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套用一部作品中的台词:这个世界真是无法预知的命运舞台。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谁都未曾想到,在2020年的今天,地球上公认的硬通货除了黄金之外,还多了一个口罩。

就在不久之前,西方世界还纷纷将“戴口罩=得病”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以此让不少华人甚至亚裔遭到了不公正对待。

但人心可以不公,病毒却一视同仁:凡是愿意挑战它的,哪怕是王子也不能幸免。

浩浩荡荡的“口罩需求战”,如今已经正式打响。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不过如果你认为口罩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输出的话,那么你还是太年轻了。

实际上,口罩不仅仅可以承担预防病毒的作用,它更是一次中国打垮西方话语权,中国企业借此熬过寒冬期的无价之宝。

不信?看下去再说!


无人拒绝:口罩可以成为文化软植入的最佳载体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天可以生产超过2亿只口罩。

虽然说这个数字对14亿人口而言,似乎还不算特别多。但至少从目前大家已经可以纷纷在药店买到口罩的情况看,国内“口罩荒”局面已经基本结束。

因此,我们最近频频听到中国开始对外赠送、出售口罩的消息。

尤其是那些多年来关系一直不错的国家,以及在前段时间积极支援咱们的国家,这次口罩不说管够,至少可以缓解燃眉之急。

例如日本丰川市曾经给无锡市赠送过4000多口罩,这次我们直接十倍奉还。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我们国人或多或少都是带有一些感激之情的。

毕竟在最困难的时刻有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帮助,现在大家自然不能见死不救。

不过我注意到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

即便中国已经在努力抗击疫情,但外国人是否真的会因此“感谢中国”,目前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才是。

有网友分析,在西方主流舆论的引导下,目前我们陷入到了一种塔西佗陷阱,无论做什么都是错的。

你不帮助国外,就是没良心;你帮助国外,就是赎罪。

包括这次赠送10倍口罩的事情,在日本网络上是怎么评价?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即便看不懂日语,那几个汉字应该认得吧?——朝贡贸易。

呵,人家还真未必领情,还觉得你是在把它当成“番邦小国”呢。

不过即便如此,在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爆发(包括日本因为放弃今年举办奥运,现在也不打算捂盖子了)的局面之下,只要稍微有点正常智商的人,都不可能拒绝别人赠送的口罩。

甚至对那些重灾区,别说是赠送了,人家都得大批量采购啊。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可想而知,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中,每天都会有百万级、千万级甚至上亿的口罩被输出到国外。

这不仅仅能够为国内因为疫情遭到重创的制造商来一波大回血,更重要的是我接下来要强调的一点:

把口罩,当成中国软实力的输出载体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市面上传统口罩是什么样子的: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通过采用蓝白配色形式,这种包装大概能够给人一种“专业防护”的印象。这也不奇怪,毕竟如果不是本次疫情爆发,那么国内大部分口罩基本上还是会被医院等机构拿去用的。

医护人员,自然用这种包装最为合适啦。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哪怕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在外出的时候都已经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而目前西方那些曾经“就是不戴口罩”的国民,面对不断增长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只要你怕死,还是乖乖把口罩戴上比较好。

因此,口罩会很自然地成为国外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很多国家为了口罩,连平时温文尔雅的绅士形象都不要了,开始明争暗抢,场面颇为难堪。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在口罩包装袋、口罩产品外表做一点设计,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说白了,针对国外搞一场“个性化”的口罩出口,就是中国借机输出软实力的绝好机会。

以包装袋为例。

假设,我们这次打算赠送给韩国一批口罩。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之前在赠送口罩时,往往都是将这些标语写在箱子上的。

不过仔细想想,当大家接收口罩时,肯定不是用箱子带回家,而箱子上的话能被多少人看见,这就只有天知道了。所以效果是无法估计的。

那么,如果能够将两国的国旗以及那段中韩双语的话,印在口罩包装袋上呢?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网上随便找了个素材,我用画图大概做了下。反正是这么个意思。我甚至还想着包装可以是一个中国人跟一个韩国人戴着口罩面对面,效果会更好。

如此一来,只要当这个国家的国民想要用口罩时,就不可避免要接触口罩包装,从而不间断地接受“中韩友好”的信息。

对其他国家也都是一样的。如果出口日本,我们可以画一只超级可爱的熊猫,画面上是熊猫正在将口罩吭哧吭哧运给日本小姑娘。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如果出口英国,我们还是用熊猫的形象,把口罩送到约翰牛的身边……

如果出口法国,我们可以用花木兰与贞德并肩作战的设计风格,强调中法人民友谊万岁。

如果出口意大利,我们画一个中国面条的拟人,正在拿着口罩探望重病的意大利面……

很显然,即便如今我们国内的情况无法通过西方舆论准确地传递给世界。

但只要他们还有使用口罩的刚需,那么每天输出多少袋口罩,就意味着会有同样数量的人群接触到中国的善意,体会到中国真的是在用心为抗击世界疫情而战。

哦对了,不光是包装袋,其实口罩本身也可以做很多文章。

很早之前个性化口罩就已经流行在市面上了。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和包装袋撕开就作废相比,如果我们将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直接印在口罩表面,那么当外国人戴着口罩出门时,本身就成为了我们的“活广告”。

某一天,某个西方国家街头,无论哪个种族,何种肤色,都戴着有明显中国元素的口罩……

是不是还让人觉得很激动呢?

