2020年的今天,地球上公認的硬通貨除了黃金之外,還多了一個口罩。

就在不久之前,西方世界還紛紛將“戴口罩=得病”作為一種傳統美德,以此讓不少華人甚至亞裔遭到了不公正對待。

但人心可以不公,病毒卻一視同仁:凡是願意挑戰它的,哪怕是王子也不能倖免。

浩浩蕩蕩的“口罩需求戰”,如今已經正式打響。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不過如果你認為口罩僅僅只是作為一種戰略物資輸出的話,那麼你還是太年輕了。

實際上,口罩不僅僅可以承擔預防病毒的作用,它更是一次中國打垮西方話語權,中國企業藉此熬過寒冬期的無價之寶。

不信?看下去再說!


無人拒絕:口罩可以成為文化軟植入的最佳載體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天可以生產超過2億隻口罩。

雖然說這個數字對14億人口而言,似乎還不算特別多。但至少從目前大家已經可以紛紛在藥店買到口罩的情況看,國內“口罩荒”局面已經基本結束。

因此,我們最近頻頻聽到中國開始對外贈送、出售口罩的消息。

尤其是那些多年來關係一直不錯的國家,以及在前段時間積極支援咱們的國家,這次口罩不說管夠,至少可以緩解燃眉之急。

例如日本豐川市曾經給無錫市贈送過4000多口罩,這次我們直接十倍奉還。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已經出現,我們國人或多或少都是帶有一些感激之情的。

畢竟在最困難的時刻有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幫助,現在大家自然不能見死不救。

不過我注意到一個非常值得玩味的現象:

即便中國已經在努力抗擊疫情,但外國人是否真的會因此“感謝中國”,目前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才是。

有網友分析,在西方主流輿論的引導下,目前我們陷入到了一種塔西佗陷阱,無論做什麼都是錯的。

你不幫助國外,就是沒良心;你幫助國外,就是贖罪。

包括這次贈送10倍口罩的事情,在日本網絡上是怎麼評價?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即便看不懂日語,那幾個漢字應該認得吧?——朝貢貿易。

呵,人家還真未必領情,還覺得你是在把它當成“番邦小國”呢。

不過即便如此,在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爆發(包括日本因為放棄今年舉辦奧運,現在也不打算捂蓋子了)的局面之下,只要稍微有點正常智商的人,都不可能拒絕別人贈送的口罩。

甚至對那些重災區,別說是贈送了,人家都得大批量採購啊。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可想而知,在未來不短的一段時間中,每天都會有百萬級、千萬級甚至上億的口罩被輸出到國外。

這不僅僅能夠為國內因為疫情遭到重創的製造商來一波大回血,更重要的是我接下來要強調的一點:

把口罩,當成中國軟實力的輸出載體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好呢?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市面上傳統口罩是什麼樣子的: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通過採用藍白配色形式,這種包裝大概能夠給人一種“專業防護”的印象。這也不奇怪,畢竟如果不是本次疫情爆發,那麼國內大部分口罩基本上還是會被醫院等機構拿去用的。

醫護人員,自然用這種包裝最為合適啦。

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哪怕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在外出的時候都已經養成了佩戴口罩的習慣。而目前西方那些曾經“就是不戴口罩”的國民,面對不斷增長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只要你怕死,還是乖乖把口罩戴上比較好。

因此,口罩會很自然地成為國外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很多國家為了口罩,連平時溫文爾雅的紳士形象都不要了,開始明爭暗搶,場面頗為難堪。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在口罩包裝袋、口罩產品外表做一點設計,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呢?

說白了,針對國外搞一場“個性化”的口罩出口,就是中國藉機輸出軟實力的絕好機會。

以包裝袋為例。

假設,我們這次打算贈送給韓國一批口罩。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之前在贈送口罩時,往往都是將這些標語寫在箱子上的。

不過仔細想想,當大家接收口罩時,肯定不是用箱子帶回家,而箱子上的話能被多少人看見,這就只有天知道了。所以效果是無法估計的。

那麼,如果能夠將兩國的國旗以及那段中韓雙語的話,印在口罩包裝袋上呢?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網上隨便找了個素材,我用畫圖大概做了下。反正是這麼個意思。我甚至還想著包裝可以是一箇中國人跟一個韓國人戴著口罩面對面,效果會更好。

如此一來,只要當這個國家的國民想要用口罩時,就不可避免要接觸口罩包裝,從而不間斷地接受“中韓友好”的信息。

對其他國家也都是一樣的。如果出口日本,我們可以畫一隻超級可愛的熊貓,畫面上是熊貓正在將口罩吭哧吭哧運給日本小姑娘。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如果出口英國,我們還是用熊貓的形象,把口罩送到約翰牛的身邊……

如果出口法國,我們可以用花木蘭與貞德並肩作戰的設計風格,強調中法人民友誼萬歲。

如果出口意大利,我們畫一箇中國麵條的擬人,正在拿著口罩探望重病的意大利麵……

很顯然,即便如今我們國內的情況無法通過西方輿論準確地傳遞給世界。

但只要他們還有使用口罩的剛需,那麼每天輸出多少袋口罩,就意味著會有同樣數量的人群接觸到中國的善意,體會到中國真的是在用心為抗擊世界疫情而戰。

哦對了,不光是包裝袋,其實口罩本身也可以做很多文章。

很早之前個性化口罩就已經流行在市面上了。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和包裝袋撕開就作廢相比,如果我們將有價值的文化信息直接印在口罩表面,那麼當外國人戴著口罩出門時,本身就成為了我們的“活廣告”。

某一天,某個西方國家街頭,無論哪個種族,何種膚色,都戴著有明顯中國元素的口罩……

是不是還讓人覺得很激動呢?

