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外抗疫幫誰怎麼定?留學生該回國嗎?疫苗合作有了新進展?迴應來了

中國援外抗疫幫誰怎麼定?留學生該回國嗎?疫苗合作有了新進展?回應來了

26日,國新辦就中國關於抗擊疫情的國際合作情況舉行發佈會。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出席發佈會,並答記者問。

中國對外抗疫援助具體情況如何?援外幫誰怎麼定?有哪些抗疫經驗值得全球借鑑?留學生該不該回國?疫苗合作研發進展如何?針對上述熱點問題,官方逐一給出瞭解答。

01 已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

鄧波清指出,疫情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啟動對外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目前已分4批組織實施對89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抗疫援助,現正在制訂第5批援助實施方案

從援助對象看,既包括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也包括公共衛生體系和防疫能力較為薄弱的國家,還包括歐盟、非盟、東盟等國際組織。從地域分佈看,向28個亞洲國家、16個歐洲國家、26個非洲國家、9個美洲國家、10個南太國家提供緊急援助。

從援助方式看,包括醫療物資援助和醫療技術援助兩種形式。援助物資主要包括檢測試劑、口罩、防護服、隔離眼罩、額溫槍、醫用手套鞋套以及呼吸機等診療設備;醫療技術援助主要採取派遣醫療專家組的形式,開展經驗交流,提供診療建議。

在援助物資上,中國對外援助標識格外醒目,標識上的英文“為了共同的未來”深刻闡釋了我國對外援助的初心和使命。在有些援助的物資上,不僅看到“千里同好,堅於金石”等中國先賢的名言,也能看到法國大文豪雨果、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甚至意大利歌劇中的佳句。這些話語承載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印證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性。

02援外抗疫幫誰怎麼定?

鄧波清介紹,中國在確定提供抗疫援助方案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當地疫情的嚴重程度、當地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物資缺乏程度;第二,有關國家向中方提出的具體援助需求;第三,中國政府自身所具備的能力。

鄧波清強調,中國的對外援助一直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開展,這次對外抗疫援助也是同樣如此。無論是對外提供物資援助、派遣醫療專家組,首先是要保證國內防控疫情的需要,因為做好國內的防控工作,實際上也是對全人類作出的貢獻。

我國當前的抗疫工作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就是境外輸入的風險正在不斷加大。中國向有關國家提供幫助,也是有利於國際社會抗擊疫情的努力,降低我國境外輸入的風險,鞏固前一階段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03歐洲仍是疫情大流行的中心

羅照輝介紹,經過努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中國不僅有效遏制了國內的疫情擴散,而且為全世界抗擊疫情爭取了時間,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幫助。

就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出現勝利曙光之時,疫情在多國爆發蔓延,目前歐洲仍然是全球疫情大流行的中心,美國形勢嚴峻,亞洲國家疫情不容樂觀,非洲存在蔓延的風險

04相信G20特別峰會就攜手應對疫情達成重要共識

羅照輝在答記者問時表示,今天全球的目光都會關注G20領導人特別峰會。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暴發蔓延,危及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在當前背景下,國際社會期待G20再次發揮引領作用,特別是G20所有的成員都是這一次疫情的受害方。這次特別峰會也是G20歷史上首次舉行視頻峰會,是各方討論採取共同行動的重要契機。

中方期待並相信這次特別峰會一定會就攜手應對疫情、穩定世界經濟達成重要共識,傳遞出加強團結、深化合作、密切協調的積極信號。

05四方面“中國經驗”行之有效

曾益新指出,中國的防控形勢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國經驗可以總結為四方面:

一是理念層面。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是中國疫情防控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成效一個重要基本點。

二是好的指揮體系。因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所以能夠形成一個非常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這點非常重要。

三是策略層面。堅持遵從依法、科學、精準的基本原則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是重要的基本支撐點。

四是措施層面。注重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特別要發揮社區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防控的作用。注重全國一盤棋考慮,從全國範圍內統籌調配醫療資源,密切協作,提升救治能力。注重依靠科學,充分發揮科技的支撐作用。注重保持公開、透明、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06留學生該不該回國?

羅照輝介紹,在中國目前輸入的確診病例中,90%的人持中國護照,這些人員中有40%是留學生。有一些是在境外的時候已經感染而自己不知道,有一些是知道了仍然回來,這體現了對祖國的信任。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他本人病情加重,同時也影響同機所有接觸人員安全。

這些數字說明,旅行安全風險很大。所以,我們理解一些留學生急於回國的想法,但希望留學人員和家長認真權衡利弊,做出正確選擇。當前形勢下,留在當地可以避免倉促回國引起交叉感染,或因中轉國家邊控措施而中途受阻,也可避免對學業、簽證可能產生後續影響,這也符合世衛組織專業建議

07 研發疫苗要匯聚全球力量

談及疫苗,徐南平指出,因為疫苗研發難度很大,對安全性、有效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在研發的過程中充滿著不確定性。開展國際合作、集中人類的智慧來做這件事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中國從疫苗研發開始之初一直堅持通過國際合作來開展,第一時間與全球共享病毒和病毒基因組序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希望各個國家更早開展疫苗的研發工作。總體來說,中國的疫苗研發是全球共同努力的事情,要匯聚全球的力量,全球共享這樣一個成果。

徐南平強調,病毒無國界,中國科技界將繼續與各國科學家深入開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礎研究等科技攻關合作交流,分享研究進展和抗疫經驗,共同面對,攜手合作,為全球抗疫的最終勝利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08 新冠肺炎源頭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

發佈會上,羅照輝還指出,最近一段時期,由於美國一些政要採取了一些汙名化做法,一些不當言行,損害了中美合作抗疫的努力,損害了中美關係的氛圍。這是中方不願意看到的。他們挑起的一系列詆譭、抹黑中國、損害中國利益的言行,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中方當然要作出必要的回應。

事實上,新冠肺炎源頭的問題是一個科學的問題,需要聽取專業、科學的意見。世衛組織多次強調,應當避免將病毒指向任何種族、膚色、地域,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羅照輝強調,保持中美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期盼。我們敦促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拓展合作,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中方希望和包括美國、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團結協作,共同抗擊疫情。

跨國問題需要跨國合作,中美在疫情藥品研發研製方面都是走在前面的,我們的合作對雙方有好處,對人類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