至少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所有国家几乎只能大批量依靠中国口罩进口的情况下,即便我们在口罩上“动动手脚”,也不需要担心任何一个国家会拒绝。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西方舆论哪怕再怎么上蹿下跳,火急火燎,但只要他们变不出口罩,不能对疫情起到任何帮助,那么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口罩的涌入——国外的民众也将一点点,一点点被拉到我们这边。

甚至,我们可以给新乡时报、某某街日报、玻璃周刊啦……赠送一批口罩,看他们用不用。

这样的机会百年不遇,有关部门是否应该好好珍惜呢?


行业自救:与其网上乱花钱,不如通过口罩做宣传

这次的疫情让国内很多行业都感到绝望。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旅游业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相关的旅行社、酒店、签证、打折网站都出现了大规模裁员。

餐饮行业除了我一直吹捧的老乡鸡之外,大部分的老板可能已经在考虑怎么用最少代价关门。

汽车行业上下游供应链都出现问题,消费者购车欲望大减……

可如果一个品牌还想继续坚持,那么自然要继续进行推广才是。所以,我们照常看到各类广告出现在抖音、朋友圈、头条或者其他平台,甚至是那些让人厌烦不已的APP广告。

不过这些广告到底能有多大的效果,恐怕很难预估。也许几百万扔下去,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各位老板是否考虑用口罩来宣传自家品牌呢?

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这样的广告形式: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通常这种纸巾会作为赠品,免费派发给消费者或者客户。

因为纸巾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所以哪怕大家对某个牌子最初无感,却也很难拒绝这种免费赠送的礼物。

既然纸巾都有如此好的效果,当前依然被视为刚需的口罩呢?

这,或许就能够成为不少行业在疫情期间破局的关键!

大家应该知道,正常情况下的口罩其实并不贵。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很多口罩在平时大概一块钱就足够买到,那么成本一定会比这个更低。

尤其是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又将进一步压缩成本。

如果我有100万的广告投放费,那么做出100万个口罩(加上包装设计)不成问题。如果一包口罩是5个装,也就意味着可以提供给20万受众。

我猜测,这20万人应该都不会拒绝免费的口罩吧?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所以现在如果有一家餐饮品牌,打出“消费50元,赠送一包口罩”的活动。再配合几个自媒体搞“这家饭店老板也是拼了!来吃饭居然送口罩”的噱头宣传……

可以期待一下网友们的自发传播吧?

餐饮行业如此,旅游业也一样。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当前,尤其是对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何帮助旅游行业完成自救,也成为了政府部门头疼的问题。即便提供财政补助,但若是旅游业不能实现自我回血,那再多的钱也只能打水漂。

在过去几天,一些旅游业打出了“医护人员免费游览”等噱头。不过平心而论,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有大把时间出去玩,而如果只是医护人员免费,那对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也并没有任何吸引力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完全可以考虑如何将文创元素融入到口罩当中。毕竟文创本身就是现在旅游业非常看重的吸金焦点。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就算游客现在来不了,但我们也可以在网络上发售设计风格特别吸引人的文创口罩,鼓励热爱旅游的人踊跃购买。

好玩有趣的东西,无论在任何时期始终都能吸引关注。

尤其是对那些原本就是国际知名景点的地方而言,由政府出面同本地口罩厂商合作,在向国外出口的时候将本土旅游亮点植入进去……

用口罩打垮西方话语权,可能比你们想象得更简单

等到疫情结束后,那些戴着故宫、东方明珠电视塔、大理风情口罩的老外们,会不会成为第一批过来观光的游客呢?

同理,汽车品牌可以安排在4S店搞“车主上门就送口罩”活动,反正有些车企自己就在做口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数码产品、家电、服装巨头……只要愿意去做,一样有可操作的空间。

如果各位老板所在行业有人已经这么做了,那么可别怪我没有及时提醒大家哦~


这篇文章的思想很简单: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品牌角度,面对一个长期会是硬通货的产品,只有将宣传价值最大化,那么得到的回报也将最大化。

至少,我们不太可能看到一个戴着“中国为你加油”口罩的外国人,再去袭击海外华人。

至少,当我们花钱消费时能够顺手得到口罩,也可以增强对品牌的好感度。

现在问题就是:

你,去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