至少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所有國家幾乎只能大批量依靠中國口罩進口的情況下,即便我們在口罩上“動動手腳”,也不需要擔心任何一個國家會拒絕。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西方輿論哪怕再怎麼上躥下跳,火急火燎,但只要他們變不出口罩,不能對疫情起到任何幫助,那麼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口罩的湧入——國外的民眾也將一點點,一點點被拉到我們這邊。

甚至,我們可以給新鄉時報、某某街日報、玻璃週刊啦……贈送一批口罩,看他們用不用。

這樣的機會百年不遇,有關部門是否應該好好珍惜呢?


行業自救:與其網上亂花錢,不如通過口罩做宣傳

這次的疫情讓國內很多行業都感到絕望。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旅遊業遭遇史無前例的衝擊,相關的旅行社、酒店、簽證、打折網站都出現了大規模裁員。

餐飲行業除了我一直吹捧的老鄉雞之外,大部分的老闆可能已經在考慮怎麼用最少代價關門。

汽車行業上下游供應鏈都出現問題,消費者購車慾望大減……

可如果一個品牌還想繼續堅持,那麼自然要繼續進行推廣才是。所以,我們照常看到各類廣告出現在抖音、朋友圈、頭條或者其他平臺,甚至是那些讓人厭煩不已的APP廣告。

不過這些廣告到底能有多大的效果,恐怕很難預估。也許幾百萬扔下去,連個影子都看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各位老闆是否考慮用口罩來宣傳自家品牌呢?

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這樣的廣告形式: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通常這種紙巾會作為贈品,免費派發給消費者或者客戶。

因為紙巾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備品,所以哪怕大家對某個牌子最初無感,卻也很難拒絕這種免費贈送的禮物。

既然紙巾都有如此好的效果,當前依然被視為剛需的口罩呢?

這,或許就能夠成為不少行業在疫情期間破局的關鍵!

大家應該知道,正常情況下的口罩其實並不貴。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很多口罩在平時大概一塊錢就足夠買到,那麼成本一定會比這個更低。

尤其是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又將進一步壓縮成本。

如果我有100萬的廣告投放費,那麼做出100萬個口罩(加上包裝設計)不成問題。如果一包口罩是5個裝,也就意味著可以提供給20萬受眾。

我猜測,這20萬人應該都不會拒絕免費的口罩吧?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所以現在如果有一家餐飲品牌,打出“消費50元,贈送一包口罩”的活動。再配合幾個自媒體搞“這家飯店老闆也是拼了!來吃飯居然送口罩”的噱頭宣傳……

可以期待一下網友們的自發傳播吧?

餐飲行業如此,旅遊業也一樣。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當前,尤其是對很多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如何幫助旅遊行業完成自救,也成為了政府部門頭疼的問題。即便提供財政補助,但若是旅遊業不能實現自我回血,那再多的錢也只能打水漂。

在過去幾天,一些旅遊業打出了“醫護人員免費遊覽”等噱頭。不過平心而論,醫生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有大把時間出去玩,而如果只是醫護人員免費,那對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也並沒有任何吸引力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業完全可以考慮如何將文創元素融入到口罩當中。畢竟文創本身就是現在旅遊業非常看重的吸金焦點。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就算遊客現在來不了,但我們也可以在網絡上發售設計風格特別吸引人的文創口罩,鼓勵熱愛旅遊的人踴躍購買。

好玩有趣的東西,無論在任何時期始終都能吸引關注。

尤其是對那些原本就是國際知名景點的地方而言,由政府出面同本地口罩廠商合作,在向國外出口的時候將本土旅遊亮點植入進去……

用口罩打垮西方話語權,可能比你們想象得更簡單

等到疫情結束後,那些戴著故宮、東方明珠電視塔、大理風情口罩的老外們,會不會成為第一批過來觀光的遊客呢?

同理,汽車品牌可以安排在4S店搞“車主上門就送口罩”活動,反正有些車企自己就在做口罩,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數碼產品、家電、服裝巨頭……只要願意去做,一樣有可操作的空間。

如果各位老闆所在行業有人已經這麼做了,那麼可別怪我沒有及時提醒大家哦~


這篇文章的思想很簡單:

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品牌角度,面對一個長期會是硬通貨的產品,只有將宣傳價值最大化,那麼得到的回報也將最大化。

至少,我們不太可能看到一個戴著“中國為你加油”口罩的外國人,再去襲擊海外華人。

至少,當我們花錢消費時能夠順手得到口罩,也可以增強對品牌的好感度。

現在問題就是:

你,去做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