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虽然美国队长的加持没能带来票房高光,但豆瓣8.3分数和年度冷门佳片的提名,足以说明《天才少女》的过人之处。

比起稍显中二的译名,它的原名《Gifted》——即天赋,或者说天赐的才华——更贴合电影的内核——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特殊教育”还是“顺其自然”?

电影的主线其实很激烈:舅舅Frank在姐姐自杀后领养了外甥女Mary,mary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后,闻讯而来的外婆Evelyn展开了一场争夺mary抚养权的战斗。

抚养权之争,一方是舅舅代表的温和派:应当保护Mary身为孩子的成长过程,至于天赋培养就顺其自然;另一方是外婆代表的精英主义:Mary的天赋是学术界的希望,应当进行特殊教育。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这种激烈的冲突极具戏剧性,很有可能会引起又一个讨论教育意义的热潮。

但导演很克制,他放弃了对冲突的夸张,转而让镜头更多地看向纠结的Frank、早慧的小mary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温馨的相处时光弱化了电影的尖锐,增加了人性的弧光,让人回味无穷。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精英主义的矛盾

Mary的数学天赋是隐藏在基因中的一脉相承,外婆Evelyn年轻时就在大学研究数学,但她结婚后相夫教子,错失了深造的良机。

而Mary的母亲让Evelyn看到了名留历史的机会,她安排好了女儿的人生——学习学习再学习。Evelyn把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拒绝任何扰乱因素出现。发现女儿有了初恋后,她甚至报警控告女儿的初恋涉嫌绑架。

当寄予厚望的女儿自杀,而外孙女在学校一鸣惊人后,Evelyn重燃希望。争夺Mary监护权的法庭上,Evelyn坚持认为,无论是自杀的女儿还是外孙女Mary都背负着人类进步的希望,自己是在为人类文明做贡献。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这种坚持认为“少数人领导了文明进步”的精英主义深深根植于美国历史,Evelyn代表的是普遍认知,这种认知里看不到“人”的存在。

Frank作为大学教授,原本也是这认知的拥护者之一。目睹姐姐的悲剧后,他开始质疑,于是隐姓埋名,带着外甥女躲到乡下小镇,希望Mary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同时,看到Mary能力日渐增长,而自己囿于环境,无法提供相应的资源。Frank也在摇摆不定:自己是否做错了?是否应当让Mary加入天才少年的特殊教育?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mary的独眼小猫其实也是mary的影子,他们都不为人所接受,特立独行,都是孤独的

教育的意义

Frank希望Mary平凡,是想要她过得幸福;

Evelyn希望Mary为数学献出一切,是想要她做人上人。

监护权之争,本质是人生观之争——过得快乐,还是抓住机遇(天赋)不断向上爬?

电影里,导演并没有做出判断,他只是把两种思想忠实地展现出来,并在结尾做了一个折中处理:Mary进入大学学习数学,但同时,她仍在小学和同龄人一起生活。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电影外,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少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用兴趣班、奥数班填满了孩子的生活,“玩耍”是一个奢侈品,但输在起跑线上是不能忍受的。

这种做法不能说是错,但强压下成长的孩子是否能像父母期望的那样优秀地过好一生,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天才少女》给出了一个教育的理想化回答:不否定教育的意义,但一切都应当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下,付出精力去平衡与维护。

就像Frank带着Mary围观新生儿的出生,安慰她:你也是被期待着的存在。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望子成龙没有错,但不应该变成绑住孩子的枷锁,毕竟在每个小宝宝刚来到这世界的时候,我们最初的喜悦都是很单纯的。


望子成龙的“中国式家长”,这部美国电影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